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_第1页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_第2页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_第3页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_第4页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森林植被分布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十分复杂,自然条件多样,所以,我国森林种类很多,几乎有世界上所有的各种森林类型;但是我国森林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半部和西南部的山地和丘陵。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中国植被分区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五、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六、温带草原区域七、温带荒漠区域八、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植被分区影片619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一)地理位置(二)气候特征(三)森林特点620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一)地理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是我国最北的林区。本区地貌呈老年期特征,山势不高,一般海拔700--1100米,整个地形相对平缓,全部呈丘陵状台地,几无山峦重叠现象,亦无终年积雪山峰,由于气候条件比较一致从而大大减弱了植被的复杂性。621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二)气候特征

为我国最寒冷地区,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1.2℃至一5.6℃),最冷月平均气温一28℃~

一38℃,一月份均温一20℃,极端最低气温为一60℃,最热月平均气温15~20℃。≥10℃的积温少于1600℃,生长期90~110天。年降水量平均为400~500mm,80%集中降落在7~8月。全区较普遍的土壤是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地为草甸土和沼泽土,且常间有岛状永冻层。

622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

特点典型的植被类型是以耐寒的兴安落叶松为主组成的明亮针叶林。群落结构简单,林下草本植物不发达,下木以具旱生形态的杜鹃为主,其次为狭叶杜香、越橘等。623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乔木层中有时混生樟子松,尤其在北部较为多见。樟子松亦可组成小面积纯林,通常多分布于土壤干旱的阳坡。在本区地势较低的东南部,因受毗邻的温带针阔混交林区的影响,常混生一些温带阔叶树种,以较耐旱的蒙古栎、黑桦等为主,其次还有紫椴、水曲柳、黄柏等。这些阔叶树种数量一般不多,生长不良,构成第二林层。624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落叶松林遭受破坏后,多形成各类次生阔叶林,如蒙古栎林、桦木林和山杨林等,若破坏严重则形成灌丛。625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本区域为我国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兴安落叶松木材为工业上有名的用材。值得注意的是,自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以来,落叶松林比例下降,桦、杨次生林增多,南部林区更是如此。目前原始天然落叶松林所剩无几,应禁止或逐步减少对天然落叶松林的采伐,加以保护。626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一)地理位置(二)气候特征(三)森林特点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一)地理位置本区域包括东北平原以北、以东的广阔山地,南端以丹东至沈阳一线为界,北部延至黑龙江以南的小兴安岭山地,全区成一新月形。主要山脉包括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及长白山等山脉。这些山脉的海拔大多不超过1300米,以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最高,海拔高达269l米,为东北第一峰。

628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二)气候特征本区受日本海的影响,具有海洋型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年均温大致在一1~6℃之间,l月平均气温多在一10℃以下,七月平均气温20℃以上,冬季长达5个月以上。生长期约125一150天,积温在2000~3000℃之间。年降水量为600~800mm,多集中于6~8月。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低地则为草甸土和沼泽主。629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本区域地带性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最主要的特征是由红松为主构成的针阔叶混交林,一般称为“红松阔叶混交林”。630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针叶树种除红松外,在靠南的地区还有沙冷杉以及少量的紫杉和朝鲜崖柏。阔叶树种有紫椴、枫桦、水曲柳、黄菠萝、糠椴、千金榆、核桃揪、春榆及各种槭树等。631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林下层灌木比较丰富,一般有20余种,主要有毛榛、刺五加、暴马丁香、猕猴桃、山葡萄、北五味子等。草本植物也有不少本地特有种,如人参、山荷叶等。本区的垂直分布带较明显。基带的上限为海拔高度700~900m,其上则广泛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树种组成单纯,以耐荫性常绿针叶树——云杉和冷杉为主。632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红松阔叶混交林遭受破坏后,衍生成各种次生林,常由所伴生的阔叶树种萌发成阔叶混交林或蒙古栎林,或由白桦、山杨等树种形成杨、桦林。这些次生林经过长期封育和保护,在自然条件下将逐步恢复其原有树种成分。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本区为我国木材生产重要基地之一,用材树种达30多种。林内还生长着各种贵重药材,如人参、平贝母、刺五加等;并栖息着多种珍奇野生动物,如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猞俐等,从而更增添了这一地区森林的价值。

