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小说备考之四大典型题型解读与提分训练
【选材主题】
1.何晓《东坛井的陈皮匠(节选)》
2.赵树理《小腿疼闹社房》
3.刘墉《妻的导盲犬》
4.(苏)阿列克辛《第五排第三个》
5.魏巍《地球的红飘带(节选)》
【考点研究】
一、考题类型
1.开头社会环境描写赏析题
(1)循环答题法
①环境角度一一交代背景,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
②手法角度一一修辞,表现手法(对比)
③人物角度一一人物特点
④读者角度一一阅读兴趣,读者思考
⑤主题角度一一暗示人物命运
(2)答题模式
手法句(修辞,表现手法,结构)+材料句(社会背景,群体人物特点,主人公
特点)+分析句(思想,情感)
示例:宗璞《南渡记(节选)》
问题:小说开头部分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铺垫;②北平政治形势
危急与人们生活的悠闲形成对比,突出老百姓的麻木和随遇而安;③用寻常
百姓的表现与下文孟槌等知识分子的表现作对比,突出知识分子的先觉;④
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开篇“自从东北沦陷之后,华北形
势之危,全国形势之危”等关键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就在这一背景
下,北平人的生活似乎没有一定的紧张感,表现出庸常的人们在面对战乱之
时的悠闲自在和麻木不仁,这引发读者的感慨与思考。与后文孟槌说“我辈
书生,为先觉者”,意识到腥风血雨不可避免形成对比,突出知识分子的先
觉。
2.“人物描写+画线句”题赏析
(1)循环答题法
①手法角度一一对比,人物描写(四大描写,细节描写)
②人物角度一一人物形象特点(身份,道德,情感)
③主题角度一一暗示主题。
⑵答题模式
手法句(对比,人物描写)+材料句(概括情节内容,人物特点)+分析句(观点,
情感)
(3)划线句内容类型一一人物,景物,事件
示例:宗璞《南渡记(节选)》
问题: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小心,别踩了。”她们笑着警告。
“这是为明天卫封的婚礼吧?”孟丁脱下长衫,嵋抢着接了放在椅子
上,碧初也笑盈盈地站起,从椅子上拿起长衫挂好,转身从浴室里取出凉手
巾,让弗之擦汗。
“先收拾这里。”碧初说。小娃也帮忙,一面说着笑着,满室温馨的气
氛,让人心里熨帖。弗之坐在藤椅上看着,忽然自语道:“覆巢之下,岂有
完卵!”
答案:①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如‘‘笑着”''抢”“笑盈盈”
“取”等词语,写出了孟檄一家的和乐温馨。②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孟槌
对目前家庭的满意。③将眼下的和乐与“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未来放在
一起来写,突出战争的残酷,暗示了将来的遭遇。
【解析】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手法+分析”这一基本格式,然后结合具体内
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画线句子是孟施刚回到家时家人的活动,主要表现
了一家人的和乐温馨,以及孟檄的心理感受。家庭的温馨主要是通过语言描
写以及“笑着”“抢”“笑盈盈”等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的。“让人心里
熨帖”是对孟撷心理感受的描写,写出了他对目前家庭的满意。同时将眼前
的和乐与''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的未来放在一起来写,突出了战争的残
酷,暗示了不幸的未来。结合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人物形象概括题
(1)循环答题法
①人物角度一一身份特长(才艺),品德修养(人品,反省精神),情感性格
(常态性格,突发情绪)
②情节角度一一突发事件,题材(家庭亲情,脱贫扶贫,共同富裕,忧国忧
民,红色革命,传统手艺文化传承,旧城改造,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守边生
活……)
③人的生活场景一一工作,家庭,社会(国家)
⑵答题模式
材料句(情节内容,人物特点,生活场景)+分析句(思想,情感)
示例:宗璞《南渡记(节选)》
问题:概括孟槌的人物形象。(4分)
答案:①儒雅、学识丰富的学者;②忧国忧时、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看得
清局势,担忧国家的未来;③有自省意识,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④重视亲
情和友情。
【解析】题目要求概括人物形象,需要结合与人物有关的情节来分析。孟槌
的身份是大学教授,由其书房的布置、正在进行的史学书籍的写作、学校里
的假山等待其题字等可以看出他是儒雅、学识丰富的学者。孟槌对时局有清
楚的判断,不满上层的一味忍让的态度,担忧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可见他是
忧国忧时、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由孟槌与庄卤辰分手后的一段心理活动可
以看出他有自省意识。由其与家人的相处、与庄先生的交往,可知孟槌重视
亲情与友情。
4.选材特点题赏析
(1)循环答题法
①手法角度----以小见大
②情节角度一一平淡情节(日常生活)
②人物角度一一生活状态
③主题角度一一平淡情节反映深刻主题。
④材料特点一一真实性,典型性
⑵答题模式
手法句(以小见大)+材料句(概括生活特点)+分析句(观点,情感)
示例:宗璞《南渡记(节选)》
问题:这篇小说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选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镜头,呈现出寻常人在战争阴影笼罩之下
的生活样态。②从小见大,从个人、家庭的感受与遭遇体现整个社会的局
势。③情节看似平淡,却贴近现实生活,深刻反映出生活的真实。
【解析】分析小说的选材特点,就要从材料着手,探寻小说内容与主题的关
系,即在把握小说材料的基础上,发掘事件的社会根源及意义。就本文而
言,作者通过当时普通人的生活镜头,从个人、家庭切入,以平淡的情节反
映整个社会局势。
【考题对接】
一、何晓《东坛井的陈皮匠(节选)》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
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
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
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
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她
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缅鞋
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
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并
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
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
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
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
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
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
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
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
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
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
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
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
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
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
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
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
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
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
答〉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
《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
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
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
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宜传、发现、挖掘的热浪,
