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细胞和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下列关于元素与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碳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其原因是碳元素在细胞干重中含量第一

B.细胞中的各种元素、无机盐大多数分别以化合物、离子的形式存在

C.细胞中的糖类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质都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D.多糖、蛋白质、核酸彻底水解产物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和核甘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细胞中的各种元素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并非所有的脂

质都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细胞的储能物质。

【详解】A、碳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原因是碳链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骨架,A错误;

B、细胞中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无机盐大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B正确;

C、糖类不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脂质中的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静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性激素可调节生命活动,C错误;

D、多糖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为四种碱基、

磷酸和五碳糖,D错误。

故选Bo

2.细胞“工厂”中各种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应描述与之吻合的有()

A.甲是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场所

B.乙结构观察实验可取稍带些叶肉的菠菜叶下表皮作为实验材料

C.丙对蛋白质进行合成和加工,并使其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

D.乙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丁进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是内质网,乙是叶绿体,丙是高尔基体,丁是线粒体。

【详解】A、甲是内质网,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也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但不是核酸的合成场所,

A错误;

B、乙是叶绿体,可取稍带些叶肉的菠菜叶下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观察,B正确;

C、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丙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

类、包装、发送,C错误;

D、丁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而葡萄糖分解发生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其场所为细

胞质基质,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3.如图①〜⑤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埼送的是()

A.Na+通过①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B.②中K+、Na+分别以相同运输方式进入和运出细胞

C.水分子大部分以③方式,也可以通过④方式进出细胞

D.图中属于吸能反应为③方式运输葡萄糖和⑤方式运输多肽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①为主动运输;Na+逆浓度梯度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

过程均需要载体和能量,则方式②为主动运输;方式③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

体协助,为协助扩散;方式④是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多肽等大分子物质进入细

胞的方式⑤为胞吞。

【详解】A、Na+通过①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同时,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进入小肠上

皮细胞,其转运过程为主动运输,A正确;

B、由图示可知,Na+主要以动运输的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同时钾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B

正确;

C、水分子大部分以③协助扩散方式,也可以通过④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C正确;

D、③协助扩散方式运输葡萄糖不需要消耗能量,而⑤胞吞方式运输多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即该过程属

于吸能反应,D错误。

故选D。

4.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关于实验分析叙述塔送的是()

A.探究酶的最适pH时,淀粉剩余量最少时的pH即为最适pH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变小,细胞失水能力变弱

C.叶绿体中色素分离时,滤液画线应干燥后再重复画线一到两次

D.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其制片操作流程为: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

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由于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故探究酶的最适pH时,不能用淀粉做底物,A错误;

B、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细胞失水,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差变小,细胞失水能力变弱,B正确;

C、叶绿体中色素分离时,滤液画线应干燥后再重复画线一到两次,以增加色素的含量,使实验现象更加

明显,C正确;

D、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中,其制片操作流程为: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D正确。

故选A

5.人体细胞生命历程中发生着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下列对相关变化阐述合理的是()

A.细胞分化前、后,细胞中的核酸不会发生改变

B.细胞的衰老、凋亡不利于生物个体生长发育

C.细胞自噬通过溶醐体起作用,也可能引起细胞凋亡

D.自由基攻击磷脂分子时产生新的自由基,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分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过程中DNA的种类和数量没有发生改变,

但mRNA的种类和数量有变化,A错误;

B、细胞的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有积极意义,B错误;

C、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有些

剧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C正确;

D、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

的分子,由此引起雪崩式的反应,体现了正反馈调节机制,D错误。

故选C。

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对RNA和蛋白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并消耗能量

B.核仁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直接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中心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核仁(与

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RNA和

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遗传物质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详解】A、核孔对RNA和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的通过具有选择性并消耗能量,A正确: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对蛋白质的合成不是直接关系,B错误;

C、细胞核含有DNA,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的代谢中心,C错误;

D、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在同种生物间进行,没有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D错误。

