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杂交时对父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B.测交将产生4种表现型比例相等的后代,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C.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自由结合D.选择具有自花闭花受粉特性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2.下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动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AB.图中的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造成的C.该细胞有可能为体细胞D.此时核DNA数与染色体数相同3.植物体内可以形成通气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气组织的形成与细胞凋亡有关 B.通气组织的形成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C.通气组织的形成受环境因素影响 D.通气组织的形成与溶酶体活动无关4.下列有关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融合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可以用灭活的病毒促进细胞融合B.细胞融合前都要先制备原生质体C.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D.都能够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5.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可激活血清中的C蛋白,从而形成C蛋白复合物。后者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绵羊红细胞、C蛋白混合后,观察绵羊红细胞裂解的相对量,用以评估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功能。对此实验原理及结论的分析,错误的是A.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B.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中有T细胞参与C.C蛋白复合体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D.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反比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可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时发生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C.细胞分裂过程中,质基因与核基因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D.用秋水仙素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其染色体数目加倍7.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期时间较长的细胞更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B.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动物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G1期C.抑素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D.M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有利于G1期细胞中DNA的转录8.(10分)以下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上清液中含有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大肠杆菌菌体C.①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未进入大肠杆菌中D.②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二、非选择题9.(10分)某地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树林,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某科研小组对该地区生活在弃耕农田的动物甲进行了十年的调查与研究,甲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种动物的数量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可知,t5之后动物甲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_,环境容纳量的含义是___________。(3)在以上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4)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储存在生产者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______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恢复生态学的目标是,重建某一区域历史上曾经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其主要利用的理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回答下列问题:(1)“中中”和“华华”的获得涉及核移植过程,核移植是指_____________。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____(填“大于”或“小于”)体细胞核移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通使用的去核方法是___________。如果不刺破透明带或卵母细胞质膜的情况下,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3)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为什么?_____________。(4)如果用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猴—“中中”和“华华”是供体动物100%的复制吗?___(是/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Hedgehog基因(H)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我国科研工作者利用基因敲除和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了H基因在文昌鱼胚胎发育中的作用。(1)在脊椎动物各个不同类群中,H基因的序列高度相似。H基因高度保守,是由于该基因的突变类型在_________中被淘汰。(2)研究者使用了两种TALE蛋白对文昌鱼的H基因进行敲除。TALE蛋白的结构是人工设计的,蛋白质的中央区能够结合H基因上特定的序列,F区则能在该序列处将DNA双链切开,如下图所示。①根据TALE蛋白的功能设计出其氨基酸序列,再根据氨基酸序列对应的mRNA序列推测出编码TALE蛋白的DNA序列,人工合成DNA序列之后再以其为模板进行______________生成mRNA。②将两种mRNA用________法导入文昌鱼的卵细胞中,然后滴加精液使卵受精。此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为F0代。③F0代个体细胞内被两种TALE蛋白处理过的DNA重新连接后,H基因很可能因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而丧失功能,基因丧失功能则被称为“敲除”。(3)提取F0代胚胎细胞DNA,克隆H基因,用BsrGⅠ进行切割,电泳后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H基因片段为探针进行___________,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样品_________代表的F0个体中部分H基因已被敲除。(4)将F0代与野生型鱼杂交,再从F1代鱼中筛选出某些个体相互交配,在F2代幼体发育至神经胚期时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F2中正常幼体数F2中畸形(无口和鳃,尾部弯曲)幼体数第一组10129第二组10633第三组983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F1代鱼中筛选出的个体均为__________(杂合子/纯合子),H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定律。随着幼体继续发育,进一步检测到的各组中正常个体数与畸形个体数的比例将会_______。12.利用基因工程制作的乙肝—百白破四联疫苗由乙肝病毒、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以及破伤风杆菌的4种抗原组成,该疫苗可以预防乙肝、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多种疾病。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较小,且核苷酸序列已知,因此可采用________法获得该目的基因,然后通过PCR大量扩增,这两个过程依次在_________仪_________仪中进行,(2)利用从百日咳杆菌细胞中提取的对应_________,在逆转录酶等的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片段。因为缺少_________等,获得的cDNA片段要比百日咳杆菌中该基因的碱基数量少。(3)研究者将白喉杆菌类毒素第20位和第24位的氨基酸改变为半胱氨酸,取得了更好的免疫效果,该生物技术为__________,其基本途径是从___________出发,通过对_____________的操作来实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杂交时操作程序为: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假说一演绎法是指提岀问题→作岀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岀结论,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属于演绎推理。【详解】A、豌豆杂交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A错误;B、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这是演绎推理,B错误;C、自由组合定律指F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C错误;D、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下是自花闭花受粉特性,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科学选材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D。2、A【解析】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4个核DNA分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A和a,而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但是图中A、a所在的染色体在形态上存在差异性,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或者缺失的现象导致的,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染色体上存在基因A、a,可能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导致等位基因的出现,因此动物的基因型可能是AA,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图中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存在差异性,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造成的,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因此该细胞有可能为体细胞,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时核DNA数与染色体数都是4个,D正确。故选A。3、D【解析】

