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实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前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探索问题,获得新知,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比较政治史和经济史,培养学生观察、提取有效信息、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相互关系的能力。1.自主探究:建国初至今中国的教育模式演变历程?形成的原因、特点、影响。提示:结合岳麓版必修一第22课和必修二18、19课,从经济、政治等方面思考。2.合作探究:如何认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提示:结合岳麓版必修三第28课,利用图书馆、网络、微信等多元渠道,搜集材料,集思广益,从时代背景、演变历程、历史影响等多个角度思考。【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设计理念: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整合教材,突出重难点。放手学生探索问题,获得新知,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巧妙设置情境与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教具准备】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扫盲教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二、义务教育—全国教育的基础奠基三、高等教育—科技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课堂导入:配乐课件展示动态图片】主题:知识改变命运201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主题为“知识改变命运”系列教育宣传片。其中单元人物有51年坚持乡村扫盲的马景武、希望工程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经历1977年高考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兴学育才,为政之先。国家发展,科教先行。当今世界各国竞争激烈,核心竞争力就是科技力。我国的历代领导人也充分认识到了科教的重要性,在党和国家的正确政策指导下,建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就,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习过。这些成就的取得是跟新中国不断发展完善的教育分不开的。——那么新中国是如何发展完善教育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展示本课主题和目录,分析课标要求,强调重点】【第一板块导入】问卷调查:你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是如何读书上学的?那个时代(建国初)有无文盲?学生踊跃回答,总结答案:建国初文盲率较高。教师总结:所以建国初,党和国家把扫盲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问题探究一】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扫盲工作?<设计意图>3段文字材料,从建国初的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邓小平等角度总结建国初开展扫盲工作原因,切入主题抓重点。【问题探究二】总结扫盲工作的措施。【手风琴配乐以书本翻页的动画展示扫盲工作的过程,让学生总结扫盲措施】【问题探究三】为什么将扫盲教育列入宪法?(提示:扫盲重要性、宪法地位)学生总结: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号召扫盲;1982年列入宪法;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师提炼:3个1。1个会议,1部宪法,1个纲要。【问题探究四】结合图片和表格,思考扫盲工作的结果和意义?学生回答:2002年1月1日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知识梳理】一、扫盲教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原因2.措施3.结果<设计意图>用图片、动画、音乐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设计问题引导他们思考,积极参与课堂。【第二板块导入】知识链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的标准定义。扫盲教育解决了国人的识字问题,使国人具备了基本学习能力,奠定了新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但是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21世纪的新文盲——所以,教育要与时俱进,培养面向未来的劳动后备军。而要想从根本上、全国范围内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必须要发展完善国家基础教育,因此普及义务教育势在必行。请阅读课本118-119页第二目自主完成以下问题:义务教育的目的?【问题探究五:义务教育大事记】<设计意图>标记关键年份,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义务教育发展历程,醒目清楚。【教师补充】2006年修改《义务教育法》,农村免学杂费,2007年免书费,2008年城市免学杂费,中国形成了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普惠制,教育事业更加均衡、和谐地向前发展。【知识梳理】义务教育措施总结:1部宪法,1个工程,1个战略。【配乐图片展示】义务教育的成果展(大眼睛苏明娟、西部教育、义务教育)【学生总结】2001年1月1日,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增强了国力,改变了中国命运。<设计意图>配乐图片,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在音乐中放松自己,又从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上形成刺激,加深印象。【第三板块导入】各国竞争看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看科技,科技水平看人才,人才培养看教育。高等教育,则在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上发挥着决定性地作用,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分组探究——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设计意图>学生按照座位分为四大组,阅读课本并结合课件展示的相关材料,思考1.2.4.5四个问题,既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总结能力,又提升合作共享、集体协作的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学生分享】1.苏联模式(1)原因:借鉴苏联社会制度,国情相似,经济发展水平与苏联建国前相近;外交上,中国“一边倒”向苏联,和苏联外交关系良好;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2)成果:为国家派样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保障经济发展。(3)不足:忽视中国国情,体制僵硬,培养目标狭窄等。2.教育大革命成果:院校、学生数量增加,教育和生产结合紧密。不足:打乱教学秩序,违背教育规律,造成教育混乱。3.文化大革命(1)对教育破坏的表现:大学不招生,教师遭批斗,青少年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滑坡。(2)知青下乡(3)工农兵大学生(4)后果: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据估算,十年中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超过建国30年固定资产总值,国民经济濒临崩溃。4.1977年恢复高考<设计意图>用材料说明背景,用图片直观地展现建国初至今的教育变迁,让学生感同身受那个时代,带给他们视觉和心灵的冲击。【配乐动画展示材料】77高考,是一个国家和一代人的拐点。在这个13届学生的考场上胜出的有这样一些名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李源潮,TCL集团CEO李东生,著名学者易中天,新东方CEO俞敏洪,著名导演张艺谋…一代国人的个体命运由此峰回路转。在这些个体命运的转折背后,是一个国家从谷底的返身掉头和艰难攀升。——凤凰网・历史《1977:高考改变命运》邓小平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设计意图>用音乐烘托气氛,用史实打造时空,用图片引起注意,用柱状图展示数据,视觉、听觉、心灵的震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77年高考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凸显高考对高等教育发展、对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性。4.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成为科技发展的关键环节。学生回答:【问题探究】高等教育取得成就的原因?(从经济实力、政策角度分析)学生回答: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1983年邓小平“三个面向”、1995江泽民的科教兴国战略等。