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
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
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13)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
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
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删
改)
1.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
作用?(5分)
2.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
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
3.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4分)
4.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5分)
5.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
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7分)
一、何晓《东坛井的陈皮匠(节选)》【答案】
1.(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蕊。(2)为陈皮旺
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解析】本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的
特点和作用。这是一篇小说,环境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第一个问,
根据第②段文本的表述,“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即“具有传统文明的古
奥”。“化石一样的小城里”充满了唐宋、明清气息,”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
衍生息”都表面古城的历史悠久,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第二问,围绕环境
描写的一般作用来回答。这些传统文化与丰厚底蕴,正是陈皮匠成长的文化土
壤,这也为后文描写这个与众不同的皮匠作了铺垫。2.(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
化,志向却与众不同;(2)古城人不理解陈皮匠的选择。【解析】本题考查理解
句子含意。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深奥,只消透过表面意思把话里的话解读出了就
行了。一是陈皮匠是灵巧的老高中生,有文化;二是人们认为这样有文化的人
不应该从事皮匠这样的低贱行业,对皮匠的职业选择不理解。
3.(1)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充
史志》《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2)数量多:陈皮匠
用大半生的时间收集老书,教授及其助手在书房忙活六小时时,陈皮匠用十多
天才把书整理完。(3)具有研究价值: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解
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筛选与概括能力。文章⑤一一(13)段具体介绍了皮匠喜
欢藏书和藏书情况。从文中列出的书目可知藏书内容与古城文化和家族历史有
关;从皮匠每天下午都是买书、教授和皮匠父女在藏书室整整待了六个小时以
及皮匠“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可以推知皮匠的藏书丰富、
数量多;“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说明皮匠的藏书完全可供教授研
究之用,即藏书极具研究价值。4.(1)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是在于
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2)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
价值和丰厚内涵;(3)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
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人物行为及其蕴含的意义。
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题,分析人物行动描写所表现的含意。皮匠赠送藏书的
行为,简单理解就是宝马赠英雄,皮匠虽然在古城人看了有文化,但毕竟他只
是一个收藏者,而不是研究者。牟汉达教授的研究成果引起的轰动效应足以是
皮匠认为,要让他收藏的书籍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送给牟汉达教授。
5.(1)评价: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
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②其他古
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
态度有失偏颇。(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
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此题设计的内容在文章最后3
段。根据这几段相关内容加以概括提炼就能够探究得到试题要求回答的信息。
“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而皮匠却担
心“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显示了他对商业大潮的冲击的无
奈;他把家里的藏书“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过上了普通皮匠一样的生活,
说明他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文章通过描写古城因一篇学术论
文引起的轰动效应,引发的宣传开发古城的热潮,引出的商机、人们的疯狂以
及皮匠的担心、皮匠的赠书、仍然过着原来一样平淡的生活等等,比较明确地
表达了作者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
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二、赵树理《小腿疼闹社房》
小腿疼闹社房
赵树理
...(注1)
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
孙。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
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盆、做饭、
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放过机会。例如夏天拾麦子,在
麦子没有割完的时候她可去,一到割完了她就不去了。又如摘棉花,在棉桃
盛开每天摘的能超过定额一倍的时候,她也能出动好几天,不用说刚能做到
定额她不去,就是只超过定额三分她也不去。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
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在生疮的时候,她的丈夫伺候她;在
治好之后,为了容易使唤丈夫,她说她留下了个腿疼根。不过她这“疼”疼
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
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
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乡里的医务站办得虽说还不错,可是对这种腿
疼还是没有办法的。
……(注2)
吃不饱一进门就说:“大婶呀!有人贴着黑贴子骂咱们哩!”小腿疼听
说有人敢骂她好像还是第一次。她好像不相信地问:“谁写的?”“杨小四
那个小死材!”“他这小死材都写了些什么?”“写的多着哩:说你装腿
疼,留下儿媳妇给你送屎尿;说你偷麦子;说你没理占三分……”吃不饱又
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
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
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支书王镇海三个人都正端着碗开
碰头会,小腿疼一跑进去就把个小会给他们搅乱了。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
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扬小四,杨小四从座上跳起来闪过一边,主任
王聚海趁势把小腿疼拦住。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小腿疼
说:
“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
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院!”又向王
聚海说:“不要拦她!放开叫她打吧!”