634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一)地理位置(二)气候特征(三)森林特点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一)地理位置本区域位于北纬32°30’~42°30’之间,北与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为界,南以秦岭分水岭、伏牛山南麓、淮河一线为界,东至渤海和黄海之滨,西自天水向西南经礼县到武都与青藏高原相分。所包括的地域东为辽东和胶东半岛,中为华北平原和淮北平原,西为黄土高原南部和渭河平原,以及甘肃成徽盆地,大致成一个三角形。636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一)地理位置全区西高东低,明显地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部分。山地和丘陵是落叶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平原主要是农业区,天然林已不存在。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二)气候特征本区域处在中纬度以及东亚海洋季风的边缘,夏季酷热而多雨,冬季严寒而晴燥,具有暖温带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一般为8~14℃,无霜期5一7个月,积温3200一4800℃之间;年降水量在500~1000m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地带性土壤为褐色和棕色森林土,平原低洼地分布着盐渍土和沼泽土。638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

本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以栎林为代表。639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由于热量和降水不同而引起植物群落组成上的差异,明显地反映出纬、经向的变化。在南部,主要建群种为麻栎、栓皮栎等,向北则逐渐被蒙古栎和辽东栎所取代。在近海地区蒙古栎和麻栎占优势,而离海较远则以辽东栎和栓皮栎为主。

640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植被长期受到人为活动的破坏,出现大面积的次生性灌草丛。灌木中以荆条、酸枣为主,草本则以黄背草和白羊草占优势。在山区,垂直带谱依次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温性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带主要是云、冷杉林,有时也有落叶松林,以及由于针叶林破坏后出现的次生杨、桦林。641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本区域内天然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森林的比重很少,并且多为次生林,今后本区应以恢复森林为主,并在已有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林。在平原地区,目前,仅在村庄、河岸、渠旁、路边有栽培的阔叶树,常见的有槐、臭椿、刺槐、榆、毛白杨、旱柳、梧桐、合欢、桑树等。今后应大力发展平原林业,建立高标准的农田林网。642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地理位置(二)气候特征(三)森林特征643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地理位置本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其北界在淮河一秦岭分水岭一线以南,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岛以及所属的沿海诸岛屿,西界基本上是沿西藏高原的东坡向南延至云南西疆国界线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和山地皆有。

644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地理位置北部和中部可区分为秦岭、淮阳山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等单元;南部可分为云贵高原、南岭山地和台湾山地等三部分。全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包括横断山脉南部,以及云贵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m;东部包括华中、华南大部分地区,多为海拔200~500m的丘陵山地。

645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二)气候特征本区域气候属于东亚的亚热带季风气候,≥10℃年积温4500~7500℃;最冷月平均年温度在0一15℃;无霜期250~350天;年降雨量一般高于1000mm,最高可达3000mm以上。总的规律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646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二)气候特征本区东部和西部在气候上有明显差异,主要因夏季从太平洋吹向本区的暖湿气团仅影响华东、华南和华中,而未达到西部的云贵高原。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冷气团,可以直接影响华中、华东、甚至于华南,但对云贵高原影响甚小。所以,东部春夏高温、多雨,而冬季降温显著,但仅稍干燥。

647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二)气候特征云贵高原和川西山地夏季主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构成夏秋多雨的雨季;冬季则受西部热带大陆干热气团的影响,冬春干暖的旱季比东部更显著。土壤以酸性的红壤和黄壤为主,在北部则为黄棕壤。

648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征本区域的东部,南北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大致在北纬23°~31°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北纬31°以北,常绿阔叶林逐渐向暖温带过渡,相应出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构成一条狭窄的过渡带。另一方面,从中亚热带向南移,约在北回归线附近出现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包括滇中南、桂中南、粤中南、闽南和台湾北半部等地。649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征本区域的西部地区,北倚青藏高原,没有北亚热带存在,只可划分出中、南两个地带。650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1.东部(湿润)常绿

