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设计注重单元整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通过一个
单元的不断练习,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评价人物两个方面的阅读能力。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这个主题编排。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
篇文章组成。目的是(一)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与人文作品阅读形成互补,丰富阅读体验。(三)巩固长文章阅读和提高
阅读速度的方法训练。
语文要素一: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JL
落实要素梳理总结t
实践运用
贯穿方法指导进一步提嫁方法
三年级详细复述一一四年级简要复述一一五年级创造性复述。
语文要素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本单元教学安排学习课文,初步感受一一深入品读,系统练习一一拓展阅
读,总结方法。
本单元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兴趣,掌握汉字的书写规
律,书写美观。
2.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感受课文展现的为他人着想、自我牺牲的思想。
4.巩固长文章阅读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训练。
本单元从说到写,逐步落实提取主要信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缩写故事的
学习任务。
篇人海力而牛弥织女(-)
RitiHl.设设座支,;了毒力布的•儿”,欧i娅义.说说牛郎和£牛吩么相处的.他懒收3么认的
施人海力布
◎小小等
程*津文内容.管力tr-atf.0震介f陀的东历
分课设计
9.猎人海力布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酬、誓”等4个生字,会写“叮、嘱”等11个字,会写“猎物、
珍宝”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和感染力。
3.厘清围绕海力布写了几件事,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
品质。
5.复述故事,培养创造性复述的能力。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小练笔。
二、课时分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酬、誓”等4个生字,会写“叮、嘱”等11个字,会写“猎物、
珍宝”等18个词语。
2.厘清围绕海力布写了几件事,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领悟海力布的高尚品质,受到熏陶感染。
二、学习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吧?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
你们知道哪些民间故事?
预设:《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2.什么是民间故事呢?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
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3.据说在内蒙古的山村,有一块神奇的石头,传说是一个叫海力布的人变
成的,大家就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猎人海力布。
【设计说明】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引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计时读书,看看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2.交流初读收获及运用的读书方法。
【设计说明】提升阅读速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交流初读感受。
(三)结合预习,检测字词
1.读音。
狂风怒号(hdo)淹没(mo)
2.字形、笔画。
酬、嘱、延
3.词义。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
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设计说明】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解决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分别是什么?用
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2.交流归纳。
3
(1)海力布救龙女得宝石。
(2)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3)乡亲得救,人们纪念海力布。
3.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事件+结果(人们世代纪念海力布)。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梳理文脉,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感悟民间故事的神奇
1.这个民间故事神奇在哪儿?
预设:
(1)海力布听得懂小白蛇的呼救声,还能够和小白蛇对话。
(2)海力布拥有神奇的石头后,能够听得懂动物们的对话。
(3)海力布把能够听懂动物说话的事说出去后,真的变成了石头。
2.你还知道哪些?
【设计说明】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了解其他民间故事。
学习单
预习内容分类学习过程记录
字音在课文中圈画出本课要求认读的字。
多音字组词
易错音
字形形近字组词
易错字
词意不理解的词语千真万确:
震天动地:
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质疑我的疑问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和感染力。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
质。
3.复述故事,培养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小练笔。
教学重点: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
质。
2.复述故事,培养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小练笔。
二、学习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回顾课文围绕海力布写了几件事?
【设计说明】梳理文脉,理清结构。
(-)深入研读,感悟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情节或者描写海力布的相关语句,你觉得海力
布是个怎样的人,批注你的感受或者评价。
学习提示:
(1)自学批画。
(2)小组交流,汇总学习成果。
(3)集体交流研讨,补充批注。
2.交流、汇报: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人物品质:热心助人、舍己为人。
预设: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乡亲们说“咱们赶快搬
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
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cul)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海力布急得掉下
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
5
就来不及了!”
抓住文中的语言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
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从文中的“千真万确”“来不及了”都可以看出海力布十分的着急,希望能
够帮助人们避免灾祸。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自主画批,小组交流,集体研讨三个小环节,抓住
文中感动情节或关键词语,感悟人物形象。
(三)借助文本,训练复述
1.海力布是怎么原原本本地告诉乡亲们呢?请你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
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
2.指导:(1)思考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复述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同?
预设:海力布:第一人称
乡亲们:第三人称,转述海力布的所言所行
(2)怎样做到有序复述?