小腿疼一听说要出罚款票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
“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
“我什么时候骂过你?”
“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
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
“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可就天天骂哩!”
杨小四说:“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
有哪一句不实。就算我是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该
没有提你们的名字。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议叫我去了。你要嫌我写的不
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好了!”
“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又会写,还有我这不
识字的老百姓活的哩?”
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嫂你是说理不说理?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
你驳他!不能这样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谁不叫你活了?”
“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哩!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
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叫...”
支书认真地说:“你实在栗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个社也不是没有
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
看的人们马上跳出五六个人来把她围上,其中有两个人拉住她两条胳膊
就要走。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却拦住说:
“等一等!这么一点事哪里值得去麻烦乡政府一趟?”
小腿疼见真要送她走,已经有点胆怯,后来经主任这么一拦就放了心。
她定了定神,看到局势稳定了,就强鼓着气说了几句似乎是光荣退兵的话:
“不要拦他们!让他们送吧!看乡政府能不能拔了我的舌头!”王聚海
认为已经到了收场的时候,就拉长了调子向小腿疼说:“老嫂!你且回去
吧!没有到不了底的事!我们现在要布置明天的生产工作,等过两天再给你
们解释解释!”
“什么解释解释?一定得说个过来过去!”
“好好好!就说个过来过去!”
杨小四说;“主任你的话是怎么说着的?人家闹到咱的会场来了,还要
给人家陪情是不是?”小腿疼怕杨小四和支书王镇海再把王聚海说倒了弄得
自己不得退场,就赶紧抢了个空子和王聚海说:“我可走了!事情是你承担
着的!可不许平白白地拉倒啊!”
说完了抽身就走,跑出门去才想起来没有装腿疼。
1958年7月14日(有删改)
赵树理作为“山药蛋派”的开创者,创作丰厚、影响深远。最具代表性
的短篇小说是《小二黑结婚》。
(注1)省略部分内容为杨小四所写的批评“小腿疼”“吃不饱”两个落后
妇女的大字报。
(注2)省略部分内容为“吃不饱”看到大字报后,马上跑到“小腿疼”家
去了。
1.小说是如何塑造小腿疼这样一个滑稽、可笑、可悲的人物形象的?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腿疼”知道有人写了公开批评她的大字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问
题,反而觉得是杨小四有意骂自己,所以要找他算账。
B.像“小腿疼”、“吃不饱”这些农村妇女形象,即使用丑化的白粉涂在她们
脸上,仍然挡不住读者对她们遭遇的同情。
C.正面典型杨小四与反面典型小腿疼的矛盾是人物关系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揭
开了青年干部与“落后分子”较量的序幕。
D.在乡村世界,名声、面子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关乎个体乃至
家庭的直接利益。所以,看护名声、维护面子是小腿疼装腿疼、闹公社的根本
原因。
3.赵树理小说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个人惯用的语言手段鲜明突出,散发着
“山药蛋派”的特有的乡土风情。请结合文本概括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赵树理《小腿疼闹社房》【答案】
1.①通过粗俗的语言表现出小腿疼的愚昧无知的形象。如“我要骂!谁给我出
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②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小腿疼的蛮横不讲理。
如: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扬小四。体现了人物
的蛮横;③运用讽刺或反讽手法,表现人物的愚昧、可悲。如:讽刺''小腿
疼”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
活儿就疼等。
【解析】小说是如何塑造小腿疼这样一个滑稽、可笑、可悲的人物形象的?
首先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如“不要拦他们!让他们送吧!看乡政府能不能拔
了我的舌头!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哩!我要骂!谁给我出
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通过粗俗的语言描写表现出小腿疼的愚昧无知可悲的
形象;
然后动作(细节)描写。如:小腿疼一跑进去就把个小会给他们搅乱了。小腿
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扬小四。作者抓住小腿疼蛮横
的动作、通过细节描写,让小腿疼的蛮横不讲理的形象跃然纸上;
