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历
史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西周至春秋时期,不少诸侯国未能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如齐国“传弟或其他”
与“传子者”不相伯仲;楚国虽然传子,但多“行少子继承制”;秦国则信奉丛林法
则,“择勇猛者立之”。这反映了()
A.分封制有名无实B.宗法制遭到破坏C.世袭制不能延续D.禅让制影响久远
2、唐朝宰相薛元超以门荫入仕,感叹“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
擢第”;诗人章孝标中进士后,作诗抒怀:“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
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由此可知,唐朝科举()
A.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B.通过进士科考试即可任官
C.注重诗赋等个人文学才能D.进士出身的官员声望较高
3、《清明上河图》中有个有趣的现象,画上似乎只有一个正在运输货物的胡人,除此
之外,再难找到胡人的身影,可谓“千汉一胡”。这与唐代胡人满京城,贩卖各种物
品的情况完全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政局状况B.民间习俗C.思想观念D.经济水平
4、清朝初期,政府曾允许关内人民去东北垦荒。但康熙年间,当局以会破坏“龙脉风
水”为由,禁止关内人民迁移东北。但河北、山西、山东等省的民众仍然越过封锁,
到东北地区寻找生活的出路。这一举动()
A.引起了社会人口的膨胀B.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危机
C.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D.改变了东北的经济结构
5、《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赞赏,其中大多数只是为书中
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漠然而视。该现
象折射了()
A.西方的风土研究比技术更有价值B.学习近代科技不能挽救民族危机
C.作者的思想主张危及统治者利益D.封建传统积习太深难以迅速转向
6、胡适曾说,“文化自有一种‘惰性',全盘西化的结果自然会有一种折衷的倾
向。……如果我们自命作领袖的人也空谈折衷选择,结果只有抱残守缺而已”,因而
他认为“不妨拼命走极端”。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意在()
A.推动学习西方文化B.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C.折中调和中西文化D.以新文学再造文化
7、抗战部队中有大量的“地方军”,其中来自云南的滇军作战英勇令日军胆寒,被称
为“南蛮兵”“猴子军”。右图即是滇军60军在某次战役中的进军示意图,对该战役
评判正确的是()
60军进入阵地前敌我双方态势示意图
A.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B.抗战初期华北战场战斗最激烈的战役
C.以破袭日军交通线为主要斗争目标D.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8、1950年11月,上海市戏曲界成立了时事宣传委员会,经常组织评弹时事宣传队在
各里弄演出《不屈服的人民》《分清敌我》《光荣的儿女》等短篇评弹,受到广大居
民的欢迎。这些活动()
A.铲除了旧上海遗留的社会毒瘤B.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化素质
C.增强了市民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正确指导
9、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我国一些地方的红薯种植面积竟占到耕地总面积的40%至
50%,形成了“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局面,而“那些热衷于红薯生
产的官员,则被冠以红薯专员、红薯县长、红薯书记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A.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需要B.左倾错误带来的经济困难
C.红薯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D.农业生产关系的急剧变革
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银钱的借贷利息为10%—25%,谷物的借贷利息则为
20%-33.3%;债务人无力偿还借债,债权人不仅可以没收他的田地房产,并且可以把
他和他的妻子儿女卖为奴隶。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A.城邦经济以工商业为主B.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
C.自由民不享有政治权利D.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建立
11、在中世纪的天主教看来,灵魂获得拯救的最好方法就是躲到修道院中,做一名修
士或修女,潜心修道。宗教改革以后,新教主张信徒不须去修道院,只要在日常生活
中多做善事,刻苦耐劳,同样能获得灵魂上的拯救。这种宗教精神的变化()
A.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破除了禁欲主义的束缚D.促进西欧摆脱专制王权的统治
12、下幅漫画描绘的是19世纪20年代美国某项对外政策,该政策的出台与殖民地的
民族独立运动有关。对这幅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列强干涉北美独立战争B.列强竞相抢占美洲作殖民地
C.美国视拉美为势力范围D.美国支持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13、俾斯麦积极主张改善民生,声称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满足工人阶级的
合理愿望”,到一战前夕,疾病保险覆盖了1500万德国人,工伤保险惠及2800万
人,另有100万人领取养老金。俾斯麦的行动()
A.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B.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
C.推动德意志地区统一D.冲击资产阶级的统治
14、有学者评价1920年前后的苏俄战争时说:“红方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他们
获得了对俄罗斯广阔的中部核心地区的控制,还拥有优越的组织能力和毫不留情的雷
霆手段。……兵员和给养都是以强制手段从农村征调的。”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苏俄采
取的措施是()
A.将农民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B.通过粮食税等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C.采用强制手段推进“农业集体化”D.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15、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将德国的火箭科学家瓜分殆尽,不断向月球、金星、火
星发射人造卫星、无人驾驶探测器等,促进了军事、通信、气象等行业的发展,此外
还增加了教育科研领域的支出,催生了一些衍生科技。据此,太空竞赛()
A.缓和了冷战的紧张局势B.加快两极格局的瓦解
C.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D.客观上推动社会进步
