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说课稿(说课)_第1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说课稿(说课)_第2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说课稿(说课)_第3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说课稿(说课)_第4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说课稿(说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nn

全册说课稿

一加与减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分析问题、获得信息的过程,探索并掌

握100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

【数学思考】: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

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

三、说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法、自主学习法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别人发言的精彩

和关键之处,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1、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圈游戏吗?淘气和笑笑正在比赛,我们一起去

看看比赛情况吧。(学生仔细观察统分表)

2、提问:观察套圈过程,你从中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找到的数学

信息)

3、任务:请你们估一估,谁的得分高?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4、回顾:谁愿意再说说这种估算的方法?(分解难点)

(二)、探究与体验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算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选择

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1、提问:除估算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2、探究:要计算淘气三次共得了多少分,可以怎样列式?列式时要注意哪些问

题?(分解重点)

3、拓展: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淘气三次共得了多少分。(可以小组

合作,也可以请老师帮忙)

4、巩固:我们今天新学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5、任务:请各位同学们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舒适计算方法算一算笑笑共得了多

少分。

(三)、巩固与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数相加的竖式计算

方法,并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1、基础练习:用竖式计算

24+16+27=49+17+32=

15+26+44=33+29+25=

1、拓展练习:观察主题图,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看出谁获胜吗?

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总结,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

心。】

1、提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在生活中的套圈游戏中,我们学习了估算,然后再用计算验

证我们的估算,看来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秋游》说课稿

城关学区寇亚琴

一、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改革和新大纲的精神,本课的教学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

定如下:

1.认知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亲身体验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究,进而发现,总结和应用除法估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运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联想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

(3)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情感目标: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

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灵活地进行除法估算。

二、教法和学法: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学生的“学”就能:

敢于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一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应答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简单记忆、机械

重复的学习方式,而是充分让学生自己在生活情景体验中主动质疑、探索,互相

交流,共同发展。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口算。

因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除法估算的必要基础。因此有必要对这

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及反馈,以便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又可以为算法多样化

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景,体现估算的意义。

运用课件创设师生在秋游前去超市买遮阳帽的情景。帽子的单价有8元、9

元和12元,要买41顶,有400元钱,够买那种帽子?

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情景,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满足学生

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以前的旧知,乘除法口算、因数是一位

数、两位数的乘法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又有新知,除数是两位数的

除法估算。但这个新知因为设计的被除数是一个整百数,比较容易,学生在已有

经验的基础上跳一跳就可以摘到,为后面的新授进行了引路,充分体现了估算在

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除法估算的方法。

1.让学生负责设计秋游计划。

2.课件图文并茂出示:学校到田田生态园往返共116千米,所乘客车平均

每小时行38千米。乘车时间大约几小时?

(1)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质疑、解疑,体会两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

让学生设计秋游计划既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的一般能力得到

了培养。注重内容的呈现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

通过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四)、除法估算技能的培养。

估算下面各题:

(1)4814-795384-6(2)42114-6919854-21

(3)6234-192744-3836504-41

题目数据的特点是(1)被除数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2)被除数省略百位、千位

后面的尾数,求近似值的方法,既有四舍又有五入,(3)被除数是根据题目具

体情况和运算方便灵活的取近似值。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顺利的实现除法估算方

法的层层迁移,又有利于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灵活估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

性。让学生在迁移的过程中自主建构除法的估算技能。

(五)、运用所学知识、综合灵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图文并茂出示:学校全体师生共538人,所乘客车限乘58人,如果同时

乘车到达田田生态园,估计一下需租多少辆这样的客车?

