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1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工程(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后修改稿)目录TOC\o"1-2"\h\z\u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1. 项目摘要 11.2. 项目范围 11.3. 建设内容与规模 11.4. 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31.5. 编制单位基本情况 3第二章 项目编制情况说明 42.1. 编制依据及原则 42.2. 编制工作范围及编制过程简述 5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63.1. 项目建设背景 6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第四章 项目选址条件 94.1. 广州市概况 94.2. 越秀区概况 104.3. 项目位置 114.4. 区域自然条件 124.5. 市政基础设施 154.6. 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15第五章 树木保护专章 225.1. 编制依据及原则 225.2. 树木资源调查 235.3. 树木评估结论 355.4. 树木保护方案 365.5. 树木概况 43第六章 工程方案 446.1. 设计依据 446.2. 功能定位 446.3. 需求分析 446.4. 总体设计 456.5. 工程方案 476.6.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 636.7.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65第七章 海绵城市设计 677.1. 编制依据 677.2. 设计理念 677.3. 海绵技术方案 697.4. 维护管理 71第八章 节能评价 738.1. 编制依据 738.2. 能耗分析 738.3. 节能措施 74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759.1. 编制依据 759.2.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759.3. 环境保护的目标 769.4.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769.5.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799.6. 环境管理建议 799.7. 环境评价结论与建议 80第十章 建设运营组织管理 8110.1.建设期的组织管理 8110.2.运营期的组织管理 81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与卫生 8211.1.项目实施的安全、卫生 8211.2.项目建成后的危害因素与安全措施 84第十二章 招标方式与招标组织 8612.1.招标范围 8612.2.招标组织方式 8612.3.招标组织程序 86第十三章 建设进度计划 88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014.1.估算依据和说明 9014.2.投资估算 9114.3.资金筹措与运用 97第十五章 社会影响与效益评价 9815.1.社会效益分析 9815.2.经济效益分析 9815.3.综合效益分析 99第十六章 风险评价 10016.1.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10016.2.防范风险对策 100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10217.1.结论 10217.2.建议 102项目概况项目摘要项目名称: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工程(一期)项目业主单位:项目范围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工程主要为研究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系统、慢行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品质提升系统。项目实施区域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项目研究范围北至环市东路,南达东华东路,西临陵园西路,东至农林下路。图1.2-1项目地理位置图建设内容与规模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人行道改造面积28060平方米,车行道整治面积17357平方米,人行天桥改造3座(其中包含铺装改造2700平方米,更换不锈钢栏杆880米,加装2部垂直电梯和6部手扶电梯,增加天桥雨棚2700平方米),停车智能引导系统1项,公共空间改造面积1000平方米,三线下地300米,三线拉挂规整1000米,建筑立面改造面积16370平方米(包含外墙整治、干挂红砖、门窗整治、空调格栅、整治飘蓬+防盗网、楼栋排水管、广告牌整治)。表1.3.1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1道路工程1.1人行道花岗岩铺装m2280601.2沥青路面整治m2173571.3花岗岩路缘石m30001.4树池砌筑个401.5车止柱个1001.6整石坐凳套231.7多杆合一套301.8交通标线m22601.9装饰井个301.10人行道风雨连廊m210001.11雨水口更换个101.12无障碍人行过街处52停车智能引导系统项13人行天桥改造座34公共空间m210005三线整治5.1三线下地m3005.2拉挂规整m10006建筑立面改造提升m2138506.1外墙整治m2104006.2干挂红砖m215006.3木纹铝合金门窗m219506.4空调格栅m23006.5整治飘蓬+防盗网m215006.6楼栋排水立管m18006.7商铺广告招牌更换m2720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1.4.1项目投资经估算,总投资为4482.92万元,建安费用3597.91万元,工程其它费用为671.54万元,预备费为213.47万元。1.4.2资金来源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区财政。编制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法人代表:资质等级: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工程咨询资格证书专业:城市规划、建筑、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市政公用工程(市政交通、给排水、风景园林)。以上各专业涵盖了本专业相应额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内容。取得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格的单位,具备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能力;取得评估咨询资格的单位,具备对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文件进行评审的能力。工程咨询资格证书服务范围:规划咨询、编制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工程设计。

