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对宪法制度根本知识的学习,熟悉掌握我国宪法的根本原那么,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掌握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及各国家机关的主要职责;
〔2〕通过对我国实体法律制度的学习,掌握刑法与民法的主要内容,熟悉民事主体、民事行为、代理、时效制度,熟悉我国关于犯罪的相关制度规定,懂得用法律知识分析判断简单的法律问题;了解主要的行政法律法规与经济法律法规的根本内容。
〔3〕通过对我国程序法律制度的学习,树立程序意识,掌握诉讼法律制度的根本内容,熟悉诉讼流程,懂得如何按诉讼流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一节我国宪法的根本制度“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一、宪法的特征和原那么〔一〕宪法的特征1、涵义:宪法是指标准民主施政规那么的国家根本法,它是有关国家权力及其民主运行规那么、国家根本制度以及公民根本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标准的总称。2、宪法的根本特征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效力上: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那么和精神相违背。程序上: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那么1.指导思想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根本原那么〔1〕坚持党的领导原那么;〔2〕人民主权原那么;〔3〕保障公民权利原那么;〔4〕法治原那么;〔5〕民主集中制原那么.二我国的国家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家性质)国家性质简称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或国家管理形式简称政体,是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形式。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其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反映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
(四)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原则采取的调整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形式。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由单一制和联邦制两大类。单一制是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在此结构形式之下,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适用了灵活的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特别行政区制度。(五)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宪法关于经济制度的规定,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社会生产的性质和手段、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方法、生产资料的分配形式等国家经济生活的制度的总和。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含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三、我国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公民”与“人民”的区别:(1)属性不同;(2)范围不同。三、我国公民的根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和履行的最主要的权利和义务,也叫宪法权利与宪法义务。其中,宪法所规定的本国公民所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叫公民权。
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____列宁〔一〕我国公民的根本权利1、平等权: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受法律保护,违法时受法律的平等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性质:平等权是适用法律平等,是守法平等,而不是立法平等。这是我国宪法平等权与资产阶级宪法平等权的根本区别。2、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政议政和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以及对国家重大问题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所谓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有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种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或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1〕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2〕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阻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3〕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4、人身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公民的最根本的自由,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1〕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狭义的人身自由〕;〔2〕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3〕住宅权不受非法侵犯;〔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国家赔偿权。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这类权利有如下内容:〔1〕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2〕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3〕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6、社会经济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参与经济活动和获取法定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以及获得物质帮助权。7、文化教育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进行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其中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一项根本权利,也是公民的一项根本义务。8、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宪法这一规定不仅是指导婚姻家庭生活的宪法原那么,也是社会生活的道德标准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案例:“孙志刚案〞——公民权利觉醒的代价2003年3月17日黄昏,就职于广州某服装公司的武汉籍青年孙志刚〔27岁,大学毕业〕在走向网吧的路上,被广州市黄村街派出所以没有暂住证为由,强制收容。执法依据为1982年5月国务院公布生效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方法?。3月18日晚,孙自称有心脏病被送至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治站诊治。3月19日晚,因孙大声叫喊求助,引起救治站护工的不满,遂指使救治站病友对孙群殴。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不治身亡。经法医鉴定,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图:孙志刚家人面对遗像和骨灰痛哭法学界对“孙志刚案〞的回应三位法学博士联名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方法?的违宪性?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行政处分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分,只能由法律规定。?立法法?: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分,只能制定法律。结论:?收容遣送方法?作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无权作出限制人身自由的规定,否那么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应该予以改变或撤销。五位知名学者再次以中国公民的身份联名上书,要求就收容遣送制度启动特别调查程序。“孙志刚案〞的结局当事人的命运孙志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2名加害人中,1人被判死刑立即执行;1人被判死刑缓期执行;1人被判无期徒刑;其他人被判3到15年不等有期徒刑。6名渎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被判玩忽职守罪,分别获刑2至3年。孙志刚家属:获国家赔偿法制的命运2003年8月10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方法?被废止公民权利得到了进一步尊重,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得到了维护〔三〕公民的义务我国公民的根本义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平安、荣誉和利益。这是现行宪法新增加的义务,是针对在实行对外开放策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所作的重要补充。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方案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四、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的概念和组织活动原那么:国家机构是指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国家职能而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国家机关的总和。