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福建省厦门XX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试卷】福建省厦门XX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试卷】福建省厦门XX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试卷】福建省厦门XX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试卷】福建省厦门XX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考试时长: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选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均无效。第I卷一、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东非高原的N自然保护区位于赤道附近,面接以野生动物迁徙景现著称的S国家公园,区内有闻名遐迩的K火山口、东西走向的A峡谷。8月,某地理科考队从S国家公园驱车前往N自然保护区考察。途中发现:沿途很少见到野生动物,而K火山口内却聚集大量野生动物;A峡谷内的植物大多根深叶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S国家公园相比,考察期间K火山口野生动物大量聚集的原因是()A.降水丰富 B.水源蓄积较多 C.气候凉爽 D.动物适应性强2.推测A峡谷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凉爽湿润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S国家公园与N保护区为东西方向,纬度位置相差不大,如果区域降水多,则沿途野生动物数量多,A错误;野生动物大量聚集的的地方一般都是水草丰美的地区,因此K火山口此时有蓄积水源较多,吸引了野生动物大量聚集,B正确;气候凉爽、动物适应性强不受主要影响因素,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A峡谷内的植物大多根深叶厚,根深说明水源缺乏,需要吸收埋藏较深的地下水,叶厚说明阳光照射强,因此该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植物叶子小而厚,根系发达,A正确,C错误;A峡谷位于热带地区,气温较高,BD错误;故选A。【点睛】阳光能影响植物的形态,阴生叶大而薄,阳生叶厚而小;阳光能影响植物的开花期,长日照植物如牡丹夏季开花.短日照植物如菊花在秋季开花。尤卡坦半岛终年受信风带控制,东海岸海风更强,西海岸陆风更强。尤卡坦半岛某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时,就会形成海风锋,为沿海地区带来一定的降水。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下图示意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海风锋常出现在半岛的()A东海岸 B.西海岸 C.北海岸 D.均有可能4.下列尤卡坦半岛海风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C. D.【答案】3.B4.A【解析】【3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尤卡坦半岛位于东北信风带,根据材料尤卡坦半岛某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时,就会形成海风锋,说明登陆的海风要与东北信风相遇,海风只可能从墨西哥湾登陆西海岸与东北信风相遇形成海风锋,B正确;东海岸和北海岸东北信风风向与海风风向一致,形成不了海风锋,ACD错误。故选B。【4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形成海风锋的海风是从海洋上吹来,凉爽,潮湿。因此,海风性质是冷湿;西海岸是东北信风的背风海岸,有陆地加热,因此,东北信风性质是暖干。当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会形成锋面,根据材料“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可如,海风潮湿,密度小,气团轻,在锋面之上;信风干燥,密度大,气团重,在锋面之下,综上所述,尤卡坦半岛海风锋的剖面结构是A示意图,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尤卡坦半岛是在地理上自成单元,历史上也和墨西哥的核心部分区分。尤卡坦半岛东靠加勒比海,西临墨西哥湾、坎佩切湾,东北隔尤卡坦海峡与古巴相望。这一地带有着众多玛雅文化的遗迹,玛雅文化是考古学的概念,遗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墨西哥和危地马拉。可可树属热带作物。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尼西亚人采用可可树与椰子树间作种植模式,该国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可可种植国和出口国。下图示意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位置和该岛某可可种植园椰树与可可树间作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依据苏拉威西岛的可可树种植环境,可可树的习性是()①喜好高温②喜好湿润③喜好强光④喜好弱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苏拉威西岛可可种植园在地表大量覆盖枯枝落叶,其作用是()A.增大气温日较差,提高可可品质 B.减少雨水冲刷,减少表土和养分流失C.增加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土壤湿度过大 D.增加土壤中的矿物质【答案】5.B6.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5题详解】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可推测可可树喜好高温、喜好湿润。结合材料“采用可可树与椰子树间作种植模式”和图可看出,可可树种在椰子树下,根据光在林中垂直衰减原理可分析出可可不喜好强光。林下风力小,可分析出可可喜好弱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地表大量覆盖枯枝落叶,可减少雨水冲刷,减少表土和养分流失,B正确。