故选Ao

7.生命活动过程中存在多种调节,下列对相关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外界适宜刺激引起痛觉的产生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高血糖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下丘脑产生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生长激素,属于分级调节

D.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其自主行为也可能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

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

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

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

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

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

就不能完成,外界适宜刺激引起痛觉的产生过程没有涉及到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A错误;

B、高血糖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神经调节,B错误;

C、下丘脑一垂体一内分泌腺,属于分级调节的基本模式,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过程不属于分级调节,C

错误;

D、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其自主行为也可能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如屏住呼吸,D正确。

故选D。

8.下图表示一些外界因素或化学物质对某植株茎长度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中抑制剂为赤霉素合成抑制

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3

A.该实验第2组的条件是光照(8h/d)+抑制剂

B.根据第3组和第6组的结果分析,茎的长度差异体现了延长光照时间的作用效果

C.根据第5组和第6组的结果分析,影响植株长度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赤霉素

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植株不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植株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实验第2组茎长度明显高于对照实验第1组,也高于对照实验第3组,由此推测

实验第2组的条件是光照(8h/d)+赤霉素,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由柱形图分析可知,实验第2组茎长度明显高于对照实验第1组,也高于对照实验第3组,

由此推测实验第2组的条件是光照(8h/d)+赤霉素,A错误;

B、实验第3组和第6组相比实验条件不同之处是光照时间,故由此推测茎的长度差异体现了延长光照时

间的作用效果,B正确;

C、实验第5组和第6组都是在抑制剂的作用下,第6组添加了赤霉素,其茎长度明显高于第5组,由此

推测在有抑制剂的条件下影响植株长度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赤霉素,C正确;

D、实验第4组和第5组对比可知,添加抑制剂的第5组的茎长明显低于第4组,这说明第5组自身合成

赤霉素受到了抑制剂的阻碍,故该植株不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植株,D正确。

故选Ao

9.单细胞的酵母菌生活和实验中应用较广,下列对其代谢、作用和调查等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真菌,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B.果酒发酵中的酵母菌属于分解者成分,其在果酒变质过程中形成白色菌膜

C.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若先滴加样液再盖上盖玻片,其观察结果会偏小

D.若稀释10倍并加入等体积台盼蓝染色后,16x25型(希利格式,0」mm3)血细胞计数板中,每中格平

均5个酵母菌,则样液密度应为1.6x107个/mL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有细胞核,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产酒精和二氧化碳的

无氧呼吸。

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

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

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

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详解】A、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产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所以酵母菌属于异养兼性

厌氧型真菌,为真核生物,其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果酒发酵中的酵母菌分解现有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成分,制作果酒的过程中,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

到的白色菌膜是由醋酸(杆)菌大量繁殖而形成的,B错误;

C、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一般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若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计数结果

将偏大,C错误;

D、此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是16x25型,即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图中每个中

格的平均酵母菌数为5,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倍,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约=5+25x400x104x10=8x106

个/mL,又因为添加了等体积的台盼蓝染色,所以样液密度应为8x106x2=1.6x1。7个/mL,D正确。

故选D。

10.生态研究中常常基于种群和群落水平分析问题,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的出生率增加后,其年龄组成转变为增长型

B.若时间允许、气候条件适宜,弃耕的农田可能演替成树林

C.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很高

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决定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稳定型种群,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或者说相对稳定。

2、种群年龄组成中的增长型:在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少,年幼个体数目多,在图像上呈金字塔

型,今后种群密度将不断增长,种内个体越来越多。

3、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

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

的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高。

【详解】A、在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少,年幼个体数目多,故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增加,如果不知

老年个体和幼年个体的情况,就不能判断其年龄组成是否转为增长型,A错误;

B、若时间允许、气候条件适宜,比如水分充沛,则经过漫长的演替,弃耕的农田有可能演替成树林,B

正确;

C、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其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很高,如苔原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

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C错误;

