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_第1页
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_第2页
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_第3页
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_第4页
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摘要:研学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形式。学校有效发挥学校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开发研学课程。研学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与智力、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将课程内容分学年螺旋上升,呈序列化设置。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倾听、调查、寻访、资料搜集与整理、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研学课程适宜采取网格式多元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将“研”“学”二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学习、锻炼能力、形成品质、提高素养。关键词:课程育人、研学课程、体验、研究性学习、序列化、精细化、实效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并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要求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进行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明确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希望强化研学旅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见研学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和体现形式。下面我就学校如何对研学课程的内容、实施、评价进行一体化构建和实施谈几点经验和看法。一、课程设计因地制宜校本化我所在的学校地理位置处于城乡结合部,在这里就读的学生百分之九十八为外来务工子女,家长整天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到孩子的教育,没有带孩子出门研学开阔视野的意识。所以在充分考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学校位于地铁沿线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开发研学课程,让学生的视野从身边打开。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1页。二、课程主题明确内容序列化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1页。研学的本质是一种探究性学习,学生在研学中能够学习到什么知识,锻炼哪些能力,培育几种素养,如何让研学的效果最大化?这是开发课程资源首先要考虑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到:与课程目标的可关联程度,达成目标的难易程度,学生是否感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充分挖掘周边的资源,细化课程类别使课程内容丰满且呈现序列化。内容选择从“多样”“全面”着眼。设置四大主题,分别为:历史人文、自然环保、科技启蒙、红色基因。每个主题均设多个的研学路线。以上研学内容又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与智力、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因人制宜,将课程内容分学年螺旋上升,呈序列化设置。以上内容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归类整合,将相应专题、相应路线的活动统整到一起,探索课程目标的横向沟通和课程落实的纵向联系。三、课程依托手册实施精细化1.学生的学:研学过程注重体验小学的研学课程主要以体验为主,整个学的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变知识性的课堂学习为发展性探究式的体验学习。通过“感知——感受——感悟”三个层次,层层深入的进行体验式学习,为研学课程提供立体多维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即:在活动前充分感知,明确活动的目的,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参与、体验、积累从而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研学后让学生通过反思与总结有所感悟,进而得到知识、能力、素养的提升,达到研学的教育意义。

“感知”学习,即学生通过研学前准备获得感性认识。在研学前的准备课上,学生自由组成6人—8人的合作小组,独立通过研学手册、互联网等媒介了解研学地点、内容、选定研学探究的方向或主题,自主确定研学的目标,从而激发对研学的兴趣和期待。这样的提前预习感知可以有的放矢,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又为接下来的研学过程做足铺垫。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2页。“感受”学习,是指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体验、参观、考察、调研、记录,在亲力亲为的实践和体验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学会技能。例如:孩子们乘坐地铁从第一次的束手无策,到学会了独立使用自动购票机购票,窗口购票,过安检,刷卡进站台,识别路标,找到出站口。在研学过程中,从走马观花到学会聆听讲解、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还学会了拍照片记录。这就是课程实施的效果,其最终目的就是指向学生的成长,促使他们知识的掌握,技能的习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最终达到以研学课程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的目的。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2页。“感悟”学习,要求学生在研学结束以后依托研学手册记录收获、分享体会、展示作品,从而夯实和提升学生参与研学的效果。例如,学生们在研学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结论,并进行多种形式如:诗歌、观后感作文、手抄报、思维导图、照片等作品的成果展示。2.教师的引:全程指导体现实效

研学课程属于室外活动课程,课程组织必须充分考虑到有序性、安全性、教育性、实践性。因此,每次研学活动实施之前都提前做好课程方案、确定路线、实地考察等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行前有备案、活动有方案、应急有预案”,保障研学安全、顺利、有序的实施。班主任负责带领学生依托研学手册进行预习,明确学习小组人员分工、做好学生安全、纪律教育,明确具体研学要求。科任教师也全程参与研学。确保每一个研学小组都有一名指导教师全程带队。研学贵在“研”字,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通过倾听、调查、寻访、资料搜集与整理、用对比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自主研究,在亲身体验中不断习得知识,发展能力。同时在研学过程中,教师也会针对学生存在的困难及时提供帮助,引导他们及时调整研究方案,或指导学生进行反思。以目标达成为追求,给予有效指导和帮助。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3页。虽然《研学手册》能为研学活动的实施提供具体的、可供操作的蓝本。但由于研学活动是在社会开放环境中进行的,会受到场地、人员、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即使方案做得再充分,也难免会在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出行、活动过程监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同时灵活采取自我管理、小组管理等方式。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3页。四、课程评价网格模式多元化研学课程是否能够获取良好的效果,课程评价的作用不容小觑。有效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直接影响导与研的行为。实践证明,多元性评价制度比单一的评价方式更为客观、合理。经过摸索,学校的研学课程采取网格式多元评价,横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进行评价,纵向贯穿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评价方式:依托“研学评价量表”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每名学生在研学课程中的收获如何,由学生本人、小组同伴、指导老师给出相应的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伴互评、老师评价三个层次。这样既保证了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也保证了评价的科学性。评价内容:着重以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和收获为中心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但关注学生的知识性学习,而且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等,还包括情感态度的发展。形式上从研学前准备、过程中的参与、研学成果的展示、研学体会的分享等方面进行评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课程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将“研”“学”二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去探究,在体验中开阔视野、追求科学、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锻炼能力、形成品质。参考文献: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由教育部于2017年9月25日以教材〔2017〕4号文发布。浅谈学校研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全文共5页,当前为第4页。2.《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