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那么: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法制原那么;责任制原那么;精简和效率的原那么;联系群众、为人民效劳的原那么。我国的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1、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它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大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五年。2、职权:①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②制定和修改根本法律;③选举、决定和罢免最高国家领导人;④决定国家重大问题;⑤最高监督权;⑥其它应当由全国人大行使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经常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局部,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职权:①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②行使国家立法权及解释法律;③国家生活中某些重大问题的决定权;④对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任免权;⑤对其它国家机关工作行使监督权;⑥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性质和地位:国家主席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局部,是独立的国家机关。国家主席同最高权力机关结合起来行使国家元首职权,对外代表国家。职权:第一,发布命令、公布法律;第二,任免权;第三,外交权;第四,荣典权。宪法没有具体规定副主席的职权,但是明确规定了副主席的法律地位,即副主席协助主席工作。〔三〕国务院1、性质和地位: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在全国行政机关系统中居于最高地位。由于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所以国务院附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组成和任期: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假设干人和国务委员假设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国务院每届任期五年。总理、副总理和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四〕中央军事委员会1、性质和地位: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是最高的国家军事领导机关。它由最高权力机关产生并向它负责,附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组成:中央军事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假设干人、委员假设干人组成。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副主席、委员由全国人大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任命。〔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人民政府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大是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们同全国人大一起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本级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它产生,向它负责,受它监督。地方各级人大由选民或选举单位选出的人民代表组成。地方各级人大每届任期均为五年。2、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服从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必须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工作监督。〔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们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们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其产生、任期、机构设置和组织活动原那么,与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相同。另一方面,自治机关依法享有自治权,在组成上宪法和法律对此也有特殊的规定。〔七〕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局部,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是: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即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局部,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人民检察院组织系统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一、民商事法律制度〔一〕民法的概念和原那么
1、民法的概念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和。平等主体是指当事人在民法上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彼此间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互相没有隶属关系。尽管当事人间在经济实力上存在着差异,但是这也不能改变他们作为平等主体的地位。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它区别于其他某些法律部门如行政法等的重要标志之一。财产关系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财产为直接内容的经济关系。人身关系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别离而又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是由于人的出生或者人的特定身份而产生的,其特点在于人格尊重和身份平等。人格关系是指因民事主体之间为实现人格利益而发生的关系。人格利益是指民事主体的生命、健康、姓名、名称、肖像、名誉等利益,在法律上表达为人格权。例如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身份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因彼此存在的身份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身份利益指民事主体之间因婚姻、血缘和法律抑制而形成的利益,在法律上表达为身份权、亲权和监护权等。2、民法的原那么〔1〕平等原那么〔2〕自愿原那么〔3〕公平原那么〔4〕老实信用原那么〔5〕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那么作为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是由三方面构成的,缺一不可,故称三要素。①主体,包括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等;②内容,即权利和义务;③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等。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民事主体制度自然人〔公民〕1、民事主体法人其他组织2、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始于成立法人或其他组织终于终止3、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能识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识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周岁,精神正常的公民已年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三〕民事行为制度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1、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是指民事主体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2、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及形式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条件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行为人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众利益
口头形式形式书面形式其他形式〔沉默、推定等〕
民事行为能力分类1、按主体和意思表示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单方行为:无须他人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生效单方行为又分为:有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授权、解除、免除、撤销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抛弃行为、遗嘱行为双方行为:内容相同方向相反,如合同,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共同行为:意思表示方向相同,如订立合伙协议、公司章程,采用多数决定原那么2.按是否需要支付对价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赠与、保证、借用、没有约定利息的民间借贷、没有约定保管费用的保管合同、没有约定报酬的委托合同〕区分的意义:关涉行为定性、当事人承担的责任程度不同、对当事人的行为能力要求不同3.按是否需要标的物的交付为行为的成立或者生效的要件可以分为:要物行为〔实践行为〕和不要物行为〔诺成行为〕主要的要物合同:动产质押、定金合同、保管合同、借用合同区分意义:当事人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4.按是否需要特定形式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要式行为又分为一般要式〔书面形式〕和特殊要式〔书面+登记或批准〕没有采取一般要式的,合同不成立;没有采取特殊要式的,合同不生效特殊要式合同:中外合资合同、中外合作合同、向外国人转让中国专利[案例]:15岁少年甲,母亲与父亲离婚后由父亲抚养。一日,正好住在母亲家的甲用母亲给的零用钱去买彩票,中奖获一轿车。母亲却与儿子争夺中奖轿车。对于中奖轿车的所有权应该归谁?