D、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不是

由生物的数量来决定食物网的复杂程度,D错误。

故选B。

11.生态系统功能多样,其复杂的功能关系影响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保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所有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B.农田除虫、拔草是人为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群落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对于濒临灭绝的保护性生物,都应采用就地保护,尽量避免迁移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保护和挽救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四条:建立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

育、制定法律和政策等。

【详解】A、自然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错误;

B、农田除虫、拔草是人为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该过程中并未提高生态

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群落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不涉及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C、对于濒临灭绝的保护性生物,可采用异地保护,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为

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D错误。

故选C。

12.下图为酱油制作流程,其中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

所需的蛋白酶、脂肪酶等,该过程需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乳酸菌盒部

酵臂/酱油

米曲霉发酵发酵池发酵提取酱油

A.米曲霉发酵过程中,添加小麦主要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

B.米曲霉分泌的醐可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

C.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

D,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食盐是防止发酵过程杂菌污染的重要措施

【答案】A

【解析】

【分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原、氨原、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

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

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前可以将脂肪水

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小麦种子中富含淀粉等多糖,添加小麦主要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碳源,A错误;

B、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

的蛋白酶、脂肪前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

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B正确;

C、乳酸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原核生物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正确;

D、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食盐是抑制发酵过程杂菌污染和繁殖重要措施,食盐可增大环境的渗透压,使

微生物发生渗透失水而死亡,D正确。

故选A。

13.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化培养时,在培养皿皿盖做标记后倒置在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B.涂布接种时,将涂布器浸酒精后在酒精灯外焰上引燃直接使用

C.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及灼烧灭菌等

D.用平板划线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也可直接用显微镜对某些微生物计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

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

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

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纯化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静止培养,故应在培养皿的额皿底做标记,A

错误;

B、涂布接种时,需将涂布器沾酒精后在酒精灯外焰上引燃,冷却后再使用,以免高温将部分微生物杀

死,B错误;

C、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灼烧灭菌等,C正确;

D、平板划线法只能对微生物进行分离,不能计数,D错误。

故选Co

14.乳酸菌是乳酸的传统生产菌,但耐酸能力较差,影响产量。酿酒酵母耐酸能力较强,但不产生乳酸。

研究者将乳酸菌内催化乳酸生成的乳酸脱氢酶基因(LDH)导入酿酒酵母,获得能产生乳酸的酵母工程

菌株。下图为通过双酶切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GTG为原核生物偏好的编码起始密码子的序列,ATG为

真核生物偏好的编码起始密码子的序列。相关叙述不无理的是()

含有乳酸菌LDH基因的DNA片段

GTG一弓I物2

5'——"----------------------------•।3'

3'-1-----------------------------------1—5,

引物1

b-乳酸脱乳施编码序列—*1

酿酒砰母

真核生物“W'BamHI

复制原峭u根酒酵母

H〃基因启动子

合成的法井

A.引物1的5'端序列应包含BamHI的识别序列

B.引物1的5'端序列应考虑将GTG改为ATG

C.重组质粒以不能合成尿嗜噬的酵母菌株为受体

D.酵母工程菌培育成功的标志是产生乳酸脱氢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

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

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B、设计引物15,端序列,应考虑将编码起始密码子的序列由原核生物偏好的GTG转变为真

核生物偏好的ATG,以便目的基因在酵母细胞中更好的表达;同时能通过双酶切以正确方向插入质粒,

需要包含BamHI的识别序列,AB正确;

C、结合题意可知,本过程中重组质粒以不能合成尿喀咤的酵母菌株为受体,然后在缺乏尿口密喘的选择培

养基上,不能合成尿啥咤的酿酒酵母菌株不能生存,导入重组质粒的酿酒酵母菌株因为获得了尿嗡唾合

成酶基因而可以正常生存,从而起到筛选作用,C正确;

D、结合题意可知,酵母工程菌培育成功的标志是产生乳酸,D错误。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5.如图为某多细胞动物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部分细胞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体外