阔叶林亚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的地带性植被,因不同的地带性而异。现分别就北、中、南亚热带作简略介绍:651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1)北亚热带北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渡植被类型。乔木层的优势种主要由壳斗科青冈属、樟科润楠属的常绿种类和栎属、水青冈属的落叶种类等树种组成。652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1)北亚热带灌木层主要由柃木属、山矾属、杜鹃属等组成。常绿、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400~500m以下的丘陵,而在西部秦岭可上升到1800m的中山地带,在海拔700m以下马尾松林普遍分布。653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2)中亚热带中亚热带的典型植被是常绿阔叶林。组成林木层的优势种主要是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石栎属;山茶科的木荷属;樟科的润楠属、楠木属、樟属的种类。此外,乔木层中还经常混生有杜英科的杜英属、猴欢喜属;木兰科的含笑属与木莲属;山矾科的山矾属;交让木科的交让木属;槭树科的槭属常绿树种及蔷薇科樱属的常绿稠李类。654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2)中亚热带马尾松林在本地带内分布面积很广,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山地几乎到处可见;杉木林、毛竹林分布也很广泛,在低、中山还分布着油杉、黄杉、柳杉、金钱松、竹柏、福建柏、水松等单纯和混交林;中山有台湾松等所组成的人工或天然林。经济林如茶、油茶、油桐、漆、橘、橙、樟、厚朴、棕榈、肉桂、八角等都是本区的特产。655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3)南亚热带南亚热带的典型植被为偏湿性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m以上的丘陵。优势种以壳斗科和樟科的热带性属、种及金缕梅科、山茶科的种类为主。另外,在群落中还掺杂有藤黄科、番荔枝科、桃金娘科、大戟科、桑科、橄榄科、无患子科、楝科、梧桐科、茜草科、紫金牛科、夹竹桃科、棕榈科、竹亚科等种类。656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3)南亚热带林下植物均由热带科、属种类所组成。本地带次生林以马尾松群落为最普遍,面积最大,它在此已属边缘分布区,过南界即与热性的海南松相交替,越出西界则由云南松替代。657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2.西部(半湿润)常绿

阔叶林亚区域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的典型群落主要由壳斗科的青冈属和栲属的一些种组成。在本亚区中部,云南松广为分布,而南部低海拔地区,云南松林为思茅松林替代;在西北部,随着海拔的升高,云南松林逐渐过渡为高山松林,在高山上有亚高山针叶林,主要由云南铁杉、长苞冷杉、川西云杉等组成。658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2.西部(半湿润)常绿

阔叶林亚区域在本亚区域的川西、滇北和藏东南的中高山山地(海拔2600~3700m上下),还分布着较大面积的以硬叶栎类为主的硬叶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是川滇高山栎、黄背栎、光叶高山栎、高山栎等,一般多分布于阳坡和土层浅薄处,具有群落高度低矮、结构简单、伴生种类少等特点。659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在我国分布最广,类型最复杂,在世界森林分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的常绿阔叶林破坏殆尽,目前针叶林面积约占本区的70%一80%,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流域水患日益严重;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就是例证。目前,应加大力度保护好现在的天然阔叶林,封山育林,恢复本区的原生植被;提高森林复被率和森林质量。660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五、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一)地理位置(二)气候特征(三)森林特点661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一)地理位置

我国最南的一个植被区域。东起台湾省静浦以南,西至西藏南部亚东、聂拉木附近;北界基本上在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1°~24°),但到云南西南部,因受孟加拉湾暖气团的影响,北界移到北纬25°~28°左右;在西藏的东南部,则达到北纬29°;南界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已属于赤道热带的范围。

662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一)地理位置地势从东到西逐渐上升,东、西两部地形有显著差异,东部地势较平缓,大面积均为海拔150m以下的丘陵地,西部属于云南高原的南缘和东喜马拉雅山南翼的侧坡。在云南南部大部分山地在1000~1500m以上,山脉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具有横断山脉的特点;喜马拉雅山南侧,高山深谷,起伏大而陡峭,最低谷底在海拔200m以下,而高峰常超过5000~6000m以上。

663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二)气候特征本区域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类型,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0~22℃,南部高达25~26℃;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为12~15℃以上,年积温为7500~9000℃以上;全年基本无霜。年降雨量大都超过1500mm,多集中在4~10月,为雨季,其余为少雨季或干季,表现出干湿分明的特点。