每人应交秋游费用?元

(1)学生解答、展示交流

(2)质疑、解疑

问题一使学生认识有时估算结果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问题二一表格形式呈现信息,需要学生从表格中为解决问题搜集信息,合理

的处理信息。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尝试将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到

三位数除法估算,这是教材的编排意图之一,例如P51第四题。在这里,不同的

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

方法一:200X10=2000(元)538X10=5380(元)

2000+5380=7380(元)7380+538仁14(元)

放法二:200X10=2000(元)2000・538心4(元)10+4=14(元)

四、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在秋游这个情景主线的贯穿之下,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

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用除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

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到数学活动

中,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

《星星合唱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属于初步的连加、

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它也是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的基础。根据《课程标准》的

基本理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扩展了学生

的知识面。另外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

正确计算,在学习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

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4、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与含义。

5、教学难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二、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将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

实践活动中完成教学,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二年级的

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带学生去老师家做

客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于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

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5分钟的新课准备、15分钟的新授和20分钟

的巩固练习。下面我详细的说明一下这三部分。

(一)新课准备

1、导入:”应数学王国国王的邀请,我们今天要到数学王国去做客,去数学王国

的路比较远,所以得乘车去,可是这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的数学问题,让我们

跟他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由于二年级孩子的特点是都喜欢听故事,

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数学王国游览记”的故事情境,以此引出新课的学

习。2、复习:“在上车之前,司机叔叔想看看我们有没有资格去数学王

国,所以要考我们10道口算题,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在此环节我用10道口

算题复习了学过的10以内的加减法,用开火车的形式是要考察一个小组的掌握

情况,用直呼的方法是为了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是对孩子口算能力的一个

训练。

(二)新授

1、说一说:“有谁坐过公共汽车?谁来说一说坐车时都需要注意些什么?”此

环节是配合“知荣明耻,文明出行”的主题活动来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

2、根据图意提数学问题:“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发现

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此处初步培养了学

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了能力目

标。

3、学生独立完成说想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此处训练了孩子的

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对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情况,以

便及时调整后面的教学。

4、试一试:“现在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的大门口,可是门上有密码锁,它的密

码分别是四道数学题,我们得把题做对了才能进去,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此处设计了一个密码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一题让学生小组合作用教具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的感性体验。第二题上升一个难度,让学生边说边算。第三、第四题再提升一个

难度,让学生直接计算。以此来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帮助孩子从直观到抽象,

初步训练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孩子的计算能力。

(三)练一练

1、说一说,算一算:“进入了数学王国,看到了一棵大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这棵树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吧。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发现了那

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在这个环节中,我进一

步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可以发散思维的空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即锻炼了孩子

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所学新知,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

趣的。

2、计算:“现在我们来到了数学河,河里的鱼都是数学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

些奇怪的数学鱼吧。”这部分的计算题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

所学新知,同时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允许借助学具操作完成有关计算。

3、我是小小统计员:“渡过了数学河,我们就来到了图形之家,图形们听说我

们的到来都非常高兴,让我们来统计一下都有哪些图形来欢迎我们了,看看谁是

一个合格的统计员。”此环节初步培养了孩子整理数据、统计数据的能力,同

时还锻炼了孩子给图形分类的意识。

4、说一说,填一填:“来到了机灵狗的家,机灵狗请我们吃樱桃,可是樱桃好象

不够,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

请你解答一下这道数学题。”“从数学王国回来之后,我想给机灵狗写信,可是我

不知道邮票够不够,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

这些数学信息请你解答一下这道数学题。”

此环节巩固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购物

《买文具》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买文具》即认识小面额

人民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活动;说教学

评价;说板书;这6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

是在学生已有购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学生都

有和家长一起购物的经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也

经常看到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人民币,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人民币的使用经

验,教材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模拟购物等活动中,

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认识人民币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一部分,也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通过对这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知道

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体会数学

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我制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

币,知道元

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

合作的态度,

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兑换,体会1元钱的币值。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从而发现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

学。也就是

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

手操作,通

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有利于师生

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

用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

的合作互助,

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

流,提高了

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购物活动的小商品模拟钱币

为达成4个教学目标,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购物为主线,设

计了4个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笑笑和淘气在文具店购买文具活动的视频片段,唤起学生已有的知

