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反思)_第1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反思)_第2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反思)_第3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反思)_第4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教学反思西安惠安中学王维平在一份高考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题应该说是最让老师费心、学生烦心,而得分又最让人闹心的题型之一,每届平均得分都不高。鉴于这一现象,在2014届高考语文复习时,我在这一部分的复习时狠下了一番功夫。整个一轮复习花费了十二个课时完成诗歌鉴赏相关知识的系统梳理。在二轮复习时,根据题的不同问法,分门别类的总结各类题的答法,从答题技巧和答题规范上指导学生如何做诗歌鉴赏题。第三轮复习时,又让学生归纳试卷中做这道题的失误,查漏补缺。整个复习过程我个人认为比较扎实,比较全面。但从高考完毕学生对这道题答题情况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能得到分数,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这道题的得分仍不能让人满意。因此,想借助此文,思考整个复习过程总结优点,找出不足,以便在下一轮的复习中得以加强。整个复习学生反映好的地方有:一.

知识讲解、梳理比较系统,比较清晰,使学生对相关的诗歌鉴赏知识有了明确的认识。我对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是分门别类进行的。我的课程设计为四大版块:走近诗人版块,诗歌类型版块,诗歌特点版块,专题鉴赏版块。走近诗人版块:精选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马致远及诗人兼词论家王国维。分别介绍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际遇、思想变化、人生理想、以及创作风格,并分别精选了有代表性的作品4篇。诗歌类型版块可分三类:1,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和哲理诗。叙事诗选取了《诗经·氓》、《孔雀东南飞》、李白的《长干行》、杜甫的《新婚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抒情诗选取了乐府诗《上邪》、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商隐《夜雨寄北》、孟郊《登科后》和杜牧的《赠别》;哲理诗选取了虞世南《蝉》、苏轼《题西林壁》、刘禹锡《酬乐天》、王安石《登飞来峰》。2,按照体裁分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我选取了《诗经·蒹葭》、《楚辞·国殇》、曹操《观沧海》、李白《行路难》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近体诗我各选择了五首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王维《鸟鸣涧》、杨万里《小池》、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朱熹《观书有感》)和律诗(杜甫《登高》、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陆游《书愤》、李白《别友人》、骆宾王《在狱咏蝉》),兼顾五言与七言。3,按照题材分山水田园诗(陶渊明《饮酒》、王维《山居秋暝》、柳宗元《江雪》、孟浩然《过故人庄》、韦应物《滁州西涧》),咏物诗(于谦《石灰吟》、黄巢《题菊花》、贺之章《咏柳》、林逋《山园小梅》和元稹《菊花诗》),边塞诗(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王昌龄《从军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与范仲淹《渔家傲》),咏史诗(《刘禹锡《乌衣巷》、杜牧《泊秦淮》、《题乌江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贾生》),另外咏怀诗、送别诗、闺怨诗以及思乡诗等在教学中也都有所涉猎。诗歌特点版块也分三类:1,按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分为忧国伤时(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登楼》、范成大《州桥》、白居易《卖炭翁》),建功报国(屈原《涉江》、曹操《龟虽寿》、寇准《夏日》、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陆游《示儿》),思乡怀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李白《乐府》),生活杂感(崔涂《春夕》、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辛弃疾《木兰花慢》)。2,按诗歌的不同风格分为自然冲淡(李白《古朗月行》、王维的《鹿柴》、《过积香寺》、刘禹锡《浪淘沙》、方岳《春思》),雄浑(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孟浩然《临洞庭》、王维《使至塞上》、岑参《逢入京使》)、奔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悲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沉郁(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豪放(范仲淹《渔家傲》、苏轼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陆游的《诉衷情》、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和张孝祥的《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婉约(李清照的《声声慢》、姜夔的《扬州慢》、周邦彦的《苏幕遮》、柳永的《雨霖铃》和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含蓄、飘逸、悲壮、旷达、疏野等风格也有所涉及。3,按表达技巧分为直抒胸臆(《菩萨蛮·敦煌曲子词》、李白《越中览古》、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梅尧臣《陶者》、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寓情于景(秦观《春日》、曾巩《城南》、叶绍翁《夜书所见》、马戴《楚江怀古》、蒋捷《虞美人听雨》),托物言志(王冕《墨梅》、白居易《杨柳枝词》、陈子昂《感遇之二》、李纲《病牛》、陆游《卜算子·咏梅》),先抑后扬(李商隐《贾生》、韩愈《春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晏殊《示张寺丞王校勘》、黄庭坚《登快阁》),虚实结合(左思《咏史》、李贺《将发》、王建《十五夜望月》、齐己《早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动静结合(陶渊明《归园田居》、张舜民《村居》、苏顺钦《淮中晚泊犊头》、杜甫《漫成一首》、王攽《雨后池上》),以小见大(司空署《江村即事》、王弯《次北固山下》、元稹《行宫》、杜牧《赤壁》、张籍《秋思》),对比对照(沈约《别范安成》、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李约《观祈雨》、张俞《蚕妇》、欧阳修《生查子》等等。此外,兼及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衬托、悬念等表现手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互文等修辞方法。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步骤①)“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②)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示例三](2007年全国卷II)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问: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步骤①)分别是“明”和“出”。(步骤②)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步骤③)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步骤④)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通过这样的分类、归纳和总结,可以使学生明晰答题的正确方向,掌握答题规律,答题时避免答案遗漏。复习过程中的不足:1.

以讲代学,盲目求多整个教学总是企图把各类型的诗词都给学生讲完。结果呢,反而是越讲越没章法,越讲学生心理越乱,学生不入诗里,不讲诗境,不能与诗人或诗词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是一遍遍的、机械的生吞一些所谓的规律和方法,最终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2.就题讲题,忽略诵读,无法感知诗歌的美诗歌教学直奔高考试题,应试化,模式化。学生死灌硬练。学生走不到诗歌里面去,无法感知诗歌的意境美。只是为做题而做题,所以学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认真的学生可能会举一反三,运用诗歌的相关知识学会鉴赏。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对这么多的知识短时间内是难以消化,在加上复习比较枯燥,这些学生就很难在复习中获得很大的提高。改进措施: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