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四六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四六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四六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四六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四六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四六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D.油脂都不能使溴水褪色参考答案:D略2.镁条可以在CO2气体中燃烧,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Mg

B.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O2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参考答案:B略3.克隆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这些酶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温或重金属盐能降低酶的活性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C.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D.酶只有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才有催化作用参考答案:D酶属于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而酶的催化具有温和性、专一性和高效性等特点,所以B、C均正确。重金属盐、高温、强酸、强碱等均能使蛋白质变性,使酶失去活性,所以A正确、D错误。4.1966年的圣诞节前,在欧拉的实验室里,一名研究人员将一支快燃尽的蜡烛头扔到一装有化合物SbF5·HSO3F溶液的容器里,结果蜡(烛)很快溶解了;用核磁共振仪研究发现有大量的叔丁基正碳离子(CH3)3C+生成(以前这种离子很难大量得到)。此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SbF5·HSO3F具有A

超强氧化性

B

超强还原性

C

超强酸性

D

超强碱性参考答案:C5..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CH3CH2OH

B.CH3COOC2H5C.CH3Cl

D.CH3CH2Br

参考答案:D略6.已知正四面体形分子E和直线型分子G反应,生成四面体形分子L和直线型分子M。(组成E分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10,组成G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如下图,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E)

(G)

(L)

(M)A.常温常压下,L是一种液态有机物

B.E中化学键是极性键Ks5uC.G有漂白性

D.上述反应的类型是加成反应参考答案:B略7.2007年下半年,我国接连发生多起煤矿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的元凶是煤矿坑道气中含有的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西气东输”中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B.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C.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D.“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参考答案:B略8.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在等浓度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化学式电离常数HClOK=3×10-8H2CO3K1=4.3×10-7K2=5.6×10-11A.c(HCO3-)>c(ClO-)>c(OH-)B.c(Na+)+c(H+)=c(HCO3-)+c(ClO-)+C(OH-)C.c(HClO)+c(ClO-)=c(HCO3-)+c(H2CO3)D.c(Na+)=c(HCO3-)+c(CO32-)+c(H2CO3)+c(ClO-)+c(HClO)参考答案:A略9.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酒精应选用的标志是

A

B

C

D参考答案:C略10.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1,3,4-三甲苯

B.2-甲基-2-氯丙烷

C.2-甲基-1-丙醇

D.2-甲基-3-丁炔参考答案:B略11.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A.甲烷的电子式

B.氟化钠的电子式

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4

D.碳-12原子

C参考答案:C略12.有下列两组命题,其中B组中命题正确,且能用A组命题加以正确解释的是(

)A组B组Ⅰ.H—I键键能大于H—Cl键键能①HI比HCl稳定Ⅱ.H—I键键能小于H—C1键键能②HI比HCl稳定Ⅲ.HI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Cl分子间作用力③HI沸点比HCl高Ⅳ.HI分子间作用力小于HCl分子间作用力④HI沸点比HCl低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参考答案:C略13.95%的乙醇(0.78gcm-3)用等体积的蒸馏水稀释后,所得溶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最接近于

A.42%

B.48%

C.51%

D.65%参考答案:A14.可以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的试剂是

A.胆矾

B.无水硫酸铜

C.金属钠

D.新制生石灰参考答案:B11.2L甲烷、乙烷、甲醛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15.68LCO2(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混合气体中乙烷的体积百分含量为()A.20%

B.40%

C.60%

D.80%参考答案:B解: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甲烷、甲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甲烷、甲醛的体积,混合物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增大由乙烷燃烧导致,由碳原子守恒可知,1体积乙烷燃烧生成2体积二氧化碳,体积增大1体积,故混合气体中乙烷的体积为=15.68L﹣11.2L=4.48L,故混合气体中乙烷的体积百分含量=×100%=40%,故选B.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目的是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

①利用上图所示的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接____

_,

接____

__,

(填字母)②写出装置I和II中的实验现象:I中

;II中

③写出装置II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④由强到弱排序三者的酸性顺序

参考答案:①A接E(D),D(E)接B

,C接F(填字母)②I中有气泡产生II中溶液变浑浊③④

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甲、乙、丙均为中学化学常见气体单质,A、B、C为常见的化合物,已知:(1)A和B都极易溶于水,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A和B的浓溶液后,相互靠近会看到白烟(2)各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1)C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若A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且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变(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乙气体、8mol甲气体及固体催化剂。10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气体压强变为起始的80%,用乙气体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反应达平衡状态时甲气体的转化率为

,若想提高A的产率,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任意写一条);(3)常温下,向含白色沉淀M的浊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M的溶解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Ksp(M)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参考答案:(1)酸c(NH4+)>c(Cl-)>c(OH-)>c(H+)(2)0.01mol/(L·min),

37.5%

,增大氢气浓度或增大氮气浓度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及时移出氨气或增大压强或降温(其它合理答案均得分),(3)减小,不变略18.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1)A、B、C都是气体,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_________________态。(3)只有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m+n<p(2)固或液(3)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解析:(1)减小压强,平衡右移,则m+n<p。(2)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说明B的浓度为常数,B为固体或纯液体。(3)因A、C为气体,且m+n=p(即m<p),增大压强,平衡只能左移。19.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1)X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