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新)解析课件_第1页
宋明理学(新)解析课件_第2页
宋明理学(新)解析课件_第3页
宋明理学(新)解析课件_第4页
宋明理学(新)解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创立战国:发展秦朝:打击西汉:正统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孔子孟子秦始皇董仲舒知识回顾第3课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目标分解:1.掌握理学的概念、了解理学的兴起和影响2.把握“北宋五子”的主要观点及其学术思想产生的影响3.把握朱熹的主要观点及其学术思想产生的影响4.理解把握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比较王阳明的“心学”与程朱理学在基本内容上的异同点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一)唐代儒学复兴1、复兴的条件(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魏晋以来道教、佛教广泛传播对儒学的冲击

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2、唐代儒学复兴的表现(1)韩愈:提出复兴儒学,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2)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道统”思想——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即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他自命继承了孟子的道统,阐发《大学》中的修养治平精神。(二)北宋儒学复兴运动1、原因: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从生命和社会的高度理解孔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要加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3、影响①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学风)②理学由此孕育而生。二、理学的创立(一)“理学”的概念2、基本主张(1)北宋士大夫推崇“尊王攘夷”,批评唐代政治;学习思考: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石介的做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家学者,有意将属于中原文化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而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课堂探究: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孙,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叛。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汉之治过于唐矣,汉有纲正。--程颐程颐认为:“汉之治过于唐”的理由是什么?由此理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三)北宋五子及其成就简言之,理学就是儒家思想吸收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和人生命运(佛),又继承孔孟正宗(儒),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二)理学产生的原因(1)北宋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2)儒、佛、道三教合一儒、佛、道三家日益趋于融合,儒学吸收佛、道的有益成分,发展成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阅读教材P14页2、3、4段思考北宋五子及其成就《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提示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反映了三者之间融合的趋势。北宋五子主要成就地位及影响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张载开创了理学中“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程颢、程颐兄弟合成“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主体自由和精神满足就是“孔颜之乐”。是理学的开创者。他们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太极图·易说》这段材料所述包含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提示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二程认为万物皆出于“天理”,即天理是世界的本体,认为“理”是永恒存在、无所不包的,先有“理”,然后产生万物,同时统辖万物。在天理的基础之上,号召建立与封建等级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提示“孔颜之乐”是指孔子和颜回以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为乐,也就是“天理”的核心“仁”。其实质是借孔子、颜回的权威,重塑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地位,以复兴儒学。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理学(一)朱熹的学说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1、宇宙观:理气论2、方法论:修养论(获得理的途径)(1)强调学习的方法: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格物致知”)(2)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崇高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心)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1)依据: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统论(2)措施: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4、道德观: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請思考: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于哪些领域?世界的本原是理,是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自然界——自然界运行的规律社会——儒家伦理道德;人——人性。

材料二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学核心思想。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先于气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思考:如何才能认识和把握住“理”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思考:“格物致知”与今天的“实践出真知”有何不同?“格物致知”的前提是“理”在心中先天存在,把握“理”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加强对“理”的体验,不是寻求科学真理。“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索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再欣赏它一次吗?存天理,灭人欲(二)对朱熹的评价(1)著作:(2)地位:(3)思想:四、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一)心学的特征(1)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之;(2)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二)陆九渊的心学(1)宇宙观:心即理,本心即天理(2)方法论(途径):发明本心思考: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1)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提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而且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他的这些观点不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接受,所以被斥为“伪学”;(2)但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消磨人们的反抗意识和不满情绪,用儒家的伦理道德,维系专制统治,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朱子语类》“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封建伦理道德(旧解);自然健康而情操高尚的生活;人欲:人们的自然欲求(旧解);贪求享受安乐淫逸。(不正当的欲望)“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熹作用: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消磨人们的反抗意识和不满情绪,用儒家的伦理道德,维系专制统治。陆九渊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材料二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陆九渊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心即理也。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原在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发现内在的天理。(三)王守仁的心学1、地位: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2、思想(1)宇宙观:心是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2)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五、宋明理学的影响材料一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材料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致”就是达到;“良知”即本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陆王心学

材料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知行合一知道真切实在的地方,即是与行动经历分不开的;行动经历时能看问题敏锐透彻的地方,即是与掌握的知识分不开的。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郭巨埋儿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二十四孝故事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据记载,清代仅安徽休宁县就有2200多个“节烈”妇女。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上面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消极: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积极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社会责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对理学的评价《赏花》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朱熹说:“天生的。”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世界本原同:世界的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活学活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学派内容影响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儒学的表现形式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认识“理”(世界本原)实现“理”(方法论)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材料解析题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