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导入新课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1.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自己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引导评点,指出其朗读的优点以及存在的语音、停顿问题。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曹刿论战()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望其旗靡( )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注意以下词语和句子:又何间焉肉食者鄙既克弗敢加也必以信 忠之属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虽不能察必以情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把握课文写作思路。要求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注意,在学生概括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可以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四、讨论本文写作的详略安排1.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学生讨论后归纳: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2.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明确: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五、讨论曾刿的性格特征可以采用问题组合的方法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问题设计如下:1,学生迅速默读第一部分,思考:曹刿是一什么身份的人?2.曹刿认为赢得战争的条件是什么?你对他的看法有何评价?3.学生迅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4.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5.迅速默读第三部分,思考:曹刿选定反攻时机的根据是什么?6.综合考虑: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讨论后归纳。学生答案中的合理点,逐步引导学生的回答趋向统一。六、课堂练习【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是初中生重要的语文学习目标之一。经过以前语文学习的积累,现阶段的学生对阅读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但依然存在畏难情绪,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优化策略,引领学生亲近经典,热爱经典,不断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效果分析】本节课我自己开场时,还是较紧张的,导致学生也很紧张,但随课堂的深入,我也越进佳境,课堂气氛也越来越好、本节课在设计时也出现了一些失误,比如一上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以缓解同学们紧张的情绪、前面人物的分析以及课文结构的分析可以再缩短时间,让课外延伸多些,让生多说说自己,课堂效果会更好些。【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左转﹒庄公十年》。本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本文简明而完整地记录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但是文章没有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对比。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课堂达标】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 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3、曹刿请见()4、又何间焉()战则请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其乡人曰()6、肉食者谋之()公问其故()公与之乘()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2、忠之属也()3、公将鼓之()4、公与之乘()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走进中考(2015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曹刿论战《左传》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4分)【课后反思】《曹刿论战》是一篇简短且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理解文意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难度不大。为了学生对本文的学习能一气呵成,尝试用一节课的时间引领学生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是充分预习,大胆质疑。课前我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由于准备充分,在授课时,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二是以读悟情,读中有获。我在教学中多次安排学生朗读,感悟这篇文章从动作、语言、神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三是角色表演,激发热情。我抓住学生表演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对于文中人物形象理解的更为透彻。四是思想教育应该贯穿其中。如果不能透过故事看到其中的本质,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就少了一半。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从中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矛盾冲突,对学生很有帮助。学习语文知识绝不能仅限于课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学习了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相关文章中运用,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这种习惯,如果学生的条件有限,老师也要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帮助,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也正是新教材设置综合性学习的原因。不足之处:一是出现了多次泛答的情况。二是有学生的回答,相当精彩,可我没有进行简要的鼓励与点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朗读后,集体正音时稍稍耽搁了点时间,致使后来拓展延伸环节时间紧,训练不充分。【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七至九年级学段的具体要求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根据课标的精神,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本课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教师要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提下,充分拓展教材,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密切联系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