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95、96页,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提示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简单的方式来描述数据了。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引入新知的教学。如教学条形图时,教材先让学生把给出的某个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由此呈现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再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通过条形图与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及优势。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体会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学时,应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例如,教学例1时,通过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又如,在条形统计图中一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更多单位,需要根据收集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再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这样,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发展统计意识。认识条形总计图,会填写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创新探索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1个单位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小研究,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要定做校服,要做的同学请举手?你做多大的?生1:150的。生2:145的。师:这么多,做的尺码又不同,老师该怎样记呢?今天来认识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出示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二)探究新知:1.收集数据(1)全班同学参加,以小组为单位来收集数据,每4—5人为一组。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并做好记录。(2)展示活动记录2.整理数据观察所收集到的数据,师生一起整理填在统计表里。师:老师有一种新的统计方法,想学吗?生:想。师生合作探讨新方法。三、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课件出示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介绍横轴和纵轴。师: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你们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师生共同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汇报交流从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展示点评总结提升小结:观察条形统计图时,一定要看清楚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绘制条形统计图方法: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对应的项目上数好格子,涂上颜色或画上斜线。五、巩固练习1、各国原子弹爆炸与氢弹爆炸时间间隔;2、班级原地投篮情况统计;3、班级喜欢吃蔬菜统计;六、课后作业每人完成手里的两个关于条形统计图的习题。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条形统计图特点:形象直观《条形统计图》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的生活经验较为丰富,本节课采用订校服这一活动导入新课,学生会比较感兴趣。我们四年级有39名学生,其中优秀学生占50%,中等学生占30%,后进生占20%。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学生通过以往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已经能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来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本节课开始学生开始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对数据分析的体验,经验的多样化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比较牢固的基础。所以在本节课我们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另外,在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尤其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条形统计图》效果分析我们都知道教法和学法是一门培养人的重要学科。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由于条形统计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根据内容特点,把教学活动设成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我主要采用了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和发现学习法及讲练结合,引导孩子自主发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领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释疑等直到豁然开朗,开怀一笑。从整个教学过程和评测结果来看,教学效果显著。基本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有认知冲突,有精彩观念,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师生交流对话充分,教学相长,形成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反映出浓厚的课堂文化。《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围绕主要内容,本单元设计了两个信息窗。信息窗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信息窗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本单元教材特点:统计图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手段,可以直观地表示数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做了较大调整,从第二学段即本册开始学习条形图,将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的条形图内容合起来进行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对于条形统计图教学有以下建议:1.注重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切忌将其处理成单纯的计算和绘图。2.注重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够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统计学”是通过数据来推断数据产生的背景,即便是同样的数据,也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推断,给出不同的推断结果。因此,统计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数据分析的观念可以从三方面来体现,一是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二是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描述;三是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本册主要是通过数据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探究体会以一代多的必要性。如教学以一代2时,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在一格表示1和以一代2的条形图中选择一个进行表示,切身体会在数据比较大时,用以一代多的好处。同时面对问题和习题时,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以一代1、以一代2或5等,知道以一代几,要根据具体数据来确定。同时练习也要注意开放性和灵活性,如让学生自选条形图表示数据,确定不同数据在以一代几的条形图表示;自选数据确定以一代几表示数据等。补充习题1.右边是二年级一班参加兴趣班人数的情况统计图。(1)这张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几人?参加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有几人?参加数学兴趣班的比参加绘画兴趣班的多几人?2.右面是四年级四个班的人数情况统计图。(1)四年级哪个班人数最多?哪个班人数最少?(2)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考答案1.(1)答:一格代表一人(2)答:参加数学兴趣班的人数最多,有11人。(3)答:11–8=3(人)2.(1)答:四年级二班人数最多,四年级三班人数最少。(2)答:50+53+48+52=203(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反思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有意识引导孩子关注每格表示多少,半格表示多少,孩子们也能说出答案。我以为孩子们会了。批改孩子的作业时,由于课上孩子们的表现,以及直条高度无需过分精确,并没有过多关注直条高度的准确性。我联想起我新授课的教学行为,注重了纵轴每格表示的数量,而忽视了理解半格、1/4格表示的意义。这让我联想起一节很有意义的统计课,这堂课非常关注每格的数量的多少,如何合理选择每格的数量,从1个小格表示1到1小格表示2、5、10、20最终让学生根据数据的普遍大小而选择每格表示的数量的多少。注重让学生理解每格的含义。教学设计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多听课,多学习。尤其是优秀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2.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条形统计图》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认识条形统计图,直观且有效的表示数据”“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二、课标解读“统计与概率”是新课程着重加强的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统计内容作了较多调整,使三个学段的学习层次性更加明确,这样做是明确统计内容的学习重要的是数据处理过程的经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统计知识的学习。(一)重视数据收集、整理之前的准备,要充分地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统计离不开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而任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都需要有很多的准备,比如说,基于什么考虑、为了什么目的来收集数据,按怎样的标准、分哪些项目来收集数据,如何保证数据收集的有序、准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重视数据收集前的“准备”,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增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让统计活动更加有条理、有依据、有预见、有水准。事实上,收集数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回答那些无法立即找到答案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据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够想到通过设计简单的数据收集计划来回答这些问题,从而体会数据是有用的,数据中往往蕴含着我们想要的信息,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和决策。在此基础上,教学中还要尽量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全过程。以前我们比较多的是提供数据,让学生将现成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而现在我们提倡的是学生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感到那些数据是经常出现、数据表现出什么趋势、能从数据中得到什么结论,从这些结论中能做出什么预测等,这也应该是培养学生数感和数学直觉的重要举措。(二)加强学段的整体把握,体现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多样性梳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附录中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课标对“统计与概率”这部分提出了不同的学段要求,基于这种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统计活动过程中,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加强与同伴的合作和交流。在自主探索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在统计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来描绘数据等,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差异的存在,并尽量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具体讲可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数据。1.要引导学生从只关心个别数据(尤其是极端数据)逐步过渡到关注一组数据的方方面面。2.要引导学生逐步意识到把一组数据看作一个整体是非常重要的。3.要引导学生从关注“数据本身能说明什么”,逐步过渡到“基于数据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推断”。(三)把握教材知识的生长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统计图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手段,可以直观地表示数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做了较大调整,从第二学段即本册开始学习条形图,将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的条形图内容合起来进行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对于条形统计图教学有以下建议:1.注重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切忌将其处理成单纯的计算和绘图。2.注重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够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统计学”是通过数据来推断数据产生的背景,即便是同样的数据,也允许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推断,给出不同的推断结果。因此,统计没有绝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