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乳制品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5月目录一、国内市场:未来行业增长以结构升级为主,且供不应求 31、行业规模:近2500亿的行业,我国人均消费量不及全球平均的1/3 32、驱动因素:过去靠量,未来靠价 43、龙头企业高端化更明显,光明50%,伊利33% 6二、供应:规模化和单产与国外差距较大,短期大幅提升供应量难度大 71、奶牛养殖规模、单产水平仍然偏低,提升之路漫长 72、缺乏优质奶源,高品质苜蓿需要进口,饲料和人工价格长期看涨 83、高品质原奶溢价明显,进口液奶和奶粉量不断增加 9三、需求:人均需求不断提升,供应不足限制需求大幅提升 10四、重点企业简况 121、伊利股份:乳饮料打开市值空间,股权激励保证市值提升 122、光明乳业:莫斯利安超预期,净利润率低提升空间最大 133、三元股份:食品安全整合平台,市值期待重估 144、贝因美:国内婴幼儿奶粉龙头,二三线城市强势品牌 16一、国内市场:未来行业增长以结构升级为主,且供不应求1、行业规模:近2500亿的行业,我国人均消费量不及全球平均的1/32021年行业收入规模2465亿元,同比增5.6%,2015-2020年CAGR18%。2016年行业爆发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增速大幅下滑,2017年增速只有6%。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也造成了乳制品行业需求增长缓慢。2、驱动因素:过去靠量,未来靠价量:2015-2020CAGR11%,这是过去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增量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均消费量提升,我们预测行业未来五年销量的增速将维持在8-10%。过去十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2020年乳制品产量CAGR44%,2020年底全国乳制品产量2387.5万吨,其中液体乳产量2060.8万吨,2020年分别同比增长11%和12%。2021年我国乳制品产量将达到3300万吨,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接近25公斤/年,这个消费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全球平均100kg/人,预示着未来中国乳制品市场空间巨大,行业规模至少可以翻倍达5000亿。我们预计未来4-5年国内乳制品行业复合增速大约是GDP增速的1.5-2倍,即10-15%。目前城镇居民消费量大约48公斤/年,而农村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大约只有4kg/年,不到全国人均水平1/10。未来随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大型零售渠道逐渐渗透至农村地区和乳制品消费习惯的进一步普及,未来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乳制品消费量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价:2015-2020CAGR7%,2020年均价增速明显加快至21%,我们判断未来乳制品行业收入的增长将主要靠结构升级和提价,均价增速将提升至15-20%。根据AC尼尔森统计数据,2020年以来儿童功能奶、中、高端牛奶的同比增长分别是63%、59%和42%。2022-2020年行业的消费结构明显变化,常温产品高端化和巴氏奶占比提升均提升结构升级,中高端产品(均价大于7.6元/升)的占比从原来的31%提升至62%,翻倍增长,我们判断随着龙头企业高端产品如特仑苏、金典和莫斯利安的持续放量,以及高端新品不断推出带来的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行业的高端产品占比将会继续提高。3、龙头企业高端化更明显,光明50%,伊利33%光明目前高端产品即五朵金花(畅优、键能、优倍、优+和莫斯利安)产品收入占液态奶比例为44%,2022年五朵金花占比有望超过50%。伊利高端产品(QQ星系列、金典有机奶、舒化奶、大果粒系列、畅轻益生菌优酪乳系列)2021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液态奶中占比31%。2022年占比有望超过33%。二、供应:规模化和单产与国外差距较大,短期大幅提升供应量难度大1、奶牛养殖规模、单产水平仍然偏低,提升之路漫长2021年,我国奶牛年单产水平约为5.5吨,相比发达国家8-10吨的单产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我国奶牛单产水平较低直接原因是由于国内散养占比高、良种奶牛占比低(荷斯坦奶牛占比不足1/3)、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养殖观念落后和缺乏人才。供给受限:1)受制于国内草地退化严重、优质牧场缺失,2)养殖成本快速增长,限制规模化牧场的盈利能力,3)跟新西兰等牧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家的政策扶植和政府补贴占比均较少。4)新西兰恒天然等乳业巨头通过价格战抢占国内需求,同时肉牛价格高企,农户大面积退出,奶牛存栏和原奶供给大幅降低。5)规模化养殖需要较大资本开支和较长时间,奶牛单产水平短期内也难以快速提高。我国乳制品的原料面临供不应求局面,尤其是由于优质奶源匮乏。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官方奶牛存栏数字1440万头,实际应比官方数字少20%,主要原因是散户退出,1H2022内蒙50%散户奶农退出,主要由于散养难以盈利、肉牛价格上涨和疫情。今年西北地区甘肃和新疆疫情严重,主产区淘汰奶牛明显。目前供给跟乳企加工能力相差50%,原奶稀缺推升原奶价格。我国目前正通过三种方式缓解供给不足:1)国外进口奶牛,每年进口10万头;2)发展繁殖技术。如冻精推广50万计,能够生产30万头母犊;3)母牛每年繁殖率80%,其中50%是母犊,现在牛源稀缺,刚产的小母牛4000-5000/头。保守估计3年后我国供给缺口仍将维持在20%左右。2、缺乏优质奶源,高品质苜蓿需要进口,饲料和人工价格长期看涨液态奶中原料奶占生产成本比重约为40%,奶粉中原料奶成本占比在60%。奶牛的产奶水平直接与饲料的科学喂养相关,最重要的进口饲料是苜蓿草。2016年之前,我国苜蓿草出口大于进口,而2017年之后进口量增长迅速,转为以进口为主,少量出口。