接着讽刺或反讽。如:讽刺“小腿疼”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
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
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作者通过强烈的讽刺中表现
人物的愚昧、滑稽、可笑、可悲。
2.D【解析】D项,“所以,看护名声、维护面子是小腿疼装腿疼、闹公社的根
本原因”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内容可知,小腿疼装腿疼、闹公社的根本原因是
思想落后。
3.①叙述语言完全口语化: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
个农民在说话。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②语言诙谐风趣,轻松幽默:如对
“小腿疼”外号由来的描写等,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③使用方言进行
创作,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血盘儿”“过来过去”等。④人物语言具有
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充分表现了人物性格。
【解析】首先要明确“山药蛋派”的语言特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山药蛋派”的语言特点:乡土气息浓厚,亲民,有生活气息,坚持现实主义
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文中的叙述完全口语化,
如“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无论是讲述故事还是评论
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像一位质朴的农民在说话,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
如“吃不饱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
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语言诙谐风趣,轻松幽默;
如文中“小腿疼”“吃不饱”两个外号,显得特别富有民间气息,小腿疼的外
号来源也完全符合当时部分农民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
如“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
儿”“一定得说个过来过去”这些方言的使用,不仅使文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
彩,而且使人物语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充分表现了人物性格。
三、刘墉《妻的导盲犬》
妻的导盲犬
刘墉
她本来就高度近视,二十几岁时一只眼睛视网膜剥离,手术之后看东西
都是扭曲的,四十几岁时另一只眼睛做完镭射矫正,又有了夜盲的问题。除
了晚上看不清,白天从亮处走进暗处,也要很久才能适应。譬如有一回在莫
斯科,从艳阳的红场走进地下道,他没注意扶好,她一个踉跄,差点滚下十
多级的台阶。还有一回游苏州园林,穿过一个小小的山洞,他虽然在前面引
路,她却哎呀一声,头上撞出个大包。
所以他总是提高警觉,亦步亦趋地跟在她旁边,即使大白天,只要碰上
一级级的台阶,他都会小心拉着她,一边走,一边口里低声念着:“一、
二、三、四,到了,是平地了!”有时候在庭园里游玩,虽然她说“我看得
清,路窄,我自己走”,他还是会往前快步走一段,检查路面有没有高低落
差,再站在不远处等待。
不明就里的朋友,都羡慕他们形影不离、鹑蛛情深。当然也有些褊狭
的,会揶榆他秀恩爱——犯得着这么热乎吗?最体贴的还是女人,看见他随
侍左右,好像失去了自由,很多女性朋友或学生,会对他说:“您去游玩
吧!尊夫人我来照顾,我扶着,没问题!”
但他还是不放心,因为他知道那种“扶”,不能是“虚”扶,而要
“实”扶。也可以说不能像一般人礼貌地牵着,而必须十分警惕,表面看似
虚虚地挽着,其实暗中蓄劲,应付随时可能的闪失。
那确实需要真功夫,因为当她突然踩空,或者以为踩空而做出反射动作
时,瞬间反弹的力量是极大的。他扶着的那只手必须像个固定的栏杆把手,
立即撑住她。如果没有劲,非但扶不住,还可能两人一起摔倒。
虽然他从中年就练出“扶”的本领,进入老年还是有些不能胜任。有一
回他们去土耳其的帕多奇亚,除了坐热气球、住窑洞,还参观了许多地底的
坑道。那是早期基督徒为了躲避阿拉伯人而挖的秘密地道,窄窄的通路,一
层又一层,使他除了在旁边扶持,注意地上的每个坑洞,还得在上面拉、在
下面托。好几次,她突然失足,他虽然及时扶起,却伤了自己的腰。回家之
后,他痛得更厉害了,起初晚上散步他还照样坚持走在她的左侧,后来发现
稍稍用力扶她,腰就痛,甚至疼得整夜难眠,他没说,只是改为走在她的右
边。而且当黑暗巷道比较长的时候,他会试着问她,你看得到马路的边缘
吗?他发现她的夜盲只是瞳孔张得慢,待在黑暗中的时间长了,她就能适
应。这时候他会改为牵着她的手,或者走在她的后面,隔几步,推她一下,
好像两个小孩玩耍。有一回去邻居家做客,邻居对她说:“常看见你先生不
是拖着你,就是推着你,真有意思!”她则笑:“是我牵着他,他是我的导
盲犬!”
他也用另一种方法防止受伤,就是只要有电梯,一定不走楼梯。即使去
一家熟识的二楼餐馆,他也坚持等电梯,因为那家楼梯铺了黑色的地毯。
尽管小心,他还是有疏忽的时候。有一回去朋友家夜里出来,门灯打得
很亮,他跟朋友聊天,走在前面,迟迟不见她,回头,发现她正呆呆地站在
阴影里,他赶紧跑回去牵她,听见她小声说:“你不带我,我怎么走?”
这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使得她不在身边的时候,他反而有些不适应了。
每次一个人在外面上下楼梯,走到台阶边缘,都会立刻停下脚步,好几回害
得跟在后面的朋友差点撞上:
“你走就走好了,干吗一下子刹车?见鬼啦?”
“做鬼我也会扶你!”有一天,他对她说,“问题是,如果我走了,没
人扶你,你摔跤怎么办?晚上就少出去吧!再不然你可以找个人陪侍左右,
只是得早早叮嘱他,要实扶,不能虚扶,不能只是扶个样子!”
他终于扶不动了,严重的椎间盘滑脱造成脊髓腔狭窄,使他经常走着走
着,突然寸步难行。于是总被他扶的她,不得不反过来扶他。
这一夜他又腰痛得厉害,翻过来覆过去睡不着,她也被弄醒了:“怎么
还没睡?”
“想事情!”
“想什么?”
