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同步系列(新教材)讲义汇总_第1页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同步系列(新教材)讲义汇总_第2页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同步系列(新教材)讲义汇总_第3页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同步系列(新教材)讲义汇总_第4页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同步系列(新教材)讲义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知识网络

细胞外液

Chapter1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1.科学思维:图解法理解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相

1.描述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习

目互之间的联系。

2.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标2.社会责任:关注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梳理教材知识•夯实基础」

1.体液

(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及比例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等

存在于细胞内,存在于细胞外.

约占2/3约占1/3

(3)写出下列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直接生活环境

血细胞血浆

组织细胞组织液

淋巴细胞淋巴液和血浆

2.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

(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2)细胞质基质、核液属于体液()

(3)内环境即细胞内的环境()

答案(1)X(2)V(3)X

【关键点拨】(1)血浆"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

对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就是内环境。

(3)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或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I突破重点难点•强化素养」

1.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属于细胞外液吗?

提示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汨腺、尿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

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汗液、唾液不是细胞外液。

2.根据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回答:

(1)辨析甲〜丁各代表的成分:甲:细胞内液;乙:组织液;丙:血浆;T:淋巴液。

(2)细胞产生的废物和C02先后经过乙和西(填“乙”“丙”或“丁”),最终被排出体外,因

此,就CO?浓度来说,甲、乙、丙中CO,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甲>乙>丙。

⑶02先后经过西和乙(填“乙”“丙”或“丁”),最终进入细胞,因此,就。2浓度来说,

甲、乙、丙中0,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乙>甲。

ca纳总结】快速判断四种体液名称

如图表示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先找到有单向箭头的丁,可判断丁为淋巴液;淋巴液来自组织

液并流回血浆,所以可判断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判断甲为细胞内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r梳理教材知识•夯实基础」

i.细胞外液的成分及本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7%~9%

//无机盐:约1%

//—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各种食养物质,如

葡萄融,各种代谢废物、激素等)少量

(2)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

多的蛋白质。

(3)本质: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⑴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

+和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D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

HCO、H2co3等物质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亚卫左右。

|■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

(1)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2)剧烈运动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3)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Na+()

(4)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

答案(1)X(2)X(3)7(4)X

[突破重点难点•强化素养」

1.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氨基酸③呼吸酶④血红蛋白⑤Ca2+载体⑥激素⑦CO?⑧

尿液⑨尿素⑩纤维素⑪麦芽糖

(1)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①②⑥⑦⑨。

(2)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③④⑤⑧⑩⑪。

2.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请结合渗透压

的概念及下图所示模型,思考为什么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淋巴

提示营养不良会造成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对水的吸引力减小,水分过多

地流向组织液,从而造成组织水肿。

【关键点拨】内环境成分判定

项目成分举例

气体成分氧气、二氧化碳

氧气、水、无机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

内环境可以营养成分

脂肪酸等

存在的物后

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等

代谢废物尿素等

内环境不应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

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

存在的物质关的酶等

与外界相通孔道中的物质

消化酶、纤维素、麦芽糖等

(包括不能被吸收的物质)

存在于细胞膜的物质载体等

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r梳理教材知识•夯实基础」

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作为一个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互境进行物

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

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

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

(1)直接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

统()

(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经过内环境()

(3)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1)V(2)7(3)X

r突破重点难点•强化素养」

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1)讨论:①食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哪些系统进入内环境?

②氧气通过哪些系统进入内环境?