识和经验,

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

又因为二年级孩子年龄较小,社会经验不足,上市场、超市购物的机会也少,

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

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所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想不想和笑笑、淘气一起到文具店里

去购买文具呢?从而引出课题:买文具。

(二)、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首先让学生互相

交流:你知

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有序地进行板书:

1角、2角、5甬

1元、2元、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

在这一环节中我仅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知

识经验的归

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

有意识培养

学生细心观察、仔细倾听、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由于分币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如果学生没有说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

那么我会提示有同学见过更小的人民币单位吗?在超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除了

几元/几角,还有更小的单位吗?经过提示学生会想到“分”(对提出分币的同

学我会这样评价:你的社会经验真丰富!并追问那你知道分币有哪几种面值的吗,

其他同学知道吗?我会这样评价同答问题的同学: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细心会

给你带来更人的收获!)并随即补充板书:1分、2分、5分在这里有的学生可

能还会喊出:“几毛钱”,认为“毛”也是人民币单位,老师应及时纠正,使学生

有正确的认知。

老师有序的板书为下面学生按顺序同桌介绍人民币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这里老师

指出本节课先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

向同桌介绍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

有需要提醒

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

的方法。事

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他们发现1元、5角、1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5角硬币是金色的,最

容易区分:2角的人民币只有纸币,没有硬币。他们认为在辨认人民币的时候要

能认识大写的1、2、5,认为在辨认人民币时,可以看颜色、图案、大小、数字,

但最主要的是要看数字后面的单位。(对于学生的发现我会及时作出评价,例如: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你们小组真棒;)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没多个情境,由易到

难逐步培养

学生购物的能力。

A.模拟购物(一)

这里通过情境提出问题:文具店里有一个可爱的橡皮,售价是一元,如果你

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

求学生人人

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

生有条理地

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

还可以怎

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

付,能说说

理由吗?(及时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赠送智慧星,激励孩子们积极思考)从他的

发言中你发

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

角=10分、

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

7Lio

B.模拟购物(二)

这里通过出示智慧老人写给老师一封信提出问题:先猜猜信封上邮票的价钱

是多少?猜

猜智慧老人买这张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

话、电子邮

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

了解一下;又因为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分”币,因此这一环节的设置即想提醒

学生要关注生活,又想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分”这一人民币单位。)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

多种方案从

角币中取钱。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

种付80分

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

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币问题。

C.模拟购物(三)

老师逐步出示五种商品,并提问。

付1元钱分别买一块价格是2角的橡皮、一把价格是4角的小刀、一个价格

是3角的书

签、一把价格是7角的尺子,应找回多少钱?怎么算?

付1元钱买一盒价格是1元4角的铅芯,够不够?还要付多少?如果付1

元5角,要找

回多少钱?如果付2元,要找回多少钱?

如果用1元钱去买这几样东西,最多可以买几样?哪几样?如果买两样,可

以怎么买?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

基础上,对

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里充分利用题目内涵,增多练习的机会,延伸找

币问题,让

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提高购物能力。

(四)、实践活动

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超

市商品的价格,然后请大家拿着自己的模拟钱币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

激起学生的

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

学,同时这一环节也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检测,学生在“购物活动”中会碰到付币、

找币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能自测出自己的掌握情况,因为有了兴趣这个小老师的

驱使,有问题的孩子会主动的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能更好地掌握本节内容。

最后,智慧老人还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你们知道每一个人民币上都有一个

什么相

同的标志吗?(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是国徽)适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

德育教育。

教学活动小结:

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

结,提升成

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

书本世界与

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

界中去挖掘

无尽的知识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说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评价,评价要及时具体。我们的

评价越具体越好,一些泛泛的表扬“你真棒,你真能干”等孩子并不明白自己好

在哪里,棒在哪里。如果换成“你说的很完整,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你总

结的非常准确”孩子就会清楚自己的优点是什么,才能够扬长避短,这样的评价

也才能达到目的。

七、说板书:本节课板书设计的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中心突出,直观的反映

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买衣服》

数学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

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

技能。”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他们学

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于其丰富的感性认识,《买衣服》是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活动