[分析]:本案争执的焦点无疑是中奖轿车的所有权归属问题,甲购置彩票的行为是否有效,是否是母亲委托其购置,其后果由谁承担?陈利刚是限制行为能力人,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对零用钱具有独立支配的能力,并且母亲不能证明对甲有委托行为,所以中奖轿车由甲所有。但其未成年,由其父代其保管。所以: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有:〔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3〕行为人不违背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3、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本人〔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相对人〕进行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代理的种类: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代理权行使的原那么
1.代理人需亲自代理,原那么上没有被代理人授权或同意不得转委托〔次代理〕。但为了被代理人利益,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转委托;―――法定代理人有当然的转委托权2.代理人必须严格在代理权的范围内行使代理活动,否那么构成无权代理〔越权〕3.代理人必须为被代理人利益而行使代理权,否那么构成代理权滥用〔双方代理、自己代理、与第三人恶意串通〕4.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案例]:2004年5月,学校委托王某到北京某公司购置一批教学设备,王某到达北京后,以学校的名义与该公司其就有关事项谈妥,签订合同,交了预付款。王某的行为,就是代理。在这个代理行为中,①必有三方当事人:王某〔代理人〕、学校〔被代理人或本人〕、公司〔相对人或第三人〕;②王某必须严格依照学校的授权和要求,不得超出这个范围;③必须以学校名义,不是以自己名义〔对方应知道被代理人是谁〕;④必须是民事法律行为;⑤学校承担法律后果。特征:①代理人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②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③代理人独立作出意思表示;④被代理人承担法律后果。〔少数民事行为不能代理:如结婚、离婚,演出等〕
〔四〕民事权利制度民事权利是指对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民事权利所包含的权益,可以分为财产权益和非财产权益。
物权
债权
民事权利
知识产权
继承权
人身权
完全物权不完全物权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五〕民事责任制度1、民事责任的概念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民事责任的分类违约责任民事责任侵权责任一般侵权责任特殊侵权责任2、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与方式〔1〕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条件:违法;损害;因果关系;有过错。〔2〕承担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抱歉。〔3〕几种归责原那么:过错责任原那么〔包括推定过错〕、无过错责任原那么、公平原那么〔如因堆放物品倒塌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当事人均无过错,应当根据公平原那么酌情处理〕。[案例]:姚某从个体户杨某的小杂货店购置了4瓶某牌子的啤酒。回到家中,刚放下,其中的1瓶啤酒突然爆炸,姚的眼睛被打伤,其脸、胳膊、腿多处被划伤。姚某住院治疗花去了3000多元,于是要求杨某赔偿其全部医疗费及误工费、营养费。杨某认为啤酒爆炸伤人不应由他负责,而应由啤酒生产者市啤酒厂负责。后来经有关部门鉴定,得出如下结论:啤酒爆炸是由于瓶内啤酒的压力严重超过规定标准所致,责任完全在市啤酒厂。于是,姚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个体户杨金明和市啤酒厂赔偿他因啤酒爆炸所遭受的一切损失。而杨某认为,啤酒爆炸完全是由于市啤酒厂的原因造成的,自己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分析]:①本案是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人身伤害的赔偿案件,首先,市啤酒厂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造成啤酒爆炸的原因是由于瓶内啤酒压力严重超过规定的标准,市啤酒厂应当承担产品质量责任。我国?民法通那么?第122条、产品质量法第14、29条都作了规定;②个体户杨某应承担赔偿责任,依据通那么第122条、产品质量法第28、31条的规定,其应承担赔偿责任。不过,属于产品生产者的责任,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六〕民事诉讼时效制度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诉讼时效分类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20年〕短期诉讼时效〔1年〕一般诉讼时效〔2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存放财物被丧失或者毁损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律不予保护。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指起诉外的其他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认诺:同意归还,请求延期,提供新担保,支付利息或租金〕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七〕合同法律制度1、合同的概念:
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书面形式2、合同的形式口头形式
其他形式3、合同的主要条款:
〔1〕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4、合同的订立要约
甲乙
承诺5、合同的生效: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或附期限。合同的生效要件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自愿真实合同内容合法合同内容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无效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可撤销的合同以下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八〕婚姻、继承法律制度结婚的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到达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没有禁止结婚的情形,有以下情形之一禁止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登记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无效婚姻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婚龄的。可撤销的婚姻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婚姻法律制度之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以下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夫妻之间对财产及债务的约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局部各自所有、局部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婚姻法律制度之离婚离婚的方式:双方自愿协议离婚与起诉离婚准予离婚的情形:〔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六〕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关于离婚的特别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继承法律制度之遗嘱继承与遗赠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存必要的遗产份额。