③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0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

提示①经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②氧气依次经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进入内

环境。③代谢废物(如尿素)经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皮肤等排出体外,C02经循环系统和呼

吸系统从内环境排到体外。

(2)请结合以上讨论,完成如下模型构建。

体食物残渣至

02,

食物营养物质

内环境细胞

循代谢终

环产物

T

他代谢你11国尿系统F»尿液

产物~I

皮肤»汗液

外外

[!S纳总结】(1)内环境与体内各功能系统的联系

①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一循环系统一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液)一组织细胞。

②空气中的。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一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液)一组织细胞。

③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

④代谢废物

呼吸系统

组织_代谢循环

组织液——泌尿系统体外

细胞废物►系统

皮肤

(2)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梳理网络要语必备-------------------------

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

和淋巴液。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主要成分都是水、无机盐和蛋白质等,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尤其是Na+、C厂)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体内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

1.下列有关体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B.体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C.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内液中

D.消化道内的消化液属于体液

答案B

解析体液是机体内含有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

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A错误、B正确;人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C错误;消化道内

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D错误。

2.在高等动物体内,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

血浆一组织液二细胞内液血浆一组织液二细胞内液

'淋巴液/

\淋巴液/7

AB

血浆一淋巴液血浆u组织液—细胞内液

'淋巴液/

组织液D细胞内液

CD

答案D

解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

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成为组织液

淋巴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可以吸收组织液中的部分物质,组织

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中;淋巴液和血

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经淋巴器官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

循环;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因此,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关

血浆一组织液—细胞内液

\/

系为淋巴液O

3.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液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答案C

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项错误;人体体液中细胞内液约

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B项错误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项正确

淋巴液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少的蛋白质,而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D项错误。

4.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答案A

解析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

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激素等,A项正确;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消化

成单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B项错误;蛋白酶存在于消化液中,C项错误;呼吸酶存在于细

胞内,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D项错误。

5.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③为细胞内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④为淋巴液

B.血红蛋白存在于②中

C.①比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葡萄糖的分解发生于③中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A项正确;血

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血浆蛋白存在于①血浆中,B项错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即①中蛋白质含量多于②中蛋白质,C项正确;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内,D项正确。

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II、III、IV、V表示直接参

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

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甲、乙、丙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图中W是指系

统;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症状)。

(2)③中的(物质)对HI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甲”“乙”或“丙”),

大多数物质②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1)内环境泌尿组织水肿(2)C0,(3)丙22

解析(1)图中甲表示淋巴液,乙表示血浆,丙表示组织液,三种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了人体细

胞生活的内环境据图可知,图中的IV可以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且有B(重吸收)

过程,所以IV是指泌尿系统;A表示淋巴循环,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组织水肿。(2)③表示

由呼吸系统HI排出的代谢废物,其中的CO2对呼吸系统HI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

稳定在一定范围内。(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丙(组织液)。物质②

表示。2,大多数物质②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要依次穿过以下结构:在肺泡处进

行气体交换时要穿过2层肺泡壁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红细胞膜,共5层细胞

膜在组织细胞处进行气体交换时,依次通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肝

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因此大多数物质②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

至少需要穿过11层生物膜,即22层磷脂分子层。

课时对点练

A组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如图是正常人体肝组织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分别表示体液的不同成分,其中不属于内环

境的是()

;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A.①B.②C.③D.@

答案C

解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

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因此③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呼吸道内的气体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

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

答案C

解析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与外界相连,所以呼吸道内的气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

以及膀胱内的尿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

3.接种流感病毒疫苗时进行肌肉注射,药物一般直接进入()

A.血液B.淋巴液

C.组织液D.细胞内液

答案C

解析肌肉注射时,药物一般直接进入组织液。

题组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在下列物质中,不是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糖原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气D.氨基酸

答案A

解析糖原在细胞内,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A项正确。

5.图中a、b、c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箭头①②③表示相应的内环境中液体的流动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三种细胞外液中,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渗透压最高

C.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均是双向的

D.图中箭头②③所代表的过程受阻均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血浆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

浆蛋白和激素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A项错误;三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

其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项错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淋巴液与

组织液、淋巴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C项错误:箭头②表示组织液进入血浆,

箭头③表示组织液进入淋巴液,两过程受阻均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D项正确。

6.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的浓度决定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答案D

