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及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_第1页
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及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_第2页
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及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_第3页
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及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_第4页
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及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摘要:刘福安先生创作的钢琴曲《采茶扑蝶》这首曲目,通过对福建民间歌舞《采茶灯》改编而来,这首钢琴曲充分的吸收了民歌民舞的民族文化精髓,通过现代主义手法再现乡村劳作的生活,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我国民族风格的独特魅力。下面就让我们对刘福安先生的这首《采茶扑蝶》进行深入的解读,并分析其对于现代主义音乐表现的启示。关键词:《采茶扑蝶》;民族特色;现代主义引言作为一个拥有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我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人们的工作中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国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不仅体现在文字科技之中,更多的体现在了民歌、民乐、民舞和民俗之中。这些浩如烟海、灿若北辰的民歌民谣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艰辛,奋斗和理想,通过民歌民舞的演绎展现出我国悠久的文化底蕴,也展现出来我国人民积极向上的民族风貌和民族精神。民歌民舞中原生态的表现形式展现了悠久文化下的中国乡村面貌和乡土情怀。刘福安老师根据民间舞蹈《采茶扑蝶》这一舞曲曲调的改编,巧妙地将民族乡土特征运动到现代乐器表演中,使中国民族主义情怀与现代主义乐器相结合,从而丰富了近现代音乐表现形式,体现出了我国璀璨的艺术文化气息,使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特征,展现我国独特的民族魅力。一、钢琴曲《采茶扑蝶》概述(一)创作背景《采茶扑蝶》这部钢琴曲作品是刘福安先生根据福建著名的民间歌舞《采茶灯》的主要内容和曲调改编而成。据悉《采茶灯》起源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是一首描述在大好春光里,勤劳的采茶姑娘在山间采茶,扑蝶的的美好景色,进而歌颂汉族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喜悦心情。这首民歌描绘的画面透露出一种清新自然的乡村艺术气息。其曲调活泼、轻快,旋律优美、高昂,两百多年来在龙岩地区被广泛传唱、表演。1952年福建省文化局在当地一次慰问部队演出后改名《采茶扑蝶》。1953年《采茶扑蝶》代表中国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荣获银奖。2021年,《采茶灯》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生态的《采茶灯》,到改编后美轮美奂的《采茶扑蝶》,这一切的背后,是民间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虔诚守护。基于《采茶扑蝶》所表现出来的春天劳动人民辛勤劳作,活泼生动的田园气息,刘福安先生对这种淳朴的乡村气息所深深的震撼,感动。于是便将这一作品改编成了钢琴作品,曲调中表现出来的自然,青春的气息备受人们喜爱,使其很快成为一曲倍受欢迎的钢琴曲目。(二)作品分析由于《采茶扑蝶》原作品是由“正采”、“倒采”、“扑蝶”三部分组成,所以在改编成钢琴曲的时候通过对三个部分的紧密结合,精心改改编。《采茶扑蝶》一共由三部分,在钢琴曲目中称之为复三部曲式,全曲小调为C小调,旋律轻快,活泼。并且利用多次反复的手法使得曲调在表现时显得张力比较的强,增加感情渲染。在曲调开始的部分利用三个相同主题,形式上紧密结合的乐段构成。曲调的第一部分采用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可以看成是一个小型的变奏曲。1-28小结采用了声部又没轻快的旋律和下方带有伴奏性组织形式,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快乐自由的情形,将本部曲的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29-52小结则是通过高八度的演奏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尤其是在43小结作者采取一种不连贯的、看似断续的手法和中和节奏曲调使之委婉动人,婉转有序。