项目编制情况说明编制依据及原则2.1.1编制依据(一)国家法规与标准:1、《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计办投资[2002]15号);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正)。4、《城市绿化条例》(2017年修订版);5、《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6、《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标准》(2019年版);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8、《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9、《城市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0、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二)地方规划与标准:1、《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2、《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2014年修正版);3、《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2017年6月);4、《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5、《城市道路品质化提升建设指引》(广州市住建委2017年2月);6、《广州市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手册》;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的有关政策、法规;8、业主提供的委托书及相关资料。2.1.2编制原则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范围、编制深度严格按照国家最新制定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贯彻执行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原则,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规模、结构和功能、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配套工程等进行方案论证,进行可行性评价。3、科学性、超前性、可操作性原则;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适当超前的同时确保项目的可操作性。4、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原则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根据城市未来发展契机和当地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调整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5、可持续发展、实事求是原则结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功能适用、建设规模适当的原则。编制工作范围及编制过程简述2.2.1项目编制工作范围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范围包括: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分析、项目现状及建设条件分析、建设工程方案,以及项目的投资估算、经济社会效益分析、项目建设风险评价等内容。2.2.2项目编制过程简述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自2022年3月启动。工作期间,编制单位多次到现场勘察,经多次研究并考虑到先烈南路、执信南路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多次磋商与修改,于2022年3月完成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初稿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主要包括了六大步骤,主要包括:签署委托协议——组建项目小组、制定工作计划——现场勘察、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分专业专项编制——方案汇编和优化——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项目建设背景“十三五”以来,围绕建设“中央文化商务区、创新发展先行区、品质城市示范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越秀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优化中心城区功能、推动人文融合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打基础、树品牌、利长远的工作,为建成“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提供了重要保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其中越秀区作为中心城区,功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广度深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根据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3月14日《关于推进执信南路交通综合治理的会议纪要》,会议要求区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把加强执信南路交通综合治理,改善就医出行环境作为支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长短结合、人技结合”原则,高位统筹、齐抓共管,切实改善执信南路交通秩序,不断提升国家医学中心周边环境品质。街道沿街界面作为连接城市与街区的主要媒介,是城市与街区的最前沿地带,具有重要的城市意义。友好街区对于提升街道慢行出行环境、促进城市与街区空间融合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次研究范围,集中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民安医院、广药附属第一医院等七大医院,形成广州医疗产业高地,同时又是东山口商圈和陵园西商圈的结合部,形成了越秀区人气街区。本次项目改造,旨在通过改造机动车交通系统、慢行系统、无障碍系统、公共空间系统、标识系统、海绵城市系统,打造湾区首个健康友好街区。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越秀区作为中心城区、省市党政军所在地和教育医疗强区,在社会治理、社会安全稳定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要求更高,给保障公共服务刚性支出到位带来了新压力。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湾区首个健康友好街区”,全面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项目实施区域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项目研究范围北至环市东路,南达东华东路,西临陵园西路,东至农林下路。执信南路现状人行道为透水砖铺装,多处破损,现状无盲道系统,路缘石材质为混凝土且不符合设计标准;车行道沥青路面沿线出现多处病害,且执信南路在进行排水单元改造项目;现状慢行道车止石样式繁杂,多处人行过街及重要人行出入口无车止石;项目研究范围规划路线缺乏避雨设施;人行道范围内杆件林立,侵占人行空间;现状人行过街不满足设计规范,与友好型街区设计有偏差;项目研究范围内没有对各大医院的停车引导系统;规划路线途径3座人行天桥,天桥铺装易滑,栏杆多处生锈,没有无障碍电梯,缺少避雨设施;沿线退缩空间,铺装破损,缺少盲道系统及休憩的城市家具;规划路线范围沿线建筑立面,存在外墙破损或脱落,装饰不一,门窗生锈且形式千奇百怪,防盗网和飘蓬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底层商铺招牌陈旧多处存在脱落风险。