具有大量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称为通气组织;通气组织是植物薄壁组织内一些气室或空腔的集合;许多水生和湿生植物在根茎内均形成通气组织,其它一些植物(包括两栖类和陆生植物)在缺氧环境中也分化产生或加速通气组织的发育。【详解】A、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与细胞凋亡有关,A正确;B、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C、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受环境因素如氧气等的影响,C正确;D、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在植物通气组织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D错误。故选D。4、D【解析】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不完全相同,且动物细胞融合只能形成杂种细胞,而植物细胞融合能形成杂种个体。【详解】A、不能用灭活的病毒促进植物细胞融合,A错误;B、植物细胞融合前需要先制备原生质体,而动物细胞不需要,B错误;C、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融合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D、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融合都能打破生殖隔离,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正确。故选D。5、D【解析】

【详解】A、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小鼠后,小鼠脾脏中产生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说明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A正确;B、小鼠体内浆细胞的产生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需要有T细胞呈递抗原并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C、C蛋白复合物可在被抗体结合的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穿膜孔道,使细胞发生破裂,而在绵羊红细胞膜上有刺激小鼠产生抗体的抗原,所以C蛋白复合体参与了绵羊红细胞的裂解过程,C正确;D、抗体数量越多,可结合的抗原越多,形成的C蛋白复合体越多,进而裂解的绵羊红细胞越多,所以裂解的绵羊红细胞数量与抗体的数量成正比,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信息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考生能够熟记免疫调节的概念、分类和功能,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以及免疫异常与免疫应用的相关内容。6、A【解析】

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分裂方式为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真核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详解】A、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可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C、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基因是随机分配的,C错误;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真原核细胞的比较,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7、B【解析】

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G2期,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题干信息可知,抑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导致细胞停留在该时期而不能进入分裂期;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详解】A、M期(分裂期)时间较长的细胞更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A错误;B、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因此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动物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G1期,B正确;C、DNA复制发生在S期,其所需的蛋白质应该是G1期合成的,而抑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C错误;D、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若将M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会导致G1期细胞染色质凝集,不利于G1期细胞中DNA的转录,D错误。故选B。8、A【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S元素标记的是蛋白质,P元素标记的是DNA,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中而DNA进入,说明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此实验只能证明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上清液主要成分是较轻的噬菌体颗粒、噬菌体外壳和培养基,沉淀物主要是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菌体,B正确;C、①实验结果说明,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说明标记物没有进入细菌,C正确;D、噬菌体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这样DNA和蛋白质就自然的分开了,D正确;故选A。二、非选择题9、动物甲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K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增强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生物群落演替【解析】

1、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植物及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适用于样方法,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适用于标志重捕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2、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的最大数量。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4、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详解】(1)动物甲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此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该种动物的数量。(2)据图可知,t5之后动物甲的环境容纳量是K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3)在以上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储存在生产者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5)恢复生态学的目标是,重建某一区域历史上曾经有的植物和动物群落,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其主要利用的理论是生物群落演替。【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群落演替、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0、将动物的一个细胞核,移入一个已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小于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显微操作去核法梯度离心、紫外光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等10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否“中中”和“华华”绝大部分的DNA来自于供体细胞,但其核外线粒体中还有少量的DNA是来自受体卵母细胞。另外即使遗传基础完全相同,但动物一些行为、习性等与环境有关【解析】

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核移植主要用于细胞移植和异种器官移植。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去核法。还有人采用其他方法,如梯度离心、紫外光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等。这些方法是在没有刺破透明带或卵母细胞质膜的情况下,去除细胞核或使卵细胞核DNA变性,从而达到去核目的。【详解】(1)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核,移入一个已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根据供核细胞的种类不同,哺乳动物的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由于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故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克隆动物的难度小于体细胞核移植。(2)由分析可知,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通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去核法。如果不刺破透明带或卵母细胞质膜的情况下,还可以用梯度离心、紫外光短时间照射、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3)由于细胞传代培养10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为了保证所提供的细胞核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所以通常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提供细胞核。(4)“中中”和“华华”绝大部分的DMA来自于供体细胞,但其核外线粒体中还有少量的DNA是来自受体卵母细胞。另外即使遗传基础完全相同,但动物一些行为、习性等与环境有关,所以用体细胞核移植方法生产的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并不是供体动物100%的复制。【点睛】熟知核移植技术的操作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核移植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第2小题是学生的失分点,因为该知识点处于旁栏资料卡中,提醒学生关注旁栏内容。11、自然选择(进化)转录显微注射缺失DNA分子杂交2杂合子基因分离升高【解析】

分析图1:被两种TALE蛋白处理过的DNA重新连接后,缺失了BsrGⅠ识别位点。分析图2:H基因中含有一个BsrGⅠ识别位点,能被BsrGⅠ切割形成两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而H基因被敲除后会缺失BsrGⅠ识别位点,不能被BsrGⅠ识别和切割。样品1中有两种长度不同的DNA,说明其代表的个体中H基因没有被敲除,样品2中含有3种长度不同的DNA片段,说明其代表的F0个体中部分H基因已被敲除。分析表格:F2代幼体中约有1/4为畸形个体,即正常幼体:畸形幼体≈3:1。【详解】(1)H基因高度保守是由于该基因的突变类型在自然选择(进化)中被淘汰。(2)①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③由图可知,被两种TALE蛋白处理过的DNA重新连接后,缺失了BsrGⅠ识别位点,即发生碱基对的缺失,H基因很有可能因此而丧失功能,基因丧失功能则被称为“敲除”。(3)提取F0代胚胎细胞DNA,克隆H基因,用BsrGⅠ进行切割,电泳后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H基因片段为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样品1中有两种长度不同的D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