664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二)气候特征年蒸发量在东部大致同降雨量基本平衡,但在西部和海南岛的西部由于地形的作用,年蒸发量大于雨量,生境比较干燥。典型的土壤为砖红壤,在丘陵山地随着海拔的增高逐步过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等。

665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

本区域森林类型各种各样,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热带季雨林、雨林。在海滨及珊瑚岛上因基质条件特殊,分布着红树林及珊瑚岛植被。

666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1.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在我国虽有一定的分布面积,但受破坏后残存不多,目前仅见于台湾南部、海南岛东南部、云南南部和西藏东南部。热带雨林是我国所有森林类型中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一种类型,在种类组成上有龙脑香科的龙脑香和坡垒、青皮、望天树、婆罗松。此外,还有梧桐科、肉豆蔻科、橄榄科、棕榈科、茜草科、楝科、无患子科、山龙眼科、藤黄科等植物。

667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1.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我国所有森林类型中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一种类型,在种类组成上有龙脑香科的龙脑香和坡垒、青皮、望天树、婆罗松。此外,还有梧桐科、肉豆蔻科、橄榄科、棕榈科、茜草科、楝科、无患子科、山龙眼科、藤黄科等植物。

668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1.热带雨林乔木层结构复杂,一般可分为3~4层,乔木高大,一般可达30~40m,树干通直,分枝极高,树皮薄而光滑;花、果可直接生长在无叶的木质茎上(老茎生花现象),具板状根;树叶多为大、中型,具滴水叶尖。林内阴暗,草本植物稀少。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

669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2.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雨林在我国热带季风区有着广泛的分布,面积较雨林广阔。树木出现冬季干旱落叶现象,以阳性耐旱的热带落叶树种为主,约60余种,其中以无患子科和楝科的属种特别丰富,柿科的树种也不少。季雨林的群落结构较雨林简单,乔木层高度亦较雨林为矮,一般在30m以下,树皮较厚而粗糙,除榕属、人面子属外,板根多不发达,藤本和附生植物都比雨林为少。

670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3.红树林

红树林一般生长在风平浪静的海湾中的淤泥深厚的海滩上,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海南岛,以及广西沿海、福建沿海。土壤含盐量较高,达0.46%~2.78%,有机质含量3%~5%。我国红树林树种现有24种,分属12科,15属。有高约20m的乔木,也有高1~2m的灌木。红树的特殊生态特征之一是“胎生”的繁殖方式;其次是耐盐、耐水性以及具有支柱根、板状根、气生根等。671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六、温带草原区域我国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连续分布在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地,面积十分辽阔。另外,一小部分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区。地带性植被是以针茅属为主的丛生禾草草原。在半湿润区和山地垂直分布带上也有森林草原和森林带的出现。如阿尔泰山脉的乌沙尔山有以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松及西伯利亚云杉等树种组成的针叶林。672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七、温带荒漠区域(一)地理位置我国西北部的荒漠区域,包括新疆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与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甘肃与宁夏北部的阿拉善高平原,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台地的西端,约占我国面积的1/5强。673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二)气候特征整个地区是以沙漠与戈壁为主。气候极端干燥,年降水量低于200mm。

674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本区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等,在它们的山坡上分布着一系列随海拔高度而有规律地更迭的植被垂直带。天山北坡由于受西来湿气流影响,气候比较湿润,并随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量逐步增加,在海拔2000~2500m范围内,年降水量可达600~800mm。森林带出现在海拔1500~2700m的坡面上,形成山地寒温带针叶林,由雪岭云杉组成优势种;675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在西部较干旱的博乐一精河一带,云杉林与草原群落相结合,形成山地森林草原。天山北坡最东端的哈尔里克山地,由于受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气候影响,也较其西部山地为干燥,森林带升高到海拔2100~2200m,下部为雪岭云杉占优势的暗针叶林,中部为云杉、落叶松混交林,上部则为西伯利亚落叶松纯林。676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伊犁山地水湿条件较好,低山区有以新疆野苹果和野杏为主组成的落叶阔叶林及野桃丛林;在海拔1500~2600m的中山带形成以雪岭云杉为主的暗针叶林。677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三)森林特点祁连山海拔一般都在3500m以上,植被垂直带明显,在东部海拔2500~3300m阴坡、半阴坡比较湿润的生境下,分布着寒温带针叶林,阳坡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