从2018年23万吨迅速攀升至2021年的46万吨,而出口量仅为3万吨,进口价格也有大幅增长(即使考虑到汇率变动)。3、高品质原奶溢价明显,进口液奶和奶粉量不断增加食品安全影响导致高质量奶源需求旺盛,从而导致规模牧场相对于散户牛奶价格有一定价格溢价。从这个角度看,生鲜乳价格提升空间仍然较大。现代牧业的定价高于行业平均价格30%左右,飞鹤乳业的自有牧场采购价格4.4元/kg,也高于行业平均10%以上。加拿大、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我国奶粉进口量的90%以上,而单新西兰就占80%以上。2016年10月1日起,我国与新西兰的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关税逐步降低至完全取消。新西兰已成为中国的天然牧场,占我国奶粉进口量的80%,占总消费量的25%左右。2017年以来,新西兰进口奶粉迅速增长,从2016年的7.15万吨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33.65万吨,2021年总进口量为56万吨,而新西兰进口约为45万吨。2021年恒天然等国际巨头低价抢占中国市场,最低奶粉价格触及2.8万元/吨,大量国产原料奶粉企业倒闭,需求下降,同时肉牛价格高企导致农民杀牛,供给进一步下降,2022年国际巨头直接提价,最新价格4.4万元/吨,未来奶粉原料会变成国际定价,国内奶粉企业议价能力较低。近期发生的恒天然乳清粉肉毒杆菌事件不会影响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粉,也不能停止进口,有违世贸协定,同时假设停止新西兰进口,光靠欧盟和北美无法满足需求且价格明显高于新西兰,长期看我国对于新西兰原料奶粉的需求仍旧会维持高增长。三、需求:人均需求不断提升,供应不足限制需求大幅提升2021年我国乳制品行业收入规模接近2500亿,其中液态奶(巴氏奶、常温奶和乳饮料)约占51%,常温奶收入约700亿元,巴氏奶175亿元,牛乳饮料400亿元且未来五年增速最快,每年平均增长24%。酸奶150亿,奶粉接近700亿元,其中婴幼儿奶粉385亿元。根据Euromonitor预测:未来五年乳饮料增速最高,婴幼儿奶粉次之,在常温酸奶的带动下,酸奶增速每年增长13%。我国是乳制品消费大国,乳制品占比51%的液态奶为例,我国液奶的消费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消费量连南非都不如,仅为11kg/人。经过测算: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乳制品消费量增加0.8%,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乳制品行业空间至少翻倍,可达5000亿规模。2021年我国婴幼儿奶粉收入达到631亿元,其中四大国外婴幼儿奶粉品牌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市场份额分别为12.3%、11.7%、11%和7.7%,合计占比42.7%。2021年国内品牌贝因美奶粉收入为49.73亿元,伊利奶粉收入为44.84亿元。国内外前六大品牌已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高端产品洋奶粉占比80%,竞争较为激烈,国产品牌压力。没放开二胎政策之前,我们测算2015年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将达到953亿元,CAGR9%,如放开二胎政策,会增加285亿达到1238亿,CAGR13%。四、重点企业简况1、伊利股份:乳饮料打开市值空间,股权激励保证市值提升蛋白质饮料市场行业收入750亿,2022-2021年CAGR32%是增速最快的饮料品类,伊利乳饮料以QQ儿童星和优酸乳为代表的品类高速增长,打开市值空间。我们预测2022年QQ儿童星、金典、舒化奶、谷粒多、金领冠等高端产品在总收入中占比将达到33%,较2021年提升4-6个百分点。伊利是乳业龙头,也是奶粉行业食品安全整合的重要平台。李克强总理聚焦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婴幼儿奶粉企业兼并重组、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责任追究等事项。同时,工信部发布“双提”行动方案,表示未来2年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将培育10家营收超过20亿的大型企业,主要向有奶源的龙头企业集中。股权激励行权显著改善动力问题,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公司费用率高、盈利弹性大,管理层的意愿对业绩影响大,资本市场对此心有疑虑,本次行权将管理层和流通股东利益一致化,有助提升公司估值。预计今年业绩回归正常经营水平、明年开始业绩稳步释放。盈利预测。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行业竞争趋于理性和主动降低费用率,伊利盈利能力都有改善空间,预计其未来3-5年净利润率有望提升至7-8%。考虑解禁明年开始业绩稳步释放,预计13-15年摊薄后EPS分别为1.21、1.54和1.88元,增速为:43.85%、27.49%和22.19%%。主要不确定因素。食品质量安全;原奶价格大幅上涨;新产品推广效果低于预期;2、光明乳业:莫斯利安超预期,净利润率低提升空间最大“新鲜、常温、奶粉”三大支柱产品发展格局清晰,华东地区无人能敌。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冷鲜奶生产企业,根据AC尼尔森数据,2021年公司酸奶产品占全国市场的20%,上海地区高达50%,巴氏奶产品占全国市场的47%,上海地区高达84%。莫斯利安具有先发优势,成为常温酸奶品类代表,领先蒙牛和伊利同类产品4年市场培育期,至少20亿的销售规模。公司目前稳占上海市场并辐射华东地区。新西兰新莱特婴幼儿奶粉工厂建成,为高端婴幼儿奶粉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产品高端化比例行业第一,毛利率行业最高,高于伊利和蒙牛分别4和10个百分点。五朵金花产品收入占比44%,我们预测未来三年高端产品计划提高到60%。公司高端产品占比在龙头公司中最高,单品毛利率均超过45%。常温奶高端化,巴氏奶占比提高是行业趋势,也将带动行业均价提高和结构升级。随着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以及人均收入的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将率先从常温奶向巴氏奶转变,华东地区巴氏奶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光明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强大的渠道壁垒,对手短期难以模仿和超越。