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细菌移位_第1页
肝硬化细菌移位_第2页
肝硬化细菌移位_第3页
肝硬化细菌移位_第4页
肝硬化细菌移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硬化细菌(xìjūn)移位研究进展第一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细菌移位是指肠道内微生物通过肠粘膜屏障(píngzhàng)进入肠壁组织、肠系膜淋巴结、门静脉及全身各脏器的过程。肝硬化患者由于肠道转运功能减弱、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等原因引起肠粘膜通透性增加,使肠粘膜屏障(píngzhàng)功能受损,导致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从而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菌血症。第二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临床上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病率达10~25%,由于细菌移位常并发凝血紊乱、肾功能异常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gǎnrǎn)死亡率高达30%。WolochowH,etal.Hepatology,1990,12:776-781.第三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肠道微菌群正常成人胃肠道中存在超过500种,大于10个细菌,其组成与数量(shùliàng)随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别,其中绝大多数分布于结肠。正常菌群中的厌氧菌(如双歧杆菌)黏附于肠上皮表面,形成一菌膜屏障层,能抑制内源性与外源性潜在致病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与增殖;另一方面,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可通过竞争营养和受体部位,分泌抗生素物质(如亲脂分子、小菌素、过氧化氢等),产生限制性生理环境(如pH,氧化还原电位与针对其他细菌的代谢毒物)以及作用于编码存活基因的信号分子等机制抑制肠道外源性致病菌生长。

第四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肝硬化细菌(xìjūn)移位的机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道屏障的损害局部免疫(miǎnyì)防御机制改变第五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肠道细菌过度生长

肠道细菌因素尤其是肠道细菌过度生长,为发生(fāshēng)肝硬化细菌移位机制的关键环节。Owens等的动物试验证实,一肠段中某细菌株的数量与MLN中该菌株的数量呈正相关,提示细菌过度生长(intestinalbacterialovergrowth,IBO)是细菌移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GuarnerC,etal.Hepatol,1997,26(6):1372-1378.第六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大量研究显示,在正常肠道中,虽然厌氧菌的数量占绝对优势,但它极少移位,同时它还能限制肠内其他细菌的增殖、过度生长与细菌移位。相比之下,需氧革兰阴性菌很容易移位。肝硬化患者易发生(fāshēng)肠道厌氧性革兰氏阴性细菌过度生长,且与肝硬化细菌移位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密切相关。

LlovetJM,etal.JHepatol,1998,28(2):307-313第七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近来的研究证实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为肠动力减弱导致肠道转运延迟所致,但肝硬化发生肠道转运延迟的原因尚不明确。目前把其机制归因于交感刺激、NO合成物的增加、肠壁结构的损害及肠道氧化物的损伤等几方面。在实验条件下发现氧化物可损伤并削弱胃肠动力,而给予(jǐyǔ)抗氧化剂治疗可纠正这种损害。

SharmaM,etal.Pharmacology,2000,60(2):90-96第八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肠道屏障

在肝硬化大鼠中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过度生长的肠道细菌均会移位至肠系膜淋巴结,也可能为肠道屏障的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门脉高压所致的肠道血流淤滞等因素导致的肠粘膜对肠道细菌通透性增高所致。伴有细菌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肠道通透性增加。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动物模型研究(yánjiū)发现,肠粘膜缺氧导致肠粘膜氧化物损伤,并可使肠道通透性增加引起细菌移位。给予肝硬化大鼠抗氧化剂治疗,可有效预防回肠和结肠粘膜损伤,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

ChivaM,etal.EurJGastroenterolHepatol,2003,15(2):145-150ChivaM,etal.JHepatol,2002,37(4):456-462第九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免疫系统改变

正常情况下,肠菌移位人MLN可启动一局部免疫(miǎnyì)应答,在原位被单个核细胞杀死。若局部或全身免疫(miǎnyì)防御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则BT可启动全身免疫(miǎnyì)应答。可以认为,在肝硬化患者中,局部肠粘膜免疫(miǎnyì)系统的肠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lymphoidtissue,GALT)水平、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表达及胞吞能力的改变与BT的发生密切相关。第十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GALT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由派伊尔小结(xiǎojié)(Peyer’spatch)、固有层淋巴细胞(包括Dc)、上皮内淋巴细胞与MLN这4个部分组成,可受肠道微生物增殖的影响。暴露于腔内微生物可使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使滤泡与固有层内出现生发中心,血清IgG升高,这是肠道防御中的的一项重要机制。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发生细菌移位的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损害等原因常合并有免疫系统的改变。肝硬化患者常出现免疫防御机制低下,包括肠壁局部免疫防御能力下降、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减弱、腹水调理素活性降低以及中性粒细胞功能失常。由于肠壁局部免疫防御机制低下,使肠道过度生长的细菌较易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并通过MLN进入淋巴、血液循环系统,而机体对循环系统及腹水中的细菌及细菌产物(chǎnwù)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引起的感染。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细菌移位被认为是肝硬化患者肠源性细菌感染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然而,一些研究提出细菌移位不仅会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还会激发免疫系统活性,并引起高动力循环状态的紊乱。这可能为细菌产物的释放如从活菌或非活性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和细菌DNA,以及由此引起的病理(bìnglǐ)生理作用。细菌移位(yíwèi)的病理生理Garcia-TsaoG,etal.BestPractResClinGastroenterol,2004,18(2):353-372.AlbillosA,etal.GastroenterolHepatol,2001,24(9):450-453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肾功能不全

