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一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1页
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一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2页
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一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3页
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一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4页
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一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湘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阅读世界各洲人口与面积构成比例图,完成1~2题。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是()A.亚洲B.非洲C.欧洲D.大洋洲2.亚洲东部与南部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金融、贸易发达B.商业贸易活动频繁C.水陆交通运输便利D.自然条件优越澳大利亚地处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而内陆地区人口密度极小。下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3.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密度极小的自然原因是()A.地形崎岖不平B.气候炎热干旱C.水土流失严重D.矿产资源匮乏4.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分布多呈斑点状,可能是因为斑点区()①地势平坦开阔②气候温暖湿润③矿山长期开采④距离水源较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状况会使得内陆地区()A.劳动力严重不足B.就业竞争压力大C.污染物排放量大D.人均资源量较少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甲、乙两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辽宁、山东B.湖南、宁夏C.新疆、四川D.西藏、内蒙古7.影响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A.甲省级行政区:气候乙省级行政区地形B.甲省级行政区:地形乙省级行政区水源C.甲省级行政区:水源乙省级行政区地形D.甲省级行政区:气候乙省级行政区植被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相互匹配是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以自然资源承载量作为系统人口承载量,人口承载量除以人口实际数量为人口承载力指数(K),人口承载力指数(K)乘以系统平衡稳定系数(F)作为系统环境容量指数(C)。当C=1.0~1.1时,为临界环境人口容量,C值越大,环境人口容量越宽松。下表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环境容量评价表。据此完成8~10题。流域人口承载力指数(K)系统平衡稳定系数(F)环境容量指数(C)王茂沟1.340.9951.33东沟1.080.9731.05堡子沟1.160.9741.13老虎沟0.890.9930.898.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以下小流域环境超载负荷最大的是()A.王茂沟B.东沟C.堡子沟D.老虎沟9.提高黄土高原资源承载力的主要措施是()A.保护生态,发展循环经济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C.限制消费,降低生活内需D.人口大量外迁,减少实际人口数量10.评估内蒙古西部额济纳绿洲的环境容量指数时,主要选取的是()A.土地资源承载量B.矿产资源承载量C.水资源承载量D.生物资源承载量读我国某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回答11~12题。11.图示反映该村()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C.医疗卫生水平高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12.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②加重就业负担③劳动力短缺④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来了就是深圳人”“大街上几乎所有人都在说普通话”,短短几十年,深圳市由我国一个渔村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下图示意1979~2018年深圳市流动人口规模及占比。据此完成13~14题。13.1979年以后,深圳市流动人口迅速增加,主要是由于()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B.城市基础设施完善C.气候条件适宜D.环境质量的提升14.“大街上几乎所有人都在说普通话”反映了深圳市人口()A.受教育水平高B.流入年轻人多C.全部为大学生D.主要来自北京近年来,随着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青藏高原流动人口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如图示意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季节划分。据此完成15~16题。15.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高值季主要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6.影响青藏高原高值季人口流动相对量的主要因素是()A.商贸B.物流C.学习D.旅游迁移距离作为人口迁移的重要特征之一,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吸引力。下图示意上海市流动人口中不同年龄的男性与女性平均迁移距离趋势。据此完成17~18题。17.上海市流动人口中,平均迁移距离()A.男性人口长于女性人口B.男性人口等于女性人口C.16~24岁男性人口长于女性人口D.25~51岁女性人口短于男性人口18.不同年龄男性与女性平均迁移距离的变化,反映上海市对()A.远距离男性流动人口需求量大于女性B.近距离女性流动人口需求量大于男性C.远距离老年流动人口的需求量较大D.劳动力需求层次和岗位类型多元化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9~20题。19.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B.距河2km内人口最稠密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km范围内D.上游比下游稠密20.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江苏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多为淤泥质海岸,鲜有城市分布,形成了人口密度相对最低的区域。下图为江苏省内人口密度相对最低区域分布示意图。(1)指出江苏省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并说明人口稠密区形成的原因。