16、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下表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中“行业价格指数
涨跌幅”。该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美日
涨幅前五跌幅前五涨幅前五跌幅前五
食品饮料烟草工业工程银行汽车及零部件
医疗服务建筑金融服务个人商品
医药卫生汽车及零部件金融业休闲商品
金融服务建筑材料工业运输电子电力设备
休闲商品基础材料建筑制造业
A.经济“滞胀”阻碍制造业发展B.服务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
C.基础工业建设落后于新兴国家D.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
二、论述题
17、秦汉的法律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法治与教化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从商鞅以来,在法家“明法”思想的指导下,秦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
面:一是严厉惩罚政治犯罪。凡是反对君主“为乱”“为逆”的行为,最少是死刑,
多是“灭其宗”“夷三族"。甚至宣读诏令时不起立致敬,也属犯罪。二是保护公私
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盗窃行为。如私自侵犯别人田界,“赎耐”;“盗采人桑
叶”,罚30天徭役;五人以上集体偷盗抢劫,处以“斩左趾”刑。三是对于一般的斗
殴伤害、奸淫伤害也给以惩治。
材料二:汉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继承了秦以赏罚为中心内容的法治思想,另一
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
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如董仲舒“春秋决狱”,以儒家经典《春秋》
作为判案的依据。其原则是“论原(心)定罪”,强调犯罪动机。比如有人侮辱为父
亲者,受辱的儿子不忿将此人杀死。按法律杀人处死,但其动机符合“孝道”,就应
将其赦免。到了东汉,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法律,即经学大儒的“经义”,成为被普
遍应用的判案依据。
——以上均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1)据材料一,概括秦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律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法制的精神基础,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的“援礼入法”。
18、近代学者梁启超对儒家思想有详尽独到的研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梁启超自幼读经,进入万木草堂后,他紧跟康有为推求孔子微言大义而
阐发的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推行仁政的教主,六经是改订制度
以教万世之书,是万世不易的公法,是孔教的真教旨。孔子以后的儒学逐渐变质走
样,孔子已失真。这种变质走样始于荀子,再变于刘歆,三变于宋儒,儒者不以教主
对待孔子……这些思想观点无疑有着振聋发联的作用。从这种认识出发,梁启超认为
当时的中国急需进行一场重新“发明孔子之真教旨”的“宗教革命”。
材料二:1902年春,梁启超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认为“孔子者,哲学
家、经世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也。”“孔子,人也,先圣也,先师也,非天也,
非鬼也,非神也”。同年发表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更是对孔子进行了
指名道姓的批判,称孔子是“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蠡贼”,“儒教之所最缺点者,
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其立言之偏,流弊之长,则虽加刀于我颈,我固
不得为古人讳也。”认为中国学术思想落后,实从儒学定于一尊开始。
——以上均摘编自胡洋、程舒伟《试论梁启超的孔子和儒学观》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其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的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新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梁氏认识变化的原因。
19、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1949年12月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
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
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
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强大助
力。
——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
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
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
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
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
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
破了。”
——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一苏联模式的否定》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
用史实予以说明。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1870—1913年英法德美工业增长倍数
图二:1914年欧洲列强占有殖民地数量对比
意大利.3%
荷荷7%
英国.48%
■点:大利・荷兰■制荀牙・比利时■♦国■法国■英国
图一、图二反映了一战之前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宗法制与分封制。A.根据材料可知,西周至春秋时
期,诸侯国不能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分封制仍然存在,而不是有名无实。故
A选项错误;B.诸侯国不严格执行嫡长子继承制,而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所以这反映了宗法制遭到了破坏。故B选项正确;C.诸侯国无论是传弟、传少子还是
传给勇猛者,都是延续世袭制。故C选项错误;D.诸侯国只是没有严格执行嫡长子继
承制,但是仍然实行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故D选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不以进士擢第”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宰相薛元超通过门荫制度走
入仕途,薛元超作为门阀士族对科举考试考取进士的入仕方式仍然很羡慕;材料“及