解析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D错误。

题组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7.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图中a、b、c、d表示结构,①〜④表示液体,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一般情况下,②中的C02能向③中扩散

B.构成a和d的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C.在①和④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淋巴细胞

D.若人体出现病理性溶血,即红细胞破裂,则①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低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液,淋巴细胞可以

经淋巴循环最终流入血浆中,因此在淋巴液和血浆中都含有淋巴细胞。

8.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I、II、III、IV表示能直接与内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①表示Na+、C「、葡萄糖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IV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答案B

解析通过分析题图可知,I是呼吸系统,II是消化系统,HI是泌尿系统,IV表示的器官是

皮肤。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Na+、CL、葡萄糖等通

过主动运输被吸收,B错误;②表示重吸收作用,C正确;皮肤有排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

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D正确。

9.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合成糖原所经过的途径是()

A.消化道一血浆一细胞内液

B.消化道一组织液一血浆一组织液f细胞内液

C.消化道一组织液一淋巴液一血浆一细胞内液

D.消化道一淋巴液一血浆一组织液一细胞内液

答案B

解析葡萄糖在消化道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经组织液进入血浆,再随血液循环到达肝

脏,由血浆渗入组织液,进入肝脏细胞内参与糖原的合成,故选B。

10.(2019•广西南宁三中高二开学考试)下面为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C、

D为体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甘油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方式进行的。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转运到

组织细胞内被利用的场所至少穿过了层磷脂分子层。

(2)过程c表示作用。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示外,还有通过(器官)排出。

(3)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有(填字母)。

(4)A、B、D成分的主要区别是。

答案(1)自由扩散12(2)重吸收皮肤(3)A、B(4)A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B、D

解析据图可知,A是血浆、B是组织液,D是淋巴液。(1)甘油是有机小分子,由消化道进

入A(血浆),即过程b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的。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转运到组织细胞

内被利用的场所,需穿过1层红细胞膜、出毛细血管穿过2层毛细血管壁的细胞膜、进入组

织细胞需要穿过1层组织细胞膜,进入线粒体被利用穿过2层线粒体膜,至少穿过6层膜,

穿过一层膜需要穿过2层磷脂分子层,即至少穿过了12层磷脂分子层。(2)过程c表示重吸

收作用,在肾脏的肾小管、集合管进行;A(血浆)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示外,还有通过

皮肤排出。(3)A(血浆)和B(组织液)的交换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的,故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

的内环境有A、Bo(4)A、B、D成分的主要区别是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B(组织

液)、D(淋巴液)。

【B组综合强化练】

1.(2020•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上段考)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图中数字1所示)与内环境

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3内液体渗透压过高可引起组织水肿

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D.5内液体含有的蛋白质与3内的一样多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1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4为组织液,5为淋巴液,3为血浆。葡萄糖进

入1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3是血浆,血浆渗透压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包括1层红细胞膜(1层)、1

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1层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C正确;5内液体含有的

蛋白质比3的少,D错误。

2.如图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T

A.乙表示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

B.甲渗入乙中的量少于渗入丙中的量

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也可以存在于乙中

D.丁中的。2浓度比甲中的高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乙为血浆,丁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约占

体液的2/3,A项错误甲(组织液)渗入乙(血浆)中的量多于渗入丙(淋巴液)中的量,B项错误

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淋巴液)中,也可以存在于乙(血浆)中,C项正确;细胞不断进行有氧

呼吸消耗。2可通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进入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液,然后以自由扩散

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故丁(细胞内液)中的。2浓度低于甲(组织液)中的,D项错误。

3.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催化DNA转录为RNA

B.乳酸+碳酸氢钠一一乳酸钠+碳酸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D.丙酮酸的分解

答案B

解析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催化DNA转录为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A项

不符合题意;“乳酸+碳酸氢钠一一乳酸钠+碳酸”的过程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

的成分,B项符合题意: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发生在红细胞中,C项不符

合题意;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或者线粒体中,D项不符合题意。

4.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④⑤都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完成