综上所述,项目研究范围内慢行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公共空间、街区环境存在多处不友好的问题,项目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项目建设有助于健全健康产业链条,形成医疗产业高地项目研究范围北至环市东路,南达东华东路,西临陵园西路,东至农林下路,片区内拥有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包括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广药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七大医院,共有床位数9081张,日均接诊量可达4万人次。片区内不同医院拥有各自特色强项科目,可满足市民多种就医需求。但是片区内存在缺少医院“最后一公里”的交通连接、医院周边缺少休憩空间等问题。本项目建设能够有助于优化片区医院功能布局,优化医院间交通组织,提升医院间院系联动,促进医疗资源有效调动,健全健康产业链条,形成广州市医疗产业高地,满足周边市民多种就医需求。3.2.2项目建设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居民居住和出行条件本项目针对道路交通系统、无障碍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品质提升系统四大系统进行改善,结合本地具体情况进行局部改建,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环境与出行便利性。一是出行交通智能化,本项目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流线,调整导航软件路线指引和构建区域智能停车引导系统等提高市民出行引导智能化,节省市民出行时间,便利市民出行。二是加强市民出行安全性,通过完善行人过街安全岛、提升智慧行人过街系统、提升医院周边斑马线防护等道路优化措施,降低市民路上出行风险。三是全面提升完善无障碍系统,天桥加装垂直电梯,人行道优化增设盲道、铺装防滑,提高残疾人士出行安全。项目的建设改善了片区的居住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更为舒适、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及出行条件。3.2.2项目建设有助于形成湾区首个健康友好街区,实现市民全天候健康生活本项目建设在片区内增设林下街角休息处,便于周边市民休闲活动;对现状绿化造型设计,结合观花观叶植物配植,建设友好的街头绿地,提升市民出行健康环境。结合片区内丰富医疗资源,在片区内的公园绿地新增设康复花园功能,例如微高差通过无障碍坡道消除、花池边增设无障碍扶手并搭配利于康复的植物景观,建成湾区具有医疗健康特色的功能区,形成湾区建设健康友好街区案例。本项目将对便利市民实现全天候健康生活,对湾区其他地区建成健康友好街区具有示范意义。

项目选址条件广州市概况广州,中国第三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世界著名港口城市,中国南方的金融、贸易、经济、航运、物流、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国家门户城市。4.1.1地理位置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东连惠州,西邻佛山,北靠清远及韶关,南接东莞、中山,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横门、磨刀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4.1.2政区人口广州下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十一区,辖区面积7434平方千米。2021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881.06万人,城镇化率为86.46%。年末户籍人口1011.53万人,城镇化率为80.81%;全年户籍出生人口11.80万人,出生率11.82‰;死亡人口5.55万人,死亡率5.56‰;自然增长人口6.25万人,自然增长率6.26‰。户籍迁入人口24.16万人,迁出人口4.03万人,机械增长人口20.13万人。4.1.3自然条件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依山傍水,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四季如春,繁花似锦。广州市各地年平均气温在21.5~22.2℃之间,雨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在1800多毫米,年降水日数在150天左右。4.1.4经济发展广州是我国国内经济最活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1年,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把广州放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科学谋划、建设和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2万亿元,增长8.1%,其中,广州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06.41亿元,同比增长5.5%,两年平均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722.67亿元,同比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0202.89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1%。4.1.5城市形象广州建城2200多年以来,尽管经过不断的改建和破坏,老城区内依然留存有大量的历史文脉要素,包括特色街巷、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及特色历史建筑等,体现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魅力。城乡品质显著优化。坚持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努力探索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彰显云山珠水、吉祥花城无穷魅力。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试点,划定“三条控制线”。交通发展战略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落地实施。优化“一江两岸三带”沿线规划,推进珠江两岸贯通。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完成燃煤机组、中小型燃煤锅炉、“黄标车”整治,实现公交车纯电动化。PM2.5平均浓度连续4年稳定达标,空气质量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最优。文化综合实力全面增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连续4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实施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工程,杨匏安旧居陈列馆修缮开放。省“三馆合一”项目扎实推进,广州美术馆、文化馆、粤剧院主体工程封顶。8家博物馆晋升国家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3处。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越秀区概况越秀区,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相邻。截至2020年6月,越秀区下辖18个街道:洪桥街道、北京街道、六榕街道、流花街道、光塔街道、人民街道、东山街道、农林街道、梅花村街道、黄花岗街道、华乐街道、建设街道、大塘街道、珠光街道、大东街道、白云街道、登峰街道、矿泉街道。