“想如果我走在你前面,我会等在奈何桥边,等你来,我扶你,你扶
我,用我的眼睛、你的腰腿,一起走下面黑漆漆的黄泉路。”
(有删改)
1.文中所写之事琐碎而又平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妻的导盲犬”为题,实则写的是丈夫对于夜盲妻子的无微不至的关
照与呵护,导盲犬具有的奉献、忠诚等优秀品质,正是‘'他"的象征。
B.“是我牵着他,他是我的导盲犬!”妻子对邻居打趣的回应,看似闲笔,实
则很有用心,说明了妻子对丈夫不离不弃的关爱十分依赖而又感激。
C.文中对“实扶”“虚扶”的相关阐述性文字,既体现了本文语言朴实而又富
含理趣的特征,又批判了社会上务虚不务实的形式主义风气。
D.文章仅用两个第三人称代词来称呼主人公,这不是作者草率,而是蕴含深
意,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这样简洁的命名方式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
3.文章以“实扶”串起全文,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实扶”的含义及具体表
现。
三、刘墉《妻的导盲犬》【答案】
1.①既能突出漫长岁月里丈夫对妻子的细心呵护,又能使主题更具普遍性和典
型性。
②可以拉近故事中的生活与读者的距离,使人物形象更加接地气。
③琐碎平常才是夫妻日常生活的常态,这样选材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解析】从原文“虽然他从中年就练出'扶'的本领,进入老年还是有些不能
胜任。有一回他们去土耳其的帕多奇亚,除了坐热气球、住窑洞,还参观了许
多地底的坑道”“是我牵着他,他是我的导盲犬!”的描写既能突出漫长岁月
里丈夫对妻子的细心呵护,又使主题更具普遍性和典型性。“譬如有一回在莫
斯科,从艳阳的红场走进地下道,他没注意扶好,她一个踉跄,差点滚下十多
级的台阶。还有一回游苏州园林,穿过一个小小的山洞,他虽然在前面引路,
她却哎呀一声,头上撞出个大包”“那是早期基督徒为了躲避阿拉伯人而挖的
秘密地道,窄窄的通路,一层又一层,使他除了在旁边扶持,注意地上的每个
坑洞,还得在上面拉、在下面托。好几次,她突然失足,他虽然及时扶起,却
伤了自己的腰”这些朴实的故事可以拉近故事中的生活与读者的距离,使人物
形象更加接地气。“尽管小心,他还是有疏忽的时候。有一回去朋友家夜里出
来,门灯打得很亮,他跟朋友聊天,走在前面,迟迟不见她,回头,发现她正
呆呆地站在阴影里,他赶紧跑回去牵她,听见她小声说:“你不带我,我怎么
走?”……'想如果我走在你前面,我会等在奈何桥边,等你来,我扶你,你
扶我,用我的眼睛、你的腰腿,一起走下面黑漆漆的黄泉路。'”这些描写写
出了琐碎平常才是夫妻日常生活的常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2.C【解析】C项,“批判了社会上务虚不务实的形式主义风气”错误,从原文
“但他还是不放心,因为他知道那种‘扶',不能是'虚'扶,而要'实'
扶。也可以说不能像一般人礼貌地牵着,而必须十分警惕,表面看似虚虚地挽
着,其实暗中蓄劲,应付随时可能的闪失”可知文章中的“实扶”“虚扶”只
是指对“她”的“扶”不容易,没有“批判社会上务虚不务实的形式主义风
气”的内涵。故选C。
3.(1)“实扶”含义:看似虚挽,实则暗中蓄劲,随时应付闪失,是真功
夫。
(2)“实扶”体现在:①始终跟在妻子身边,查看路况,保持警觉。②参观土
耳其地下坑道,几次扶起突然失足的妻子,自己腰部受伤。
【解析】从原文“也可以说不能像一般人礼貌地牵着,而必须十分警惕,表面
看似虚虚地挽着,其实暗中蓄劲,应付随时可能的闪失”“那确实需要真功
夫,因为当她突然踩空,或者以为踩空而做出反射动作时,瞬间反弹的力量是
极大的”可得出“实扶”含义;从原文“所以他总是提高警觉,亦步亦趋地跟
在她旁边,即使大白天,只要碰上一级级的台阶,他都会小心拉着她”“他还
是会往前快步走一段,检查路面有没有高低落差,再站在不远处等待”“有一
回他们去土耳其的帕多奇亚,除了坐热气球、住窑洞,还参观了许多地底的坑
道。那是早期基督徒为了躲避阿拉伯人而挖的秘密地道,窄窄的通路,一层又
一层,使他除了在旁边扶持,注意地上的每个坑洞,还得在上面拉、在下面
托。好几次,她突然失足,他虽然及时扶起,却伤了自己的腰。回家之后,他
痛得更厉害了,起初晚上散步他还照样坚持走在她的左侧,后来发现稍稍用力
扶她,腰就痛,甚至疼得整夜难眠”可得出“实扶”的具体体现。
四、(苏)阿列克辛《第五排第三个》
第五排第三个
(苏)阿列克辛
丽莎是在我将近六十岁的那个时刻出世的。她爸爸——我的儿子伏洛佳
确信,我三十五年的教学经验倾注在丽莎身上,会取得惊人的成效。
在我房间里靠近桌子的墙上,挂着所有我教过的班级的照片。每张照片
上都有四排入,第一排蹲着,第二排坐着,而第三、第四排总是站着。不论
哪一排人都很严肃。只有一张照片上出现了罕见的第五排在黑白照片
上,棕黄色头发的小伙子看上去简直是白头发的小伙子,他和其他人不同,
笑眯眯的样子。他就是万尼亚,第五排左数第三个。和他并排站着的是丽莎
的爸爸。
丽莎对站在爸爸边上的人充满了好奇,常常要求我追忆万尼亚调皮捣蛋
的事。
一次,他宣布绝食。他认为我给一个学生打两分不公正。
“薇拉老师,您所问内容不是指定的。”
“就是指定的,他没有很好地掌握。”
“很好的?可能是……难道为了这个打两分?”