不会增大气温日较差。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会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不会增加矿物质。ACD错误。故选B。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如图)的海冰进退影响海峡水流通量,继而对洋流产生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威德尔海每年8月比2月()A.温度较低、盐度较高 B.温度较高、盐度较低C.温度较低、盐度较低 D.温度较高、盐度较高8.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A.甲、乙洋流流量均增大 B.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小C.甲、乙洋流流量均减小 D.甲洋流流量减小,乙洋流流量增大【答案】7.A8.B【解析】【7题详解】海水的盐度和结冰融冰的关系:结冰就是海水结成冰,融冰就是冰融化掉,因为冰块里是没有盐的,所以结冰会析出盐分,从而加大未结冰的海水的盐度。威德尔海每年8月为冬季,2月为夏季,8月时,海水的温度低,海水结冰。故每年8月比2月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故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8题详解】甲为秘鲁寒流、乙为西风漂流。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阻塞了西风漂流的通道。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强秘鲁寒流,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及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故B正确,排除A、C、D,选择B。【点睛】秘鲁寒流具体形成原因如下:1、秘鲁寒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秘鲁周边的太平洋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的影响,所以将大量的表面海水吹离海岸,位于深层的海水向上移动形成上升的补偿流。2、地转偏向力。由于地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是向左偏,再加上南美洲的西部海岸是中间区域凸向内陆,大致是东北——北——西北的一个方向,因而洋流自高纬度向低纬度,向西北方向偏。3、由于秘鲁沿岸的洋流方向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去,故为寒流。一般来说,高纬度向低维度流向的洋流为寒流,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向的洋流为暖流。奥里诺科河发源于圭亚那高原,下游流经奥里诺科平原,每年汛期,下游会有干流倒灌支流的现象。干流下游在涨水和退水期间,均会出现含沙量的峰值。下图为奥里诺科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奥里诺科河下游出现干流向支流倒灌的主要原因是()A.干流来水量大,地势平缓 B.支流侵蚀严重,河床降低C.支流引水量大,海水倒灌 D.干流淤积严重,水位抬升10.奥里诺科河干流涨水和退水期间形成两次含沙量峰值,两次含沙量峰值泥沙来源分别是()A.干流河口、支流上游 B.干流上游、支流河口C.支流上游、干流河口 D.干流上游、支流上游【答案】9.A10.B【解析】【9题详解】由图中经纬网和地形区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东北部,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较大。汛期时奥里诺科河水量较大,再加上中上游支流众多,干流来水量大,中上游大多在山地或高原流速快,而下游在平原区,流速较缓,不利于汛期及时排洪,多种综合因素导致干流水位上涨,可能导致干流的水向支流倒灌现象,A项正确。下游地区为平原,地形较平缓,出现支流侵蚀严重、河床降低现象的几率较低,B项错误。奥里诺科河汛期时干流水量大,海水倒灌几乎不可能,而且支流大多源于山地、高原,汛期时引水量小,C项错误。奥里诺科河汛期时干流水量大,以冲刷作用为主,不会出现干流淤积严重,D项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干流下游在涨水和退水期间,均会出现含沙量的峰值。奥里诺科河干流涨水期间,河流径流量大,流速较快,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干流上游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形成第一次沙峰,此时泥沙多来源于干流上游;在涨水期,干流水位高,支流水无法流入干流,支流流速变慢,泥沙在支流河道的河口处附近先沉积下来,当干流进入退水期后,支流水会携带泥沙进入干流,致使干流在退水期进入含沙量峰值,此时泥沙多来源于支流河口。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河流对河岸的侵蚀和堆积一般是同时进行但又以其中一种作用为主:当河流水量较大、流速较快时以河流侵蚀作用为主,表现为冲刷河岸。当河流流速较慢时则以堆积作用为主,表现为泥沙淤积。下图示意澳大利亚一处国家公园的区位,此处是观赏野生动物的胜地。下表为当地原住民对一年内季节的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季节(按顺序)古吉格班格轮耶格乌尔真谷融滚弥冷现象或特征怒吼的瀑布、咆哮的闪电死水潭、水鸟众多凉爽、晴朗凉爽、晴朗炎热干燥湿度递增11.“谷融”最有可能是()A.4~5月 B.7~8月 C.8~9月 D.11~12月12.该地最适宜观赏野生动物季节的环流系统及游客需注意的事项是()A.东南信风防晒 B.赤道低气压防雷C.副热带高压防寒 D.东北信风防暑【答案】11.C12.A【解析】【分析】【11题详解】结合经纬度信息可知,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分明显的干湿两季,由表中不同季节的现象或特征可知,“谷融”是干季的末尾,据此可以推测“谷融”应是每年的8-9月,此时太阳直射点自北半球向赤道移动,9月下旬该地开始进入湿季。故选C。【12题详解】干季晴天多,且野生动物多集中到有限的水源地附近饮水,有利于观赏。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受东南信风控制,阴雨天气少,需要注意防晒。故选择A。