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1(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为了更好地说清楚群己界限如何划分,即“私”的问题,费孝通以“西洋”社会之“捆

柴”式“团体格局”为镜像,形象地刻画出了“推”出来的中国社会结构之“水波纹”式的

“差序格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

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

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它“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

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

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这里,费孝通用到了一个动感很强的“推”字。事实上,在讨论儒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结

构时,用到“推”字的学者并非费孝通一人。比如潘光旦1936年在谈到中国社会的个人与

群体关系时就用到了这个“推”字,他指出,个人和群体之间是一种“推广”与“扩充”的

关系,也就是从修身始,经过齐家治国,而后达于平治天下。再如,余英时谈论中国儒家文

化特点时同样用到了“推”字,他认为,儒家文化具有两个层次,即“为仁由己”和“人伦

秩序”,它们是一以贯之的。人伦秩序并非外力强加于人,它是从个人这一中心自然地推扩

出来的。应该说,这个“推”字在儒家文化传统的人伦秩序中处于核心地位。

既然“差序格局”是“推”出来的,那么,它是如何“推”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什么

“推”动了那颗“石子”形成了一圈圈的愈远愈薄的“水波纹”式的中国社会结构?对于这

一问题,有学者认为它是“以家庭为核心的血缘关系”以及由“血缘关系的投影形成的地缘

关系”,对此我们并不苟同。因为,费孝通说得非常清楚,在我们传统社会里,人和人之间

关系形成的纲纪是“伦”,这也是社会结构的架格,这个架格是不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

格所做的事。比如血缘和地缘,既因人而异,也因人之势力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其背后的那

个“伦”是不变的。《中庸》里之所以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是因为社会结构里的“己到

天下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也就是从己到家、从家到国、从国到天下的一条通路。因此,

我们认为真正“推”动那颗“石子”的是“伦常

也正是在“己”之“伦常”的“推”动中,“差序格局”呈现出了最重要的动态性特征,

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关系的伸缩性。由于差序格局随时随地都有一个“己”作中心,而“己”之中

心势力的强弱变化也随时随地地推动着“己”之社会圈子的大小自如伸缩。

二是"公”‘‘私"关系的二重性。一重是以“己”为中心向“内”推所产生的“私“各

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另一重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所产生的“公”。“克

己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修、齐、治、

平”的层层外推,构建每个人心中的世界图景。

三是价值标准的相对性。由于差序格局是以“己”作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因此,''克

己复礼”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基于这个出发点,社会范围从“己”向外推,而

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比如亲属,与之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悌;再如朋友,与之相配的

道德要素是忠信;等等。于是,在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里,就形成很多条私人关系的网络,

而每一条关系网络都对应着一种道德要素,所有的价值标准也因此而有差异。

正是由于差序格局具有以上的动态性特征,所以在这样的社会里,其社会结构并非固定

不变,它总会因以“己”之“伦常”的向内或向外“推”而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

(摘编自沈玉梅《“推”出来的中国社会结构》)

材料二:

费孝通认为,最能说明差序的便是传统文化最讲究的人伦。而“伦”是什么呢?费孝通

指出:“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

纹的差序。”

“人伦”之所以能说明差序,在于“伦”规定了差序格局的内容,即差等。还是借用费

孝通的原话:”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系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

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伦是有差等的次序。”

依我看来,上面引述的才是费孝通关于差序格局较为严格的定义。与水波纹的比喻不同,

这个差等严明的纲纪或人伦强调的是纵向的、上下尊卑等级分明的一面。这种尊卑上下的差

等先于个人而存在,并对个人产生强制性的约束力,即传统礼治秩序所要求的“亲亲、尊尊、

长长、男女有别”。而水波纹的形象本身以及“由己推人”而推出自己与他人之伦理关系的

论述却在同时消解了差序格局的刚性一面。

后人在解读和运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时,不仅忽略了他所涉及的等级制方面;更重

要的是,多数人还忽略了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在这方面,最普通的例子莫过于我们常

常从史书上或者戏文中读到的老故事:某位栋梁之材、国家重臣平时如何威风八面,贤能兼

具,一旦朝见皇帝或者自己的上司,立刻先自矮了半截,或是行大礼,或是不断口称“圣上

英明”之类。类似的例子不仅仅在官场(或公共生活中)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如此。