酒精V;

A.该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包括乳酸、酒精和二氧化碳

B.在图示两细胞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若细胞有氧呼吸消耗等量02,底物分别为脂肪和糖类,则消耗脂肪的量大于糖类

D.过程①和②均能产生少量[H],但过程②不释放能量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

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

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

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A、由图可知,该动物神经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

碳,A正确;

B、细胞无氧呼吸过程释放少量能量,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留在酒精或乳酸中,B错误;

C、等质量的脂肪比等质量的糖类含氢多,故细胞有氧呼吸过程消耗02多,所以若消耗等量的02,细胞

有氧呼吸消耗脂肪的量应小于糖类,C错误;

D、过程①可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能量,过程②不产生[H],也不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BCD=

16.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细胞的不断长大,其物质运输效率逐渐降低

B.有丝分裂过程中线粒体、中心体等细胞器都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C.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DNA-蛋白质复合体形成的端粒

D.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DNA复制和纺锤丝出现

【答案】AC

【解析】

【分析】1、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

2、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

者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

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无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也无核膜、核仁的周期性消失与重建)

【详解】A、随着细胞的长大,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减小,其物质运输效率逐渐降低,A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经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而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随机、不均

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B错误;

C、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认为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即端粒,C正

确;

D、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为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具有DNA的复制,D错误。

故选ACo

17.清除“非己”过程中细胞战士、分子武器发挥了巨大作用,下列关于免疫叙述喈识的是()

A.机体对入侵的病菌、病毒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的自稳功能

B.抗原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该抗体特异性识别并直接消灭抗原

C.辅助性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激活B细胞和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

D.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不能识别自身的MHC(HLA复合体)分子

【答案】ABD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属于体

液免疫的感应阶段,B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阶段属于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效应B

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消灭抗原的阶段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详解】A、人体对入侵的病菌、病毒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A错误;

B、抗体只能与抗原结合,阻止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和进一步增殖,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但抗体不能直接

消灭抗原,B错误;

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都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且能分泌细胞因子,以激活B细

胞,C正确;

D、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能识别自身的MHC(HLA复合体)分子,以避免对其发生攻击,D错误。

故选ABD=

18.胚胎工程在医学和生产上应用较多,以下相关认识箱送的是()

A.早期胚胎在囊胚期如果不能正常孵化,胚胎将无法正常发育

B.精子需ATP水解获得能量后,才能与成熟的卵细胞受精

C.胚胎移植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免疫排斥对胚胎的影响

D.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注意将内细胞团和滋养层均等分割

【答案】BCD

【解析】

【分析】胚胎工程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

植等过程。

【详解】A、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破裂,胚胎从其中延伸出来,这一过程叫做孵化,孵化如不

能正常进行,则胚胎将无法正常发育,A正确;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前,需要获能处理,而非获得能量,B错误;

C、由于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故胚胎移植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免疫排斥对胚胎的影

响,C错误;

D、内细胞团将来发育为胎儿的各种组织,故分割囊胚阶段的胚胎时,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D错

误。

故选BCD=

19.生物技术应用广泛,下列表述镣退的是()

A.将含有目的基因的Ti质粒喷洒到受伤的双子叶植物周围,可成功转化

B.利用愈伤组织提取紫草宁等次生代谢物,该过程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单克隆抗体制备利用原理有:细胞膜流动性、细胞增殖、染色体数目变异

D.杂交瘤细胞的培养过程中,会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现象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

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基因工程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基因工程所用

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

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

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将含有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农杆菌,然后将农杆菌喷洒到受伤的双子叶植物周围,让农

杆菌感染植物细胞,使Ti质粒的T-DNA整合至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A错误;

B、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

性,从愈伤组织提取紫草宁等次生代谢物,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融合的细胞也进行

了增殖,细胞融合后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也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C正确;

D、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不会发生接触抑制,D错误。

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

20.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美

国、中国、巴西和其他同家。玉米与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具有很强的耐旱、耐寒、耐贫