2021年末越秀区常住人口104.90万人。越秀区是广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区,自秦朝在越秀区境内设南海郡治起,西汉南越王赵陀建南越国宫署,南汉国刘龚建广营宫室。自东吴设广州起,历朝所设军事、行政中心均在越秀区域内。越秀区汇聚了8个朝代2000多年的文物古迹,五羊石像、镇海楼、千年古道北京路、中山纪念堂、五仙观、六榕寺、光孝寺、石室圣心大教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均在该区。越秀区作为广州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中心,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特色经济为带动,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29.48亿元、增长6.1%,全区经济运行平稳。中山路一带是广州最繁华商贸中心和古城文化旅游区,有北京路、海印地区、英雄广场、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贸区,有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东风路现代服务、流花会展等商务区。项目位置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工程主要为研究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系统、慢行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品质提升系统。项目实施区域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项目研究范围北至环市东路,南达东华东路,西临陵园西路,东至农林下路。图4.3-1项目地理位置图区域自然条件4.5.1气象条件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由于背山面海,海洋性气候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广州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5.1小时~1959.9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05.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为21.4℃~21.8℃,日均气温都在0℃以上。无霜期北部290天,南部346天。广州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689.3毫米~1876.5毫米,雨季(4月~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因受地形影响,山区多于平原,北部多于南部。同时,雨季与强光和高热同期,形成了相当高的气候生物潜力(光温水潜力),达77865千克/公顷~97950千克/公顷。冬夏季风的交替是广州季风气候突出的特征。冬季的偏北风因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而形成,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因热带海洋气团向北扩张所形成,温暖潮湿,夏季风转换为冬季风一般在9月份,而冬季风转换为夏季风在4月份。4.5.2工程地质广州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沿江冲积平原,系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1、水文地质按含水介质特性划分,地下水类属第四第覆盖孔隙潜水为主,基岩裂隙水次之.第四系土层赋存孔隙水,(2)层淤泥、淤泥质土、(3)层粉土、(4)、(5)层粉质粘土、粘土、(6)层砂质、砾质粘性土渗透性较差,属微弱含水层或相对近似隔水层;(7)层细、中、粗、砾砂、透水性较好,汇水能力强,地下水水量较大,所含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性潜水,是区内覆盖层的主要富水层位,分布于区内地势低洼的丘间凹地及河漫滩地带,沿丘凹间地及河涌呈带状分布,带呈成片状分布。地下水易受地表污染,接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及河涌侧向渗透补给。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混合岩的强、中等风化基岩中,地下水富水性属一般,与上覆第四系含水层无直接水力联系;泥质粉砂岩地区基岩裂隙水则属贫乏。区内地下水位埋深相差悬殊,在丘陵单元区地势高地段,地下水位深,一般3米以上,局部10多米孔深未见地下水位。低洼地段,水位浅。施工期间,测得埋深一般1~2米内,其绝对标高多在5.40米左右。地下水位的差别大致反映了规划区在地貌单元上的变化。丘陵及丘间凹地的地下水位直接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有一定的季节性。2、地震地质第四纪以来,广州地区继承和沿袭白垩纪至第三纪形成的构造格局,受南北向略向北扭构造应力场的作用,表现在地壳的微弱升降及本地区大断裂在其转折端或几条断裂交汇部位向弱的活动,但均不会诱发灾害性的地震。根据规划区钻孔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表明。天河-北亭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未见强烈活动迹象,无产生灾害性地震的地质背景,因而整个规划区属于稳定区。根据广东省地震局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分,该区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内。3、岩土工程性质分析第1层人工填土层,成分复杂,结构松散,工程性质差。填土主要分布于塘坝、道路;耕土主要广泛分布于山间洼地单元区、河漫滩等低洼地段;第2层淤泥(淤泥质土),呈流塑~软塑状,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蠕动性特征,工程性质差,属不良地基土。广泛分布于山间沟谷、河涌、河漫滩等腰三角形低洼地段。第3层砂层,以细砂、中砂为主,局部为粗砂,松散~稍密为主,局部中密,为场区的覆盖层中主要含水层,水量丰富。其松散饮和砂土,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定,在强震时,存在砂土液化的地质背景,液化等级为轻微~严重,工程性质差;广泛分布于丘间凹及河漫单元区。第4层粉土,稍密~中密,稍密为主。部分稍密粉土层出不穷,在强震时,存在砂土液化的地质背景,工程性质较差;中密的粉土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小面积零星分布于山间沟谷。第5层粘土粉质粘土,软塑层,含水量高,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特性,工程性质差。共可塑层,承载力一般,硬塑、坚硬层,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质较好。按成因分坡积及冲洪积:坡积成因,分布在山坡或坡脚,土粒粗细不同,性质不均匀,与残积土体呈过渡积成因(5a),土粒胶结前,经过筛选,土质较均匀,广泛分布于山间沟谷及河漫单元区。第6层粘土、粉质粘土,属残积土,由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分布于规划区西南角的低洼地带,位于地下水位之下,被第四纪冲洪积层覆盖,以可塑~坚硬为主,属低、中等压缩性土,强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工程性质较好。第7层砂质、砾质粘性土,属混合岩风化残积土,软塑至坚硬,山丘地段以硬塑、坚硬为主,且埋藏浅,但在地势低洼地区,埋藏相对较轻,其软、可塑层,承载力较低。硬塑~坚硬层,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质较好。该残积土属特殊土类,孔隙比e较大,天然密度p0iht,小,吸水性强,具有遇水崩解软化的特点。