回到费孝通当年的命题,如果说团体格局与平等人格互为因果、无法分开的话,差序格

局与这种需要不断调整界定的人格也是互为因果、无法分开的。在缺乏更佳选择的情况下,

我权且将这种弹性人格称之为“差序人格”。

差序格局是个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

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如果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差序格局纵向的等级化方面,在此结构下

产生的差序人格,以及差序格局与差序人格之间的互动关系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一概念的丰

富内涵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摘编自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字在儒家文化传统人伦秩序中处于核心地位,讨论儒家文化与中国社会结构时用“推”

字并非费孝通独创。

B.作为人和人之间关系形成的纲纪,“伦”是社会结构中不变的架格,这种差等的次序,是

先于个人而存在的。

C.后人对“差序格局”的解读,既忽略了涉及的等级制,也忽略了差序人格,对这一概念的

内涵认识还不充分。

D.两则材料都围绕“差序格局”展开,各有侧重,异中有同,都肯定了“伦”在差序格局中

具有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以中国社会结构“差序格局”“水波纹”为鉴,反照西方“团体格局”“捆柴”式镜

像,采用的是人类学经典方法——比较法。

B.费孝通在阐述“差序格局”的概念时,引用了“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名言为证,可见,

儒家思想在维持差序格局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C.差序格局会影响人格,比如“熊汉家里横”,指那些在社会上受欺负、没本事的男人,在

家里多半专制蛮横,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D.差序格局刚性的一面,被水波纹的形象本身以及“由己推人”的相关论述消解,因而,差

序格局用“水波纹”这一比喻是不恰当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差序格局”动态性特征的一项是()

A.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B.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C.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人所尚也,何者?为其超越一己之小限而献身于大公也。

4.材料一第三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请以

下面刘姥姥的相关情节为例,说说差序格局的立体性是如何体现的。

秋尽冬初,家中冬事未办,狗儿在家闲寻气恼,刘姥姥对女婿,既以长辈身份教育,又

以她的经验和见解开导。想起和金陵王家连过宗,所以动身一进荣国府,借周瑞家的见到凤

姐,对凤姐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最后凤姐给了她二十两银子。

(二)现代文阅读11(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麻雀

周立波

三天以前,上海提篮桥西牢五层楼上九号房间的小陈,在午睡时间,捉住了一只飞进铁

门里来的麻雀。他从白色斜纹布的囚衣的袖子上,撕下两片小布条,缠住它的脚和翅膀根,

藏在叠着做凳子坐的三条绒毯的背后。晚饭后,这件事情被许多人知道,近边几个房间里的

年轻点的人都要求传过去看看。在外面,谁都不会喜欢麻雀这种过于平常的小鸟,但在囚房

里,它变成了诗里的云雀和黄鹏。

传到我们房里来,我把它放在手掌上,要它尝尝我们特别为它留下的饭粒。它不吃,眼

睛只望着铁窗子外的一小块还很明亮的天空,拍动它的小翅膀,想飞出去。它真像一个第一

次被捕的囚人,没有食欲,而且是极度的不安和焦躁。

大家决定把麻雀留到第二天中午再放,并且请它顺便带封信出去。写上这样一句话:“请

爱惜你的每一分钟的自由,朋友。提篮桥监狱囚人启。”

我们发出快乐的笑声,这是在牢监里的十分愉快的一晚。麻雀从后面的房间传回,传到

十二号房间的隔壁,小柳伸手到门外去接,没有接到麻雀,手被一个人的皮鞋踢了一下,通

夜不熄的昏黄的电灯的光亮里,二十七号英国人的高大肥胖的身子显现在他的房间的前面。

二十七号是狱卒里面的有名的人物,他的有名,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因为全监狱的所

有的橡皮鞭体罚,都是由他来执行。他的样子不凶恶,红润的、丰满的脸上倒是常露着笑容。

但他有一个特别的脾气,常常是出人意外地,他停止在什么人的房间的前面,用生硬的中国

话问道:“喂喂,讲把我听听,猪头三是啥意思,嘿?”刚说完就走,并不等待着回答。显

然的,他只是在欣赏自己说的这句中国话的发音。和别的英国人一样,他常常无缘无故地打

打人玩玩,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是他不用手打,总是打开囚房的铁门,从黄色制服的裤袋里拖