D.⑥可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①通过消化系统完成,③可通过泌尿系统等完成;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内

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④⑤为细胞和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都必须通过

细胞外液才能完成;⑥表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及含量(单位:mmol/L)的测定

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Na+K+Ca2+Mg2+cr有机酸蛋白质

②1425.02.51.5103.36.016.0

③1474.01.251.0114.07.51.0

④101402.510.3525一47

A.④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

B.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③至少需穿过3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细胞内K+浓度相对较高,而Na+浓度相对较低,且蛋白质含量最高,所以④为细胞

内液,A项正确;细胞外Na+浓度相对较高,而K+浓度相对较低,故①为细胞外液,血浆

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故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时,血浆渗透压

会下降,组织液的量就会增多,B项正确;肝细胞中CO2的产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其扩散

到③组织液中需经过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外膜和细胞膜,共3层膜,即6层磷脂分子层,C

项错误;细胞内液与组织液成分的差异主要是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引起的,D项正确。

6.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A.该“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B.该“媒介”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该“媒介”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D.该“媒介”pH的相对稳定与HCO和H2c。3等物质有关

答案B

解析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项错误。

7.如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A、B、C表示不同的细胞外液,请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

(1)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用图中字母表示)。

⑵正常情况下,C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

是o

(3)正常人B的pH通常维持在范围内,这与其中含有

物质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

(4)用箭头表示出A、B、C和胰腺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答案(1)A(2)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的CO2浓度,而CO2是以自由扩

散的方式出入细胞的⑶7.35〜7.45缓冲H2CO3>HCO(4)如图所示

胰腺组织细胞

解析⑴由题图可知,A、B、C分别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

境是A。(2)正常情况下,人体毛细血管内的CO2浓度较低,胰腺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较高,

而C02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出入细胞的,因此,C02一般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3)

正常人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这与血浆内含有缓冲物质有关,其中最主要的缓冲物质

是H2c。3、HCO。(4)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

而淋巴液和血浆之间以及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且是淋巴液单向汇入血

浆,组织液单向渗入淋巴液。

8.(2017•全国I,31改编)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

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

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进

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⑵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

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

⑶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②。

答案(1)血浆(2)增多下降(3)②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1)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相对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较高,因此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

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相对而言血浆渗

透压较高,则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3)在人体中,

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

H素

1.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生命观念:认知稳态与平衡观的观念。

2.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要2.科学探究:借助实验手段,分析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3.社会责任: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r梳理教材知识•夯实基础」

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

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方法步骤

①设计实验记录表:根据实验的流程,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②进行实验

a.被测实验材料: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

b.酸碱变化所用试剂:0.1mol/L的HC1模拟酸性条件:0.1mol/L的NaOH模拟碱性条件。

c.实验过程

I.取25mL被测实验材料倒入50mL烧杯中,记录起始的pH。

【【.一次加一滴0.1mol/LHC1(或0.1mol/LNaOH),然后轻轻摇动,每加工滴测量一次pH,

直至滴加&滴,记录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数据

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胆为纵坐标,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

(4)实验结论:生物组织匀浆类似于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DH的大幅度变动。

2.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3)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①外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②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

(4)实例:人体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

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

「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

(1)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HP0维持()

(2)内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4)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答案(1)X(2)X(3)V(4)X

【关键点拨】“三要点”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1)内容:组成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稳态,如氧气、葡萄糖等的含量;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

的相对平衡,如渗透压、pH、温度等。

(2)实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3)基础: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基础是机体的调节作用,结构基础是各系统、器官的协调活动。

r突破重点难点•强化素养」

根据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

1.该实验有误差吗?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实验是有误差的。误差产生的原因(1)加入酸、碱后不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2)