在53-81小节中,作家采取两个相互对应的声部,演奏出来犹如情人之间的一问一答,又好似采茶女与蝴蝶的轻声交谈,体现出采茶女追蝶时的活泼灵动,天真烂漫。将一副少女扑蝶走,烂漫山茶中的景色呈现在世人眼前。在81小结以收拢性的和弦结束了主部的音乐,使乐曲在活泼、轻快地节奏中娓娓诉说春天的故事。中部是作者根据《采茶灯》中的倒采部分的曲调改编而来。调式由e小调转成了a小调,由d、e两个乐句组成,组成中国传统上的和尾形式。在82-98小结,这一乐段的主体明显采用首尾相应的形式,使得曲调在首尾上相互照应,形成一种延展性美,增加了作品的抒情性。在中部的第二部分主旋律在低音区演奏出来,而伴奏则采用高声部的演奏形式,通过这种反常的伴奏体现出乐曲的叙述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第三次的低声部伴奏型主要有注释和弦改为半分解和弦,在127小结以高八度的位置演奏以开放式的演奏手法结束本部分演奏时,可以使下面的衔接更加紧凑自然。再现部完全的解释了本曲的主题,从151小结到198小结完全的再现了逐步音乐,一直到200小结时就如了全曲的尾部。200-204小结运用了四声部和声的手法进入全曲的高潮部分,渲染出了一种浓烈的节日氛围,使春日采茶扑蝶的景象变得更加生动、真实。二、钢琴曲《采茶扑蝶》中蕴含的民族特色(一)音乐素材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就导致各个地方的居民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民调。中国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在吸收借鉴各个地区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我们在论文开始已经知道了钢琴曲《采茶扑蝶》是根据一首舞蹈的民乐合奏曲改编而成,在这一钢琴作品中,比较突出的民族特色就体现在对民族乐器的高度模仿上。在这部作品创作上,刘福安先生通过运用大量的多变的节奏音型来更好的诠释民间乐器演奏的效果。在作品中运用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性以及五度的音程音来模仿锣鼓的声音,通过右手和左手在演奏上的相互配合程度进一步演绎乐器的真实感。要想真实的弹出锣鼓的气势,对手型也有一定的要求,要做到固定,要有持久性,如果做不到就会对演奏效果打折扣。同时要求在力量上要贯入手指尖部,同时指尖轻轻地扣键,弹出短促而亮丽的声音来,使旋律带有一种比较明亮的色彩。刘福安先生创作改编的钢琴曲《采茶扑蝶》不仅注重对民族乐器的模仿,同时也注重运用民族原来的艺术。这部作品是在借鉴福建民间歌舞《采茶灯》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解读从而创作出来的。这首钢琴曲充分的借鉴了《采茶灯》这个歌舞中所描绘的大自然的活泼靓丽生机盎然的景象,利用原歌舞中曲调上的旋律进行创作改编。并且对于《采茶灯》中,《正采》、《倒采》和《扑蝶》这三部分的去掉旋律,加以整合使之衔接上更加紧凑。并且通过钢琴模拟各种民族乐队中印象的效果,使整个作品在演奏时更加恢弘,感染力更强,从而使民族音乐的质朴之感更加突出自然。(二)音乐调式1、民族旋律元素旋律是音乐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要素,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容结构、风格和民族特征都可以从旋律中展现出来。旋律的欢快与否侧面奠定整个音乐的基调。中国的音乐作品大多来自于民间歌舞,其旋律具有深深的民族气息。《采茶扑蝶》这首钢琴曲目就是根据福建龙岩地区的民间歌曲《采茶灯》的曲调改编而成。由于闽西南龙岩地区多为土家族聚居之地,所以传统的民间歌舞地方特色浓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尤其在钢琴曲《采茶扑蝶》的表现旋律中,闽西南地区浓厚的乡村气息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表达形式上,刘福安老师在原有的民歌曲目和曲调上尽可能的保留有原来的主旋律,通过钢琴模拟民族乐队的效果,使得整个作品中都包含着了农民春天在山岗中劳作的民族风格,同样也凭借浓厚的民族风格,保持了音乐的原汁原味,引发听众的乡土情怀。同样的地道乡间曲调,使得曲目旋律更加贴近自然,真实的反映出当地的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色彩,彰显我国音乐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征。2、民族和声元素旋律标志着音乐的悦动轨迹,真实的体现曲调的启承婉转。然而和声作为多声部音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凭借他强大的结构承转力,形象色彩渲染与感染力的熏陶备受音乐家的关注。刘福安老师为了真实的再现客家族传统民歌民舞中恢弘大气的场面,直接在节奏音型中选择五度音程去表现。在演奏过程中曲调多次采取向下属方向转调的方式,使音乐在调性上能够多变。同时作者又在曲调中运用节拍和摸进的手法作为铺垫,循序渐进的在钢琴的高音区以弦续的方式重复主题,是音乐在和声中进入高潮,引发人民的情感共鸣。曲调在演奏过程中左手采取简单的和弦伴奏,曲调在简便过程中采取了我国传统的“加花变奏”来实现的,时的音乐在高潮发展过程中启转承合,尤其是八度和弦的使用使得曲调力量部分显得张弛有道,表现更加突出有张力。