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继承法律制度之法定继承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分割财产的原那么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九〕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知识产权的特征:1〕无形财产权。〔2〕确认或授予必须经过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3〕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4〕专有性: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所专有。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别规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这种权利。〔5〕地域性:某一国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6〕时间性: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一定的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在法定期限内有效。知识产权分类从权利的内容上看,知识产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是与智力活动成果创造人的人身不可别离的专属权,比方: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那么是指享有知识产权的人基于这种智力活动成果而享有的获得报酬或其他物质利益的权利。按照智力活动成果的不同,知识产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创造权、发现权等。〔十〕商事法律制度商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中商人及其商事活动的法律标准的总称.我国的商法是民商法律部门的重要组成局部,包括公司、合伙、证券、票据、保险、海商等法律制度。商事关系
指一定社会中通过市场经营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商事组织关系和商事交易关系。〔组织法和行为法的结合,就是商法〕。
商事关系的主要标志是商人和商行为。商人,是以自己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在我国,商人主要包括〔1〕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2〕合伙企业:与独资公司相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组织形式。〔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法人;
〔4〕联营企业:联营企业(AssociatedEnterprises)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那么,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
〔5〕外商投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
商行为,就是适用商事法律标准的营利行为。从本质上讲,商行为就是市场中经常化、专门化和标准化的行为。
[案例]:案情简介:范先生与李女士离婚,女儿范小姐与父亲一起生活,与母亲从无来往。范小姐长大成人,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在外,于是为自己投保了人寿保险。在投保书身故受益人栏目内填写的是“法定〞。6个月后的某日,范小姐因飞机失事死亡。保险公司决定全额给付保险金,调查后发现:范小姐未婚,法定继承人有母亲与父亲。范先生不同意前妻李女士取得一半保险金,他们多年没有任何联系,而且,范小姐在填写投保书是,本意也是将保险金留给父亲。范小姐由于一时之疏忽,是否一定会使年迈父亲失去一半的保险金。参考理论分析:本案中,涉及的是如何指定受益人的问题。应当注意如下问题:1、受益人是指,人寿保险合同中,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给付权的人。2、受益人必须通过指定才能产生。3、我国保险法没有限定受益人的资格和范围,保险法不要求受益人对被保险人必须具有保险利益。4、指定受益人,可以指定一人,也可以指定数人。指定数人为受益人时,受益人的顺序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有先后顺序的。受益人的保险金分额,可以是均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5、受益人取得的保险金是受益人个人的财产,不属于被保险人的遗产,而且依法免税。同时,不必用来归还被保险人的债务,被保险人的生前债权人,也不得对此追偿。6、我国保险法中,没有法定受益人之概念。如果投保人在受益人栏目下填写“法定〞,法律后果就是没有指定受益人。根据我国保险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遇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1)没有指定受益人的;(2)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3)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所以,当没有受益人时,保险金就作为被保险人之遗产,由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之义务。这时,如果法律规定要缴纳遗产税,受益人就必须缴纳。此外,还要按照“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分配这笔保险金。二、我国行政法律制度(一)行政法的概念与原那么1、概念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根本内容包括三大局部:第一,行政组织法。行政组织法主要规定行政主体的组织、性质、地位和职权。如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第二,行政行为法。行政行为法主要规定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如行政执行法、行政处分法、行政程序法。第三,行政救济法。主要有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法。主要规定对行政主体行使职权如何实施法制监督;对受到违法行政行为侵犯的行政相对人如何进行法律救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对其违法失职行为应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行政法没有统一的法典!〔1〕行政合法性原那么主体合法职权合法程序合法2、行政法的根本原那么行政法的根本原那么是指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标准之中的,调整和决定行政法律主体全部行为的根本准那么。〔2〕行政合理性原那么在合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要求符合立法目的出于合法动机内容客观公正适度(二)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1、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根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也叫国家管理机关,简称政府,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局部,国家行政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产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是依法代表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的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国家公务员按照任期与任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类管辖的地域范围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公务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满十八周岁;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行政行为1、行政行为的概念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行政相对人所作出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1〕行政行为必须是行政主体的行为。非行政主体不行。〔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执行公务的行为。〔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产生法律效果、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标准性文件的行为。特点:可以反复适用,适用对象具有普遍性。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具体适用法律标准所作出的、只对特定对象产生约束力的活动。特点:针对具体的人,且只能适用一次!