【点睛】本题以澳大利亚为区域载体,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知识的能力。文莱大摩拉岛(约5°N,115°E)(下图)曾经沼泽遍布。中国拟在该岛投资建设石化综合炼化项目,打造世界级石化中心。2018年5月,配合该项目建设的大摩拉岛大桥建成通车。2019年5月,该项目正式进入生产试运行阶段,所需的原油来自文莱及周边产油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中国在文莱投资石化综合炼化项目主要是因为该国所在地区A.石油资源丰富 B.管道运输便利 C.市场需求旺盛 D.炼油技术先进14.选择大摩拉岛做为石化基地的原因是因为该岛A.劳力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远离城市中心 D.闲置土地较多15.建设人员在大摩拉岛面临的恶劣天气有A.炎热、干旱 B.台风、雷雨 C.阴雨、潮湿 D.暴晒、雷雨【答案】13.A14.D15.D【解析】【13题详解】材料提到“所需的原油来自文莱及周边产油国”,说明该国所在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从而吸引中国投资建厂,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材料中提到“文莱大摩拉岛曾经沼泽遍布”,说明该岛闲置土地较多,地价低,土地面积大,因此中国选择大摩拉岛做为石化基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大摩拉岛位于(约5°N,115°E),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易暴晒,热带雨林气候对流运动旺盛,午后多雷阵雨,D正确;大摩拉岛干旱天气极少,A错误;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B错误;热带雨林气候每天降雨时间较短、强度大,多雷阵雨,阴雨、潮湿对建设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北极附近的多年冻土是世界最大的陆地有机碳库,随着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大量有机碳从冻土中释放,并在河流的溶解和搬运作用下随河汇入北冰洋,构成全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近二十年间,勒拿河有机碳年均输出量明显增大,约为鄂毕河与叶尼塞河之和。左图示意西伯利亚地区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的分布,右图示意勒拿河有机碳输出量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勒拿河春季有机碳输出量最大的根本原因是()A径流量增大 B.冻土融化 C.气温升高 D.降水增多17.近年勒拿河有机碳输出量相较另外两条河增大最明显,主要因为其流域()A.流域面积更大 B.冻土活动层更厚 C.年均气温更高 D.年降水量更多【答案】16.C17.B【解析】【16题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勒拿河主要补给方式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其流量为春季流量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流量最少。勒拿河有机碳输出量的季节变化与勒拿河流量变化相一致。勒拿河流域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增大,并且气温回升冻土退化释放大量有机碳,春季河流携带有机碳最多,因此勒拿河春季有机碳输出量最大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升高,C正确,径流量增大、冻土融化、降水增多不是根本原因,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由于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故勒拿河流域与另外两条河相比,冻土覆盖率更高,冻土活动层更厚,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解冻的土壤面积更大,释放的土壤有机碳更多,故近年勒拿河有机碳输出量相较另外两条河增大最明显,B正确。勒拿河流域面积比另外两条河流域面积小,A错误。勒拿河冻土面积更大,冻土覆盖率更高,年均气温更低,C错误。勒拿河流域年降水量比另外两条河流较小,D错误。故选B。【点睛】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6mm、428mm、369mm。鄂毕河全长5410公里,流域面积297万平方公里;叶尼塞河全长5539公里,流域面积260.5万平方公里;勒拿河全长4300公里,流域面积249万平方公里。北冰洋海冰覆盖率与太阳辐射、入海径流、洋流等因素相关,也对风浪活动有显著影响。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每年6月初开始融化,9月开始冻结。下左图为东西伯利亚位荒示意,下右图为东西伯利亚涛海冰覆盖率的逐日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的入海径流加速海冰融化的主要原因是()A.盐度较低 B.含沙量较大 C.水温较高 D.流速较快19.与东西伯利亚海相比,楚科奇海完全冻结期的长短及主要因素是()A.长,洋流和风浪 B.长,盐度和风浪 C.短,纬度和风浪 D.短,纬度和洋流20.推测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覆盖率的降低对风浪的影响是()A.加强海气相互作用,风浪增强 B.加强海气相互作用,风浪减弱C.减弱海气相互作用,风浪增强 D.减弱海气相互作用,风浪减弱【答案】18.A19.D20.A【解析】【18题详解】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向海洋注入大量淡水,使附近海域盐度降低更易结冰,A正确;这两条河流流经地区多为亚寒带的针叶林或极地苔原,含沙量较小且水温不高,B、C错误;这两条河流入海口附近为科雷马低地,主要是平原地形,河流流速较慢,D错误。本题应选A。【19题详解】东西伯利亚海纬度较高水温较低,且有河流淡水注入,其海水更容易结冰;而楚科奇海纬度大体上低于东西伯利亚海,使楚科奇海水温更高;且根据图片可知楚科奇海附近有多条洋流经过,海水受到扰动更大;故楚科奇海与东西伯利亚海相比,楚科奇海结冰期更短,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和洋流,D正确,ABC错误。本题应选D。【20题详解】结合题意分析,海冰覆盖率降低,使开阔海域面积扩大,利于海气之间的动能传递,加强了海气相互作用,C、D错误;海冰消融,厚度变薄,海冰对海水波能传递的阻碍减小,利于海浪形成与发展。