【课堂小结】<设计意图>本环节重新整合教材,让学生去总结概括,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用表格高度概括梳理教材知识点,使学生了解重要历史史实,建立了脉络清晰知识结构,又助于在整体感知上对于重难点各个击破。【趁热打铁学以致用】{课件展示随堂习题略}<设计意图>习题训练把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归纳切换到推理,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力提升】纵观古今,春秋战国,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推动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社会的转型。近代新文化运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国人的觉醒,推动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1977年高考,是新中国教育史的重大转折,也是国家前途和个体命运的重大转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横看中西,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依然在不断进行教育的改革尝试。日本通过科教兴国迅速走出二战阴影,重新崛起为资本主义三强。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教育水平步步攀升,综合国力也大大提高。这一切都在证明——学生齐答: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设计意图>伴随着激昂壮阔的音乐,古今中外重大教育事件在徐徐展开的画卷上一一展示,本节课最重要的理念,以从视觉、听觉两种形式,流进了学生心里。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人感觉不到这是教育。这一刻,不需要老师解释,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发展,人人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在每个学生心中澎湃,激荡!【课堂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评价表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级精神状态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学生精神饱满,坐立端正,表情自然,脸带微笑。学生发言嘹亮、清晰。学生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长(>70%),投身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之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学生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学生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学生合作交流,并且能够确实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认识。参与效果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普遍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见解。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发展,从整体上得到教学目标。被评价班级总评等级班级亮点改进建议注:评价等级分为:优、优-、良、良-、一般五等。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学校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____项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认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人参、参与讨论态度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有参与讨论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较少参与讨论积极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能拒收发言,有参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阅读课外读物自信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维的条理性能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能力差些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我这样评价自己: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的话: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做评价。2.本评价分成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3.定量评价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平均值。4.定性评价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做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通过互补,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设计意图>新课程评价要求关注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因此我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自习表现和达标检测综合使用,使用量化和质性的评价方法附:【拓展资源参考书目】《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曹大为等,岳麓书社,2004年版。《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曹大为等,岳麓书社,2004年版。《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曹大为等,岳麓书社,2004年版。《革故与鼎鑫——红墙决策》,薛庆超,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这个历史挺靠谱》,袁腾飞,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新科技革命与当代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赵常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情分析】本课为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的第四课,是一个理论含量很高的一课,尽管高二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但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全面,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课前探究活动,加强对教材背景知识的了解,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音乐、图片、动画等形式,使抽象的历史形象、生动,用鲜活的历史细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理解,增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大部分同学而言,通过课前自学和课堂活动的展开,理解和接受是可以保证的,一小部分的同学一方面通过课前指导、积极自学,另一方面通过上课鼓励他分享见解,来鼓励他,增强自信心。<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效果分析】1.本节课充分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用多媒体展示自定义动画、音乐、图片、文字史料等材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接受效果较好。2.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很多“问题探究”,让学生趁热打铁,既当堂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学以致用,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上讲,学生的“有意注意”应限制在10分钟左右,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每次“问题探究”又是一个小结,既总结了前面的重点问题,保证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巩固,又很好的衔接过渡到下一环节。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掌握效果是很好的。3.本节课在第三环节设置了“分组探究”,让学生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合作意识,更重要地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主体作用。