(6分)(2)简述M区域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4分)(3)简述缓解该省人口分布不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8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安徽省是我国人口较多和发展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人口密度较大,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较少,人口与自然资源矛盾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成就突出,从农业大省快速向工业大省转型,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随着自然资源的持续消耗,安徽省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加重,经济增长遭遇资源瓶颈、环境约束和人口制约。下图示意1998~2012年安徽省资源、经济人口容量与现实人口量的对比。(1)说出2006年以后安徽省经济人口容量的变化特征并推测原因。(4分)(2)简述安徽省资源人口容量大于现实人口容量的意义。(6分)(3)请为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临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大洋,南部与美国本土接壤。领土面积约99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813万(2021年6月),是西方七大工业国家之一。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是加拿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多伦多地区人口可达600多万人。下图示意加拿大人口、矿产及主要城市分布。(1)简述加拿大人口的分布特征。(6分)(2)分析加拿大东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6分)(3)根据加拿大统计部门公布的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尽管发生了疫情,加拿大人口仍然是西方七大工业国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其增长人口的80%以上来自移民,简述其原因。(4分)章末综合检测(一)1~2.解析:第1题,由图中统计数据可知,亚洲人口占世界的比例为59.6%,但面积占比只有29.5%,人口占比与面积占比相差最大,根据人口密度=人口/面积,因此,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亚洲,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地形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地形平坦,气候湿润,自然条件优越,D正确;属于发展中国家,工业水平低,工业、金融、贸易不发达,商业贸易活动不太频繁,A、B错误;水陆交通运输便利,不是其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答案:1.A2.D3~5.解析:第3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密度极小,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且降水稀少;在中部的外围(北部和南部部分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气候炎热,皆不适宜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较少,故B正确;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故A错误;该区域降水稀少,不易发生水土流失,故C错误;澳大利亚中部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故D错误。答案选择B。第4题,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地势平坦开阔为主要因素,人口分布多呈团块状分布,故①错误;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呈斑点状,可能是内陆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在长期开采过程中,人口逐渐集聚,故③正确;由于内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因此有人口分布可能是因为距离水源较近,故②错误,④正确。答案选择C。第5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人口过于稀少,将导致内陆地区采矿业、畜牧业等劳动力严重不足,故A正确;同时导致就业岗位人员缺失,就业压力小,故B错误;人口分布稀少,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少,故C错误;由于澳大利亚内部矿产资源丰富,但人口分布稀少,因此人均资源量较大,故D错误。答案选择A。答案:3.B4.C5.A6~7.解析:第6题,结合图例可知,甲省区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下,地广人稀,不可能是辽宁和湖南,A、B错;乙省区西部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100人,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最大地区可超过600人以上,不可能是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可能是四川,甲地广人稀可能是新疆,C正确、D错。故选C。第7题,甲地广人稀是新疆,由于气候干旱,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上,影响因素是水源;乙省区西部为山地,地势起伏大,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成都平原,影响因素是地形,C正确,A、B、D错。故选C。答案:6.C7.C8~10.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人口承载量除以人口实际数量是人口承载指数(K),故当K小于1时,人口承载量小于人口实际数量,此时人口承载负荷较大;同时从材料中还可以获知,当环境容量(C)指数等于1.0~1.1时是其临界环境人口容量,当C值越大,环境人口容量越宽松,即当C值小于1时,环境人口容量超负荷。老虎沟其人口承载力指数小于1,环境人口容量指数小于1,是4个地区当中环境超载负荷最大的,D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第9题,提高黄土高原资源的承载力,需要改善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A选项正确。过分扩大耕地面积会使得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水土流失加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B选项错误。抵制消费不利于社会的可循环发展,也不能提高资源的承载力,C选项错误。承载力指数是资源所能承受的数量,人口外迁不能提高资源承载力,D选项错误。故选A。第10题,根据木桶或短板效应可知,环境容量其最大的限制因素应为其资源最少的因素,内蒙古西部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内陆地区,降水少,沙漠广布,其水资源有限,是其环境容量指数中最大限制因素,C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C。答案:8.D9.A10.C11~12.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该村劳动力人口比例小,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口比例大,说明该地人口迁移以人口迁出为主,应位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由于经济落后,收入低,大量年轻劳动力迁出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所以D正确。