〔四〕行政责任1、含义: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特征〔1〕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行政责任以行政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3〕行政责任是对行政违法或不当的法律救济,与民事和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同。2、追究原那么责任法定原那么责任与违法程度相一致原那么补救\惩罚和教育相结合原那么3、承担方式:通报批评,赔礼抱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返还权益,撤消违法行政行为,纠正不当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职责,行政赔偿等。例: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7个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典型违法案件,有的过度开发旅游工程,有的在保护区建煤矿或水电站。
(五)行政处分与行政复议1、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指具有法定处分管辖权的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标准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种类包括:〔1〕自由罚:行政拘留、劳动教养〔2〕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撤消许可证/执照〔3〕财产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声誉罚:警告、通报批评。2、行政复议行政相对人认为某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利益,依法向特定的机关提出申请,由该机关对该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不收钱的程序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一〕经济法的概念和原那么1、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2、原那么:〔1〕国家适度干预原那么〔2〕效率公平原那么〔3〕可持续开展原那么〔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1、含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点:〔1〕以专章规定消费者的权利,说明该法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宗旨。〔2〕特别强调经营者的义务。首先,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老实信用的原那么。其次,以专章规定了经营者对特定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的义务。(3)鼓励、发动全社会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共同承担责任,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进行全方位监督。(4)重视对消费者的群体性保护,以专章规定了消费者组织的法律地位。
2、消费者享有的权利:〔1〕人身、财产平安不受损害的权利;〔2〕知悉其购置、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效劳的真实情况的权利;〔3〕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效劳的权利;〔4〕公平交易的权利;〔5〕因购置、使用商品和接受效劳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6〕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7〕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8〕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9〕对商品和效劳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3、争议解决的途径:〔1〕和解〔2〕调解〔3〕申诉〔4〕仲裁〔5〕诉讼[案例]:2004年12月30日,大学生张某经过一家服装店门前,看见店前挂了一张牌子,上面写着:“拆迁处理,全市最低价〞。当时,张某便花了50元买了一件衬衫,后来在百货大楼看见同样一个牌子,同种质量的衬衫,只卖40元。于是,张某认为服装店有欺诈行为要求退货。那大商店不同意退货。问:该顾客可以向商店要求退货吗?为什么?[分析]:①可以,因为商家有欺诈行为,从价格上看,百货大楼的更廉价,并不是全市最低价。这种情况,顾客还可以要求商家给予双倍赔偿。〔?消法?第四十九条〕;②从另一角度看,对于消费者来讲,买了这个东西,不等价、不公平,不是自己的真实意思的表达〔如果知道实情,肯定不会买〕,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商家来讲,弄虚作假,欺骗顾客,不老实,不讲信用。基于这些原因,可以要求退货。〔三〕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照税法规定,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的特征包括:〔1〕强制性。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征收的,法律的强制力构成了税收的强制性。纳税是纳税人的法定义务,不依法纳税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税收是国家将征收的税款归国家所有,不再归还给各纳税人,也无任何代价作交换,是一种无偿取得。
〔3〕固定性。税收是国家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环节征收的,税法的规定具有相对稳定性。
我国税法体系中的税收种类
〔1〕流转税。流转税既包括商品销售收入额,也包括各种劳务、效劳的业务收入额,征税伴随商品交换和非商品效劳进行,计税依据是商品的价格和效劳收费。它包括:①增值税,是指对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等各个环节的增值收益进行征税的一个税种;②土地增值税,是对单位和个人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增值收益进行征税的一个税种;③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个税种;④营业税,指对在我国境内从事提供给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营业收入额征收的一种税;⑤关税,指设在边境、沿海口岸或国家指定的其他水、陆、空国际交往通道的海关,按照国家的规定,对进出国境的货物和物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2〕所得税。它的特点是征税对象是所得额或收益额,税额的多少取决于纳税人的收益额。四、我国刑事法律制度