作品中调性和调式的转换使得作品的民族特色凸显。3、民族节奏元素音乐是一种节拍性比较强的表现形式,在音乐的创作演奏过程中,节奏作为音乐的最基本要素贯穿音乐表现的方方面面。音乐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各种劳动号子,口号、吆喝等富有节奏性的去掉都属于音乐。节奏将音乐中的各部分充分的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对人类生活有意义的组合从而形成音乐的整体。这就使得节奏在民族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备受关注。《采茶扑蝶》这不钢琴曲,在演奏过程中主要由“正采”、“倒采”、“扑蝶”三部分紧密结合成为。再去掉开始部分引子中通过模拟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把人们带到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色中去,其次通过对民间打击乐的节奏重现,再现出了客家人们对于音乐节奏的独特的民族特征。钢琴曲在大量的运用较强的街拍展现音乐的旋律,通过模仿其他乐器,大大的丰富了钢琴的表现手法和音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之一。中国作曲家善于从中国民族音乐中吸取前进的精神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的音乐,更加充分的展示中国钢琴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民族节奏和民族乐感。(三)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富强的根本精神支柱,具有不可估量的强大民族凝聚力。我国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在《采茶扑蝶》这一首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钢琴曲中通过一系列活泼生动的旋律向我们展示了在生机勃勃、万物生长的春天里,一群朝气蓬勃,勤劳勇敢的姑娘在山间采摘茶叶,一片片的茶叶在姑娘的书中脱离枝蔓,这时蝴蝶飞过姑娘们放弃书中的活,扑蝶嬉戏,活泼生动春色通过钢琴潺潺而泻的旋律向我们展示了劳动生活中勤劳质朴的农家生活。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淳朴自然、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同样的在我国钢琴演奏中,精神作为一个曲子的灵魂所在,备受音乐家的重视,本文中所提到的《采茶扑蝶》钢琴曲中采取三个部分紧密结合的方式,来传达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象征。在钢琴曲的开头部分的引子部分,通过模拟各种民族打击乐的表象方式充分的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大自然的活力,从而吸引听众,使听众们能够进入到该活泼自然引人入胜的美好景色中去,从而引发情感共鸣。通过对民族乐器的模仿可以在使钢琴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表现效果更加生动具体,同样的民族音乐的融合混杂使钢琴这一现代乐器和古典的民族音乐相融合,从而开创出民族音乐与西洋乐器完美结合的新篇章。《采茶扑蝶》不仅仅是我国民族风格钢琴曲的代表作,更是成功的将民族精神,民族特色在现代音乐中完美展现,开创了民族风格与现代乐器的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在创作过程中,中国人们独特的艺术思考和对于音乐对于美学的不懈追求激励着后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激励着人们早日实现民族音乐节奏和民族精神的伟大融合。三、钢琴曲《采茶扑蝶》对现代音乐的启示(一)音乐素材可以多个方面选取音乐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音乐素材,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一种对生活高度艺术化的形式。这就要求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搞创作。《采茶扑蝶》作者选取的在福建地区广为流传的《采茶灯》为创作原型,通过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艺术加工,用西方钢琴演奏的表演方式重现民间歌舞的朝气与自由。这一改编为现代艺术创作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路。生活之中处处有艺术,只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音乐。农民的劳动号子,牧童的歌谣,乡间节日庆典的曲调均可以成为一个个音乐创作的源泉和良好的故事素材。对现实生活中的音乐素材加以整合,就有可能创作出一首音乐作品。