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治疗踝管综合征_第1页
中医推拿治疗踝管综合征_第2页
中医推拿治疗踝管综合征_第3页
中医推拿治疗踝管综合征_第4页
中医推拿治疗踝管综合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踝管综合征定义:是指胫后神经或其分支,经过内踝后面的屈肌支持带下方的骨纤维管时受压而引起的症候群。多是由于踝管内压力过大或组织过多,造成踝关节背屈或跖屈时胫后神经及其分支受压所致。本病在临床上不易引起注意,故常易误诊。多见于经常运动的青壮年。解剖生理踝管是一个缺乏弹性的骨纤维管,由内踝后下方与距骨和屈肌支持带构成。由后上向前下方走行,并形成一个约90°的弯曲。其顶部由屈肌支持带组成,起于内踝尖,向下、向后止于跟骨内侧骨膜,宽约2~2.5cm,厚1cm,自屈肌支持带发出数个垂直的纤维间隔止于跟骨。其作用是防止肌腱滑脱。解剖生理解剖生理胫后神经在踝管内经常附着于一些纤维间隔,使肌腱和神经血管分隔开,相对固定,因而足部活动时,不易受到牵拉。踝管底部为跟骨内侧面,踝管的内容物由前向后依次分为:胫后肌腱、屈趾长肌腱、胫后神经、胫后动、静脉血管及屈拇长肌腱。解剖生理胫后神经由小腿后侧下行经过内踝后面,在屈肌支持带下面发出1~2个跟支,穿过屈肌支持带,供应足内侧皮肤。胫后神经出踝管后发出跖内侧神经,沿外展拇肌上缘行进,最后在外展拇肌筋膜纤维管通过,支配外展拇肌、5个屈趾短肌、第一蚓状肌、屈拇屈趾肌及内侧3个半足趾的感觉。跖外侧支潜入外展拇肌深面,通过屈拇长肌腱旁纤维弓,然后经过足跖面,支配跖方肌、外展小趾肌和外侧的一个半足趾的感觉。解剖生理从解剖因素来看,胫后神经在踝管内受压,可产生三个分支的相应症状,出踝管后亦可在外展拇长肌、筋膜纤维弓中使跖内侧和跖外侧神经受压。病因病机(一)踝管管腔缩小1.外伤:胫骨远端骨折、踝关节扭伤或挤压伤之关节固定术后、跟骨骨折、创伤后水肿和后期纤维化造成胫后神经在踝管内粘连。2.胫后静脉瘀血、栓塞性静脉炎。3.足外翻畸形,产生屈肌支持带及外展拇短肌的纤维起点张力增加。病因病机(二)踝管内组织过多1.胫后肌、屈拇肌或屈趾肌腱的腱鞘炎、滑膜增生或腱鞘囊肿。2.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水肿和炎症。3.先天性解剖异常,如增生或肥大的副外展拇肌。4.体重增加(脂肪过多积累)。5.胫后静脉瘤。6.胫后神经及其分支的神经鞘瘤。7.某些药物引起的踝管内组织增生。病因病机(三)外展拇肌筋膜纤维弓在跖内侧神经或跖外侧神经进入处产生压迫,尤其是在足外翻时更明显。病因病机由于胫后神经血管束在踝管中被纵向纤维间隔包绕并和肌腱间隔分开,相对地很少受到踝关节活动的牵拉,但踝管又是一个缺乏弹性的骨纤维管,因此胫后神经及其分支在踝管内可因多种原因受到压迫:病因病机首先造成局部缺血,胫后神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其神经纤维对缺血十分敏感;其次踝管内、外各种原因引起胫后神经运动、感觉和营养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即胫后神经受压后踝管内压力急剧上升,导致胫后神经外膜上的小动脉或小静脉的血流减少,神经缺氧,进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蛋白漏出,产生水肿,又转而增加踝管内的压力,进一步压迫神经外膜的血管。因而病变早期,受压神经的近端肿胀,而远端则苍白,触及较硬。由于神经的连续性保持完整,神经节段在显微镜下呈现水肿,细胞增殖及纤维化,轴束无改变,如及时给予减压,则神经受损可治愈。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男性,特别是体力劳动者及经常运动的青壮年人,女性肥胖者亦多发,单侧者多于双侧。患者往往主诉患足的跖面烧灼或针刺感,活动后加重,但休息时亦可有疼痛,甚至从睡眠中痛醒,起立或步行则可加剧症状,疼痛偶尔可向小腿内侧放射,但一般不超过膝盖节。足底感觉减退或消失,其范围在跖内侧神经为内侧三个半趾,跖外侧神经为外侧一个半趾,跟内侧支则为足跟内侧的两点辨别能力明显降低。检

查1.叩击或重压内踝下方的胫后神经可引起疼痛及麻木发作。2.将足外翻或背屈,甚至直腿抬高时,足底的跖面亦可有疼痛及麻木感。3.内踝后方可触及棱形肿块或小结节。检

查4.跖内侧神经或跖外侧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特别是外展拇肌、小趾外展肌和第一、二骨间肌。有时足内侧纵弓处可见饱满,提示肌肉肥大或异常。跖内侧神经营养性发生改变,表现为皮肤干燥不出汗,发亮,脱毛,皮肤青紫,发冷甚至溃疡。5.止血带试验阳性:即采用小腿双侧止血带,充气后使压力维持在收缩压以下,阻滞静脉回流,而动脉保持通畅,患肢跖面如出现疼痛与麻木感觉则为阳性。检

查6.肌电图可显示跖内侧神经或跖外侧神经所支配的足小趾肌震颤。7.X光片检查:有时可显示造成骨性压迫的原因。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一般不难确诊。应与以下病症鉴别:1.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有典型的足外翻扭伤史,局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点多见于内踝前下方。踝关节活动受限较重。但无神经受压症状,一般不难鉴别。2.内踝部的腱鞘炎:多是由于劳损或反复轻微的扭伤而造成内踝部的腱鞘发生无菌性炎症。内踝后下方疼痛、肿胀、行走不便,但症状均较轻且无足部麻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手法治疗1.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散风通络,消肿止痛。2.取穴与部位:阴陵泉、三阴交、太溪、昆仑、承山、委中、足三里、内外膝眼等穴。3.主要手法:点穴、滚、按、揉捻、摇、擦等方法。手法治疗操作方法1.局部顺筋法:患者患侧在下,侧卧于床上,足踝部放于床外。医者用一手拿足趾,另一手拿足跟部,将拇指置于内踝后下方,摇晃拔伸踝关节后使之外翻并背伸,拇指自踝管远端向近端捋顺数次,可重复2~3次。2.点按三阴交、照海、太溪、昆仑等穴,然后施揉捻法,以解痉止痛,最后用擦法擦热局部。并可配合局部湿热敷。注意事项1.局部手法宜轻柔,避免受风寒湿侵袭。2.减少踝关节活动,防止踝关节重复损伤。按

语手法对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