加入酸、碱后不待其稳定就立即测pH值等。(3)肉眼分辨色度有误差。(4)试剂配制的浓度或

使用的量不准确。(5)烧杯清洗不干净。

2.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

提示第一次为了避免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第二次和第

三次是为了防止不同的实验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3.该实验中,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WazHPOq,

当加入少量NaOH,NaH2Po4可以中和0H-;当加入少量HC1时,Na2Hpe>4可中和H+。水

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4.尝试对肝匀浆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提示生物实验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0八

H2cO3/NaHCC)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

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意义

|■梳理教材知识•夯实基础」

1.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

人物内容

法国生理学

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家贝尔纳

美国生理学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

家坎农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现代观点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3.内环境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二±1限度的。

(1)造成稳态破坏的原因:处界坯度的变化过于的剧烈,或人体自身的皿邂出现障碍。

(2)将下列内环境稳态失调症与对应的症状连接起来。

①血糖平衡失调、^a.酸中毒、碱中毒

②pH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③渗透压失调发热、中暑等

④体温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⑴图解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例如温度过高、过低或pH过小、过大

都会直接影响醒的适拄,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辨析易错易混♦练前清障」

(1)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体内细胞的参与()

(2)内环境稳态只需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

(3)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4)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一定不得病()

(5)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紊乱,此时代谢速率一定下降()

答案(1)V(2)X(3)X(4)X(5)X

[突破重点难点•强化素养」

教材Pio“思考•讨论”

1.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提示发高烧会使人体温度升高,导致人体酶失去活性,如果不及时降温会有生命危险。

2.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

后果?

提示大量出汗或腹泻会使血浆中无机盐浓度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水肿。

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臧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

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因为高原氧气稀薄,导致人体供氧不足,影响了内环境的稳态。这说明外界环境的改

变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关键点拨】(1)稳态与疾病: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疾病;但发生疾病,内环

境稳态不一定遭到破坏,比如植物人的稳态是正常的。

(2)内环境稳态W绝对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

化性质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在

内因和外因的干扰下会发生内环境稳态的失调,如发烧、脱水、高血糖等。

------------------------梳理网络要语必备-------------------------

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

2.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3.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要为H2cO3/HCO,其次还有H2Po/HP0等。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

1.(2019•陕西西安一中月考)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C.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坐标,以酸或碱的量为纵坐标

答案D

解析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D项错误。

2.(2020•四川成都模拟)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

的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Na2cCh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D.升高、乳酸、NaHCO3

答案B

解析人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机体细胞无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

浆,会使血浆pH降低,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NaHCC(3,乳酸可与NaHCC)3反

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形成CO2和H2O,CC>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晕、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答案C

解析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人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处

于高温环境引起的中暑均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

强是机体在调节内环境的稳态。

4.(2020•河北石家庄模拟)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

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答案B

解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组成,

不包括细胞内液,A项错误;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项正确;外界环

境的变化一般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因为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项错误;正常

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并非恒定不变,D项错误。

5.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的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目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④即使外界环境发生剧变,人体也一定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任何稳态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

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

环境的稳态可能遭到破坏。

6.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C、D分别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B:、C:、D:o

(2)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经过B的运输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

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该作用发生的场所有。

⑶正常人体内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

如=

答案(1)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2)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

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H2CO3/HCO、HPO/H2Po

解析(1)由题图可知,B是血浆,C是细胞内液,D是组织液。(2)若①是淀粉,则②是葡萄

糖,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

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血浆中有多对缓冲物质,如H2cO3/HCO、HPO/H2PO,可调节

血浆pH,使其保持相对稳定。

课时对点练

【A组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取甲、乙两个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的蒸镭水,用pH试纸检测

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儿滴盐酸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能可靠

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储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

准确性

C.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储水的pH变化明显

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后,pH恒定不变

答案D

解析甲试管的血浆中具有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时,pH会有一定的波动,但变化不明显;

乙试管加入的是蒸储水,无缓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