第1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该村人口迁出比例大,以中青年劳动力为主,当地劳动力短缺,养老服务难以保障;由于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当地就业压力小;由于大量劳动力迁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由于大量劳动力迁出,加强了与外界联系,从外部获得了资源,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所以B正确。答案:11.D12.B13~14.解析:第13题,1979年以后,深圳成为我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受政策影响,城镇化迅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加,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迅速增加,故A正确;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吸引人口迁入,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气候条件在1979年前后没有显著变化,故C错;环境优美也有利于人口迁入,但不是深圳在1979年以后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故D错。本题选A。第14题,由材料可知,深圳在短时间内由一个渔村变成国际化大都市,说明迁入人口数量多,迁入的年轻人多,且这些人来自不同地方,为了便于交流,大多数人讲普通话,故B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迁入人口受教育水平以及全部是大学生;普通话为我国通用语言,并不是只有北京人才说普通话,故A、C、D错。本题选B。答案:13.A14.B15~16.解析:第15题,据图可以看出,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特点主要是季节性周期变化大,夏季人口流动比较大,7、8月份尤其明显,其他季节则人口流动较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6题,如图所示,青藏高原高值季人口流动主要是在夏季,结合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夏季气温较为适宜,旅游活动较多,学习人员总量会较少,商贸和物流也不会集中于夏季,冬季也有需要,D正确,A、B、C错误。故选D。答案:15.B16.D17~18.解析:第17题,读图可知,上海市女性人口的平均迁移距离比男性人口长,A、B项错误;16~24岁的男性迁移距离长于女性迁移距离,C项正确;25~51岁的女性迁移距离长于男性迁移距离,D项错误。故选C项。第18题,作为国内沿海地区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大,需求层次多元化、岗位类型多样化,D正确;50岁左右远距离女性流动人口需求量大于男性,A错误;60岁以上近距离男性流动人口需求量大于女性,B错误;远距离年轻流动人口需求量较大,C错误。故选D项。答案:17.C18.D19~20.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A错误。读各点数值,该区域人口密度较小,距河2km以内人口密度最大,B正确。距河7~10km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C错误。该图反映距河流远近与人口密度的关系,无法判定上下游人口密度,D错误。故选B。第20题,该图反映距河流远近与人口密度的关系,水能分布与距河流远近关系不大,对该区域人口分布特点影响不大,①错误。该处是否有矿产资源,没有相关信息,无法判定,②错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谷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海拔较低处较为温暖,地形相对平坦,低地建设比较便利,③正确。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距离河流近,取水方便,④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D正确。答案:19.B20.D21.解析:(1)由图可知,江苏省东南部人口密度较大,北部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故江苏省人口分布总体特点为空间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南部地区由于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北部地区更为温暖湿润;南部河湖众多,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好;苏南地区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工农业基础好,居住环境优越,人口稠密。(2)根据材料“江苏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多为淤泥质海岸,鲜有城市分布,形成了人口密度相对最低的区域”可知,M地区位于东部沿海,由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上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严重,发展农业条件较差;且由于滩涂面积广阔,建港条件较差,不利于发展海洋运输;同时M地区位于沿海,多台风等气象灾害。综上所述,M地区整体条件较差,人口密度较小。(3)针对该省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首先需要加快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等措施;江苏北部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陆路交通,疏浚河道,完善水陆交通运输建设;盐碱化严重地区需要减轻土壤盐碱化,改良盐碱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良性农业生态系统,保障农业收益;北部地区要加强经济扶贫,优化资源配置;还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吸引人口和产业迁入,最终缓解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答案:(1)特点:空间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原因: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南部地区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南部经济发达,经济基础好,人口相对稠密。(2)近海滩涂面积大,不适合海洋运输;地下水位高,地势低平,盐碱化严重,农业不发达;为近海地区,多气象灾害。(3)加快北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缩小南北方经济差距;疏浚河道,完善海陆交通运输网络;改良盐碱地,构建良性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保证区域农业稳产增收;加强经济扶持,优化资源配置。22.解析:(1)由图可知,2006年以后安徽省经济人口容量具有持续上升的特点。主要原因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从农业大省快速向工业大省转型,工业化程度、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使经济人口容量不断提升。(2)安徽省资源人口容量大于现实人口容量,说明安徽资源较为丰富,资源的承载力较高,有利于人口数量保持在资源可承载的范围以内;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有利于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破坏,实现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3)合理的建议应当是使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推动产业优化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