出粗短的黄色警棍来,手捏着棍身,用那系在柄端的白色细麻的绳圈,在你的手背上、眼角

上随意地抽打两三下。给你留下两三条精致的、红色的鞭痕以后,他用生硬的上海话,嘱咐

你:“下次当心。”就关上铁门,心满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阵风。

麻雀就是落在他的肥大的手掌里,他把它丢在走廊上,用他穿着硬底皮鞋的右脚踩在它

身上,抄下小柳的号码,他心满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阵风。那一夜,我们都睡

得很迟,也再没有人说话。这狭小的囚房显得更加的狭小,这三面深绿色的墙壁,一面深黑

色的铁门,好像都在追拢来,迫得人透不过气。

第二天早晨,打扫走廊的囚人捡起麻雀的尸体,抛到了窗子外,我们好像看见我们对于

自由生活的一个黄昏的快乐的梦想也被抛到了窗子外,剩下来的只是铁门、饥饿、无聊、英

国人的皮鞋。

第二天,小柳被判决吃三天冷水饭。冷水饭是一个恰当的名词。翻译这名词的人,一定

是一个有着精妙的感觉的人。这不是在你吃的米饭里放些冷水的意思,而是原来只能吃到半

饱的定量的米饭,每顿再要减少一半,或三分之二。两三口吃完一顿饭以后,眼睛贪馋地望

着空的盛饭的洋铜罐,全身真像淋了一大瓢冷水。

去年冬天很冷。小柳扯下了牢牢地缝在棉裤腰上的一条紧裤的带子,每天晚上用来扎紧

盖在脚上的绒毡,免得被揪开,透进风来,吹得全身整夜都冰冷。后来二十七号查到了这一

条带子,他认为这是小柳想要自杀的证据,他很郑重地从别的牢监里叫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

囚人,替他做翻译。他首先问小柳为什么忽然想要上吊了。小柳很吃惊,说他做梦也没有想

到要这样,只是怕冷。他不相信。小柳告诉他,自杀的行为是和他的人生观绝不相容的。还

是不相信。不知道为什么,二十七号在那天显得特别的仁慈、和蔼和聪明,非常爱说话。他

向小柳开始了一篇相当长的,关于“家庭和自杀”的讲演,首先他赞美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

念的可贵,其次说明了英美的家庭和中国的家庭的不同,这中间,为了增加他的演辞的风趣,

他还用上低音唱了一曲不知谁作的《甜蜜的家》的短歌,并且引证说,孔夫子也曾经说了“甜

蜜的家”是很重要的。孔夫子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说过“甜蜜的家”的呢?我没有读过《论

语》,不知道。

那一番对话,只引到了那个预备好了的判断,就是,小柳一定会自杀,而且就在当天的

晚上。当一个人的青春的生命的火簇正熊熊地烧着,正在渴想着自由和生活,对祖国和人类

光明的愿景抱着热切的希望的时候,另外一个人走到你面前,带着悲悯的眼睛,说你一定会

上吊,而且就在当天的晚上,你会以为这是和你开玩笑,但是,这一切在这里面都是只能叫

作严肃的,而且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冬天太冷了,为了一条小小的裤带的缘故。

为着“人道”,也许是为要替中国革命“保存”干部的缘故,那一次二十七号灌了小柳

三天冷水饭。这一次因为麻雀的案子,又是三天。小柳拒绝了我们代吃冷水饭的请求,他说:

“我这几天也实在吃不下饭去,我好像有点神经衰弱的样子,总想着那只麻雀……”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者们曾寄希望于麻雀往牢监外带信,联通外界,获得营救和自由。

B.小麻雀没有食欲,表现出极度的不安,暗示了它将死于非命的悲惨结局。

C.狱卒的中国话不很流利,但他喜欢说,并不是因为他愿意与犯人们交流。

D.小柳曾经两次受到吃冷水饭的惩罚,心情不一样,第二次是心甘情愿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麻雀死后牢狱中“再没有人说话”,与前文“快乐的笑声”对比强烈,小说氛围由