A正确,B错误。本题应选A。【点睛】影响海冰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水盐度、洋流、风浪、潮汐、海水的深浅等因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水更易结冰;海水盐度较低更易结冰;海水受到的扰动小易结冰;近岸海区比大洋深处更易结冰。第II卷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荷兰从13世纪即开始围海透田,增加土地面积约6000km2,国土面积达到了41528km2,其中24%低于海平面,1/3仅高出海平面1米。荷兰人口约1780万人,经济发达,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总值居世界第二。荷兰农业高度集约化,采用高科技绿色现代农业路线,创新农业生产,如开辟了城市室内“垂直农场”,实现了粮食,蔬菜等种植业“进城”。下图为荷兰简图。(1)分析13世纪前荷兰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自然困境。(2)说明荷兰的城市室内“垂直农场”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3)从市场角度说明荷兰的农产品能够大量出口的原因。(4)有人认为“荷兰应大规模围海造田”,请说明理由。【答案】(1)国土面积小,土地资源不足;地势低平,土壤盐碱化严重;温带海洋性气候,作物的年光照时间少;低温冻害、冬季风暴潮与洪涝等,多种灾害叠加。(2)将农业从农村、郊区迁移到城市,摆脱了自然条件对农业的限制;便于实施集约化、自动化、高精度耕作,绿色生产;可实施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分工,降低人工成本;垂直农场利用有限土地,提高了产品产量和品质,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面向北美,背靠欧洲西部大陆腹地,市场广阔;拥有没有贸易壁垒的欧盟市场;交通发达,且市场距离近;产品绿色、生态,市场接受度高;农产品高效生产,能满足市场需求。(4)观点1:应大规模造陆。理由:荷兰地狭人稠,围海造田能增加土地面积;国土地势低平,造陆可减少海水侵蚀;发达国家,资金技术雄厚。观点2:不宜大规模造陆。必然破环海陆自然生态系统;可能产生更大的损失;造陆与维护成本高。【解析】【分析】本题以荷兰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填海造陆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荷兰从13世纪即开始围海透田,说明13世纪前荷兰国土面积小,土地资源不足;荷兰位于沿海平原,地势低平,土壤盐碱化严重;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时间长,作物的年光照时间少;纬度较高,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加之冬季风暴潮与洪涝等,多种灾害叠加。【小问2详解】荷兰的城市室内“垂直农场”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可以从生产条件的变化与带来的影响的角度考虑;将农业从农村、郊区迁移到城市,开辟了城市室内“垂直农场”,摆脱了自然条件对农业的限制;采用高科技绿色现代农业路线,便于实施集约化、自动化、高精度耕作,绿色生产;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可实施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分工,降低人工成本;垂直农场在室内,利用有限土地,提高了产品产量和品质,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小问3详解】市场的角度分为市场的广阔与距离市场距离,荷兰面向北美,背靠欧洲西部大陆腹地,人口稠密,农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拥有没有贸易壁垒的欧盟市场;交通发达,且市场距离近;荷兰采用高科技绿色现代农业路线,产品绿色、生态,市场接受度高;荷兰农业高度集约化,农产品高效生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小问4详解】有人认为“荷兰应大规模围海造田”,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成与否定两个观点作答。观点1:应大规模造陆。理由:主要结合荷兰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围海造田能增加土地面积;国土地势低平,造陆可减少海水侵蚀,可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荷兰作为发达国家,资金技术雄厚,具有填海造陆的经济、技术支持。观点2:不宜大规模造陆。主要从填海造陆对当地区域生态的影响角度考虑;理由:必然破环海陆自然生态系统;可能产生更大的损失;造陆与维护成本高。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热带辐合带(赤道低压带)季节性迁移会带来风向季节变化,气候学上依据降水的季节性来确定季风区。即以夏季(雨季)与冬季(干季)降水量之差大于200毫米,且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率超过40%的地区作为季风区。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了约20°,其北部逐渐进入了热带幅合带的影响范围,与亚欧大陆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上新世时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通性受到限制,促成了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形成。下图示意当前澳大利亚位置及1月热带辐合带位置。(1)分析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夏季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2)说明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流通性受限制的原因。(3)末次冰期,澳大利亚北部冬季风加强,分析其对沿岸海洋生物生长的有利影响。(4)仅考虑澳大利亚板块持续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