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这一节课我采取传统的板书加课件设计进行授课。教学方法上兼顾了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探究、讲述法等来让整堂课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具体过程如下:导入新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且与之前四课有着紧密联系,故在导入环节以回顾知识的方式展开,又要兼顾趣味性,所以设置了“天仙配”经典选段、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以及唐宋明清时期的城市风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进而引入在此基础知识之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从而得出“发展”这一第六课的核心标题之一。重梳标题:为了学生更清晰本节课的骨架构成,在给出本课“发展”核心词后,我引导学生关注另一相反名词或趋势——“迟滞”,并引导学生预览教材小标题,在中西全面对比中加入“危机”小标题,再加以重构。知识体系如下:一、发展: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二、迟滞: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三、危机:中西差距拉大“发展”的讲授:其一,作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处理相对简化,只要求学生据教材现有信息提取要点,形成概论即可。其二,重点放在资本主义萌芽的论述,步骤如下:教师:据教材信息自找要点,应从哪个角度认识资本主义萌芽?学生:时间、地点、特征、地位、阻碍因素……教师:基本概况不赘述,自己做标记。下面依据课件史料,仔细体会其核心特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学生:出卖劳动力,“计日受值”“机户出资”“计工受值”师生总结: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迟滞”,即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的处理:教师:资本主义萌芽或者资本主义的发展,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学生:资金、劳动力、市场需求……教师:政府该怎样来支持呢?学生:提供保障,支持教师:很不幸,明清之际产生的进步的资本主义萌芽处处受阻,请大家从多角度分析哪些因素怎样阻碍其发展?师生总结:资金:重本抑末的政策使商业资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劳动力:国家重本抑末,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国内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市场:闭关锁国阻碍国际市场扩大。国家政策:重本抑末、“海禁”、“闭关锁国”。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认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评价。“危机”标题的处理:通过直观图例形成鲜明对比,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外交”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加深学生的危机意识。课堂总结,做了一个深化:以“落后就要挨打”导入政治史“鸦片战争”知识的回顾,并醒目投影战争图片,再次激发学生民族自强意识,再以铿锵有力的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的诗朗诵的齐读结束课程。学情分析作为高一的学生,经过一学期必修一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在其学科思维和学习方法上都较初中有了较大提升,因而难度不大。对本课内容,学生初中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掌握而非理性的分析,还停留在感性阶段,鉴于经济史学上的专有名词较多,学生理解起来其实也不简单。同时,当今社会网络发达,学生通过网络对于近现代世界的发展了解很多。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又比较关键,希望通过本教学设计让学生增强中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效果分析通过本课探究性学习,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了近代中国正是在"貌似太平辉煌"中最终滑向真正的"衰世凄凉",所以,中国近代前夜的发展表现,特别是与西方全面对比中,学生的民族意识大大增强。另外,通过课堂内外的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历史素养。通过本节教学,也让我发现: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能够自己去表演;给学生一个问题,他们能够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方法,他们能够自己去运用。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新编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第一单元第6课。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的总结课,既承接了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文明高度发展的总结,又以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与第二单元的西方工业文明崛起形成鲜明对比,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明清时期的中西对比差异是历来考核学生的标准,理解好本课的知识构成至关重要。重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概况难点:近代前夜的中西全面对比随堂检测1、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2、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4、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5、《周礼•考工记》载:"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6、《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9、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D.农工任其消长课后反思作为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的最重要一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承上启下,地位重要。整节课上下来,总体比较满意,学生对前几节课的知识掌握牢固,对本节课的知识线索清晰明了,对中西方的基本概况也有了一定了解。此外,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在本课中设计了诸多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当然,局限于时间性,很多环节的处理过于急促,无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探讨历史问题的潜能。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课标的这一要求很显然侧重点是要挖掘近代前夜中国文明曙光的具体表现;同时,通过“缓慢发展原因”的探讨,思考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由此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