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的大致意思
为进士及第比当十政现任官还要光彩(唐代官员有任期,任期满后应转官,即调动职
务和机构,十政即转了十次官,一般说来应升成高级官员了),这等于将我的马鞍镀
上了金以后,我乘着它闪光发亮地出了长安。当我的马渐渐走近扬州城时,早点报知
扬州的百姓们,洗净眼睛来观看我这新进士的丰采。由此可知,唐朝科举进士出身的
官员声望较高,D项正确;材料也提到了通过门荫制度入仕,且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进
士出身的官员声望较高,并非强调科举是官员选拔的最主要途径,排除A项;材料的
主旨信息并非是通过进士科考试即可任官,而是进士出身的官员的声望如何,排除B
项;材料未涉及诗赋的内容,无法得出唐朝科举注重诗赋等个人文学才能,排除C
项。故选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清明上河图》中有……可谓‘千汉一胡‘。”并结合所学可
知,进入宋朝以后,由于西边受到西夏、吐蕃的阻隔,来自中亚的胡人要比唐朝时期
少得多,而从海路来的高丽、东南亚、印度、大食(阿拉伯)的外国人主要是使者,
他们携带着珍贵的香料、药材等等,入贡于朝廷,宋朝以回赐的方式与之进行贸易,
贡赐形式下的贸易,使外来的商人很难在市场上自由地买卖,故胡人日益减少。而唐
代由于政治稳定,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社会风气包容,京城的胡人较多。由此可
知,造成唐宋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政局状况,A项正确;民间风俗并不能左右胡人
的数量,排除B项;思想观念并非主要因素,排除C项;影响胡人数量的因素也并非
经济水平,宋代商品经济在唐代之后,继续发展,排除D项。故选:Ao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清朝初期,政府曾允许关内人民去东北垦荒。”“但河北、山西、
山东等省的民众仍然越过封锁,到东北地区寻找生活的出路。”可知,清朝初期政府
允许关内人民去东北垦荒以及关内人口迁往东北,寻找生活的出路,这些措施都有利
于东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缓解清朝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C项正
确;关内人民迁移东北是人口膨胀的结果,A项属于因果关系颠倒,排除A项;这一
举动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并未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危
机,排除B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o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刊行之初得到了当时一些文人和官员的赞赏,但大
多数只是为书中展现的“万国风土人情”所折服,却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技以制
夷”漠然而视,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当时人们“骄傲自大、天朝上国”的心态,
这说明封建传统积习太深,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对该书核心观点'师夷长
技以制夷'”的态度,A项不符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用的评价,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文化自有一种‘惰性',全盘西化的结果自然会有一种折衷的
倾向。……如果我们自命作领袖的人也空谈折衷选择,结果只有抱残守缺而已”信息
可知,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要“拼命走极端”,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有利于推
动学习西方文化,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领袖们的“全盘西化”,并不
能得出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B项;从胡适的观点可以看出,他是反对折中调和
的,排除C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o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台儿庄战役的意义。A.根据图中“台儿庄”这一地
名可知该战役是指“台儿庄战役”,A选项所指向的是“淞沪会战“,故A选项错
误;B.该选项所指向的是“忻口会战”,故B选项错误;C.该选项所指向的是“百团
会战",故C选项错误;D.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对日军取得的最大胜
利,故D选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建国初期,上海市戏曲界通过组织短篇评弹宣传,受到了广大
居民的欢迎,增强了市民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c项正确;这些活动属于文艺活动,
并不会铲除旧上海遗留的社会毒瘤,排除A项;这些活动只能促进宣传,而提高文化
素质的途径主要是教育,排除B项;1956年才提出“双百方针”,排除D项。故选C
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的三年
自然灾害,我国通过种植红薯增加产量,解决饥饿问题,造成了特有的红薯现象,B
项正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为计划经济,并不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排除A项;红
薯的价值属于客观原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因此上世
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农村生产关系并未急剧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A.材料未涉及古巴
比伦工商业经济的信息,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
关于借债问题的信息,债权人有权处理债务人的一切财产包括他的妻儿,这说明古巴
比伦的法律维护的是奴隶主的根本利益,故B项正确;C.材料未涉及自由民的信息,
选项与古巴比伦无关,故C项错误;D.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的信息,不符合题意,古
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宗教改革的意义。A.根据题干中信息可知,宗教改
革前天主教强调在修道院中修道,而宗教改革后新教认为不用去修道院同样能获得灵
魂得救,人的自主性加强,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B.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是启蒙思想,与题干中宗教改革思想不符,故B选项
错误;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破除禁欲主义的束缚,与
题干中宗教改革时期不符,故C选项错误;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强调不需要
修道院即可获得灵魂拯救,冲击了教会力量,有助于王权加强,故D选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解读材料漫画可知,美国人手持武器,将身后的拉丁美洲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