只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艺术的影子,那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音乐素材被人们发觉创作出来。(二)充分体现出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是我国历经千年而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其中包含着我国劳动人民千年的智慧和汗水。它是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同样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音乐被称为人们的灵魂之歌,音乐的创作更加离不开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特征的作品才会历经时间而不朽,饱经风霜而不凋零。在艺术创作的时候要注重民族特色的体现,《采茶扑蝶》这一我国名作的成功,正是由于其作品中民族特征的深深体现,在进行创作上正式期根植于民族,才能够借助民族的力量扎根发芽。在现代音乐发展迅速更新的时代里,如何保持音乐的新鲜和永久性,这就要求只有充分的体现我国社会发展的民族特征才能使音乐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历经永恒,才能更好的从民族走向世界。(三)勇于创新,勇于改变《采茶扑蝶》将民间乡村舞曲与西洋钢琴演奏完美结合,走出一条中西结合相得益彰的音乐创作道路。在现代的音乐创作道路上,音乐人也应该始终具有这种勇于创新勇于改编的精神,将现实生活中雅俗看似完全不沾边的事物通过融合,改编使他们成为一种新的音乐特色,成为一种新的流行风尚。音乐没有任何好坏之分,只要敢于去挑战创新就能做出属于自己的好作品。在现代流行音乐盛行的是代里,更加的需要去创新,去改编,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的道路。(四)时刻红弘扬民族精神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通过民族精神的弘扬可以唤醒人们心中的奋斗精神,使人们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音乐作为社会日常生活中接触最为便捷广泛的媒介在传递民族谨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创作者在进行音乐的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民族警示的理解和融入,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完美的融入到音乐作品之中,这样可以使作品充满了新鲜的活力和动力,在现如今的音乐界更新过程中,始终保持不竭的动力。同样的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音乐人身上也应该具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音乐的道路上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总结《采茶扑蝶》作为一首钢琴独奏曲,具有超出艺术本身的意义,其鲜明的民族时代特点,在曲调中深深地震撼着人心。它表现出来的民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情怀,时代精神深深地烙印在艺术的灵魂中。从本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刘福安先生在借用西方钢琴乐器的表现形式其中加以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元素,二者之间相互融合,碰撞,在融合碰撞中开创了民族音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形成一种中西方相结合的独特美感和艺术风格上雅俗并存,民族和国际相互融合交汇的美学新风尚。刘福安先生对于音乐的独特理解和特立独行的音乐改变手法,敢于创新的精神,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现代音乐爱好者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加以重视。同样的刘福安先生的作品也激励着现代年轻人在今后的创作上奋勇向前。参考文献[1]朱国昌.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J].艺术探索,2021年,(8);103-106[2].[2]许慧;论钢琴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与演奏风格[J];黄河之声;2021年10期.[3]习英;从传统中丢失了“集体舞”精髓——从福建民间舞《采茶扑蝶》看从传统中失去了的集体舞精髓[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21年S1期[4]张剑平;《采茶扑蝶》琴法课教案[J];音乐世界;1995年10期