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转折。

B.小说详细地描写了制服和警棍的颜色以及绳圈的材质,说明鞭打给犯人留下了深刻的记

忆,从而表现了狱卒的冷血和暴戾。

C.小说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时会以“我”的口吻发两句议论,对翻译“冷水饭”的人的

感慨,意在突出这种刑罚的残酷。

D.小说写狱卒平时残忍地对待闪犯,又会耐心劝慰他认为要自杀的小柳,展示人性的复杂,

避免了人物形象的符号化。

8.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上的讽刺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两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

分析。

9.主角是囚房里的革命者,小说却花费大量笔墨写麻雀和狱卒,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于,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

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

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亲军,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

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

后,净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

以政道。对日:“隋主好自专度多,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

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上

患吏多受冰,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

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入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臣光日: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

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

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

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

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

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

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

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D.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

行为谏帝,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患吏多受麻,密使左右试赂之。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空囊®

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②,吾道属艰难。

不爨③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②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③爨:烧火做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食“翠柏”“晨霞”来表现自己乱世中不同流俗的高尚品节。

B.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囊空的根本原因是诗人坚守“吾道”。

C.颈联描写了百姓晨炊无米、夜寒难御的贫状,传达出对百姓的同情。

D.尾联诗人说自己已是身无分文,却还要强留一钱在空囊之中.

16.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o

(2)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

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

本希望能够“”,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1(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

“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春风送暖,大地万物复苏。那埋在地下的野草的种子,

安睡了整个寒冬,仿佛响应春风的“号召”,翻了一个身,迫不及待地钻出来,发了芽。草

原上、山坡上、野地里、河沟边,就连那石头缝里,也都长满了绿色的芽,;柳树儿

见小草不畏早春的严寒,积极向上,自己也不甘落后,枝头的嫩芽儿睁开惺松的睡眼,争当

“怒放的生命”,春风一吹,全都起来,“万条垂下绿丝绦”绿意婆娑,妩媚多姿!

如果春风是诗中浪漫、空灵的神来之笔,平平仄仄春风暖,春天便是自由、绚丽的一

首长诗。充满的春风,愉悦我疲惫的身心,我孤独的灵魂。人世间,春天里,

我怎不爱这“不拘一格送温暖”的春风浩荡!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春意阑珊饱满如诗如画慰藉

B.春意盎然丰满如诗如画安慰

C.春意盎然饱满诗情画意慰藉

D.春意阑珊丰满诗情画意安慰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春天是自由、绚丽的一首长诗,平平仄仄春风暖,春风的神来之笔便是诗中的浪漫、

空灵。

B.平平仄仄春风暖,如果春天是一首自由、绚丽的长诗,春风便是诗中浪漫、空灵的神来之

笔。

C.平平仄仄春风暖,如果春天是自由、绚丽的一首长诗,春风的神来之笔便是诗中的浪漫、

空灵。

D.如果春天是一首自由、绚丽的长诗,平平仄仄春风暖,春风便是诗中浪漫、空灵的神来之

笔。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那埋在地下的野草的种子,经过整个冬天的冬眠之后,

终于在春天发芽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

因。

(二)语言文字运用(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学家通过实验发现,①,主要是因为其体内具备两种物质——生长素和叶

黄氧化素。生长素分布在向日葵花盘下面的茎部,主要作用是刺激向日葵的植物细胞快速分

裂、繁殖,进而促进向日葵生长发育。但生长素畏光,会受到光的抑制,所以向日葵花盘下

茎部背光的那侧,细胞纵向伸长的速度更快。②,向日葵的茎端就会向阳面弯曲,

花盘便向太阳倾斜。③——叶黄氧化素的作用却恰恰相反,它能抑制植物细胞生长,

并且它本身是喜光的,()。因此,叶黄氧化素会在向日葵向阳的一面累积,从而使向日

葵的茎向太阳方向弯曲。随着太阳的移动,光照的方向改变,生长素与叶黄氧化素的活性也

在不断变化,向日葵顶端的花盘便随太阳也不断改变方向。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光照会把它的活性增强

B.活性的增强来自于光照

C.光照会增强它的活性

D.活性的增强便源于此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6个字。

四、写作(60分)

23.按要求写作。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完成了伟大的创造,挑起全球的饱食之担;全国劳动模范张