灌注桩的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均会有所降低,坑(井)壁不稳固。天然地基基坑若被水淹,会大大降低其承载力。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基础设计施工中,应给予重视。第8层泥质粉砂岩,层面埋深较小,力学性质好,承载力高,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微风化岩层埋深相对较浅,岩石连续稳定性好,是高层建筑良好的地基持力层,但在其分布地区的地势较低,上部第四系覆盖层出不穷大多分布有一定厚度的松软土层,对有地下室的建筑物构成较高的工程成本。第9层混合岩,力学性质较好,层厚大,层面埋深变化圈套承载力较高,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其中,微风化岩层面埋深适中,岩石连续稳定,力学强度高,是高层建筑良好的地基持力层。局部地段(东北部的河漫滩),层顶埋藏深,埋深>45.00米,若在该地区构筑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给将来建筑物的基础及地下室施工千万较高的工程成本。根据这一原则,可将第(1)、(2)、(3)层归为松散软弱土层(简称为人参软土层)。对于中小型建筑物,良好土层是指坚硬、硬塑可塑粘性土,中压缩性的其他土层,承载力大于150kpa;软弱土层是指压缩性高、强度低的软塑、流塑的软土层、地震易液化的松散砂层,承载力一般小于150kpa。综合上述分析,第四系覆盖层中淤泥、淤泥质土及松散砂土土质差,一般适合于公园苗圃及绿化区;软塑土,土质较差,适合于单层建筑;可塑土土质一般,适合于多层建筑;硬塑、坚硬土及中密粉土,土质好,适合于多层及一般高层建筑;基岩承载力高,工程性能好,适合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市政基础设施1、供电条件项目周边道路已敷设供电电网,项目用电可就近从市政用电中接出,可满足项目使用的需求。2、供水条件项目周边市政道路给水管网设施完善,可满足项目使用的需求。3、排水条件项目范围内雨污水,就近排至排水管网。4、电信条件项目所在范围内电信管网设施完善,可满足项目使用的需求。项目建设需求分析1、人行道及车行改造分析项目研究范围内执行南路的现状人行道为透水砖铺装,多处破损,现状无盲道系统,路缘石材质为混凝土且不符合设计标准;车行道沥青路面沿线出现多处病害,且执信南路在进行排水单元改造项目;现状慢行道车止石样式繁杂,多处人行过街及重要人行出入口无车止石;项目研究范围规划路线缺乏避雨设施;人行道范围内杆件林立,侵占人行空间;现状人行过街不满足设计规范,与友好型街区设计存在偏差。改造范围包含执信南路(东风路至中山路),竹丝岗二马路、竹丝岗三马路、竹丝岗四马路、竹丝岗新南路等。2、道路交通系统步行道空间局促、高低起伏不平、多被(树、其他设施)阻断、舒适性差;自行车道连续性差,车道较窄,有一定安全隐患;主要交叉口空间大,人车轨迹混乱,并缺乏无障碍设计;主要道路路内停车影响景观和街道活力。过街斑马线缺乏智能提示系统及无障碍过街系统。交叉口过大,人车路径不明,缺乏秩序;转角路缘石半径过大,车速较快;街角人行空间局促,设施密集;缺乏无障碍设计。非必要设施挤占人行道,缺乏遮风避雨空间无障碍系统不完善,障碍人士使用较为困难.3、人行天桥东风路-执信南路天桥为本项目选址范围的必经之路,天桥桥面铺装陈旧且不防滑易积水,现状栏杆多处破旧不堪,无避雨设施,不够友好。4、公共空间问题缺乏街角休息设施,商业侵占道路退缩空间,公共空间体验感差5、现状有架空电线。6、建筑外立面:首层商铺招牌种类杂乱,立面防盗网、飘蓬、墙面陈旧且杂乱无章。改造范围包含执信南路(东风路至中山路),竹丝岗二马路、竹丝岗三马路、竹丝岗四马路、竹丝岗新南路等。

树木保护专章编制依据及原则5.1.1编制依据1. 《绿化迁移技术规范》(DB4403/T81-2020);2. 《广州市树木修剪技术指引(试行)》;3.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4. 《广州市绿化条例》;5. 《广州市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关于在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实施意见(试行)》;6. 《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穗林业园林规字〔2022〕1号);7.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8.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9.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发办【2021】19号;11. 《广州市行道树技术工作手册》(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2020年11月)》;12. 《广州市海绵型道路建设技术指引(试行〉》(广州市交通局2019年8月)》;13. 《广州市古树名木迁移管理办法》;14. 《广州市公园条例》;15.《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编制指导性意见(征求意见稿)》;16. 《园林绿化养护标准CJJ/T287-2018》。5.1.2编制原则1、保护优先建设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均应落实“保护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绿地的占用和树木的迁移、砍伐。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应原址保护;大树应以原址保留为主,确实需要迁移的树木,原则上在项目范围内回迁利用。2、分级保护对古树名木、古树后续资源、大树进行分级保护。建设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对用地范围的古树名木必须完全避让、古树后续资源原上完全避让、大树和其他树木资源实施最大限度的避让和保护。现有绿地中古树名木、古树后备资源、大树数量集中连片分布的,应优先将其规划为公园绿地或单位附属绿地。3、全程保护建设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树木资源,应实施全过程保护措施,包括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保护及养护措施。4、合理利用经论证、审批确需迁移的树木,优先就地迁移至本项目的绿地利用,本项目无法安排利用的,迁移至临近公共绿地或其他绿地;远距离迁移须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迁移过程按照技术标准实施,采用免(少)修移植等先进技术,严控树冠修剪量,确保迁移树木的成活率和完好率。树木资源调查1、树木总体情况2022年01月11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正式公布关于印发《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穗林业园林规字〔2022〕1号),根据中第十八条规定,大树是指胸径二十厘米以上的乔木。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根据《广州市绿化条例(修订草案)》(2022年修订)第五十一条规定,古树后续资源是指树龄在八十年以上不足一百年的树木或者胸径八十厘米以上的树木。(1)树木总体数量及位置本次项目建设范围内共有582株树木,其中古树名木0株;古树后续资源47株,占比8%;大树460株,占比79%;其他树木75株,占比13%。树木主要为执信南路、先烈南路沿线行道树具体分布位置如下图所示。现状树木分布总图(2)树木种类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21种树种,有白兰(MicheliaalbaDC.Syst.)、白千层(MelaleucaleucadendronLinn.)、大叶榕(FicusaltissimaBl.)、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A.Cunn.exBenth.)