4.课后随堂选择题既立足本节课基础知识,紧扣课标,又放眼未来,紧密联系会考高考,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教师强调通过找关键词作答的答题技巧。5.最后一道图表题思维含量高,理论性较强,对本课知识充分考察,更考察了学生的时空能力。在习题训练方面,学生的实际表现更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看法:“学生的能量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远比想象的更超能!”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三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从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来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体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接受教育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和义务,要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培养对振兴国家和复兴民族的责任感。《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在授课时,应先将本课三目进行一下梳理,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和较全面的理解。在学习时,可注意本专题与必修一第22课和必修二18、19课,从经济、政治等方面思考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辨明思想文化与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还要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扫盲教育”,主要探讨了建国初扫盲教育的地位和必要性,以及扫盲教育采取的措施和成果。第二目“义务教育”,介绍了义务教育的地位,以及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成果。第三目“高等教育的发展”,介绍了建国以来高等教育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发展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教育模式,以及对中国教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综上所述,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随堂练习】1、建国初期“扫盲”教育的中心是(A)A.识字B.算数C.生产知识D.生活知识2、对整个民族素质影响最大的是(B)A.学期教育B.基础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3、下列有关中国教育表述,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B)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高等教育全面调整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4.这四条曲线哪一条可以表明建国后高等教育招生变化情况:B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后反思】讲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课,我从备课理念、教学方法、课堂资源的生成以及课堂整体效果和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第一,一节有思维含量的课不仅在于解决课堂问题,而在于引起生活中持久的思考。教师的教学重在用丰富的历史材料唤醒学生对历史的思考。教师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感引领课堂,展现给学生一个纵横交错而又发人深思的历史。学生从课堂中得到的绝对不是一大堆材料和史实,更应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启迪。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能够使学生客观公正的看待历史,能从历史发展中得到启迪。比如说,我们讲到古今中外综合国力和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通过图片、数据、史料的对比,非常清晰地证明“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尤其是日本战后的崛起的史实图片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冲击,我相信,他们会因为这个感受记住这节历史课。我们在评判历史事件的同时,要辩证地客观地全方位分析,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服务现实。第二,一节成功的历史课,要有笑声、掌声和质疑声。笑声代表着学生的理解、接受、认可,更重要的是他们爱历史!掌声代表着学生的活力、鼓励、包容、赞赏,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乐于分享、勇敢展示,并能感觉到团队的友好和合作精神!质疑声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精神!他们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力求突出我的教学理念:“把历史细节化、具体化、生动化,让历史照进现实”。我在课件中用自定义动画配上有时代感的音乐和图片,让学生在生动的光影中,去了解教育发展的历程。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去感召学生,使他们能自觉地去感受历史,创造未来。所以课下我推荐了我的书单,也推荐了一些历史微信公众号,有很那多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这些公众号,我相信他们会通过每天推送的好文章,对历史、对学习、对世界、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会从中获得人生的智慧和前进的动力。第三,学生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我这堂课的最大特点是将“历史细节化、具体化、生动化”,并且采用了课前自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微信等多渠道进行课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学成果,效果非常不错。很多课堂上不能获得的知识都是从多元化渠道获得,将历史融入了现实生活,既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将采集到的历史资料改变形式,用生动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历史是鲜活的,历史就在身边,是触手可及的。另外通过课堂的学生发言、问题探究、合作探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活生生的历史案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后很多同学拿着自己的调查资料向我发难提问。总之,通过这一活动,既填补了学生知识的不足,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活跃,学生的思路也得到了拓展。当然,由于授课过程中也侧重于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因此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梳理还不是十分到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还不是非常牢固,以至于课堂上还不能应用自如,如在课堂小结时不能灵活地学以致用。我一直坚信,历史教育的功能绝不仅仅是考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人生启迪,是未来的指路明灯。这一切,往往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另外,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极大地丰富知识储备,拓展视野,这样才能活学活用,真正做到让“历史知识照进教学现实”,我将在今后教学中努力改进,争取更大的进步!让课堂有更多的笑声、掌声和质疑声!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标分析】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课标:1课时;实际操作:1课时【知识点的层次划分及理解】:本课共分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主要从政府会议、宪法、法律等方面讲述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在扫盲教育方面所做的各种努力。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所做的关于工农教育的相关规定,主要强调了工农教育要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渐减少文盲”为宗旨,接下来,教材结合插图和小字,补充介绍了推行扫盲教育的实际情况。第二子目讲了义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