肝硬化细菌移位的常见后果(hòuguǒ)为菌血症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近50%的肝硬化患者于入院时发现合并有细菌感染,而且其院内死亡率高于未合并细菌感染者。由于作为诊断性腹穿常规化、腹水感染的诊断规范标准化及无肾毒性的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发性细菌腹膜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预后得到很大改善。

ToledoC,etal.Hepatology,1993,17(2):251-257

第十四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尽管大部分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得到了较好的诊治,但相当多患者还是(háishi)发生了肝性脑病、败血症以及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有些发生了肝肾综合症甚至死亡。细菌感染是肝硬化患者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约1/3患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其中合并有肾功能衰竭者院内死亡率为50%,而无肾功能衰竭患者仅为6%。由于合并细菌感染,可使NO和促炎性反应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过度产生,进而使肾功能衰竭进一步加重。研究发现给予抗肿瘤坏死因子α及抗生素治疗,可降低合并细菌性腹膜炎的肝硬化大鼠的死亡率。第十五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免疫系统活性

细菌移位和菌血症的发生可使细胞因子激活,以及促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释放(shìfàng)。细菌产物如内毒素和细菌DNA可使未合并细菌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免疫系统激活。研究表明近一半伴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增高。细菌内毒素促进肝脏合成内毒素结合蛋白,后者可促使内毒素与CD14结合,进而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对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高的肝硬化患者,给予诺氟沙星可使显著增强的免疫活性有所改善,这表明肠道细菌产物可使未合并细菌感染的伴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免疫系统激活。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肝硬化患者血浆及腹水中可检测到细菌DNA片段,自动核苷酸序列证实这些DNA片段来至Escherichiacoli杆菌。而Ecoli杆菌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最常见原因。细菌DNA可激活免疫系统,Francesetal.研究(yánjiū)表明血及腹水中均发现细菌DNA的肝硬化患者与无细菌DNA的患者相比,腹水中单核/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物显著增高。研究表明细菌DNA除了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存活率的预测指标外,它也是细菌感染后产生过多细胞因子的原因,并可促使肝硬化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肝硬化患者高动力循环状态

肝硬化患者高动力循环主要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加快和血容量增加,以及动脉血压、体循环阻力降低。高动力循环起始原因可能是外周和内脏的动脉血管的扩张,当然与依前列醇、肾上腺调控蛋白、高血糖素、P物质等血管扩张因子产生增多相关,但NO的合成增加似乎是肝硬化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最主要原因。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与血浆NO代谢产物之间有着直接联系,内毒素血症通过刺激产生NO在肝硬化高动力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尤其(yóuqí)是可使肝硬化患者发生高动力状态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合成。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目前预防肝硬化细菌移位的主要措施有:

1.调整(tiáozhěng)肠道内菌群研究表明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调整肠道内的菌群,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病理研究发现补充微生态制剂可减轻肝硬化时肝细胞损伤及细胞器变形程度,减慢假小叶的形成速度以及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因此有学者主张补充益生菌调整肠道内环境,应作为预防肝病细菌移位的常规辅助疗法。肝硬化细菌(xìjūn)移位的预防NanjiAA,etal.ProcSocExpBiolMed,1994,205(3):243-247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2.选择性肠道去污染

由于发生细菌移位的细菌绝大部分为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应用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生素,对治疗因肠道细菌移位而引起的肠源性感染有着重要意义。口服抗生素可抑制肝硬化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并显著降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病率。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选择性抗生素耐受,目前尚未在临床(línchuánɡ)上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GinesP,etal.Hepatology,1990,12:716-724第二十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3.促胃肠动力

给予伴有腹水的肝硬化大鼠促动力药如西沙比利,可有效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减少细菌移位(yíwèi)的发生,并曾应用于肝硬化患者防治肠道细菌过度生长。但由于西沙比利等药物的副作用,限制了促动力药物在预防肠道细菌移位(yíwèi)方面的应用。PardoA,etal.Hepatology,2000,31(4):858-863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4.改善肠道组织的氧供

改善氧供,是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的基础措施。肠粘膜对灌注不足特别敏感,并由此可发生肠粘膜氧化物损害。普萘洛尔对降低门脉压力有一定(yīdìng)作用,可使肠道微循环障碍得以改善,从而减轻肠粘膜的损伤,恢复肠粘膜屏障的功能。Perez-ParamoM,etal.Hepatology,2000,31(1):43-48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5.补充胆汁酸

有研究表明胆汁酸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细菌可使肠腔内结合胆汁酸去结合,结合胆汁酸在去结合过程可有效抑制肠道细菌。肝硬化患者胆汁分泌显著减少,补充胆汁酸可增加(zēngjiā)肝硬化胆汁分泌速度增加(zēngjiā),使肠腔结合胆汁酸浓度恢复至正常水平,从而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降低细菌移位发生率。Lorenzo-ZunigaV,etal.Hepatology,2003,37:551–557.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精选ppt当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肝硬化细菌移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肝硬化细菌移位不是一个“全或无”现象,而是个渐进性过程,因此临床上不能在发现感染后才给予治疗。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肝硬化细菌移位的监测,给予合适有效的预防措施。细菌DNA或血浆内毒素在作为细菌移位标志物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需进一步研究以使其成为快速、便捷的检测手段(shǒuduàn)。对于防治肝硬化细菌移位尚需要探索更高效、低副作用的治疗措施及药物,从而在临床上有效地防治肝硬化细菌移位。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