、凤凰木(Delonixregia(Boj.)Raf)、黄葛树(FicusvirensAiton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幌伞枫(Heteropanaxfragrans(Roxb.)Seem)、麻楝(ChukrasiatabularisA.Juss.)、芒果树(MangiferaindicaLinn)、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Linn.)、木棉(BombaxmalabaricumDC.)、萍婆(SterculianobilisSmith)、蒲桃(Syzygiumjambos(Linn.)Alston)、秋枫(FicusmicrocarpaLinn.f.)、人面子(DracontomelonduperreanumPierre)、石栗(Aleuritesmoluccana(L.)Willd.)、铁力木(MesuaferreaL.)、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Gaertn.)、小叶榕(FicusconcinnaMiq.var.subsessilisCorner)、羊蹄甲(BauhiniapurpureaLinn.)、重阳木(Bischofiapolycarpa(Levl.)AiryShaw)、,其中白兰有3棵,占比0.5%;白千层有5棵,占比0.85%;大叶榕有47棵,占比8.1%;大叶相思有7棵,占比1.2%;凤凰木有1棵,占比0.2%;黄葛树有1棵,占比0.2%;幌伞枫有60棵,占比10.3%;麻楝有111棵,占比19%;芒果树有9棵,占比1.5%;木麻黄有13棵,占比2.2%;木棉有4棵,占比0.7%;萍婆有26棵,占比4.5%;蒲桃有26棵,占比4.5%;秋枫有55棵,占比9.5%;人面子有33棵,占比5.7%;石栗有52棵,占比8.9%;铁力木有2棵,占比0.3%;无患子有1棵,占比0.2%;小叶榕有107棵,占比18.3%;羊蹄甲有18棵,占比3.1%;重阳木有1棵,占比0.25%。现状树木种类分析图1)白兰MicheliaalbaDC.Syst.木兰科、含笑属特性:白兰为常绿乔木,性喜光照,怕高温,不耐寒,适合于微酸性土壤。喜温暖湿润,不耐干旱和水涝,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比较敏感,抗性差。2)白千层MelaleucaleucadendronL.桃金娘科、白千层属特性:白千层喜温暖潮湿环境,要求阳光充足,适应性强,能耐干旱高温及瘠瘦土壤,亦可耐轻霜及短期0℃左右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3)麻楝ChukrasiatabularisA.Juss.楝科麻楝属特性:麻楝为阳性树种,喜湿润和肥沃的环境条件,在瘠薄干旱的地方少见。4)大叶榕FicusaltissimaBl.桑科榕属特性:大叶榕属于喜光,喜温暖至高温湿润气候,抗风较强,不耐干旱和寒冷,抗大气污染。夜晚,叶片垂落闭合。5)木棉BombaxmalabaricumDC.木棉科木棉属特性:木棉在干热地区,花先叶开放;但在季雨林或雨林气侯条件下,则有花叶同时存在的。6)人面子DracontomelonduperreanumPierre漆树科人面子属特性:人面子夏天落叶,落叶特别的壮观。大约是在五月初,人面子才开始绽放新叶。同时开始开花。7)小叶榕FicusconcinnaMiq.var.subsessilisCorner桑科榕属特性:喜光照充足。土壤要求为沙壤土。8)大叶相思AcaciaauriculiformisA.Cunn.exBenth.)豆科,金合欢属特性:喜欢温暖潮湿且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高温却怕霜冻。9)凤凰木Delonixregia(Boj.)Raf.)豆科、凤凰木属特性:为典型热带强阳性树种。喜光,喜高温多湿气候,不耐寒,耐干旱和瘠薄,对低温、霜冻反应敏感,冬季温度不低于8℃。在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砂质壤土生长旺盛。10)秋枫BischofiajavanicaBl.大戟科秋枫属特性:根系发达,抗风力强,耐水湿,宜作水源林、防风林和护岸林树种。11)石栗Aleuritesmoluccana(L.)Willd.大戟科石栗属特性:石栗喜光耐旱、怕涝,对土壤要求不太严,只要光照充足,地下水位低的地方都可以种植,尤以土层深厚新开恳的坡地种植较好12)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Linn.木麻黄科木麻黄属特性:木麻黄是强阳性树种,生长期间喜高温多湿。适生于海岸的疏松沙地,在离海较远的酸性土壤亦能生长良好,尤其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冲积土上更为繁茂。土壤以中性或微碱性最为适宜,而在黏重土壤上则生长不良。13)重阳木Bischofiapolycarpa(Levl.)AiryShaw大戟科秋枫属特性: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较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酸性土和微碱性土中皆可生长,但在湿润、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好。耐旱,也耐瘠薄,且能耐水湿,抗风耐寒。14)羊蹄甲BauhiniapurpureaLinn.豆科羊蹄甲属特性:羊蹄甲属阳性树种,幼苗及成年树均需充足的阳光。对土壤要求不苛,在酸性土或碱性土上均能生长,在黏重土上能生长,在干旱瘠薄地则生长不良。15)铁力木MesuaferreaL.藤黄科铁力木属特性:适宜生存于年均气温20~26℃,最冷月均气温12.6℃,极端低温1℃以上,≥10℃的活动积温≥7400℃,年降雨量≥1200mm,年均相对湿度80%以上等地。16)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Gaertn.无患子科无患子属特性:喜光,稍耐阴,耐寒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性,抗风力强。不耐水湿,能耐干旱。萌芽力弱,不耐修剪。生长较快,寿命长。17)芒果树MangiferaindicaLinn漆树科杧果属特性:喜温畏寒的特性,一般年平均温度21℃以上,最冷月平均温度不低于15℃,终年无霜的地方较适宜栽培杧果。杧果营养器官对气温适应性广,在平均气温20-30℃时生长良好,18℃以下时生长缓慢,10℃以下时停止生长,当气温低于3℃时幼苗受害,至0℃时会严重受害,气温低至-2℃以下时,叶片以致侧枝会冻死,至-5℃时,幼龄结果树的主干也会冻死。18)幌伞枫Heteropanaxfragrans(Roxb.)Seem)五加科幌伞枫属特性:喜光,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亦耐阴,不耐寒,能耐5-6℃低温及轻霜晃伞枫,不耐0℃以下低温。较耐干旱,贫瘠,但在肥沃和湿润的土壤上生长更佳。19)黄葛树FicusvirensAiton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桑科榕属特点:喜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20)蒲桃Syzygiumjambos(Linn.)Alston桃金娘科蒲桃属特性:耐水湿植物,性喜暖热气候,属于热带树种。喜生河边及河谷湿地。喜光、耐旱瘠和高温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根系发达、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以肥沃、深厚和湿润的土壤为最佳。21)苹婆SterculianobilisSmith)梧桐科苹婆属特性:喜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土壤,且耐荫蔽。喜温暖湿润气候。2、树木生长指标(1)树木胸径情况根据现场测量情况,将本次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树木胸径划分为4个等级。本次项目建设范围内共有582株树木,其中胸径小于20cm的树木有75株,占比12.9%;胸径20cm以上40cm以下的树木有266株,占比45.7%;胸径40cm以上80cm以下的树木有194株,占比33.3%;胸径80cm以上的树木有47株,占比8.1%。