但由于公司直销模式导致销售费用占比过高,净利率仅为2.4%,比伊利和蒙牛分别低1.7和2.4个百分点,未来随着公司收入规模持续提高,销售费用率有压缩空间,带动净利率提升。股权激励和光明集团支持保障后续发展。公司2022年将完成第一批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期间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带来了业绩和市值的大幅提升,2017至今净利润CAGR39%,市值翻一倍,第一批股权激励即将完成。实际控制人光明食品集团通过上游奶源确保供应和乳业跨国并购等方式支持上市公司发展,体现了集团将通过外延式收购做大乳业平台的决心。盈利预测。2022-2015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长21%,净利润复合增速4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预测13-15年行业收入增速10%,净利润15%),2022-2015年EPS分别为0.42元,0.71和0.92元,公司净利率有提升空间,我们长期看好。主要不确定因素。食品质量安全;原奶价格大幅上涨;新产品推广效果低于预期;面临定增小非解禁压力等。3、三元股份:食品安全整合平台,市值期待重估三元有能力承担北京乃至华北地区食品安全重任,或作为平台帮助国家整顿市场。公司巴氏奶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也是2016年三聚氰胺事件中极少数没有发现问题的企业之一,在业内具有明显的品牌和食品安全优势。公司拥有5万头的现代化牧场,单产高达10吨/年,高出国内平均水平近一倍。公司在北京巴氏奶市占率达96%,牢牢占据万人的巨大市场。三元作为首都人民的放心奶代表,北京市和国家领导多次视察企业,表示出高度关注。大股东乳制品加工业务有注入预期,收购三鹿和太子奶瞄准收入空间最大和利润最高的子行业。大股东首农集团2016年就承诺未来或将乳制品加工相关业务以三元股份为唯一平台进行整合。公司整合破产的三鹿集团,增强了奶粉业务,预计1-2年内河北三元(三鹿)扭亏为盈。整合太子奶意在利用其品牌和渠道优势涉入乳饮料行业。乳制品上市公司中三元市值最小、盈利能力最低,1H2022股价表现最差。公司市值是伊利1/15和光明的1/5。由于收购了三鹿和太子奶均陷入亏损,2021年公司营业利润亏损5820万元,毛利率仅为22.5%,1H2022乳制品板块市值同比增62%,而公司市值降8%,鉴于行业整合利好龙头和公司处于的市场和民生地位,公司价值期待重估;盈利预测。2022-15年收入分别增长18%、18%和22%,EPS分别为0.04、0.06和0.14元。收购三鹿之后逐年减亏,太子奶又给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光明和皇氏乳业市销率分别为1.5x和3x,公司目前是典型的区域龙头,更易于得到国家扶植,鉴于公司业绩大幅度改善的潜力,给予2022年2.5xPS,目标市值100亿,对应股价约11.3元,买入评级主要不确定因素。原奶价格大幅上涨;三鹿和太子奶加大亏损;激励和管理效率较低。4、贝因美:国内婴幼儿奶粉龙头,二三线城市强势品牌近期恒天然事件打击洋奶粉需求,长期来看行业竞争激烈,二三线城市竞争才是关键。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打击了包括多美滋、惠氏和可瑞康在内的三家国际知名品牌需求,随着国内舆论和媒体的炒作,消费者对国内奶粉的信心逐渐恢复。但上游逐渐变成国外原料为主的市场,国内厂商定价权降低。同时国外巨头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分享行业盛宴。国内CR5占比42.74%,其中外资品牌占比26.81%,国内厂商仅占15.93%,压力巨大。国内奶粉的强项在于二三线城市的渠道下沉,洋奶粉目前在一线城市渗透率较高,但二三线城市渠道下沉缺乏人员和成功模式给国产奶粉打来机会。贝因美是仅次于伊利,排名第二的国内龙头企业,2021年公司收入为53.54亿元,同比增长13%,营业利润5.1亿元,同比增17%,2016-2021年收入和净利润CAGR分别为38%和35%。2016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导致国内大量厂商面临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公司是少数未被检测出三聚氰胺的国内知名品牌之一,趁机抢占了大量国内品牌的市场空间。公司盈利能力不逊于国外龙头,国内市场的渠道广度和深度优于外企,未来看好公司在超高端奶粉以下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不确定因素。食品安全、质量管理风险;行业竞争格局过于激烈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短期业绩;管理团队稳定性和执行力风险。

2023年健康服务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综述 PAGEREFToc370156108\h41、政策 PAGEREFToc370156109\h42、主要发展方向 PAGEREFToc370156110\h4(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1\h5(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2\h5(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 PAGEREFToc370156113\h6(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 PAGEREFToc370156114\h6(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5\h7二、医疗服务 PAGEREFToc370156116\h7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 PAGEREFToc370156117\h7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 PAGEREFToc370156118\h8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 