引力波的实验探测给我们的启示摘要:引力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数百年,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万有引力定律到广义相对论。在这过程中,科学家们引力波的预言质疑不休、争论不止。而引力波的实验探测无疑证明了一切。引力波的发现,弥补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漏洞,也确定了他的理论的正确。这是人类史上出现的又一契机,它将为人类社会带来重大变革。“破五”是中国传统迎财神的日子。2016年的这一天,却一个让全世界物理学界沸腾的日子,甚至许多的物理学家为之痛哭流涕——被预言已经百年的引力波,终于被探测到了。引力是什么?在今天人们所知道的物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引力作用为最弱。四种相互作用按作用强度比例顺序是:强相互作用(1),电磁相互作用(10),弱相互作用(10),引力相互作用(10)。因此,在研究基本粒子的运动时,引力一般略去不计。但在天文学领域内,由于涉及的对象的质量极其巨大,引力就成为不仅支配着天体的运动,而且往往是天体的结构和演化的决定因素。引力并不是一种所谓的“力”,而是一种属性。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基于此,他结识了彗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预言并发现了海王星。万有引力定律出现后,才正式把研究天体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从而创立了天体力学。简单的说,质量越大的东西产生的引力越大,地球的质量产生的引力足够把地球上的东西全部抓牢。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突破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否定了瞬时超距作用,从根本上动摇了建立在这些旧观念基础上的牛顿引力理论。经过十年的探索后,爱因斯坦于1915年提出了迄今为止最成功的近代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归咎于时空的弯曲。这种弯曲是由物质造成的,物质的质量越大,所形成的扭曲也就越严重。但是这种弯曲,对于人类来说根本感知不到,一是因为人类伴随这种弯曲一起弯曲了,而是由于这种弯曲太微小。大质量物体发生的扭曲引起了震动,而这种震动,就是引力波。科学家们通过探测这种时空震荡,来证实引力波的存在。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而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次LIGO这一发现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弥补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漏洞,验证了已故科学家爱因斯坦的预言。探测的仪器叫做迈克尔逊干涉仪,或是LIGO。LIGO的“两条腿”都有4千米长,最近的一次升级就花去了几十亿美元。LIGO的原理是什么?简单来说是利用光速不变,在同样的直线路程里测试耗时,而通过时间的偏差(尽最大可能排除误差,也是耗资巨大的原因)来判定空间确实存在震动。这样的实验设置基于爱因斯坦的假设:光速不变,是因为以光的视角看,它沿途经过的空间发生了折叠伸缩。可能的引力波探测源包括致密双星系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在2016年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合作团队宣布他们已经利用高级LIGO探测器,首次探测到了来自于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许多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为证明引力波的存在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泰勒和赫尔斯由于第一次得到引力波存在的间接证据荣获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到目前为止,类似的双中子星系统已经发现了近十个,但是双黑洞系统却是首次。在实验方面,第一个对直接探测引力波作伟大尝试的人是韦伯。虽然他的共振棒探测器最后没能找到引力波,但是韦伯开创了引力波实验科学的先河,为如今的硕果打下了基础。因为在地面上很容易受到干扰,所以物理学家们也在向太空进军。欧洲的空间引力波项目eLISA(演化激光干涉空间天线)。eLISA将由三个相同的探测器构成为一个边长为五百万公里的等边三角形,同样使用激光干涉法来探测引力波。此项目已经欧洲空间局通过批准,正式立项,目前处于设计阶段,计划于2034年发射运行。作为先导项目,两颗测试卫星已经于2015年12月3日发射成功,目前正在调试之中。中国的科研人员,在积极参与目前的国际合作之外之外,也在筹建自己的引力波探测项目。引力波的实验探测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轰动,这些探测极其不易,宇宙中发生爆炸性的大事件时产生的引力波,才相对容易探测到,例如黑洞合并、星系合并、超新星爆炸等。100年前,爱因斯坦在预言引力波存在时就曾说:“这些数值是如此微小,她们不会对任何的东西产生显著的作用,没人能够去测量它们。”蔡一夫给出解释:“时间发生得越早,距离越远,越会在宇宙中传播期间被红移。