(2)树高情况根据现场测量情况,将本次项目建设范围内的树木树高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树高小于10m的有90株,占比15.5%;10m~20m的有445株,占比81.6%;20m~30m的有17株,占比2.9%。(3)冠幅情况影响树木冠幅的因素较多,从调查情况来看,除了树种本身原因、人为影响因素以外,树木所处立地环境有较大关系。一般来看,人为干扰少的、生长空间开阔的树木长势旺盛,冠幅也最大。而立地环境较差、树木密集分布、生长空间不足的树木,容易偏冠,冠幅也最小。项目地块中,树木立地位置主要为道路沿线,周边有建筑物遮挡。人为干扰较多、生长空间受挤压,但大部分树木长势旺盛,冠幅在8-15m的最多。根据现场测量情况,将平均冠幅划分为三种等级,其中小于8m的有180株,占比35.4%;8m~15m的有298株,占比58.6%;15m~22m的有31株,占比6%。其中,冠幅最大的树木是mpb507号蒲桃。冠幅情况详见表1。平均冠幅(m)小于8m8m-15m15m-22m数量(株)18029831比例(%)35.4%58.6%6%(4)树木整体长势情况参考《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2738-2016)》中的生长势分级标准,根据树木叶片、枝条和树干生长的正常或衰弱程度划分为正常、衰弱、濒危、死亡四级。生长势级别叶片枝条树干正常株正常叶片量占叶片总量95%以上枝条生长正常、新梢数量多,无枯枝枯梢树干基本完好,无

坏死衰弱株正常叶片量占叶

片总量95%~50%新梢生长偏弱,枝条

有少量枯死树干局部有损伤或

少量坏死濒危株正常叶片量占叶

片总量50%以下枝条枯死较多树干大部分坏死,干朽或成空洞死亡株无正常叶片枝条枯死,无新梢和

萌条树干枯死根据现场测量情况,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项目中586株树木,树木整体长势正常。(5)树干情况树木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受病虫危害、人为砍伐修剪等因素影响,树干上或多或少产生切口裸露、腐朽树洞现象。现场有部分树木树干不同程度地出现树皮爆裂、木质部裸露、腐朽树洞现象。树洞的形成会不同程度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树干的机械支撑力,应引起重视。3、立地条件/原生环境项目范围内树木多为生长在道路沿线的行道树,根系的生长空间有限,部分树木树干往一侧倾斜,地面采用透水混凝土、铸铁篦子和植草砖形成树池。整体而言,古树后续资源和大树的生长空间由于靠近道路,生长空间有限,但目前生长情况良好。4、保护设施现状根据现场测量情况,项目范围内现状树木无避雷针、护栏、支撑、封堵树洞等保护措施。树木评估结论1、项目建设必要性说明本项目的区域范围大致为北至环市东路,南达东华东路,西临陵园西路,东至农林下路,片区内拥有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包括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广药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七大医院,共有床位数9081张,日均接诊量可达4万人次。片区内不同医院拥有各自特色强项科目,可满足市民多种就医需求。但是片区内存在缺少医院“最后一公里”的交通连接、医院周边缺少休憩空间等问题。本项目建设能够有助于优化片区医院功能布局,优化医院间交通组织,提升医院间院系联动,促进医疗资源有效调动,健全健康产业链条,形成广州市医疗产业高地,满足周边市民多种就医需求。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广州市绿化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广州市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关于在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对原有树木进行原址保护。经前期调查,地块范围内有586株树木,586株主要为执信南路、先烈南路、东风东路沿线的行道树。为不影响该项目的规划实施、延误工程进度,本着确保项目建设的如期推进与树木保护工作同等重要的原则,受广州市越秀区建设与水务局的委托,我司根据《广州市城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广州市越秀区健康友好街区周边改造提升项目的586株树木的生长现状进行调查,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2、树木保护规划总平面图3、评估结论依据总体评估情况,预判评估结论:(1)项目范围内树木主要分布于执信南路、先烈南路、东风东路及中山二路的行道树,该类树木原则全部保留。(2)项目范围内古树后续资源、大树以带状分布,在本次项目中不考虑树木移植问题。树木保护方案1、保护利用原则(1)科学绿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坚持树木保护优先、分级分类,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保护树木及其生境。1)古树后续资源胸径80cm以上的树木,应原址保留为主,应留尽留,最大限度保护。2)胸径在20cm以上(含20cm)80cm以下(不包含80cm)的树木,原则上原址保留。(2)因地制宜、适地适绿,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构建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3)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设“以人为本”的道路系统,处理好慢行流线、绿化、堤岸与树木之间的关系。(4)注重环境保护,与周边协调重视道路沿线的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通过景观的多样变化,达到空间生态、绿色、景观的有机组合,在方案设计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2、树木原址保护(1)树木保护范围划定树木就地保护范围,设立树木保护区。根据《广州市绿化条例(修订草案)》(2022年修订),古树名木树冠边缘外五米范围内、被确定为古树后续资源的树木树冠边缘外二米范围内,为控制保护范围。对于大树及其他树木,涉及建设工程地面开挖的,施工距离应至少在树木树干边沿约两米外;若为行道树,可缩小距离,但至少应大于一米。(2)场地围蔽保护措施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和设计内容,对原址保留树木采取围栏或围墙防护、挂牌或立牌警示等围蔽保护措施。其中,在古树名木树干边缘外五米范围内需设置保护标志,在古树名木、被确定为古树后续资源的树木控制保护范围,如涉及建设工程施工情况,须制定避让和保护措施。(3)保护设施建设与维护大树及其他树木涉及建设工程地面开挖的,在树木保护范围内提供树木保护设施建设与维护。1)使用保护物料包裹树干。2)设置临时树木支撑和加固等。支撑包括硬支撑、拉纤(硬拉纤、软拉纤),加固包括拉纤加固、螺纹杆加固以及铁箍加固等方法。3)树池、包树箍、树池透气铺装等其他保护措施。(4)树木健康维护定期检查树木健康状况,针对生长状况衰弱级别的树木制定养护措施。维护巡查:加强树木的看管保护,以减少人为的破坏。检修机械:需提前准备树木养护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用的机械、车辆、工具检修、保养工具等。(5)立地环境改造及提升针对立地环境的树木进行立地环境改造及提升。如原有树木立地环境存在树穴周围土壤被硬质铺装完全覆盖、树穴内堆放杂物引起土壤质量差、透气、透水性差等问题,可根据树木的特性使用硬质铺装改造技术、立地土壤改良技术、立地生境改造技术等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1)根据现场实地测量信息,场地树树根标高介于+7.500至+21.000之间,在现场实测树根宽度基础上,根据树根标高和适当放坡坡度确定每一棵榕树的放坡范围,现状树根周围做林下覆盖物或者黑色卵石或砾石填充,粒径1-1.5cm;2)铺装的施工的时候不能伤害根部;3)根据测量提供的地形图,复核现状的堤岸边线及护栏边线。(6)濒危树木抢救复壮措施对于长势濒危的树木应采取围栏保护、生长环境改良、有害生物管理、树腔防腐填充修补、体支撑稳固及枝条清理等措施进行抢救复壮。1)围栏保护树冠下根系分布区易受踩踏、主干和枝条易受破坏的古树名木都应设置围栏,进行保护。