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先后学习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上再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新摆成的物体的某个视图与原来保持不变;第二段是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正方体,这组正方体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摆一摆、看一看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切不能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1在摆正方体的活动中培养空间想像能力。例题里已经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了一个物体,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物体的三视图,教材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这个已拼成的物体上再添1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添了正方体后的物体与原来的物体有相同的正视图。这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问题,也是他们乐意接受的问题,还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线索是:接受并理解问题——猜一猜、估一估可以在哪里添——摆一摆、看一看正视图有没有变化——在交流中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把各种摆法分类整理,找到规律。在接受问题时要理解“从正面看形状不变”的意思,通过观察并记住原来物体的正视图是横着排成一排的3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在猜一猜、估一估时要考虑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放在哪里,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上边,正视图会不会变化?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呢?放在左边或右边呢?在经过比较周密、充分思考之后,确定添的一个正方体应摆的位置。要摆一摆、看一看,证实虽然添了一个正方体,正视图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确认自己的答案。在交流中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摆法,还要关心别人的摆法,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最后通过对全班同学的各种摆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白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试一试”要求添上一个正方体后,上视图不变或侧视图不变,让学生再次经历与例题相同的学习过程。“想想做做”第3题把5个同样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这里有三个小题,第(1)题和第(2)题的答案是开放的,第(3)题的答案是惟一的。教材希望这些灵活的练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像,发展空间观念。第4题里有四个物体,每个物体都是许多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各个物体所用正方体的个数都不同。这题要求学生先数出各个物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再照样子把这些物体摆出来。在数的时候,既要数在实物图上能看到的正方体,也要数图上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这些被遮住、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有些在物体的后面、有些在下面,想到它们的客观存在是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数过以后再摆一摆,让学生验证数的结果,检查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2观察并列的一组正方体,用视图表示这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例题先让学生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照样子摆一摆,这5个正方体应摆成两堆(右边2个左边3个或右边3个左边2个),这两堆是并排的,它们的底面沿着同一条直线,而且左右两堆不连在一起。教学活动分两层进行,第一层先分别指出图中男孩和女孩摆出的物体的三视图,即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从侧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第二层分别比较两种摆法的正视图、侧视图、上视图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有什么差别。通过这道例题让学生体会三视图既能表达物体的形状,还能表达位置关系。学生已经能够用视图表示物体的形状,用视图表示位置关系是第一次学习。分别说出例题里男孩摆法的正视图和上视图并不困难,在学生说出这两个视图后,要引导他们注意每个视图里都有两点内容:一是物体的形状,二是相互的位置关系。两排长方形表示了形状,之间空开的距离表示了位置。侧视图是教学难点。要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从侧面看,左边的两个正方体被遮住了,只能看到右边的三个正方体,所以画出三个正方形上下排成一排的图形。类似地在说出例题里女孩摆法的侧视图时,也要在观察中体会两部分间有被遮住的关系,弄清楚视图中最上面的一个正方形和下面两个正方形分别根据什么画出来的。教学这道例题时,也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促进认知迁移。先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样子,分别指出三视图。再把两个物体的左右两边平移拉开一些距离,让学生分别说说三视图。比较男孩、女孩摆法的视图,要把力量放在正视图和侧视图上。要比出正视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而进一步体会视图表示物体形状。侧视图虽然相同,但图中的三个正方形所对应的正方体不完全相同,它反映了物体两部分被遮住的情况不同。在相同的结果里找出不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正确思考。“试一试”为学生创设了摆法多样的空间,先是保持上视图不变,可以左边摆4个、右边摆1个或者左边摆1个,右边摆4个。要提醒学生,必须把左、右两部分沿着一条直线摆,它们的上视图才是左、右并排着的两个正方形。再是保持侧视图不变,可能略有难度。要让学生在摆摆、看看的活动中自己解决,不要过早提示。四年级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他们既爱说又爱动,注意力不持久,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还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针对本单元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他们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但是,他们积累的经验是零散的,思想是原始的,思维是不够系统的。这一内容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教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学时应重视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为儿童拓宽了体验的渠道,让他们能形成正确的知识表象,尽量让他们在操作中学,在操作中感知,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促进他们数学思想的培养。同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中要充分相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通过学生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经历由“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此外,由于学生好玩好动,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使用各种手段评价鼓励学生,调控课堂,使教学能顺利进行,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于本次汇报课观测者的意见首先本节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语言比较简洁,教学结构紧凑,学习方式多样化,组活动有序。2.