之一,旨在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而且学生在这一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设计方面,应

充分让学生在“学数学”的同时经历自主“做数学”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通过买衣服的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人民币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新旧两种版本的大额人民币,鼓励学生发现其中的特征

及分辨的方法。

(2)组织学生先估算买东西的价钱,再实际计算一下是否正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为突出本单元内容的特点,落实好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确定

为:

重点: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难点:弄清大面额的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本课主题图;10元、50元、100元面额人民币各一张,20元面额

人民币一张。

2、学具准备:学生准本学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创设逛商场的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逛过商场吗?今天笑笑就来到商场买衣服(引出课题:买衣服),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获取数学信息并交流。

师:(出示课件:教材72页主题情境图)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商场里了,同学们从

图中知道了些什么呢?

生交流:我看到商场里有上衣、裤子、裙子和围巾;我还知道了他们各自的价钱。

一件上衣的价钱是59元,一条裤子的价钱是41元,一条裙子的价钱是36元,

一条围巾的价钱是31元;我还知道了明明的笑笑拿了100元钱想买一件上衣和

一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人民币,今天笑笑来买

衣服,那么你们觉得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那些人民币来付钱呢?(生讨论)

生讨论,交流意见:可是可以,但会很麻烦。因为衣服店的东西比较贵,我们

学过的人民币最多才5元,算起来就很麻烦。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面额较大的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

课件出示教材72页“认一认”中的人民币。师出示100元、50元、10元面值人

民币和20元币,把正反两面都展示给学生看,充分让学生从正反两面去识别,

然后贴在黑板上。

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反馈:我们组发现只要看人民币上的

数字是多少元就可以认清楚了;我们组发现新版的人民币都只有毛主席一个人的

头像;我们发现他们的颜色不一样,我们觉得应该还可以从颜色上来区分人民币。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我们可以从人民币的数字、面额、字样、图案

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换一换。

师:现在我们一起认识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在实际购物过程中,常常遇到换零

钱的问题,你们会吗?练习人民币的兑换。

3、买衣服

师:现在笑笑在买衣服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助他们吗?师:(出示课件)我

们看看他们有什么问题?笑笑的问题是:想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拿100元够

吗?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学生讨论后交流,反馈。

师:师板书:59+36=95(元)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淘气的的问题,他的问题是“我

想买一条围巾可以怎样付钱?"(一条围巾31元)

同桌商量,然后反馈交流。

师:同学们帮淘气解决了问题,他真谢谢大家阿!最后笑笑想请教同学们一个问

题,他的问题是“我想买一条围巾和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可以怎么付

钱?”

生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啊!我们买东西的时候也可以这样多动脑筋想想怎样

付钱比较方便。

三、巩固提高

1、教材73页第二题。(2个小题)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不错!昨天的售货员阿姨又要请我们帮忙数一数钱,你们愿

意吗?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

2、数学故事。

师:同学们顺利地帮阿姨数对了钱,真棒!最后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你们

听完了还要动脑筋想想故事里的问题哦!(边出示课件边讲故事)

四、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那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

用到人民币,因此我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做到合理花钱,勤俭节约每一分钱。

五、作业

1、抄写正式作业;

2、完成课堂练习册《买衣服》这一课的内容。

三数一数与乘法

《有多少块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6-17页《有

多少块糖》。

2、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知识板块。这节课是以学生已掌握了三个

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为基础,通过数糖块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积累经验,为体会

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旧教材是先出示方阵熊猫图,让

学生横着数和竖着数,比较直接。而新教材是先要把一堆杂乱的糖果数出来,从

而引出可以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再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引导学生横着

数和竖着数。这样的教材编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入,也更容易消化理解。

3、说教学目标:

1、结合数糖块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连加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培养

热爱数学的情感。

4、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难点:经历数数的过程后能够初步体会乘法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袋糖。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