--?刑法?〔一〕刑法的概念和原那么1、刑法的概念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本阶级意志,通过国家立法程序制定的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标准的总称。它是国家的根本法律,也是最能表达阶级性的一部法律!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标准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事法规〔单行刑法是为补充、修改刑法典而由最高立法机关公布的刑法标准〕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的刑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部刑法典。2、我国刑法的任务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刑法的任务〔1〕罪刑法定原那么3、我国刑法的根本原那么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2〕罪刑相适应原那么?刑法?第五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那么?刑法?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二〕犯罪概述1、犯罪的概念所谓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分的行为。犯罪的特征: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分性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本质特征2、犯罪构成所谓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的主观方面等四个要件。〔见以下图〕主观要件客观要件犯罪构成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1)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不满14周岁完全无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限定刑事责任,只对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分,且不适用死刑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分,且不适用死刑满18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不因年龄而受到“特殊照顾〞犯罪主体之刑事责任年龄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不满14周岁已满14不满16周岁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负刑事责任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分。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分的,责令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少年犯犯罪主体之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识别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识别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生理缺陷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分。〞犯罪主观方面,亦称犯罪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的成心和犯罪的过失两种形式。(2)犯罪的主观方面A、犯罪的成心: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直接成心间接成心明知而追求明知而放任B、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防止,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疏忽大意过于自信应当预见,因疏忽大意而未预见已经预见,因过于自信而未能防止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不同于犯罪对象,如盗窃电脑,这里的犯罪对象是电脑,而犯罪客体是透过电脑所表达出来的财产〔所有权〕关系〔社会关系的一种〕。
〔3〕犯罪客体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我国刑法将犯罪分为十种(一)危害国家平安罪(二)危害公共平安罪(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五)侵犯财产罪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八)贪污贿赂罪
(九)渎职罪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4)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外在表现或客观事实,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犯罪行为作为不作为3、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1〕正当防卫不法侵害客观存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出于防卫的目的or假想防卫事前、事后防卫防卫挑拨针对不法侵害者本身可能构成犯罪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就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分。无限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平安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2〕紧急避险①前提:危险的发生危险自然因素:灾害、动物袭击等人为因素:违法犯罪等比较:正当防卫的前提“不法侵害〞②时间:危险正在发生③主观: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④限制条件:必须在不得已的条件下⑤针对:第三人的合法利益比较:正当防卫针对“不法侵害者〞⑥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牺牲的利益保护的利益<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目的条件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危险时间条件不发侵害正在进行中危险正在发生对象条件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针对第三者合法权益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限制条件无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其他说明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4、成心犯罪形态在成心犯罪过程中,犯罪表现为完成形态的是犯罪的既遂;犯罪由于主客观原因可能停止在某个阶段的,那么表现为未完成形态,具体包括犯罪的预备、犯罪的未遂和犯罪的中止。犯罪未完成状态犯罪预备阶段犯罪实施阶段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指行为人成心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那么所规定的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构成要件的一种犯罪完成形态。犯罪预备:指行为人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犯罪行为。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行为。〔愿而不能〕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能而不愿〕5、犯罪组织形式:共同犯罪(1)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单独犯罪的对称,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成心犯罪。〔2〕构成条件:①犯罪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到达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假设其中一人未到达刑事责任年龄或者无刑事责任能力,就不能构成共同犯罪。