秉贵用他心头的“一团火”温暖别人,照亮别人;钟扬教授的足迹延伸到植物学家的“无人

区”,投身于科普、教育工作……试问,哪一个伟大的成就不是源于内心的热爱?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或感悟,以“因为热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解析】LC.“后人对‘差序格局’的解读,既忽略了涉及的等级制,也忽略了差序人格”

错。材料二原文为“后人在解读和运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时,不仅忽略了他所涉及的等

级制方面;更重要的是,多数人还忽略了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据此可知,是“多数

人”忽略了差序人格。

2.A.“费孝通以中国社会结构'差序格局''水波纹'为鉴,反照西方'团体格局''捆柴'

式镜像”说法错误,此处将“反照”双方关系颠倒,材料一原文为“费孝通以‘西洋’社会

之‘捆柴’式‘团体格局'为镜像

B.“儒家思想在维持差序格局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错,引用“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名

言为证是为了论述“公”“私”关系的二重性。

D.“差序格局用'水波纹’这一比喻是不恰当的”说法错误。材料二原文为“差序格局是个

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

‘差'”,据此可知,用“水波纹”比喻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虽有些不恰当,但用其

比喻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还是恰当的。

故选:Co

3.根据材料一可知,关于''差序格局”呈现出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

会关系的伸缩性;二是“公”“私”关系的二重性:三是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A.体现了社会关系的伸缩性,体现出了“差序格局”动态性特征。

B.只谈对父母孝,不能体现动态性特征。

C.体现了价值标准的相对性,体现出了“差序格局”动态性特征。

D.体现了“公”“私”关系的二重性,体现出了“差序格局”动态性特征。

故选:Bo

4.材料一第三段以“既然'差序格局'是'推'出来的,那么,它是如何‘推’出来的?也

就是说,是什么‘推'动了那颗‘石子’形成了一圈圈的愈远愈薄的‘水波纹'式的中国社

会结构?”开头,此处以问句开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对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的关注。

接着写到“有学者认为它是'以家庭为核心的血缘关系'以及由'血缘关系的投影形成的地

缘关系',对此我们并不苟同”,批驳一些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真正‘推'动那颗'石子’

的是‘伦常’”,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此处采用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

由此可见,作者先提出问题,再反驳错误观点,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层层深入。

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如“比如血缘和地缘,既因人而异,也因人之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是举例论证,“我们认为真正‘推'动那颗'石子’的是‘伦常是比喻论证,“己到天下

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引用了《乡土中国》里的内容,是引用论证。

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让这一段的论证显得充实有力。

5.通过材料二的内容可知,“差序格局是个立体的结构,包含有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

也包含有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同时,还有“差序人格”。

从横向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来看:刘姥姥是贾府的远亲,在贾府辉煌时也可以上门

“攀亲”求助。体现了这种“差”的弹性。

刘姥姥身份地位远低于贾府的管理者凤姐,上下尊卑等级分明,于是行礼问安则体现了差序

格局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这是不可改变的,体现着分明的等级观念.

刘姥姥对女婿教育开导,对凤姐毕恭毕敬,则体现了富有弹性的“差序人格”。

【答案】

1.C

2.C

3.B

4.①以疑问开篇,引发关注;②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先驳再立;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

多种论证方法,如喻证法、引证法、例证法等;④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

5.①体现了传统社会的社会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层层推出去的“差”。刘姥姥是贾府的远亲,

在贾府辉煌时也可以上门“攀亲”求助。②体现了差序格局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

刘姥姥身份地位远低于贾府的管理者凤姐,上下尊卑等级分明,于是行礼问安。③体现了富

有弹性的“差序人格”。刘姥姥对女婿教育开导,对凤姐毕恭毕敬。

【解析】6.A.“曾寄希望于麻雀往牢监外带信,联通外界,获得营救和自由”有误,文中革

命者们并未有过希望通过麻雀联通外界获得营救的想法。

B.“暗示了它将死于非命的悲惨结局”有误,“小麻雀没有食欲,表现出极度的不安”没有

暗示它“将死于非命”的意味。

D.根据“那一次二十七号灌了小柳三天冷水饭。这一次因为麻雀的案子”可知,小柳第二次

受到吃冷水饭的惩罚并非出于自愿。

故选:C,

7.D.“展示人性的复杂,避免了人物形象的符号化”错误,从狱卒对小柳的劝说,看不出他

的善良,也没有表现人性的复杂。

故选:D。

8.本题的解答比较灵活,首先,原文“他很郑重地从别的牢监里叫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囚人”,

