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力的合成学情分析:1.学生的兴趣:高一学生经过必修1的物理学习,特别是对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对物理规律解释自然现象表示了深深地叹服,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节课通过实验明确了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对功与能的关系有初步的理解,如重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重力势能,弹力做功会改变物体的弹性势能等。

3.学生的认识特点: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学生自己推理、归纳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分析、创新能力有待训练加强。动能定理效果分析: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课通过问题的提出,创设问题情境,继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中,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出探究的问题。然后,学生将以小组合作实验的形式进行学习、与探究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实验设计、实际操作、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又让学生学得物理知识。同时,注意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学会理性分析、思考。动能定理教材分析:通过上一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采用理论推导这种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

理规律。另外,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1.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A.0.3J B.3JC.30J D.300J2.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m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到停止,v-t图象如图所示。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摩擦力为f,全过程中牵引力做功W1,克服摩擦力做功W2,则()A.F∶f=1∶3 B.F∶f=4∶1C.W1∶W2=1∶1 D.W1∶W2=1∶33.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则从A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A.mgh-eq\f(1,2)mv2 B.eq\f(1,2)mv2-mghC.-mgh D.-(mgh+eq\f(1,2)mv2)4.如图所示,AB为eq\f(1,4)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下滑时,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A.eq\f(1,2)μmgR B.eq\f(1,2)mgRC.mgR D.(1-μ)mgR5.如图所示,水平轨道ABC与DE高度差h=1.25m,C、D之间有一宽l=3m的壕沟。现用水平恒力从A点由静止推箱子,到达B点后撤去推力,箱子刚好越过壕沟。已知AB长x1=10m,BC长x2=5m,箱子质量m=1.5kg,箱子与水平面A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m/s2,求:(1)推力F的大小;(2)箱子跨过壕沟,将要落到DE面上时重力的功率。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自由下落d后,沿竖直面内的固定轨道ABC运动,AB是半径为d的eq\f(1,4)光滑圆弧,BC是直径为d的粗糙半圆弧(B是轨道的最低点)。小球恰好能运动到C点。求:(1)小球运动到B处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小球在BC上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重力加速度为g)7.某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的游乐活动,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坡底部B点后沿水平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停下来。斜坡滑道与水平滑道是平滑连接的,滑板与两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若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A点到C点的最大水平距离为l=16m,为确保人身安全,在设计滑道时对斜坡的高度h应有怎样的要求?动能定理课后反思: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实验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愿望,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结果。当然教师也作了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去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不足。课堂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多媒体将生活实例、问题思考、讨论与交流、分步实验探究等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学的主线,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

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及时肯定学生在探究中的新发现,新成果。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学会与别人合作,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

本节课设计的最大亮点,在与整个探究实验的实施过程,能够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要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好的与新课标提倡的素质教育相符,学生不是“被动”的听、记,而是“主动”的学,于无形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注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脱离实际的物理教学,才是我们真正提倡的教学。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培养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师应不断的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在新一轮的课改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动能定理一、课标要求: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这意味着要求学生会计算动能,能根据动能定理计算功和动能的变化等。动能定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不少应用,要求学生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3.深化性理解合W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方物理过程下合W的表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

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