②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成心③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共同犯罪人的种类:①主犯主犯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我国刑法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分;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分。②从犯从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刑法上所说的“帮助犯〞。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③胁从犯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所谓被胁迫参加犯罪,是指行为人不愿意参加犯罪,但由于受到威胁、逼迫,致使其精神受到强制,才作出参加犯罪的选择。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分或者免除处分。④教唆犯教唆犯是成心引起他人犯罪意图和唆使他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教唆犯在主观上必须有教唆他人实施犯罪的成心,在客观上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具体教唆行为。我国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分;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分;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教唆犯可从轻或者减轻处分。〔三〕刑罚制度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制裁方法。古代的刑罚1、刑罚的体系根据我国?刑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其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五种。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附加刑的特点为,既能独立适用,又能附加于主刑适用;在附加适用时,可以同时适用两个以上的附加刑。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见下表〕
〔1〕主刑①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管制是我国在同犯罪分子作斗争中独创的刑种。它是我国主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刑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同工同酬。②拘役,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关押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主要适用于罪行较轻但仍需短期关押改造的犯罪分子。需要指出的是,应当把拘役与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加以区别。刑事拘留是在紧急情况下,临时剥夺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而不是刑罚;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处分法?的人采取的行政处分,它虽然也剥夺违法分子的人身自由,同样不是刑罚。③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予以关押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它是我国刑法中适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刑罚。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的,2年期满之后,减为15年;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20年。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抵刑期1日。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④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予以关押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它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严厉的刑罚,主要适用于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在实际执行中,并不一定把犯罪分子终身关押,而是给其悔过自新、重返社会的时机。依照刑法规定,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予以减刑和假释。根据?刑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⑤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它是最严厉的一种刑罚。我国一贯坚持保存死刑,坚持少杀,防止错杀的政策。死刑适用范围的限制。?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罪行极其严重〞应当理解为,既包括犯罪性质和危害后果特别严重,又包括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特别巨大。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刑核准程序的限制。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死刑案件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依法授权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除外。死刑缓期执行制度。?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这是我国独创的死刑缓期执行制度。〔2〕附加刑①罚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罚金不同于行政罚款,前者是一种刑事处分,后者那么是有关国家机关(如税务部门、海关、市场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等)对于一般违法者给予的行政处分。②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生活权利的刑罚方法。根据?刑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以下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③没收财产,是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刑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存必要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人道主义原那么?刑法?第六十条规定,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归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归还。?刑法?第三十六条第2款还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领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民事优先原那么。