者。因此,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和学法。

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摆一摆(让学生把糖果摆成方阵的形状)、数一数(让学

生1个1个地数,几个几个地数,横着数和竖着数)、填一填、算一算等,注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

奇开始。让学生一边摆一边思考可以怎么去数,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

作。

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数方阵的时

候横着数,或者竖着数。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按行数和按列数这样

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达思维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

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

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

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

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我的第一个环节是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几号吗?今天是11月14号,也是小明的生日。小明

的妈妈要送他一份礼物,你们猜猜妈妈买了什么?妈妈从商场里买回一堆糖果,

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糖?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有多少块糖。

(这样的设计借助动画去引入,直接将生活中的数学呈现课堂,能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望。)

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糖果,让学生分组讨论,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摆一摆,数一

数,合作交流。最后分享他们的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活跃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展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1块1块地数,2块2块地数,5块5块地数等数法,

没有出现的,可以让学生注意看书或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全体学生按

照“2个2个”和“5个5个”再数一遍。

此时再提问,1个1个地数,或者2个2个地数,糖果的总数会不会发生改变呢?

学生能很快地发现不改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物体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几个几个地数,而总

数不改变,小结。)

(2)自主探究,实践操作

出示教材第16页第二个活动图。

引入小故事:灰太狼有一袋糖,想知道有多少个,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数,聪明的

喜羊羊把糖果摆成了方阵的形状,你知道它是怎么数的吗?

左图是按行数,右图是按列数。提问学生:按行是怎么数?列又是怎样数?(设

计意图:首先让学生明白行与列的区别,学生表述不完整的,要及时给予提醒

和鼓励)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按行数”是横着数的,“按列数”是竖着数的。让学生

独立完成两个图下方的填空。再提问学生说出他们答案。学生回答完,再问全班

同学,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表扬的时候可以用你的回答太棒了,你的想法很好

等多种语言方式去鼓励学生。

左图,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14块。右图,每列4块,有3列,一共12

块。(设计意图:把糖块摆成方阵形状,通过“横着数”和“竖着数”使学生感

受不同的观察角度)

这里要总结数方阵物体个数的方法:

①横着数,数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就表示有多少个几相加。

②竖着数,数每列有几个,再数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就表示有多少个几相加。

刚刚的糖果真好看,这里还有一种更漂亮的糖果呢,这是超级棒棒糖。

①出示教材第16页第三个活动图,提问:想知道一共多少块糖,可以怎样数呢?

(受上一个问题的启发,学生会想到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再引导学生根

据两种数法列出不通的连加算式。)

横着数,每行5块,有3行,即3个5相加。

加法算式:5+5+5=15(块)

竖着数,每列3块,有5列,即5个3相加。

加法算式:3+3+3+3+3=15(块)

观察两条算式发现最后的得数是一样的,不管横着还是竖着数,物体的总数不

会改变,再一次积累数数经验,为乘法的学习做孕伏。

(3)强化训练,提升练习

课件展示出教材第17页的第3题,采用“竞赛”奖红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斗志,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数方阵物体个数横着数和竖着数两种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跳远游戏好吗?看看谁跳得最远。首先我们把1、2

组分为A组,3、4组分为B组。游戏开始了。

A组每次跳5格,跳了3次,一共15格。3个5相加,加法算式是:5+5+5=15

(格)

B组每次跳3格,跳了4次,一共12格。4个3相加,加法算式是:3+3+3+3=12

(格)

(4)回顾反馈,总结收获

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回顾全课,总结收获。提出遇到的问题,杂乱的物体我

们可以怎么去数?方阵的物体又可以怎么去数?共同反思过程,让知识再次得到

升华。

(5)作业

完成课本第17页剩余的习题。

五、说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况

物体可以1个1个,几个几个地数,总数不改变。

数方阵物体个数的方法:

①横着数,数每行有几个,再数有多少行,有多少行即多少个几相加

②竖着数,数每列有几个,再数有多少列,有多少列即有多少个几相加

阳儿童乐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

课(第18、19页)。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

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

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

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

便性。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准备。

2、教学目标

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掌握它

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3)结合具体情境,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

