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的魅力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细节的魅力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细节的魅力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细节的魅力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节的魅力获奖科研报告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也离不开我们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与思考。

教学细节藏得很深,要靠教师去发掘。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

一、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呈现细节的魅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呈现的范例是对教师实施教学的一种提示、一个方向,是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文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有选择性地取舍和适当拓宽,而不是简单的照搬教材中的例子。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剪纸是我国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今天老师就为大家露一手。(拿一张纸,先对折,再动手剪。)

师:猜猜看,老师剪出的是什么?(出示半边图形)

生:爱心图!(师把图形展开并贴在黑板上)

师:仔细看一看,你觉得爱心图的两边怎么样呢?

生:它的两边是一样的。

生:它的两半边是一样大的。

师:对,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现象(板书)。

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是靠教师精心创设,用心打造的。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而是对文本、学生、环境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创设”。本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剪纸艺术导入新课,以一颗爱心图为观察对象,引入“对称”知识,激发了学生那种努力探索想揭秘“对称”现象的心理,为开展新课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展现细节的美丽。

教学的细节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次错误,教师只有敏锐地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耐心扣问,静静倾听,深入挖掘资源,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

生心灵,走进文本教材,实现精彩生动的课堂价值!

如教学《认物体》第一个环节“搭积木”中,教师就发现学生对乒乓球非常感兴趣。因为乒乓球放在平滑的桌面上要滚动,几次掉到了地上,所以好几个“不听话”的学生在忙着研究如何让乒乓球变得“老实”起来。教师看到了这一现象后,突发灵感,索性让那几个学生来介绍他们的实验成果。只见学生把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积木围成一圈,让调皮的球待在里面。教师及时地表

扬了他们的发明创造,称赞他们是了不起的小小发明家,并且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师:为什么要把乒乓球围起来呢?

生:因为它会滚。

师:为什么它会滚呢?请你摸一摸。

生:因为它到处都是弯的、曲的,不平。

师:给它起个名字,叫做“球”。

那么,为什么要用这些积木围在外面呢?

生:因为它们不会滚。

师:它们与球比,有什么不同呢?再请你摸一摸?

生:平平的。

师:再请你把这些积木分成两堆,好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成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两堆,并直观认识

两种形体。

师:那么这种积木(圆柱)你们认为是放在里面好呢,还是围在外面?

学生之间出现了两种意见,通过各自派代表来进行操作演示、说理辩论,

最后得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也有一个会滚的面。

教师面对教学中的“小意外”——学生开小差,并没有简单的教育一下了事,而是在顺应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找到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学生现身说法;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逐步感受到四种形体的基本特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敏锐地发现了有价值的细节,立即改变预设的教学思路,抓住转瞬即逝的学生资源,使细节成为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产生意想不到、预设不到的教学效果。其实,实际的课堂教

学中经常会有意外发生,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好这些教学细节,使之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三、对错误资源的利用,凸显细节的精彩。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才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体现真实性。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拓宽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求总数、求部分数应用题〉时,在应用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鸭有9只,鹅有7只,鸡有8只,鸭和鸡共有几只?”这是一道多余条件的应用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择有用信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题型,在学生列式计算中出现了下列五种情况:①9+7=16(只)②9+8=17(只)③8+7=15(只)④9-7=2(只)⑤9+7+8=24(只),对此,我并没有马上发表意见,只是鼓励学生,“还有不同的算式吗?”这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很高。接着又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评判,并说出对、错理由,在大家交流评判中得到了验证,一致认为9+8=17(只)是正确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到这里教师就结束了这个教学环节,而我则“将错就错”,用质疑口气问:“那另外的四個算式不是求鸭和鸡共有多少只,那是求什么呢?”根据算式学生都能对照条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特别是算式⑤9+7+8=24(只)这是一道连加应用题,学生“将错就错”不仅拓展了知识,而且充分体现了这道应用题的价值,一题多用,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教学细节犹如课堂中的精灵,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它是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