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掌握“会”“及”“修”“内”等文言词语的含义,让学生重视并学会知识迁移,能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高考问题,要求无障碍阅读课文。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3、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4、把握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两难抉择”命题二、教学方法:诵读法、组织讨论法、点拨归纳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由课前趣味小阅读“东床坦腹”的故事,引出作者王羲之,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幻灯片展示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二)学习目标展示(学生齐读)(三)温故知新,得高考1、会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其怒,不敢献。《鸿门宴》会于西河外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考这样考:会兴辽东之役。(2009全国卷1)会天疾风。(2009山东卷)2、及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考这样考: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2010全国卷)及即尊位,得吴降人。(2013江苏卷)3、怀所以游目骋怀渺渺兮予怀《赤壁赋》高考这样考:(秦)桧怀之,继而被檄秀州。(2012全国卷)4、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逍遥游》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高考这样考:齐桓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答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5、内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高考这样考: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2010四川卷)(四)朗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朗读原则:口读心译+思考任务:文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请找出合适的字或者词加以概括。生:信可乐也。“乐”①良辰:暮春之初②美景:兰亭地处“会稽山阴”,即当时的会稽郡山阴县距离城西二十余里有个名兰渚的胜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主体是山水。其山如何?“崇”与“峻”是本色形容,而“茂林修竹”四字遂赋予山岭盎然生气;其水如何?“清”与“激”亦为本色形容,而“映带左右”四字方使流水神采飞动。再看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宇清朗,和风吹拂:在这里没有“草长莺飞”春意闹,也没有“姹紫红开遍”的艳丽,只有清风拂面,水声泠泠;在这里物我同化,是非顿消,心境澄明。信可乐也。③乐事:“修禊事也”。当地风俗:这一天人们无论贵贱老幼,都要到河畔、溪边,用凉水洗脸,意即涤除尘垢,以驱除不祥,祈求安福。当时王羲之正任会稽内史(相当于太守),他邀集司徒谢安、司马孙绰等诗人名流以及儿子微之、操之和十岁的献之等共四十一人,真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杜枚诗云“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这里“群贤”不是浮泛奉承之辞,他们热爱自然,轻忽世俗得失人为礼仪,有高远情操,直率任性,表明诸子与己意气相投。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否则,虽有良辰美景也不足为乐。当然更乐的事不在修禊,而在于作曲水流觞之饮。将他们的赋诗的一句找出:“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④赏心: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赏心悦目师:赏析课文第二段什么样的生命认识让作者感到了“痛”?(学生立足文本发表见解,最后教师归纳)明确:作者写出宴会之乐,实际是为下文的议论服务、作铺垫。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尽管性格不同,好恶各异,但是“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都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中,追求暂时的满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美好已经成为旧迹,人不能永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为“痛”的感觉。师:第三自然段的“悲”是王羲之一个人的“悲”?明确:昔人、今人、后人(五)探究感悟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灰尘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的心恢复平静。兰亭集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而王羲之之悲实乃古代哲人和诗人共同的困惑,他们在大彻大悟了天地宇宙的无穷后,产生了一种渺小感和迷茫感,在文学作品中此类思索比比皆是,你们是否能举出与此有关的名句?例: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曹植《送应氏》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古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六)探讨高考作文的思辨性2015新课标卷(稍有改动)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探讨问题:如果你是小陈,你会怎么做?请阐明理由。注意:两难命题。方法探究:从对方观点的合理性出发进行“归谬”,驳倒对方观点。----(破)(六)作业布置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成短文,如对王羲之的认识,对生死的理解,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等等。(七)课堂总结教师:人生总是不免有失意伴随,能在失意的生活中找出诗意来,这就是王羲之的睿智之处。观照现实人生,回首萧瑟处,我们如能吟出“也无风雨也无晴”之类的诗句,也就无愧于诗意的栖居。四、板书设计兰亭集序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痛:得意-----失意---------感慨悲:昔人、今人、后人学情分析经过一学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阅读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

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效果分析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重要文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课本知识的课外迁移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学生能够利用各种阅读形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设置的情感目标。对于思辨话题的理解有欠缺,今后的教学中需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教材分析《兰亭集序》选自苏教版必修五,单元主题名称是“心连广宇”这就揭示出这一单元专题的基本内涵是思游广宇,寄心于上古,送怀于千载,探索人生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兰亭集序》记叙的就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的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

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从作者深沉的感叹中体会其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评测练习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与:结交,交好。B.曾不知老之将至曾:曾经。C.向之所欣向:过去,以前。D.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着。解析:B项,曾:乃,竟。答案:B2.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解析:第①句是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第②句应翻译为“死和生也是一件大事啊”,是不带判断词的判断句;第③句中“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第④句是省略句,应为“则与(之)斗卮酒”。答案:B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时总是感叹悲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文:这才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解析:C项中的“向之所欣”应译为“以前感到欢快的事”。答案:C4.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意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解析:本文最后一段交代作序的目的:引起后人对人生、死生等问题的共鸣。这一句应译为: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所论述的生命这件大事)吧。所以只有C项对这句话的含意理解得最确切。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王羲之任率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觊,觊察而异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辨赡(说话有条理),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即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性爱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提示:王羲之任率,即不矫揉造作、装模作样,显露真性情。他心胸豁达,善于言谈,以骨鲠闻名,为时人所敬重。他的任率,留下了许多佳话。“坦腹东床”,使女婿有了“东床”“东坦”的雅号。他写经换鹅,使李白写下了“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的佳句。他撰写的《兰亭集序》,唐太宗爱不释手,以之殉葬。本文表现了他的政绩,虽着墨不多,但其关心民众、不顾个人利害的形象十分鲜明。本文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王羲之。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幼讷于言讷:言语迟钝。B.王氏诸少并佳少:子弟,年轻人。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息。D.当举群相赠耳举:全、整。解析:C项,信:送信的人。答案:C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都为活用,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①人未之奇②察而异之③尤善隶书④遂以女妻之⑤殷浩素雅重之⑥笼鹅而归⑦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A.①②⑤/③/④⑥⑦B.①③/②⑤/④⑥⑦C.①②③⑤/④⑥⑦D.①②⑤/③④⑥⑦解析:①②⑤句的加点字是意动用法;③的加点字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④⑥⑦的加点字是名词作动词。答案:A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王羲之“任率”的一组是()①及长辨赡,以骨鲠称②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辄开仓振贷④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⑤欣然写毕,笼鹅而归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④⑤解析:①句说的是王羲之为人刚直的特点,③句说的是王羲之关心百姓疾苦。答案:D8.下列是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东晋名相王导的儿子,从小就有很好的声誉,是著名的书法家,尤善隶书,人称他的笔势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B.太尉郗鉴向王导求女婿,王导要他自己去挑选。王家子弟听说太尉挑女婿,咸自矜持,只有羲之在东床坦腹食,就像没有这回事,郗鉴认为这才是好女婿,就以女妻之。C.朝廷公卿纷纷召羲之去当侍中、尚书,他都不去,殷浩劝他应命,并说他的出处是观政之隆替,他才应允,当了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在任上赈救饥荒,减轻赋役,做了不少好事。D.王羲之喜欢会稽山水,有终焉之志,曾与同志宴集于兰亭,写了有名的《兰亭集序》。他又喜欢鹅,有个道士养的鹅好,他很喜欢,便替道士撰写了一部《道德经》,换他的鹅。解析:A项“从小就有很好的声誉”不确切,原文说的是王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B项原文说的是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导要来人自己去挑选;D项不是“撰写了一部《道德经》”,而是“抄了一遍《道德经》”,《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