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2)教案q(合集)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2)教案q(合集)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2)教案q(合集)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2)教案q(合集)_第4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2)教案q(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从以上内容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掌握熟练了,这里的学习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孩子的计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非常高,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习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习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练习课教材练习十三的第1、第2、第4、第5题。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3.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1.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2.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图片投影,课件等。1.口算。8-7=3+2=50+40=30+50=80-70= 30+20= 90-60= 80-30=2.让学生说一说8-7和80-70是怎么算的。3.口答。30里面有个十。90里面有9个。7个十是。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个十。 2个十是。

1.让学生说一说1+3+4和9-4-3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把上面这两道题改为10+30+40和90-40-30。板书:10+30+4090-40-30让学生观察并比较,10+30+40和90-40-30与1+3+4和9-4-3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1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是整十数连加、连减)2.让学生试算这两道题,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10+30+40先算10加30等于40,再算40加40等于80;90-40-30先算90减40等于50,再算50-30等于20)3.把1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与1+3+4和9-4-3这两道题从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什么。(通过比较,发现它们都是连加、连减式题,分两步来计算,运算顺序相同。10+30+40和90-40-30是把几个十连加、连减,而1+3+4和9-4-3是把几个一连加、连减)1.还剩多少个花生?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弄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条件)。学生说图意。(猴妈妈有50个花生,小黄猴要10个,小棕猴要20个,还剩多少个花生?)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50-10-20、50-20-10。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并让其他学生判断这样列式可不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给予充分肯定,并告诉学生随着今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今天这样的计算也可以用一个式子来完成,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2.投影或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5题。(图文题)出示第一个问题: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并说一说算法。(买一件上衣需要的50元和买一条裤子需要的30元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50+30=80)出示第二个问题: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后订正答案。(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20元)出示第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计算下面各题。40+10-20=17-9+8=70-10-20=80-50+60=12-7+20=30+40-10=20+30+40=5+4-2=7+6-3=40-30+10=课堂作业新设计3016409025609071020教材习题练习十三1.50708090303050102.3950070774010904.8802205.(1)50+30=80(元)(2)50+40=90(元)(3)略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一课时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材例1及练习十三第3题。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2.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图片或投影、课件、小棒。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口算题,学生读题说出得数。3+2=2+7=6-3=9-4=5+1=7-2=5+1=8-5=2.口答下面各题。(1)80里面有几个十?(2)50里面有几个十?(3)多少里面有7个十? (4)6个十是多少?1.教学例1。(1)用挂图、投影或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①学生看电脑演示,老师描述。开学了,老师要为同学们发书。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②课件演示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老师提问:从电脑上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该怎样分析呢?(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求一共有多少本,就是把左边和右边的本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0+20)板书:10+20④课件演示有30本书,一位同学搬走20本。⑤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算一算现在还剩多少本?该怎样分析呢?(有30本书,从30本里去掉20本,求还剩多少本。用减法计算,列式是30-20)板书:30-20(2)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老师提问:10+20和30-20这两道题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算法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甲: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0加20,因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1个十加上2个十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30;30减20,因为30里面有3个十,20里面有2个十,用3个十减去2个十是1个十,所以30减20等于10。学生乙:我们组通过摆小棒进行计算。先摆一捆表示1个十,再摆上两捆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三捆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30。2.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并独立计算,再和同桌讨论交流,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40+20是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就是60,所以40+20=60。60-20是6个十减2个十,是4个十,就是40,所以60-20=40。60-40是6个十减4个十,是2个十,就是20,所以60-40=20。3.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比一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纵向一组一组说一说计算方法。(3加2我是这样想的:3个一加上2个一是5个一,3加2等于5;30加20表示3个十加上2个十是5个十,30加20等于50)比较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不同?(从题目本身比较,上面每道题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下面每道题是几十加几十或者几十减几十。从计算方法上看,上面每道题几个一与几个一相加、相减,下面每道题是几个十与几个十相加、相减)1.练习十三的第3题。2.口题。20+50=20+30=70-50=30+60=40+10=20+60= 90-30= 80-70= 40+30= 10+20=一个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的前面有3人,组长的后面有4人,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课堂作业新设计1.40+3=4340+30=702.70502090508060107030思维训练3+4+1=8(人)教材习题教材“做一做”1.7050202.550990220440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直接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计算的结果末尾添上一个0。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30,计算时想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教材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发书的情景图,生活气息浓厚,吸引学生进入情境。同时呈现了以“十”为单位点数解决问题的方法。画面上的小精灵请同学们“说一说都是怎样算的”,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相互交流的编写意图,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本节课重视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成10以内加减的过程。结合教材,精心准备挂图、投影、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