红移指的是由于宇宙本身的膨胀将所有的波动的波长拉直拉平,这样其波动性就难以被探测到。例如,这次LIGO探测到的引力波,是13亿年以前两个大约30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并合所产生的引力波,振幅之小,是在原子核尺寸的千分之一的尺度。能探测到真的是非常不容易,LIGO实验组的科学家们也是在几十年里经历多次挫折,不断调整方案,改进仪器,才最终探测到的。”所以它的成功探测也标志着在这个领域人类的技术进步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它所具有的里程碑意义不止在科学情感上,更在于能够打开人类的一个新的世界——每个人都对它满怀期待。如果电磁波探测是人类的眼睛,那么人类又多了一双聆听外界的耳朵。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说:“在《星际穿越》和《三体》中,都不约而同地将引力波选为了未来科技发达的人类的通讯手段,这也许只能是美好的幻想,但对于天文研究而言,引力波的确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吹进来的第一缕清风,就带来了一个重大的信息:极重的恒星级双黑洞系统存在并可以在足够短的时间(10亿年)内并合。这是让我们始料未及的。谁能知道在将来的更多的探测中,LIGO和一众引力波探测器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引力波有两个非常重要而且比较独特的性质。第一:不需要任何的物质存在于引力波源周围。这时就不会有电磁辐射产生。第二:引力波能够几乎不受阻挡的穿过行进途中的天体。比如,来自于遥远恒星的光会被星际介质所遮挡,引力波能够不受阻碍的穿过。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两个特征允许引力波携带有更多的之前从未被观测过的天文现象信息,而每一个电磁波谱的打开,都会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发现。天文学家们同样期望引力波也是如此。而引力波本身的性质也可能对基础物理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另外,引力波蕴含的,很可能是宇宙诞生的画面。我们从小都被告知一个最著名的猜想——宇宙是在一场爆炸中诞生的。这意味着,在时空的开始,宇宙又一次最为剧烈的震动。引力波就能让我们还原这个震动——它是否存在?有多大规模?不仅如此,引力波还能传递信息——我们看不到的宇宙空间在发生什么?据科学家解释,这次的引力波就是在遥远的距离上巨大的黑洞变化引起的。而这一结果也证明了黑洞真实存在——至少是广义相对论预测的由纯净、真空、扭曲时空组成的完美圆形物体。并且,引力波传递的信息可以让科学家更精确地估计宇宙膨胀的速度。总而言之,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面熟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引力波的发现类似当年的发现X光一样,是一种工具。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引力波的观察,去观察遥远的宇宙的现象。发现暗物质、时空穿梭等等才是有可能实现的事情。如果没有引力波,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是做不到这些科幻世界才有的事情的。“既然引力波是存在的,基于引力波的科研思路可信性就大大提高了。就好像走一条未知的路,走到半路,有人怀疑不对,结果证实是对的,那么就可以加快步伐了。”苏萌说。世界各国都加大了探测研究引力波的力度,我国也紧跟探索引力波的步伐。“天琴计划”参与者、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教授介绍,“天琴计划”是我国自主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可行方案,发射三颗卫星探测引力波,该计划预期执行期为2016~2035年,分四阶段实施。项目还将挖山洞,建观测站以及建设综合研究大楼。预计拟投三亿启动。天琴计划预期执行期为2016-2035年,分四阶段实施:(1)2016-2020年:完成月球/深空卫星激光测距、空间等效原理检验实验和下一代重力卫星实验所需关键技术研发。主要研发成果包括:新一代月球激光测距反射器、月球激光测距台站、高精度加速度计、无拖曳控制(包含微推进器)、高精度星载激光干涉仪、星间激光测距技术等;(2)2021-2025年:完成空间等效原理检验实验和下一代重力卫星实验工程样机,并成功发射下一代重力卫星和空间等效原理实验卫星。主要研发成果包含:超静卫星平台、高精度大型激光陀螺仪以及进一步提高加速度计、无拖曳控制、高精度星载激光干涉仪、星间激光测距等技术;(3)2026-2030年:完成空间引力波探测关键技术,完成卫星载荷工程样机;(4)2031-2035年:进行卫星系统整机联调测试、系统组装,发射空间引力波探测卫星。李淼介绍,“天琴计划”的出发点是切实根据我国的技术能力实际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前景,提出我国自主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可行方案。在目前讨论的初步概念中,天琴将采用三颗全同的卫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每颗卫星内部都包含一个或两个极其小心悬浮起来的检验质量。