围栏与树干的距离应不小于300cm。特殊立地条件无法达到此要求的,以人摸不到树干、枝条为最低要求。围栏地面高度通常在80cm以上。围栏的式样应与古树名木的周边环境相协调。2)地上生长环境改良:减少树木树冠投影内影响其生长的植物,修剪影响树木光照、生长的周边树木枝条。周围铺装地面应采用透气铺装。地面有硬铺装的,拆除吸收根分布区的硬铺装。同时,可结合复壮沟或孔穴土壤改良技术,改良土壤。树体髙大且周围没有避雷装置的树木,应安装不损伤树体的避雷装置。在进行护根保护时,需要做到:生长于平地的树木,裸露地表的根要覆盖超过10cm厚度、适合根系生长的基质加以保护;生长于坡地且树根周围出现水土流失的树木,应设置护坡,回填一定厚度、适合根系生长的基质护根。护坡高度、长度及走向依地势而定;生长于水系边的树木,应据周边环境需要进行护岸加固,保护根系。可以用石驳、木桩等。3)地下环境改良根系土壤密实板结,通气不良,可釆取复壮沟土壤改良技术和土壤通气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结合复壮沟可竖向或横向埋设通气管(井),也可根据情况单独竖向埋设通气管。根系土壤干旱缺水,应及时进行根部缓流浇水,浇足浇透;当土壤积水,影响根系正常生长时,则要采取措施排涝。根系土壤污染,应根据污染物不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造,清除污染源。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树木生长需要,进行土壤施肥改良,平衡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可结合地下复壮沟和孔穴土壤改良技术进行。主干被埋的树木,根据需要,逐步清除填埋物,引导根系生长。若需要换土,保留直径为树木胸径3~5倍的土球,土球外2m内的部分为换土范围。将换土范围均匀地划分为9个区域,按“三分之一”原则换土。取出原有土壤,深度40cm~50cm,换上富含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疏松透气的高效营养土。土球内的土壤,可通过打孔灌施的方式进行改良。4)有害生物治理对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的病虫害,应制定防治方案,并按照方案及时进行专项防治。5)树腔防腐填充修补树木树体皮层或木质部腐朽腐烂,导致主干、枝干缺失,形成树洞或主干、枝干中空,造成主干、枝干轮廓缺失,在复壮时应进行防腐处理并根据情况进行填补。对树体稳固性影响小的树腔可不作填充,有积水时可在适当位置设导流管(孔),使树液、雨水、凝结水等易于流出。树腔太大或主干缺损太多,影响树体稳定,填充封堵前可做龙骨,加固树体。6)树体支撑稳固、牵引树体明显倾斜、树冠大、枝叶密集、主枝中空、枝条过长、易遭风折的树木,必须在适宜位置设立具有稳固支撑力的有效支撑,或用钢索、尼龙绳等牵引加固。树冠上有断裂隐患的大分枝可利用螺纹杆、铁箍等进行固定。根据树体状况和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支撑、稳固形式。支撑、稳固设施与树体接触面加弹性垫层如橡胶、硬海绵等以保护树皮。7)气根牵引落地对榕属等有气生根的树木,应在冬末开始人工牵引气根落地。可用均匀打孔的毛竹或PVC管套根,内加高效营养基质,并适时喷水保持一定的湿度。气生根下地点的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气生根下地时应及时解开套根物。8)枝条清理和促根、壮根及时清理有安全隐患的枯死枝、断枝、劈裂枝。适当疏枝,包括部分生长衰弱枝条、病虫枝、交叉枝、萌蘖枝;适当短截树冠外围过长枝。及时疏花疏果,减少树体养分消耗。伤口应及时保护处理,选择具有防腐、防病虫、有助愈合组织形成、对树无害的伤口涂抹剂,并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应在立地土壤改良、气根牵引落地等复壮实施的同时,通过打孔灌施、树头周围淋施等方式施用树木促根液。9)树木输液现状大树通过树木输液的方式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在树木输液期间应加强巡视,发现液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不能出空袋现象。树木救治补营养:如有长势不佳的树木可给树输液是补营养,让苗木快速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等根部须根大量长出时,根系单位活力恢复,这时候就几乎不用输液了,这时候输液的成分主要是营养液。树木补水分:在夏季,因为温度高,光照强度大,这时候遮阴网的作用有但是不是很大,可以用输液的方式给树木补水,只是把管子输液管绑在树干上,在输液管上扎上很多小孔,输液时,水顺着小孔流出把树木的树干弄湿起到保湿的效果,这是夏季抢救苗木常用的输液方法,这是输液主要的成分主要是水。(7)施工现场树木保护方案注意施工阶段需结合规范合理的保护方案,保证树木成活。从人、材、机角度严格制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强宣传教育: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动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认识。不砍伐任何植物。保护方案:单位及个人不准有下列损坏树木的行为:剥皮、挖根、架设线缆、攀登树木、刻画、钉钉;在距离树木1米以内堆放物料,2米以内挖取沙土、挖坑;向树木根部倾倒危害树木的生长的物质阻碍树木生长行为。(8)项目竣工验收后树木健康监测与日常养护项目竣工验收后应根据市属管养指标,制定详细的养护管理计划及质量保证措施,对树木生长情况进行监测。日常养护管理:每天应对树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植物保持良好的生长条件,达到植物全部存活。管理工作包括淋水、松土、施肥、修剪、清除杂草、杂物、垃圾、防治病虫害、防风、防涝以及保持种植地带的整洁和美观。浇水:浇水的原则应根据不同树种、树木大小和土壤干旱程度来确定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做到适时浇水。使用水车浇水的注意事项水压不能过大,不能直冲堰土;浇水要充足均匀,切忌边行车边浇水,浇成“跑马水”。施肥:树木施肥的原则和时期为了树木能正常生长,要定期对树进行施肥。乔木每月一次,可选用有机肥,无机肥间施。复剪:对受伤枝条和栽修剪不理想的枝条,应进行复剪。松土除草:松土一般在每年4~10月进行松土,在浇水后地面板结时和夏季降大雨后均可进行,以保持土壤疏松,空气流通。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树木概况本项目不涉及古树名木、老树大树、行道树的砍伐及迁移,树木修剪不在本项目范围内。工程方案设计依据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4、《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40-2004;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8、《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9、《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1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1、《城镇给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1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5、《城市道路品质化提升建设指引》(广州市住建委2017年2月);16、《广州市城市道路全要素设计手册》;1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功能定位打造湾区首个健康友好街区,实现“生命通道畅通无阻、慢行空间全域友好、公共空间健康生活、街区环境品质提升”。需求分析1、产业集聚项目研究区域汇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民安医院、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