“分数已经登记了“我说。
“原谅我,薇拉老师,我将对此表示抗议。”
那天他没去食堂,第二天也……
“准备绝食多长时间?”
“直到你把两分改过来”。
第二天,我当着万尼亚的面,把那个学生的两分改成三分。我没有告诉
丽莎,那个学生是她的爸爸。
“请别推辞吧!谁会怀疑您不客观呢?”是的,校长让我担任儿子的班
主任。
于是,伏洛佳喜欢坐最后一排,我偏偏让他坐第一排;我拿他的作文为
例子向全班讲解语法错误;我对其他孩子都称呼名字,叫自己儿子却称库特
列采夫……
我最害怕的是,伏洛佳的任何举动和我的教育产生矛盾。但这样的事果
然真发生了……
在去学校的路上,伏洛佳就幻想数学老师发生意外。测验开始前,数学
老师被反锁在了休息室。
“我要和库特列采夫讲一讲,怎么会决定这样做!”
这时候,从后排传来万尼亚的声音:“这与伏洛佳有何相干,是我把她
关在里面的。”
“你怕数学测验?”我惊异地问。
“集体主义的情感!”万尼亚回答后立即坐下。
同一天,校长问我:“怎么又是万尼亚•别洛夫?是应该采取措施的时
候了。”
“是时候了。"我回答。
就这样,学期结束,我和伏洛佳转到另一个学校,这个学校离我们的家
更远,离万尼亚•别洛夫也更远。
“请别焦急,丽莎奶奶……请立即到我这里来一趟!”丽莎的幼儿园老
师阿莲娜突然来电。
丽莎的体内有着危险的特质:药物过敏。
医院离伏洛佳曾经念过书的学校不远。很久以前,还在战前,我们就从
那个区域迁到城市的另一端,但困难时刻,生活仿佛将我们带回到原来的地
方。
“多么奇怪的巧合
“咽喉肿大……立即上手术台!”
手术间门口挂着的圆钟上,时针指着两点零七分。
值班护士马莎怜悯地看着我:
“您真走运……今天是别洛夫值班。他主持这个部门。”
“万尼亚•别洛夫?”
“您认识他吗?”
就在这个时刻,从手术间走出一位身材魁梧的白衣大夫,口罩一直遮到
下颗。
“什么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我问。
“请安娜来手术室!”马莎对着话筒讲。
“别洛夫已经在那儿了吗?别洛夫……在哪儿?”我问。
“他在那儿……
“他几岁了?”
“我想,三十五岁。”
“请告诉我……他脸上有雀斑吗?”。
“就在前两天,他还说过:'请看我的脸——你们就会明白:春天到来
了!'。”
“他住附近吗?对吗?”
“非常近,他每天中午回去吃饭。这么说,您认识他?”
“认识……”
在危急的,甚至绝望的时刻,人们总是寻求希望的。孙女的命运在我的
思想上突然和万尼亚的形象联系起来。“多么幸福啊,正是他...”我在
想,可是我还不明自,为什么我会这样想。
圆钟依然是两点零七分。
万尼亚……万尼亚•别洛夫……为什么我需要他?从前我害怕他,而现
在却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的那些品质上。
我从自己的不幸的处境出发,在真实世界,骤然开始追忆万尼亚的一切
行为。我一定要回想他的一些优点,这里面有脱险的希望...
一次,全区听写。大个子塞尼亚•戈鲁勃金张皇失措:听写得两分,他
就有留级的可能。
万尼亚对他非常同情。
下课后,在走廊里,塞尼亚威慑着矮个子万尼亚:原来是他提示的不够
清晰。
“怎么力、,薇拉老师,塞尼亚要留级了?”在课间小休息时,万尼亚走
到我跟前问。
“不知道。本子还没改。”
当我坐下批改本子时,发现六本作业本不翼而飞。其中有塞尼亚、伏洛
佳和万尼亚的本子。
“我是来投案自首的。”万尼亚突然出现在窗口。
不,我不相信听写本是他偷的,假如是他,也绝不会将伏洛佳的偷去。
校长同意我的说法并且谈到,侠义行动同样也应该有个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课后我留下被偷走听写本的六个人。塞尼亚得了三分,
因为他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已经发现自己错在哪里。他升到了七牛级。他并
没有为此感谢万尼亚。相反的,塞尼亚从此开始不和他接近。
“嗯,怎么样?……任何一件好事都会受到报答的吗?”