“郑重”原本是褒义,这里用来描述狱卒,含有讽刺的效果,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其次,

原文“我没有读过《论语》,不知道”这句话是插叙,通过“我”回答上文的问题,也是插

入适当的议论,暗含着“我”压抑的愤怒,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最后,“为着‘人

道',也许是为要替中国革命‘保存'干部的缘故”这一句中,“人道”“保存”的词语在这

儿加了引号,表示否定的意思,嘲讽了狱卒所谓的正义,实则摧残革命者的行为,具有强烈

的讽刺意味。

9.“它不吃,眼睛只望着铁窗子外的一小块还很明亮的天空,拍动它的小翅膀,想飞出去。

它真像一个第一次被捕的囚人,没有食欲,而且是极度的不安和焦躁”,麻雀向往着自由与

美好的生活,麻雀衬托了革命者的期待。文中的狱卒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人,他迫害革命者,

作者用他的卑劣反衬了革命的不屈与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可以说,麻雀是正面的衬托,

狱卒是反面衬托,这样的一正一反,丰富了革命者的形象,将人物塑造得更为丰满。

【答案】

6.C

7.D

8.①如“他很郑重地从别的牢监里叫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囚人”,用“郑重”这样的反语,

明褒暗贬,以造成讽刺效果;②如“我没有读过《论语》,不知道",借“我”的口吻插入议

论,压抑的愤怒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③如''为着'人道’,也许是为要替中国革命‘保存’

干部的缘故”,运用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人道”辛辣地讽刺了狱卒打着正义的旗号摧残

革命者。

9.①写麻雀是为了衬托囚房里的革命者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②写狱卒,是以他的冷血和残

忍,反衬革命者不屈的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③一正一反,塑造了革命者丰满的形

象,他们既是普通人,也是反抗者。

【解析】10.“故”解释为“所以”,一般用于句首,前面“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大意是

“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句意完整,其后断句,排除AD。“虽”表转

折,其前断句,“虽童孺皆为王”大意是“即使童孺幼子都封为王”,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

排除C。

故选:Bo

译文: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

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都封为王,封为王的达数十人。为此,太宗语气和缓

地征求群臣的意见:“遍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

11.D.“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有误,庶务没有这一层含义。庶务:

古时指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

故选:D。

12.B.“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表述有误,原文为“安用重法邪”,意为不需要用重法,

但并不能说明严刑峻法不能达到目的,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Bo

13.①患:担心;受原:接受贿赂;密:暗地里,秘密地;左右:身边的人。译文:皇上担

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

②恶:厌恶,讨厌;乐:喜爱,喜欢。译文: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成佞臣;

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

14.“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说明的道理是君主要做好表率,因为做臣子的会像影子那样效

仿君主的行为。文中的唐太宗就是群臣的榜样。比如他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

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他还减轻百姓赋税,

选用廉吏治理百姓,宽刑法。他赞同张玄的意见,不独断专行,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

罚分明。他还接受裴矩谏言,当众表扬谏言。这些事迹足以证明他是后世君王学习的榜样,

正因太宗能做好表率,才能上行下效,促成“贞观之治”。司马光借写唐太宗,意在告诫告

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答案】

10.B

11.D

12.B

13.①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

②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成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

忠臣。

14.“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是说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司

马光这样说的目的是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

【解析】15.C.“颈联描写了百姓……”错误。颈联描写的是诗人自己一贫如洗的境况。早

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故选C。

16.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

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

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本诗尾联“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点明“空囊”

题旨。在写法上,此联出之以幽默诙谐之笔。诗人已是身无分文,贫不自救,却还要强留一

钱在空囊之中,以免他人笑话,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常。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

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

其意甚高。

【答案】

15.C

16.《登高》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诗中“风急”“落木”等意象营造苍凉意境,“天高”“万