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相同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

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准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

悬念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经过一年对新教

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察生活、发现信息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以在

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

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

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二)学法分析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

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我力求体现

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

决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于创意的练习及时反

馈巩固,通过联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一、创设生活情境,

体会乘法必要性;二、结合问题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三,联系生活实际,感

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排队去儿童公园”的情境,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用

加法解决“每排有5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同学们体会到连加

这种方法的烦琐。这时,我引导学生:象这样每个加数都一样的加法算式,有没

有更简便的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第二个环节:结合“儿童乐园”的问题情境,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

本节课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重点环节。我准备用以下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把主题图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

1请同学们自己在情境图上寻找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O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进行问题交流,并进行汇报,教

师根据具体情况把学生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问题,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准备。O

可以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对答案。

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

以其中一个做例题,对学生进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的讲解。如以

2+2+2+2=8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写做2X4=8,或者4X2=8,读作2乘4

和4乘2。其中,中间的叉号叫做乘号,这是一个乘法算式,2和4在这个乘法

算式中都叫做乘数。

4请学生把其他几个算式也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时对所。

学知识进行巩固。

在这四个步骤中,我还会提醒学生注意: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一个是相同加数

(显性的),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隐性的),要让学生明确它们的由来。

经过第二个环节四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乘法的意义及算式改写及各部分的

名称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过度到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个环节也可以分为两

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小组内交流,寻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在

全班进行交流;然后,把本课引入的“排队”的问题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样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有

用的数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能够在生

活中寻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也就说明他们对乘法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

识,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六、说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的连加的算式和抽象出来的乘法算式对应着写,这样让加法到乘法的转

化过程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有多少点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点子数,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数的

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3.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意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将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

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每列4棵,共5列树)

师:同学们,今天请你们帮公园的管理员数一数这里种了多少棵树?

生:(独立完成)数树的棵数。

师:数的累吗?(累)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如何计算这种排列整齐的时候的数量。

二、探究新知。

1、点题。

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用圆点来代替。

板书:有多少点子

2、计算方法的教学

(1)课件出示点子图(每行2个,共3行)。

师:请仔细观察这个点子图,听问题:这个点子图有什么规律?你是怎样观察的?

是横着数,还是竖着数的。

生1:我是横着数的,每行2个,共3行。

生2:我是竖着数的,每列3个,共2歹h

师:一共有多少个点子?你能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2+2+2=6,乘法算式是3X2=6或2X3=6

生2:3+3=6,乘法算式是3义2=6或2义3=6

(2)出示第2副点子图(每列4个,共5列)

步骤同上。

(3)总结规律

师:这些点子图类似什么图形?(长方形)它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乘法。

师:像这样排列成类似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图形,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计算。

3、看谁摆得快。

用点子图表示“4X7”“3X8”

(1)先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同桌一起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4、圈一圈,在点子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X8”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第21页第1题。

(1)说一说,这两个算式表示含义。

(2)独立完成,分别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2、第21页第2题。

利用附页上的点子图摆一摆。

3、第21页第3题。

第2小题可以看成点子图,类似什么图形。

4、第21页第4题。

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有多少点子

每行2个,共3行。每列4个,共5列

加法算式:2+2+2=64+4+4+4+4=20

乘法算式:3X2=6或2X3=64X5=20或5X4=20

《动物聚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向阳中心小学的王群。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动物聚会》。我将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动物聚会》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在

此之前,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对乘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为过渡到本

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本节内容又是学生进一步乘法运算的意义,因

此,本课的学习在乘法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

教材描述和简析:教材中的主题图以学生喜爱的童话形式出现,目的是让学生在

生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在

教学中渗透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力图通过实践操作掌

握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制定如下教

学目标:

1、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与应用

数学的意识,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方面目标: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

3、情感态度方面目标: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是:体会同一个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代表的具体意义是不同的,下面,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