我讲的善有善报的话,使万尼亚很不好受。
“这是常有的事!”他说,“由于这个就不相信所有人?”
现在当我需要相信万尼亚•别洛夫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一段对话。
圆钟依旧是两点零七分。
万尼亚还是老样子,我相信,我孙女秋天一定能进学校念书。
关于他的一切我已问过马莎了……就是忘了问他的个子。回到家后,我
给儿子写了信。儿子的回信很长:“妈妈,万尼亚要求我在任何时候都不要
泄露这个秘密,但事情过去二十多年了……现在我可以承认了,将数学老师
锁在休息室的是我……”
我没有等儿子回来,就独个儿去找万尼亚,独个儿!……
“请原谅!我多年没有来看你们了……万尼亚好吗?”
他们将我领到房间里去。
在最舒适的地方,依旧放着用那张桌子,好像万尼亚依然是初中生。墙
上依然挂着他站在第五排第三个的那张照片。
“他好吗?”我又问。
万尼亚的妈妈走向桌旁,拉开抽屉,递给我一张证明,证明的纸张是灰
色的,很粗糙的。
在那上面写着,他们的儿子,万尼亚•别洛夫于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七
日在宾兹拉乌城的战斗中英勇阵亡。
(有删改)
1.根据小说情节,简析万尼亚的形象特征。
2.文中为何多次出现圆钟两点零七分这一细节?
3.小说中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
析
4.为什么设置了这样一个结局?请结合全文探究。
四、(苏)阿列克辛《第五排第三个》【答案】
1.①调皮捣蛋,如校长说“怎么又是万尼亚•别洛夫?是应该采取措施的时候
了"。②有正义感且勇于坚持原则,如以绝食方式让老师修改同学的分数。③
为人仗义,如为伏洛佳承担“反锁数学老师”的罪名。④善良、有同情心,如
不因塞尼亚的疏远而改变“与人为善”的初衷。
2.①表现丽莎奶奶紧张、焦急的心理状态。②圆钟是回忆与现实交错的节点,
使小说结构清晰。③时间的停滞暗示现实中万尼亚已然死去的悲剧结局。④引
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增加小说的艺术性。
3.①现实中的种种契机推动了回忆中万尼亚形象的“重构”,不断丰富万尼亚
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他除调皮捣蛋外还具有善良等美好品质。②回忆不断纠正
现实中“我”的偏见,指出“成人”往往从“自我”角度出发去理解和塑造
“孩子”,结果混淆了好坏。③现实与回忆的情节相互推动,使文章内容丰富
又层次分明。④在回忆时设置悬念,在现实中加以解答,激发读者的阅读和探
究兴趣。
4.①结尾的情节设置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照应前文“口罩一直遮没下领”
“忘了问他的个子”等伏笔,戛然而止的结局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②丰富
了人物形象,进一步表现万尼亚身上的责任感、正义感,同时增强了其命运的
悲剧性。③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旨,使读者思考成人应如何对待那些看似行为
“出格”的孩子,小孩与成人应该如何彼此理解和包容。
五、魏巍《地球的红飘带(节选)》
地球的红飘带(节选)
魏巍
①……韩洞庭指着渡口,对丁纬吩咐说:“这里是佯动方向,你们就在这里
架桥!”
②正在这时,只听“轰隆”一声,一颗迫击炮弹落在附近,在雨雾里升起一
团浓浓的蓝烟。接着又是一梭子哒哒哒的机枪声,茅屋旁边的一棵大树落下
不少枝条来。
③“敌人发现我们了!”韩洞庭说,“快分头干吧!”过了不大工夫,杨米贵
就领着十几个战士,出没在竹林里,砍竹子,捆竹子,背竹子,忙个不停。
他们的身上湿漉漉的都是雪水。杨米贵真的像是造船司令似的不断提醒着人
们一些注意事项,而且具有鲜明的原则性:”同志们!请注意,不要把公竹子
砍光了!”
④“什么公竹子?杨二郎,难道还有母竹子吗?”人们一片笑声。
⑤“莫笑,莫笑,确实有公竹子、母竹子的!我小时候干过的。”杨米贵一本
正经地说。
⑥接着,他领着人们指看什么是公竹子,什么是母竹子,说:“我们把公竹
子或者母竹子全砍了,这片竹林以后就不存在了,那么老百姓怎么办?就是土
豪的。以后还要分给穷人嘛!”
⑦“对,杨二郎说得有理!”人们纷纷说。
⑧“所以,咱们要隔几棵砍一棵,留下公的,也要留下母的!”
⑨人们砍下竹子,他又指导编竹筏,竹筏编成,他又喊:“不成,不成,船
头上还要烤一烤,让它翘起来,不然阻力大,走不好。”
⑩这样,到了中午时分,就编起了一只漂漂亮亮的翘着头的青青的竹筏。
⑪当这只竹筏出现在韩洞庭、黄苏、金雨来的面前时,他们乐得眉开眼笑。
他们这里桶捅,那里摸摸,然后对着造出最新产品的造船司令,看了又看,
笑得很甜。韩洞庭转过头问金雨来:“过江的人准备好了吗?”