范围,严禁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拉丁美
洲进行殖民掠夺,C项正确;北美独立战争,是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反抗英国
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以及其他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发生时间
是1775年一1783年,与材料时间19世纪20年代不相符,排除A项;漫画显示美国
手持武器不允许其他列强进入美洲进行殖民掠夺,所以不存在列强竞相抢占美洲作殖
民地的现象,排除B项;美国此举的目的是为了独自占领拉丁美洲地区,将拉丁美洲
地区变成美国的专属殖民地,所以美国不可能支持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
故选C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声称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满足工人阶级的合理愿望”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阶级是社会主要阶
层,重视满足工人阶级愿望,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B项正确;题干只是体现出俾斯
麦主张保障工人阶级利益,材料体现不出俾斯麦的行动有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排除
A项;此时德国早已完成统一,排除C项;俾斯麦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稳定资产阶
级统治,排除D。故选:B。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还拥有……兵员和给养都是以强制手段从农村征调的”可知,这一
时期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是余粮收集制,A项正确;粮食税是
新经济政策的表现,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
时间不符,排除C项;指令性计划体制也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特征,时间不符,排除
D项。故选:Ao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促进了军事……科技”信息可知,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
促进了军事、通信、气象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催生了一些衍生科技,表明太空竞赛一
定程度上促进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D项正确;太空竞赛并没有缓和冷战
的紧张局势,排除A项;太空竞赛与两极格局的瓦解并无直接因果联系,排除B项;
太空竞赛属于美苏两国较量的领域,“极大地解放社会生产力”,属于夸大表述,排
除C项。故选:Do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81—1989年美国和日本的股市”以及涨幅中都出现了“金融
服务”,而银行、金融业、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都属于第三产业,可知服务业受到
资本市场的重视,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停滞与通货
膨胀并存(经济滞涨)的罕见现象,80年代西方国家逐渐走出经济滞涨,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新兴国家的发展或工业建设,无从比较,不能得出美、日基础工业建设
落后于新兴国家,排除C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全部转移的说法夸张,材料也没有涉
及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1)特点:维护君主专制;重视保护财产;法网严密;严刑峻法(轻罪重
训)。
影响:稳定往会秩序(巩固统治);促进秦的统一;但是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秦朝迅
速灭亡。
(2)精神基础:儒家伦理纲常(或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评价:积极:促进基层治理和教化,改善民风;礼法结合成为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
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消极:通过身份地位与社会关系来断案量刑,有悖公正;过分强调主观动机,有失客
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律和汉代法制的知识点。
(1)特点:根据材料“一是严厉惩罚政治犯罪”,“三是对于一般的斗殴伤害、奸淫
伤害也给以惩治”,可知严刑峻法;根据材料“二是保护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惩治
盗窃行为”,可知重视财产的保护。影响:根据材料“秦从商鞅以来,在法家'明
法’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秦国的崛起;
但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2)精神基础:根据材料“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规范,为社会中贵
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规范”,可知汉代
法制的精神内涵为儒家思想。评价:根据材料“另一方面援礼入法,把礼改造成法律
规范,为社会中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贫富等不同层次的人们规定不相等的行为
规范”,可知实质在于用儒家经义架空法家法条;根本目的是为了缓和矛盾,维护统
治;根据材料“如董仲舒'春秋决狱’,以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判案的依据。其原
则是'论原(心)定罪',强调犯罪动机。比如有人侮辱为父亲者,受辱的儿子不忿
将此人杀死。按法律杀人处死,但其动机符合‘孝道',就应将其赦免。到了东汉,
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法律,即经学大儒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住房屋装修合同协议书
- 玻璃安装合同协议
- 防雷合同协议作用
- 训练合同协议
- 车辆解除合同协议书范本
- 购房合同补偿协议
- 工艺品供货协议合同范本
- 个人家政保姆合同协议书
- 销售返利合同协议
- 因孕期续签劳动合同协议
-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我们是未成年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风险控制岗位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4年
- 药剂科考勤管理制度
- 结肠炎个案护理
- 07SG111-2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
- 大棚建设承包合同范本一
- TDT 1015.2-2024 地籍数据库 第2部分:自然资源(正式版)
- 2024年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压轴题专题18 二次函数与几何交点问题(学生版)
- 间质性肺疾病诊疗指南
- 需求跟踪矩阵-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