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苗多为绿色,但可在玉米田中偶见白化苗或黄化苗,若要验证异常幼苗的叶肉细胞内的色素种

类,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的来代替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并用法

分离色素,与绿色幼苗的叶肉细胞的色素分离结果相比,黄化幼苗的叶肉细胞的色素分离结果中

颜色的色素带缺失或颜色极浅。

(2)研究表明,小麦是C3植物,玉米是C4植物。C4植物的耐干旱特性可能与其特殊的光合作用途径相

关,其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含有叶绿体,两类细胞之间有大量的胞间连丝。具体途径如下图所

叶肉细胞中的叶煽体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母体

(注:ATP和NADPH来自叶肉细胞)

据图分析完成以下问题:

①由上述过程推测,玉米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可能缺乏的结构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

的光反应产物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的通道最可能是。

②上述C4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示意图中,能够与C02发生碳固定的物质有o

,光合速率(mmol•m"■s4)

Ou~1----!----1----1----1-►

2004006008001000

环境CO?体积分数,

③已知叶肉细胞中PEP竣化酶对CO2有较强的亲和力,下图所示为玉米与小麦的光合速率与环境CO2体

积分数的关系曲线,其中最可能表示玉米的曲线是,理由是。

【答案】(1)①.无水碳酸钠②.纸层析③.黄绿色和蓝绿色

(2)①.类囊体##基粒②.胞间连丝③.C5##五碳化合物④.A⑤.玉米是C4植物,

小麦是C3植物,由于叶肉细胞中PEP竣化酶对CCh有较强的亲和力,故低浓度CO?条件下,玉米的光

合速率高于小麦

【解析】

【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使

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

不同,随着不同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

梦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b(黄绿色)。

2、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02,以及

ATP的形成;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Ch被C5固定形成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

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小问1详解】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常用无水乙醇或者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醵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分离色素的方

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不同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

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梦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

色)、叶绿b(黄绿色),黄化苗不含叶绿素或叶绿素含量极低,因此叶绿素a(黄绿色)的色素带和叶绿

素b(蓝绿色)的色素带会缺失或颜色极浅。

【小问2详解】

①由题图可知玉米维管束鞘细胞的叶叶绿体不进行光反应,因此结构上很可能缺乏类囊体(或基粒),由

题干中可知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之间存在大量胞间连丝,可推出两类细胞之间主要通过胞间连丝运输

物质,故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光反应产物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的通道最可能是胞间连丝;②分析题图可知

上述C4植物光合作用中能够与C02发生碳固定的物质是五碳化合物;③玉米是C4植物,小麦是C3植

物,由于叶肉细胞中PEP艘化酶对CO2有较强的亲和力,相比较而言,C4植物在低浓度C02条件下具有

更高的光合速率,故玉米的光合速率高于小麦,因此A曲线最可能表示玉米。

21.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主要分布在植物叶片表皮。脱落酸(ABA)可通过特定的信号转

导途径调节气孔的开放程度,机制如下图。己知细胞质基质中Ca2+的浓度在20〜200pinol/L之间,液泡

中及细胞外Ca2+的浓度通常高达lmmol/L。(注:每个保卫细胞同时存在“ROS”途径和“IP3,cADPR”

途径)