里”等意象营造壮阔意境,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之感。《空囊》语言平实,诙谐幽默。诗人以“无衣床夜寒”平实的语言叙写了贫穷的状况,

以“留得一钱看”幽默诙谐之笔调侃自己沉重悲苦的心情。

译文:

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

常艰难。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

留下一文钱。

赏析:

这首五律措语平实,庄谐间出,颔联以庄语见清操,尾联以谐语抒感慨,相得益彰。而

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

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

可谓声情相符。

17.(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重点字:犹)

(2)人生如梦一尊还爵江月(重点字:酹)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赢)

【解析】18.第一空,“春意阑班”,指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意盎然”,形容春天的气息浓重,

语段中描绘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草发芽、叶放绿,应用“春意盎然”。第二空,“饱满”,

指充足。“丰满”也有充足之意,“丰满”,更多用于人身体胖得匀称好看或鸟类的羽毛多而

密。文中是在春风的召唤下,枯墓了一整个冬天的柳树,浸润着阳光雨露,开始发芽,“饱

满”一词体现出水分从少(或无)逐渐增多的过程,揭示柳树枝头嫩芽迎风绽放的动态感和

历时感,从语境和适用对象看,“饱满”一词更贴切。第三空,“如诗如画”,经常用来形容

风景优美,像诗画一样动人。“诗情画意”,指像诗,画那样优美动人的意境和情趣,多形容

自然景色优美,耐人寻味。“如诗如画”不能用来修饰“春风”,与“充满”一词也不搭配。

“充满诗情画意的春风”,描绘出了春风的温暖、优雅、有情致,与下句“愉悦我疲角的身

心”衔接得当,故应用“诗情画意二第四空,“慰藉”,着意安慰、抚慰,多用于书面语,

常与人的情绪、情感、精神方面的词语搭配。“安慰”,是安顿抚慰,用希望,同情等给人安

抚或者鼓励。句中的宾语是“我孤独的灵魂”,与“慰藉”搭配更合适。故选C。

19.画波油线句子有两外语病:①语序不当,“平平仄仄春风暖”中“春风暖”照应了上一语

段内容:在春风吹拂下,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平平仄仄”则引出了下文。故应将“平平

仄仄春风暖”放在句首。②不合逻辑、语序不当。句子的第一句是“平平仄仄春风服”,所

以''春风”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在递进句中应该放在后面,故应是“如果春天是一首自由、

绚丽的长诗,春风便是诗中浪漫、空灵的神来之笔。“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

20.从表达效果看,原句以文学化的表达方式描绘了春风吹拂,种子发芽的情态,语言活泼

生动,表现力强。在表现手法上,原句采用比拟修辞,赋予了“种子”灵性和主动性,增强

了形象感。冬天,种子进入冬眠状态“安睡”,春天一到,便“响应”春风“号召”发芽,

“迫不及待”写出了种子急切地想要发芽、生长的情态。而“翻钻”“发芽”等几个动词性

词语连用,极富表现力,营造出了种子要发芽的活泼感,和迫切的状态此外,短句连用,加

快了节奏,与“种子们”迫切要发芽的“心”极为贴合;与下一句一草原上、山坡上、野地

里、河沟边”句式特点一致,整个语段的语言风格和谐统一。所以原句的表达效果比改后句

子的表达效果要好。

【答案】

18.C

19.B

20.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语言活泼生动,表现力强。①拟人手法,增强了形象感;②几个动

词连用,活泼、生动;③短句连用,加快节奏;④与语段整体的语言风格一致。

【解析】21.把括号所在的句子的信息进行压缩,得到的信息为:叶黄氧化素、抑制植物细

胞生长、喜光。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喜光”这一特点的补充说明,从语义角度看:四个选项

都符合语境,但从表达的连贯角度看,接着“喜光”特征,说明光照的作用的A和C项“光

照会…“显然与前一个句子站合度中高,这样便可排除BD项。C项“光照会增强它的活性”

表达简洁利落,并不需要“把”字句式来突出其一处置”意味。故选C.

22.第一空,通读全文,整合语段信息,可以确定语段阐述了这样几个关键词,一是“向日

葵花盘”,二是“跟随太阳转动”,三是“生长素”和“叶黄氧化素”。“向日葵花盘”是说明

的对象,“跟随太阳转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