谈谈:

三、教法和学法

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必须考虑教法和学法。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

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我先来说说本节课的学法。

1、学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掌握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知识

点,掌握方法,我在教学中安排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新学习

等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2、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

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展现获取

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最后我来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本节课大致分为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巩固深化、拓展思维)和(总结延伸、情知共融)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创设了白雪公主来到森林里答谢小矮

人,小动物们为白雪公主举办动物聚会的童话故事,引出新课。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

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

中。

揭示课题,适时板书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

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所以把本环节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步。

(1)提出问题:

首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主题图、为提出数学问题做好准备。然后鼓励学生根据发

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问题,先让他们和同桌

说一说再汇报,这样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接着课

件出示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4个问题。

(2)解决问题:

学生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很快列出了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的加法

算式和乘法算式,这时引导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3分别表示什么?理解

3X3的意义。

接下来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列出下面两道题的算式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订正。在

这儿我把原来的一个小环节“体会6X3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移到了后面的练习

“连一连”中,因为大家在研讨时觉得这部分的训练目的和“连一连”的训练目

的相同,都是让学生理解一个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没有必要前后两次重复,

又浪费时间。

最后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是网友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因为

我把主题图中的每捆4根胡萝卜改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

根的。在上课之前我认为同学们都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变成乘

法算式,可上课时还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办。这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圆片

代替胡萝卜,分别摆出3个一堆,4个一堆,5个一堆,然后摆成每堆相同的数

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讨论一下就明白3+4+5可以变成3个4,

我适当的给予表扬。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再回归到主题图上,这时趁机运用鼓

励性的语言: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学生们踊跃的回答:只要从5

根胡萝卜里拿出1根放到3根里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时

既培养了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又加深了对“移多补少”的方法的理解。,这样

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经历将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拓展了

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练习时我采用了版主“海的女儿”的建议,把“闯关游戏”用“帮助白雪公主打

开安全门”的情境换掉了。这样,不仅衔接的自然,而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很高涨,又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教育。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连一连、说一

说、摆一摆、算一算的数学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想像、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

在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理解、去发现、去突破难点。

4、总结延伸、情知共融

在总结延伸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谈收获,再评价一下自己和他人,学生们懂得了

做人的道理。

接着是本课延伸,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由于我的疏忽,初

稿时对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理解的不到位,经过辉煌老师的指导,才使延伸这部分

发挥了最大优势。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项作业,把课下从生活中找到的乘法问题写成数学日记做

为礼物送给白雪公主。

通过小结与评价,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并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乘

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5、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

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6、板书设计及设计意图。

动物聚会

树上有几只小鸟?3X3=9(只)

一共有几个桃子?6X3=18(个)或3X6=18(个)

一共有几根萝卜?3X4=12(个)或4*3=12(个)

一共有几个松果?3X6=18(个)或6X3=18(个)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意图。

四图形的变化

《玩一玩,做一做》

一、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的第二节课,

是学生在学习了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为后续的轴对称图形、平移与旋

转的学习做好准备。教材注重学生的“初步感知”和“积累经验”,安排了华容

道游戏,让学生感受平移的特点;通过制作陀螺,认识旋转;放飞“竹蜻蜓”,

进一步让学生感知体验旋转的特征。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同时,能够自己动手解

决图形或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2.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华容道游戏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硬

纸牙签竹蜻蜓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喜欢玩游戏棋,能告诉老师你们都喜欢玩什么游戏

棋吗?

生:中国象棋、中国围棋、跳棋.....

投影出示华容道游戏棋,问: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生:华容道。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玩一玩一一华容道游戏。

1.老师简单介绍“华容道”的游戏由来及基本的游戏规则。

师:“华容道”游戏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棋,据说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

容道”的影响才发明的这个游戏棋。

师播放“华容道”故事视频。

师:真正的“华容道”游戏比较复杂,我们把它简化一下,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一

棋盘上有20个格子,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