④驱逐出境,是强制犯罪的外国人、无国籍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刑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我国的刑罚体系类型刑种刑期或内容执行机关主刑管制3个月-2年;数罪并罚不超过3年公安机关拘役1-6个月;并罚不超过1年;看守所有期徒刑6个月-15年;并罚不超过20年;监狱无期徒刑无期,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监狱死刑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法院附加刑罚金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法院剥夺政治权利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期限;监狱、公安没收财产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法院驱逐处境仅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法院2、刑罚的裁量指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的根底上,确定对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的刑罚、并决定所判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司法活动。(1)量刑?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①量刑必须以犯罪事实为根据。②量刑必须以刑事法律为准绳。(2)刑罚裁量的根本原那么法定情节,是指刑法明文规定的,在量刑时必须予以考虑的情节。它既包括刑法总那么规定的对各种犯罪共同适用的情节,又包括刑法分那么规定的对特定犯罪适用的情节。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情节包括从重、从轻、减轻和免除处分情节。〔3〕量刑情节:指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所据以决定刑罚轻重的各种事实情况。主要分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酌定情节,是指刑法未作明文规定,仅根据刑事立法精神和有关刑事政策,由法院从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量刑时应当灵活掌握酌情适用的情节。常见的酌情情节有: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时间、地点;犯罪对象;犯罪造成的危害后果;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犯罪后的态度等。①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对于累犯,刑法规定从重处分,但是过失犯罪除外。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危害国家平安罪的累犯〕。〔4〕量刑制度:是指刑法规定的在裁量刑罚过程中根据犯罪人的犯罪状况而决定其刑罚轻重或执行方式的专门制度。②自首和立功A、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分。〞自动投案:投案行为必须发生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之前;必须是基于犯罪嫌疑人本人的意志而自动归案;必须是向有关机关或人员成认自己实施了特定犯罪;必须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人员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待犯罪事实,接受国家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裁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是指犯罪嫌疑人投案以后,供述的必须是犯罪事实;必须是自己的犯罪事实;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所实施的罪行。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B、立功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证据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或者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其他犯罪分子等其他协助司法机关工作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分;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分。③数罪并罚数罪并罚,是指一人犯两个以上的罪,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的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那么和刑期计算方法,酌情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单个最高刑罚以上总和刑期以下判处刑期<<?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罪:有期徒刑:不超过20年拘役:不超过1年管制:不超过3年?刑法?第七十条: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并罚:“先并后减〞?刑法?第七十一条: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处分:“先减后并〞④缓刑:是对所判刑罚附条件暂缓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假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不再犯新罪,或者未被发现漏罪,或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缓刑不是一种刑罚,而是对刑罚的一种执行制度。按照?刑法?规定,适用缓刑应符合以下条件:犯罪人被判刑罚必须是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分子犯罪情节比较轻微并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实质条件。适用的对象不是累犯。3、刑罚的执行图注:现代社会文明程度高而鞭刑狠的国家首推新加坡。鞭可以用各种绵缠材料制成,皮革、植物纤维……上面可以有附着物,例如尖钉、钩刺、石块、金属球之类。刑罚执行,是指法律规定的刑罚执行机关依法将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1〕减刑减刑,是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无期徒刑为10年,有期徒刑为一半刑期〕,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附有条件的将其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2〕假释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对犯罪分子适用假释应具备以下条件:必须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已经执行了一定的刑期。被判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定金合同范本
- 2024年度演艺经纪代理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云计算服务定制与运维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电动折叠自行车购销协议3篇
- 短期劳动力雇佣合同04
- 高级定制服装生产与销售合同(04版)
- 二零二四年度社交电商模式创新与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媒体投放合作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转让合同with技术改进与后续支持
-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表
- 课件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认识图形》说课
- 重庆十八中学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大数据营销 试卷2
- 9.1-电荷-课件(共22张PPT新版高中物理教材)
- 《音乐治疗》课程教学大纲
- 微信公众号迁移法人授权委托书的
- 21ZJ111 变形缝建筑构造
- 广东省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医师聘用证明(样表)
- 海水淡化处理技术
- 财务报表中英文对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