卫星上将安装推力可以精细调节的微牛级推进器,实时调节卫星的运动姿态,使得检验质量始终保持与周围的保护容器互不接触的状态。这样检验质量将只在引力的作用下运动,而来自太阳风或太阳光压等细微的非引力扰动将被卫星外壳屏蔽掉。高精度的激光干涉测距技术将被用来记录由引力波引起的、不同卫星上检验质量之间的细微距离变化,从而获得有关引力波的信息。“天琴”的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运行,针对确定的引力波源进行探测。这样的选择能够避免测到引力波信号却无法确定引力波源的问题。中国科学院也于2016年2月16日公布了空间引力波探测与研究的“空间太极计划”。按照这一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后发射由位于等边三角形顶端三颗卫星组成的引力波探测星组,用激光干涉方法进行中低频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测。主要科学目标是观测双黑洞并合和极大质量比天体并合时产生的引力波辐射,以及其他的宇宙引力波辐射过程。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院士表示,“我国目前的技术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可以通过良好的国际合作得到一定的弥补。”胡文瑞说,“空间太极计划”是一个中欧合作的国际合作计划,目前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是参加欧洲空间局的eLISA双边合作计划;方案二是发射一组中国的引力波探测卫星组,与2035年左右发射的eLISA卫星组同时遨游太空,进行低频引力波探测。据介绍,空间引力波探测被列入中科院制订的空间2050年规划。2008年由中科院发起,中科院多个研究所及院外高校科研单位共同参与。引力波的发现是感人至深的,它印证了一位物理学大师的睿智伟大,为年富力强的物理学家们增添了信心和安慰。在理性上,引力波的发现更是激动人心的,人类的历史将会改写,一切都是未知,未知也许会更加美好。参考文献:[1].柏格曼著,周奇、郝苹译:《相对论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61。(P.G.Bergmann,IntroductiontotheTheoryofRelativity,Butterworths,London,1958.)[2].温伯格著,邹振隆译:《引力和宇宙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S.Weinberg,GravitationandCosmology,JohnWileyandSons,NewYork,1972.)[3].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J·韦伯著,陈凤至,张大卫.《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4].《引力波与引力波探测》李芳昱、张显洪[5].《引力、引力波和引力波的探测》薛凤家,《大学物理》[6].《空间时间引力》(美)沃尔德史新奎金丽莉[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艾萨克牛顿1687[8].《原理》艾萨克牛顿[9].《论引力波》爱因斯塔1918[10].《广义相对论》刘辽,赵峥-2004[11].《广义相对论与现代宇宙学》须重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广义相对论引论》俞允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3].《广义相对论基础》赵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4].《引力波探测》胡恩科-《物理》[15].《引力波、引力波源和引力波探测实验》唐孟希,李芳昱,赵鹏飞《天文研究与技术》

公司信息化工作总结XXX公司成立伊始,公司领导就非常注重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3I”管理思想,即制度管理(Institution)、国际质量环境管理(ISO)、信息化管理(Information)。公司逐步建立起信息化工作平台,为公司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公司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改进和强化了公司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公司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而信息技术与公司管理的发展与融合,又使公司竞争战略管理不断创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至关重要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甚至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不再是仅仅支撑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