(1)由下图可知,ABA与ABA受体结合后,可通过ROS、1P3等信号途径激活____________上的Ca?+

通道蛋白,使Ca2+以方式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的增加,促进了K+

及流出细胞,使保卫细胞的渗透压降低,保卫细胞(填“吸水”或“失水”),气孔关

闭。

(2)有人推测,ABA受体有胞内受体和细胞膜上受体两种,为探究ABA受体位置,研究者进行了下列

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一实验二

步骤一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

向保卫细胞内直接注射足以引起气孔关闭的一定

步骤二向培养液中添加同位素标记的ABA

浓度ABA

步骤三检测___________o检测气孔开放程度

实验结细胞膜表面放射性明显强于细胞内,气

气孔不关闭

果孔关闭

(3)据实验一、二推测ABA受体只位于细胞膜上,但有人认为直接注入细胞的ABA可能被降解,导致

气孔不关闭。因此设计了两种防降解的“笼化ABA”,光解性“笼化ABA”能在紫外光作用下释放有活

性的ABA,非光解性“笼化ABA”则不能。

实验三I组H组

步骤一培养叶片下表皮组织

步骤二将i___________显微注射入保卫细胞内将ii___________显微注射入保卫细胞内

步骤三用iii___________照射保卫细胞30s

步骤四检测气孔开放程度

实验结果气孔关闭气孔不关闭

综合实验一、二、三结果表明,ABA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和细胞内。

(4)植物在应答ABA反应时能产生一类磷脂——SIP(如图所示)。为检验“SIP通过G蛋白起作用”的

假设,用____________处理拟南芥G蛋白缺失突变体的保卫细胞,检测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其对照组

设计思路为_________。

【答案】(1)①.细胞膜和液泡膜②.协助扩散③.失水

(2)检测放射性的强度位置及气孔是否关闭

(3)①.光解性“笼化ABA”②.非光解性笼化ABA③.紫外线

(4)①.SIP②.用SIP处理正常拟南芥保卫细胞,相同时间后检测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保卫细胞同时存在“ROS”途径和“IP3,cADPR”两个途径,前者ABA与细胞膜上

的受体结合,引起外界溶液和液泡中的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质基质,同时外界和液泡中的钾离

子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中的钾离子、氯离子进入细胞质基质后再通过离子通道

运出细胞外。由于以上离子的运输都没有消耗能量且需要通过离子通道,属于协助扩散;后者ABA与细

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cADPR,IP3”刺激钙离子从液泡进入细胞质基质,进而引起质子氢通过质子泵

运出细胞且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由下图可知,ABA与ABA受体结合后,可通过ROS、IP3等信号途径激活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Ca2+通道

蛋白,图中钙离子的转运并未消耗能量,因而Ca2+以协助扩散方式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中

Ca2+浓度的增加,促进了K+及流出细胞,使保卫细胞的渗透压降低,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小问2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BA受体的位置,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ABA处理的部位,实验的因变量是气孔的

开度和放射性存在的部位。由于实验一培养液中ABA进行了同位素标记,因此步骤三应该检测放射性的

强度位置及气孔是否关闭,同时实验结果表明ABA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ABA是否有活性,因此设计了两种“笼化ABA”,一种可以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而

另一种不能,因此实验中的三个空格分别是光解性“笼化ABA”、非光解性“笼化ABA”、紫外线。在紫外

线照射的情况下,I组的ABA没有被降解,因而有活性,表现为气孔关闭,综合实验一、二、三得到

的结果表明:ABA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和细胞内。

【小问4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SIP通过G蛋白起作用”的假设,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G蛋白的有无,然后利用条

件处理,即SIP处理两种不同的拟南芥,因变量是气孔的开度变化,因此实验组的处理是用S1P处理拟

南芥G蛋白缺失突变体保卫细胞,检测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对照组的处理应该是用S1P处理正常拟南

芥保卫细胞,相同时间后检测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

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表为

流经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值(单位:J・cm-2・aT)。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营养级。

(2)若为防止雨水冲刷田填,季节性的在田填两侧进行保护性种植高产玉米,则该措施体现了生物多样

性的价值为,同时该措施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若对田塔上另一种杂草进行

调查取样,则应采用的方法为。

(3)氮循环过程中,其家禽家畜中的含氮有机物最终去向有;农田中“听取蛙声一片”,这

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利于。

农田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情况(表)(单位:J・cm2・a」)

流入分解者的能未被利用的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人工输入有机物的能

量量量量

生产者41597190

第二营养

7.91.112乙6

第三营养

6.50.86.2110

第四营养

21204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J・cm-2・aL第四营养级用于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能量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o

