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基础篇]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1~3题。1.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A.80mB.100mC.120mD.140m2.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A.东北流向西南B.西北流向东南C.西南流向东北D.东南流向西北3.该地产业布局最合理的是()A.发展滨海旅游B.发展木材加工工业C.种植经济林木D.加大水电开发力度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中,平均坡度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5.甲、乙、丙、丁四河段中,径流受L湖调节最明显的是()A.甲河段B.乙河段C.丙河段D.丁河段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动发展迅速,某些城市充分利用其有利的自然条件,迅速发展起了野外攀岩运动,大大地推动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材料二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a、b两河段,水流较急的是________河段。(2)图中城市欲在甲、乙两处选择一处发展攀岩旅游项目,应选择________处。图中最大高差是________________。(3)为解决城市用水紧张问题,图中①②两条引水线路,哪一条设计更合理,为什么?(4)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你认为L线路和P线路哪条合理,请简述理由。[能力篇]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7~8题。7.位于甲地附近的某学校组织学生参加野外考察活动,甲、乙之间虚线是行进路线。行进过程中()A.在①处远眺学校美景B.在②处欣赏峡谷雄姿C.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D.行进路线为由西北向东南8.该地区地形特征是()A.低山丘陵为主B.平原低山为主C.平原高原为主D.四周高中间低读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9~10题。9.图示河流最大落差可能为()A.510mB.460mC.390mD.280m10.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合筑大坝建水电站的是()A.①B.②C.③D.④11.[2022·广州市高二期末]图1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2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其中A区域盛产苹果,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1图2(1)说出图1中AE河段的流向。(2)若图1中C地气温为20℃,则D地的气温应该为________。(3)描述图2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4)图1中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相对于B地,请归纳A地建坝主要的利与弊。(5)图1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请从地形的角度说明原因。(6)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图1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课时作业(三)1~3.解析:第1题,理解河流两侧等高线对称分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图中等高距是20米,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可以看出,图中最低处为260米<H<280米,最高处在西北方向为360米<H<380米,故图中高差范围:80米<高差<120米。也可以利用公式“(n-1)d<H<(n+1)d”其中d为等高距,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图中n为5条,d为20米。题中要求选出最大高差,只有100米在此范围内。第2题,本题需明确水往低处流,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故图中河流流向由东北流向西南,答案选A。第3题,图中只说明了是我国的南方地区,并没有说是我国的沿海地区,故A错误。发展木材加工业需要充足的林木,从图中海拔可以看出这是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应该要保护植被,故B错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适合种植经济林木,故C正确。该地地势落差小,不适宜发展水电,故D错误。答案:1.B2.A3.C4~5.解析:第4题,四条坡面线起点与终点的相对高度相同,但②坡度的水平距离最短,所以平均坡度最大。第5题,丙河段位于流经L湖的河流的下游,故其径流受L湖调节最明显。答案:4.B5.C6.解析:第(1)题,由于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可知,河流干流处的等高线向西北凸出,所以河流干流的流向大体是由西北流向东南。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稠密,坡度陡,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所以a河段水流较急。第(2)题,读图可知,乙处为等高线重合部位是陡崖,适于发展攀岩运动;而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不适于攀岩。图示等高距为20米,图示最高点位于西北部,海拔高度为350~370米,图示最低点位于东南部,海拔高度为50~70米,所以,图中最大高差是280m<H<320m。第(3)题,读图可知,②线基本沿着等高线方向修建,工程量小;且可以自流引水,所以②线引水合理。①线由低处向高处引水,非常困难。第(4)题,读图可知,两条线路距离两山顶的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相近,相对比较公平。但L线路后半程狮山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而P线路全程坡度较小,攀登难度较小,所以P线路更合理。答案:(1)由西北流向东南a(2)乙280m<H<320m(3)②合理。②线基本沿着等高线方向修建,工程量较小;且可以自流引水。(4)P线路更合理。L线路后半程狮山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P线路全程坡度较小,攀登难度较小。7~8.解析:第7题,①与甲之间存在山脊,且为凸坡,在①处看不到学校,A错;②处于谷地,等高线密集,能够欣赏峡谷雄姿,B正确;乙地存在陡崖,但无河流发育,看不到飞流直下的景观,C错;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行进路线为自西南向东北,D错。第8题,读图可知,该区域等高线较为密集,海拔多在200~800米之间,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答案:7.B8.A9~10.解析:第9题,图中800m<河流最高处海拔<850m,450m<河流最低处海拔<500m,因此300m<河流落差<400m,故C项正确。第10题,图中②处位于“口袋”状地形的出口处,便于建坝蓄水。答案:9.C10.B11.解析:第(1)题,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是山谷;山谷是河流的发源地且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再根据指向标可以确定,河流AE段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流。第(2)题,读图可知,图1中C地海拔为300米,等高距为200米,则D地的海拔为900米,则D地比C地高600米,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若图1中C地气温为20℃,则D地的气温应该为16.4℃。第(3)题,读图2可知,该区域以高原、山地、平原为主。其中南部海拔5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度大,为(秦岭)山地。北部等高线相对稀疏,为(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海拔500米以下,等高线最稀疏,地形平坦,为(渭河)平原。区域内整体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起伏大。第(4)题,读图可知,相对于B地,A地建坝主要的利表现在:A区域淹没土地更少;工程量更小;A区域城镇村落面积小,人口迁移规模更小。弊:A区域库区面积小,蓄水量小。第(5)题,由图1可以看出,甲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小,位于盆地内部,不可能发生山体滑坡;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不可能发生山体滑坡;丙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不可能发生山体滑坡;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大。第(6)题,图1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地形、河流等角度进行分析。地形:由图1可以看出,甲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河流:读图可以看出,甲处位于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城镇供水方便。答案:(1)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2)16.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高考视角下的《青玉案·元夕》教案编写
- 物联网行业营销趋势白皮书2020:户外广告的未来之路
- 影视动画秘籍:2024年AE基础教程探秘
- 基于2024教育技术的灰雀课件
- 2024年教育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在教案编写中的应用
- 2024年巴西文化艺术市场发展前景
- 2024年人力资源管理教案设计新理念
- 天然气管道保护方案
- 物资报废申请报告
- 凝析油生产水系统
- 暖通工程师面试试题(含答案)
- 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手册
- JGJ_T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高清-最新版)
- 试桩施工方案 (完整版)
- ESTIC-AU40使用说明书(中文100版)(共138页)
- 河北省2012土建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含定额总说明)解读
- 中工商计算公式汇总.doc
- 深圳市建筑装饰工程消耗量标准(第三版)2003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 恒温箱PLC控制系统毕业设计
- 176033山西《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