设计环环相扣,层次强,从单个物体到组合物体,从实物直观到抽象,从单个物体到多种物体,让学生认识拾级而上。其次这节课表现出了很多不足:1.语调较平,课堂设计形式单一。2.红点绿点例题讲得太快,这种重难点类的知识应多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观察,以此来攻克难点。3.在学生展示时,应让学生一边摆一边说这样摆的原因。4.粉笔字的书写以及板书设计不太完美。最后建议或困惑:从侧面观察时是否还需要区分左侧面与右侧面。三、巩固练习、应用所学同学们真了不起,在摆的过程中发现这么多秘密。看过中央电视台墙来了节目吗?下面咱们也一起来玩个墙来了的游戏。看:墙来了。1.第一关:选择墙。(请用手势表示你的选择)课件演示(见图9):课件上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几号图形?侧面看到的是几号图形?上面呢?师:继续选择,用手势告诉我。课件演示。(见图10:)正面看到的是几号?左面呢?上面呢?(练习时引导学生表达清楚为什么这样选)2.第二关智慧墙。课件出示题目:(如图11)练习时注意引导学生说清原因,并针对易错题进行讲评。3.第三关:是非墙。一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从左面看也是,从上面看还是,那么请判断出示的墙是对(用手势√)还是不是错(用手势×)?看,墙来了!课件出示图12。学生用手势判断后指生讲讲为什么是错的?师:墙来了。课件出示图13。学生判断。师提问:对不对?为什么?墙来了!课件出示图14。学生判断,师追问:为什么?4.第四关:终极墙。课件出示题目。(如图15)学生先自主练习,再进行交流。其中第二个空学生较容易出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正方体摆一摆。《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四年级上册)》66~67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一组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2.能通过观察、动手拼搭等活动能够想象出从不同位置看同一组立体模型的形状图,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图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并能动手搭出想象的物体。3.在活动中发展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2.能通过观察、动手拼搭等活动能够想象出从不同位置看同一组立体模型的形状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确定方位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大正方体;学具:习题卡、小正方体、正方形塑料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一组图片,定格在准备上课。师:同学们猜猜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对了,这是一个正方体,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能看到什么图形?(是一个正方形)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如果用三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行,又该怎么观察呢?师:小文、小李和小刚几个同学用三个这样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样子。又分别坐在桌子的不同方向对这个组合体进行了观察,他们看到的是一样的吗?你能说一说下面这几幅图分别是谁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师:观察的真仔细,小刚、小丽和小文用三个这样的正方体摆成这个样子后,分别坐在一张桌子的不同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三位同学看到的形状一样吗?是啊,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趣味拼搭——观察物体”(板课题)自主探索,获取新知(一)看一看,想一想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那下面就要比一比谁是真正的好眼力!请看大屏幕。说一说下面那几幅图分别是谁从哪个方向看到的?预设:第一个是小文从前面看到的(王婧璇之类),第二个是小刚从侧面看到的。最后一个是小丽从上面看到的。师:这样我们就发现,虽然我们观察的是同一个物体,但是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二)摆一摆、贴一贴师:刚才我们观察了三个正方体的组合,如果再加一个,是几个?师:取出学具袋中的小正方体,像这样摆一摆。然后从前面、侧面和正面看一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摆完之后把你的小正方体收在袋里,放到座位右上角。然后看大屏幕,说一说你从前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指生到黑板上找出从三个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三)贴一贴,比一比师:刚才我们用四个小正方体搭成这个样子(指屏幕),还可以把上层的那个小正方体从左边移到中间(点击课件,变成下面图6中的第2幅)再移到最右边。(点击课件,变成下面第三幅)课件演示。(见图6)师:观察这两组物体,想象一下从前面、侧面和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生回答。师:老师吧大家看到统计在了一起,仔细观察我们看到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生:三个组合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师:看来啊,不同的物体,我们如果从相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一样的。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第一题师:大家的眼力真好,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打开课本67页,做一做第2题。连一连,下面那些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找学生到黑板去投影)第二题课件展示,说一说,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第三题课件展示,看一看,填一填。第四题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拿出你的小正方体,听老师的要求摆一摆,摆出一个从前面看是这个形状的组合体。摆出一个从上面看是这个形状的组合体。四、全课总结,反思回顾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你有什么收获?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学生自主交流)

《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第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点把握较好。一、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新授开始要求学生在4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基础上再添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怎样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摆放物体的多样化,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得到训练,大部分同学摆出了6种,而且说出理由和摆法。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都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当然教师备课时也要把问题想得完整、全面。二、充分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课一开始就要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用鼠标在课件里指出来,同时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要学生上来填出是从什么方向所观察到的,逐渐升华到给出6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先从正面、侧面画,发现正面和侧面的平面图形是相同的,但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比较难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要老师指导也能画出,效果很好。这节课我让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进行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想像从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