⑫“早就准备好了。”金雨来说,“报名的不少,我先挑了八个,过不过得
去,让他们先试一试。”
⑬“这样好。”黄苏先肯定了,“把他们带来吧!”
⑭不一时,七名战士由一名排长率领,跑步赶来。在他们面前站成一排。韩
洞庭一看,来的人虽然武装整齐,可是八个人有四个穿便衣的,七长八短,
还有一个穿长袍的,一个戴礼帽的,心中就有几分不悦。真是,还不如中央
苏区的游击队整齐!但转念一想,出发两个多月了,天天走,没有得到一点补
充,也只好如此。再看那八个人精神还好,在首长面前故意表现出执行艰巨
任务满不在乎的神气,也就释然了。
⑮“你们都识水性吗?黄苏问。
⑯“他们都是赣江边长大的。”金雨来笑着说。
©“我看这条江还没有赣江宽哩。”那个戴礼帽的显出一脸满不在乎的神
气。
⑱出于政治委员的责任感,黄苏望着大家严肃地说:“同志们的责任很重呵!
如果我们过不去乌江”
⑲“这个我们知道!”
⑳“请首长放心吧!”
㉑人们纷纷说。
㉒韩洞庭挥了挥手:“那就开始吧,我组织火力掩护你们。”
㉓他们把竹筏抬到江边。韩洞庭和黄苏在坡坎后面隐蔽观察。此时山谷中依
然云雾迷蒙,雨雪霏霏,北风挟着惊涛,发出动人心魄的咆哮声。
㉔随着敌人的射击声,红军的马克沁重机枪,也以准确的点射封锁着对岸堡
垒上的枪眼。那八个穿着杂色服装的红军战士,精神抖擞地把竹筏推到江水
中,然后上了竹筏,用竹篙、木棒开始向江中划去。他们刚刚进入江流两三
丈远,就被一个急浪卷了出来。那几个战士不得不再度跳下竹筏,将竹筏推
入江流。韩洞庭不断地皱皱眉头。等到竹筏离岸有了一段距离,他的眉头才
舒展开来。紧接着,竹筏一时被浪涛吞没,一时又吐露出来,两个指挥员的
心,也是一上一下,正像惊涛中的竹筏一般。
㉕竹筏渐渐进入中流。韩、苏二人的精神更加紧张起来。他们看见竹筏好像
停滞不动,无力进入的样子。只见几个人站立起来,经过一番紧张的搏斗,
竹筏才像疾箭一般地进入激流。
㉖“不好,人落水了!"黄苏忽然惊叫了一声。
㉗韩洞庭定睛一看,只见竹筏几乎直立起来,似乎被什么东西突然卡住似的
一动不动,周围激起一堆雪白的浪花。他赶快举起望远镜细看,竹筏上光光
地没有一个人影,只是附近有七八个时浮时沉的黑点。说话间,竹筏已经被
激流冲向远处,而那几个黑点却仍在浪涛中沉浮。再看时,只是黑他越的波
浪和霏霏的雨雪;其他什么也看不到了。
㉘“糟了!”黄苏颓然地说了一声。韩洞庭放下望远镜,看见政治委员拿望远
镜的手在微微颤抖,红星军帽的帽檐下,都是汗水。自己的身上也觉得湿漉
漉的,大约里里外外都湿透了。
㉙''他们没有过得去。”金雨来从那边坡坎下跑过来,神色懊丧而又有几分
羞愧。
㉚韩洞庭和黄苏没有作声。
㉛“竹筏还有,我们接着过吧!”金雨来以为团首长心中不悦,又说。
㉒“不用,晚上再说。”韩洞庭望着政委。
(3)黄苏点了点头,感情沉重地说:“派几个人到下游村庄里看看,看他们八
个人还能不能回来……”
③)雪愈下愈大,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北风也更加峭厉。对面那四座尖尖
的山峰已经消失在浓雾里。江面上混沌一片,乌江显得更加宽阔也更神秘莫
测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井房电缆改造合同
- 广告导演聘用合同
- 合同标准质量范文
- 犬耳螨的诊断与治疗
- 2024正规厂房租赁合同书
- 煤矿安全规程
- 2024设备改造的合同范本
- 2024专卖店申请加盟合同模板
- 2024家庭装修全包合同
- 专题06课文理解与填空-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部编版)
- 企业级SaaS软件服务合同
- 【期中考后反思】《反躬自省,砥砺奋进》-2022-2023学年初中主题班会课件
- 2019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1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 2024年中国白酒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36氪-202409
- 《学校主人公:3 校园广播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外伤急救包扎技术说课课件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语法知识点讲义
- 全国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专题一第8课三、《高级统计-数据透视表》教学设计
- 内分泌科品管圈成果汇报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
- 清淡的晚餐(课件)六年级上册劳动北京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