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14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14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14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14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14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三、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师生探究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教生问答: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师:这首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生:九一八事变。这首歌唱出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渴望。师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历史,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1、播放视频《九一八事变》,回答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基础知识:时间、地点和简单进过。2、探究活动一:日本为什么发动九一八事变?展示材料,学生活动。师生归纳总结。3、教师:展示《新编九一八小调1》:这首小调控诉了日本兵的什么罪行?出示日本在华惨无人道的暴行。【设计意图】利用冲击力很强的图片,震撼着学生的灵魂,让学生感受到日本侵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军的仇恨。4、教师导语:面临国家危难之际,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蒋介石是什么态度呢?为什么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展示秘密档案:蒋介石给张学良电报。学生回答:不抵抗探究二:蒋介石为什么对日不抵抗呢?展示材料:学生活动,师生归纳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同时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教师导语: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但东北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对日寇的侵略进行了英勇反击。请听一首小调。5、播放《九一八小调2》进入第二篇章:国之坚强——中国人民奋战1、教师:面对日军侵略,蒋介石不抵抗,但我们党和东北人民是怎么做的呢?展示幻灯片:a、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b、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游击战争。c、故事会,介绍杨靖宇。【设计意图】利用图片、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通过故事学习历史的方法。2、展示幻灯片:展示地图: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后,又把我矛头指向了华北,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共产党:要求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历史知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过渡:各大城市纷纷举行游行请愿,要求国民政府抗日。这时在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第三篇章族之大幸——西安事变1、播放:电影《西安事变》片段【设计意图】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细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西安事变有关知识。3、西安事变后的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展示:日本、英美、国民党亲日派、亲英美派(宋美龄和宋子文)和共产党的各自主张?学生分角色扮演:4、探究三:假如你是共产党的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把蒋介石捉起来后,你准备怎么样处理蒋介石?是杀?是留?【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辩论中尽情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泄自己的感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5、过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在于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他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四篇章:感悟历史,体验升华1、过渡: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从张学良、杨虎城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2、讨论:从张杨将军身上我们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他们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安危,英勇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五篇章:知识延伸时政结合。展示课件:在历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现在日本亡我之心依然存在。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妄想占领钓鱼岛,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牢记历史。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结束:齐读胡锦涛的题词,再次激发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附:板书设计:第14课难忘九一八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1、时间2、地点二、国之坚强——中国人民奋战(局部抗战)1、抗日义勇军2、中共:杨靖宇三、国之大幸——西安事变:1、时间2、人物3、意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所教内容八年级上学期的内容第三单元,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是一所乡级学校,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难忘九一八》效果分析本课是是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一课,本课共安排有两部分的内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从教材所处地位来讲,属于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部分向抗日战争部分的过渡。本课的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本课的难点:西安事变。

1、备课时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依据教材而不是依赖教材的教学新理念,对本课课标和教材内容作了整合和取舍。为此把教材分成了五个篇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2、通过三个小歌曲和两段小视频为主线,串连起本课的内容,进行课程整合,更合理,更清晰,符合新课改的路子,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课件中展示了大量图片,出事日军在东北的滔天罪行,激发了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愤怒。展示杨靖宇、张学良、杨虎城三位将军的图片,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计个人安危,一心为国的高尚情操。4、设计了几道综合性比较强的讨论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捉蒋介石后是放?是杀?”这都是本课的难点,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因此给以大量材料,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突出中共高瞻远瞩、为中华民族利益为重,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难忘九一八》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重要。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承上指的是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于1931年至1936年,在这期间,国共两党正在打内战,仍属土地革命时期;启下指的是这一节课主要学习日本开始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这一节课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随着本节内容的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此外,学习本课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沙场点兵: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我们把每年9月18日定为国耻日,是因为()①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②我们要不忘历史③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责任④我们不要忘记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西安事变又叫()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A.改善两党关系B.粉碎亲日派的企图C.实现全民族的抗日D.寻找发展红军的机会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二)非选择题5、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摘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请回答:(1)材料中的“此案”指什么事件?(2)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怎样的对外政策?《难忘九一八》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五个篇章。第一篇章“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主要采用分析材料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突出日本的蓄谋已久(其实也是中国东北沦亡的原因之一),让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的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最后分析东北沦亡的原因,点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本篇章设计体现出日本的侵略、蒋介石的不抵抗、东北地区的沦陷都是国之难。第二篇章“国之坚强——局部的抗争”从三个角度设计的,一是循环播放抗日英雄的图片,二是视频资料杨靖宇抗日直至牺牲,学生讲述抗日英雄故事。第三篇章“国之大幸——西安事变”,首先学生阅读教材,进而复述西安事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事变的经过。然后摒弃传统的假设讨论法,直接抛给学生四则材料,分析各方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的不同打算,再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从而理解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突破难点。结束语的设计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伏笔。第四、五篇章进行知识迁移,知识拓展,紧扣当前时政,对学生进行情感提升,达到历史的情感教育目标。同时结合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