【答案】(1)三、四(2)①.间接和直接②.自生③.样方法

(3)①.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②.影响种群繁衍

(4)①.180②.3③.16%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和信息传递。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

用、未被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小问1详解】

图中蛇存在于两个食物链中,分别是玉米一昆虫一蛙一蛇、玉米一鼠一蛇,显然,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处

于第三、四营养级。

小问2详解】

季节性的在田填两侧进行保护性种植高产玉米,起到了防止雨水冲刷田填的作用,这是生态价值的间接

体现,则而种植高产玉米可以增加收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该措施的设计增加了物种多样

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运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若对田塔上另--种杂草进行调

查取样,对于植物种群数量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且取样时需要随机取样。

【小问3详解】

氮循环过程中,其家禽家畜中的含氮有机物的最终去向是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变成无机物;夏季湖泊

中“听取蛙声一片“,青蛙通过叫声吸引异性,进行交配繁殖,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影响种群

繁衍的作用。

【小问4详解】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除了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

量,还应该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因此图中甲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结合表格数据分析,生产

者同化的总能量=41+5+97+19=162J・cm2aL人工输入有机物的总能量=6+10+2=18卜皿2小,因此流入该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人工输入有机物的总能量=162+18=18()卜0琢2.屋;第二营养级同

化的能量为l9J・cm2a-l,有机物输入的能量为6J・cm-2•机,则表中乙=19+6-7.9-1.l-12=4J・cm2a“,因此

第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4+(19+6)=16%。第四营养级的同化量为l+4=5J・cmZaL则其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5-2=3J-cm2aL

23.科研人员对哺乳动物如何调控苦味和甜味的味觉感知进行了以下研究。

(1)给小鼠吸食不同口味的液体,并记录小鼠的舔舐次数,如图1。

①单独喂食甜味剂或苦味剂时,特定的味觉分子会刺激味蕾产生,传递到的特定

中枢形成味觉,进而通过脑干r区特定神经元调控舔舐行为。

②与I、HI组相比较,II组小鼠的舔舐次数,推测苦味对于甜味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

用。

(2)为进一步探究苦味对于甜味的抑制效应及其调控机制,科学家对小鼠进行饲喂和刺激特定脑区(如

图2)。检测位于脑干r区的S神经元和C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相关脑区示意图

图2

组别饲喂小鼠刺激特定脑区神经元兴奋程度

苦味中枢X区S神经元C神经元

1不刺激不刺激-+

2饲喂甜味剂刺激不刺激+-

3不刺激刺激--

4不刺激不刺激+-

5饲喂苦味剂刺激不刺激++-

6不刺激刺激+-

注:+表示兴奋,++表示兴奋增强,-表示不兴奋。

①比较1组和4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脑干I•区的S和C神经元分别对作出响应。

②分析1、2、3组,可得出的结论是:苦味中枢和X区对S神经元的作用分别为(填下列

选项字母),苦味中枢和X区对C神经元分别起作用(填下列选项字母)。(a.兴奋;

b.抑制;c.没有作用)

③科研人员注射抑制剂抑制苦味中枢至x区的神经传递,重复(1)中实验,结果为H组接近I组结果,

显著高于HI组,说明。

(3)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建立苦味中枢对脑干r区的反馈调节机制。如图中箭头“一”连接具有调

节关系的区域或神经元,请判断括号中①②③标记的作用效果分别应为(序号处填“+”

(4)甜味通常表明该物质可以食用、具有高能量,而苦味则代表该物质可能有毒性。从进化与适应的角

度分析,动物形成苦味对甜味存在抑制的调节机制,其意义是:当甜味中掺入苦味时,,

有利于生存和繁衍。

【答案】(1)①.)兴奋/神经冲动②.大脑皮层③.显著低于I组,与III组相近

(2)①.苦味、甜味②.a、c③.b④.苦味中枢通过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