PAGEREFToc370156119\h8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PAGEREFToc370156120\h9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 PAGEREFToc370156121\h96、其他服务业 PAGEREFToc370156122\h10三、医疗器械 PAGEREFToc370156123\h11四、商业保险 PAGEREFToc370156124\h13五、医疗信息化 PAGEREFToc370156125\h15六、中医药 PAGEREFToc370156126\h15七、医疗旅游 PAGEREFToc370156127\h16一、综述1、政策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提出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放宽市场准入,简化紧缺型医疗机构和连锁经营服务企业的审批、登记手续,放宽对营利性医院市场准入和配置大型设备的限制。二是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三是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2、主要发展方向文件指出了主要发展方向:一是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落实鼓励社会办医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二是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等医疗服务的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四是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发展健康体检咨询、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查、评价、研发等服务。(1)发展目标十分明确,涵盖领域广泛1、本次意见提出到2023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按照目前占GDP5%左右的规模计算,未来行业增速将在15%左右。2、到2023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具国际竞争力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明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健康保险,提高商业保险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扩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规模,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2)加大医疗服务领域开放力度,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本次意见涵盖广泛,主要对医院、诊断检验、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服务外包、健康信息化、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投融资引导政策、财税价格政策等方面以大力支持。积极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并首次在细节上给予充分支持,明确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须向社会资本开放,对待非公立和公立机构一视同仁,有利于民营资本真正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加快设立各类医疗机构的步伐。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包括推动中医服务,包括推动医疗机构开设中医服务和鼓励药店中医坐诊,开发药食同用的中药材和保健品等,有利于保健品和中药材行业的长期发展。(3)重点扶持领域涵盖广泛此次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涉及医院、诊断检验、健康信息化、养老产业、商业保险、中医药保健、体检咨询、医疗器械、服务外包等几个方面。(4)着力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最初在2023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中系统提出,但始终未能涉及细节,由于缺乏具体的政策和措施,非公立医院尤其是营利性医院的发展在过去一直受到制约,此次意见明确要各地取消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非公立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保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有利于社会资本更快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此外,该意见还鼓励发展医院管理集团,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化发展,有利于连锁专科和综合性医院集团的发展。我们认为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将利好连锁医疗机构:通策医疗、爱尔眼科,迪安诊断,达安基因,复星医药,金陵药业,开元投资。(5)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包括推动医疗机构中医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2、开发中医保健产品,包括种植中药材及其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动中医养生保健等。我们认为通过中医养生防未病治已病,是国家节省医疗资源的方式,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和保健品行业的长期发展,利好康美药业,汤臣倍健,东阿阿胶,同仁堂。二、医疗服务1、放宽准入条件,明确法无禁止则准入医疗服务业的准入标准得以明确,有望进入野蛮生长阶段。2、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重点在于《意见》明确提出将在部分地区建立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鼓励各界投资医疗服务是之前一贯的政策,,但投资形式的叙述更为具体。3、体制内外平等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水电热同价等方面实行平等对待的政策。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水电热同价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显然有利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但制约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根本因素并不是以上因素,而是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优势,因此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方面的平等政策才是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时,《意见》的内容还包括促进人才流动的政策,例如,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以及在人才培养、培训和进修等给予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并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此外,公立医院改制也是人才向非公立流动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以上人才流动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公立医疗机构的高端人才有望向非公立医疗机构流动,这是未来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最终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如果相关意见能够得以贯彻实施,那么对于现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变将是巨大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代。主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通策医疗、爱尔眼科。从事医院建设、洁净手术室建设的上市公司尚荣医疗也将受益。兼营医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复星医药、马应龙、开元投资、金陵药业、益佰制药、诚志股份、双鹭药业、康美药业、三精制药、华润三九等。4、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是非公立相对于公立的一个最大的“不公平”,由于国家定位公立医疗机构主要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因此对于医疗服务价格必然有所限制,因此公立医疗机构大多盈利很少。非公立医疗机构不受此限制,其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医疗领域。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非公立医疗机构更容易发展高端医疗,并为高端人才支付更高的薪酬,从而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如果说平等政策使得非公立与公立可以平等竞争,那么该项政策毫无疑问使得非公立医疗机构具有了巨大的优势,甚至是决定性的优势。5、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支持发展第三方的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1)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利好检测试剂(科华生物,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博晖创新、阳普医疗等)和影像设备生产企业(华润万东、东软集团、理邦仪器、新华医疗、乐普医疗)。(2)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相关个股达安基因:公司与三元科技合资创立的广东达元食品药品安全技术公司,从事食品安检产品的开发研究,公司持股40%。(3)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泰格医药)6、其他服务业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业。相关个股:慈铭体检。三、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发展,其硬件基础是医疗器械,如果说医疗服务的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期,那医疗器械毫无疑问将率先受益,并且即使医疗服务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投入期,医疗服务尚未真正盈利的时期,医疗器械仍然可以大幅盈利。因此,尽管《意见》主要针对服务业,但对于医疗器械的利好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公立医疗机构来说,往往更倾向于购买进口医疗器械,主要原因:一是公立医疗机构资金较为充裕;二是对于国产医疗器械存有偏见,实际上,许多国产医疗器械已经达到国际同等水平甚至在个别指标上有所超越,且价格更低,但却仍然“不受待见”;三是行贿问题不断,由于进口医疗器械价格很高,因此其回扣力度也更高,并且根据新闻披露来看,大型外企往往建立有系统而完善的“行贿网络”,包括所谓的“学术会议”等行贿渠道。而国产医疗器械价格本已较低,利润空间有限,自然回扣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