①宝石的来历;②宝石的作用和使用条件;③搬走的原因。
1.练习、小组内复述、班内展示交流。
(四)小练笔,提升语言的转换能力
1.乡亲们得救了,海力布却永远变成了一块石头,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给那
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
重点是学生借助文本内容,练习语言表达方式的转换。
2.小组交流,推选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9猎人海力布
热心助人
救白蛇一得宝珠一听鸟语一救
乡亲一变石头
舍己为人
6
拓展阅读: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春天在院子
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
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
在里面。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
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
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有个叫万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
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院子,躲在丝瓜架下,正好被游园的孟姜女发现,万喜良
连忙起身作揖哀告。孟姜女一看是个俊俏书生,便回报给孟老汉,孟老汉见万喜
良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礼,于是提出把孟姜女许配给他。
良辰吉日时,正当二人即将拜堂成亲,不料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
万喜良抓了去做民夫。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转眼已是一载,万喜良一去后杳
无音信,眼看天寒地冻,孟姜女万分不放心,夜赶寒衣,辞别二老,风餐露宿、
饥寒交迫,一路打探着万里跋涉寻到长城脚底,却听得修长城的民夫说丈夫早已
累死,尸体不知埋于何处。孟姜女顿时痛哭失声,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
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荡波,长城一段段倒塌,足有八百里,一堆堆死人骨露出
来。孟姜女为了辨认出丈夫的骨骸,咬破中指,把血滴在一堆堆白骨上,滴到万
喜良的骨头之上时,血珠凝住不动。
正在这时,秦始皇巡察长城而来,看见眉清目秀、如花似玉的孟姜女,隧起
心霸占。
孟姜女将计就计,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一要秦始皇搭起三十里长的孝
棚;二要秦始皇披麻戴孝,领文武百官到祭台上吊祀万喜良;三要在成亲之前,
与秦始皇游海为万喜良举行葬礼。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宁死不从。秦始皇此
时色心难耐,为了讨得孟姜女欢心,竟然一一答应。但在祭祀那天,孟姜女哭
完丈夫,哭得血泪模糊时,一纵跳入了海里。秦始皇大发雷霆,命令士兵赶忙打
捞,即时大海咆哮,狂风四起,秦始皇不得而归。原来是海龙王和公主可怜孟姜
女的遭遇,命令了蟹兵蟹将前去把孟姜女接进了龙宫。
7
10.牛郎织女(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词语,理解生词意
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
3.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提高阅读速度,概括主要内容。
4.抓住描写牛郎与老牛相处的语句,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5.发挥想象,把文中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加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6.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做到内容完整,语句流畅。
二、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词语,理解生词意
思。
2.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提高阅读速度,归纳故事内容。
3.学习牛郎与老牛相处的部分,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初步感受到民
间故事的美好。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提高阅读速度,归纳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牛郎与老牛相处的部分,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初步感受到民间
故事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几幅民间故事的图片,你们知道故事名字吗?
【设计说明】通过视觉激发学生兴趣,揭示课文内容。
8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计时,想一想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设计说明】提升阅读速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字音:稀罕(han)床铺(pii)
字形:嫂、妻、趟、辈(竖,横,横,横,竖,横,横,横,横,撇折,横,竖)
词语意思:
成家立业:建立了家庭,创立了事业。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说为主,教师适
当调拨,指导。
(三)细读课文,理清人物关系
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说说他们之间发生
了什么事情?
板书: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
(哥哥嫂子对牛郎不好一一牛郎孤苦伶仃,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一一牛郎与
织女结为夫妻)
【设计说明】理清人物关系,初步了解内容。
(四)细读文本,感悟牛郎与老牛深厚的情感
1.默读课文,想一想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画出相关语句,把感受批注
在空白处。
学习方式:(1)自学(2)小组交流(3)小组汇报
(牛郎:照顾周到、挑最好的草地、喝最干净的溪水、到树林里休息、在山
坡上晒太阳、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收拾得清清爽爽)
(老生跟他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孤苦伶仃的牛郎与老牛相依为伴,如同亲人一般,所以牛郎经常会跟老牛
聊天、说说心里话。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的更加具体。
4.小组汇报。
9
(五)牛郎与织女又是怎样认识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说明】留有悬念,引发兴趣。
学习单
预习内容分类学习过程记录
字音在着E文中圈画出本课要求认读的字。
多音字组词
易错音
字形形近字组词
易错字
词意不理解的词成家立业:
语
相依为命:
整体课文讲了一
感知件什么事?
质疑我的疑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认识的过程。
2.发挥想象,把文中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加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3.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做到内容完整,语句流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认识的过程。
2.发挥想象,把文中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加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
10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做到内容完整,语句流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激趣导入
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为牛郎介绍一位美丽的仙女,牛郎在老牛的指点
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怎样呢?
【设计说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研读文本。
(二)细读课文,牛郎遇织女
1.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抓住关键词,把过程说清楚。
(1)自读,完成学习单(列出认识的过程)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听老牛话到湖边一一捡粉红色纱衣一一还纱衣认识织女一一牛郎讲述自己
的情形一一织女讲述自己的情形一一留织女在人间结婚
2.练习复述
(1)利用内容框架,复述情节。
(2)小组内复述故事,指名复述
3.这部分还有一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的更加具体,
小组可以表演出来。(小组自由排练)
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小组内讨论,将简略的内容补充完
成,重点加入仙女们的情节)
4.小组表演汇报。
三、展望故事: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一课继续学习。
【设计说明】培养想象能力、复述能力。
板书:10牛郎织女
听老牛话到湖边
捡粉红色纱衣
还纱衣认识织女
牛郎讲述自己的情形
11
织女讲述自己的情形
留织女在人间结婚
学习单
1.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抓住关键词,完成下面的填空。
听老牛话到湖边一一()一一还纱衣认识织女一一()
——()——留织女在人间结婚
拓展阅读: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晒得大地直冒烟,老百姓实
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
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一一嗖一一嗖一一“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
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
造福!”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
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大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原名:姮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
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大羿一丸仙药。据
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
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大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
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
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大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
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
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
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
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
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
12
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
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
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11.牛郎织女(二)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对于自由、幸福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2.理解课文内容,记住主要情节,能够复述故事。
3.通过拓展两首描写牵牛织女的诗歌,想象鹊桥相会的美好,感受故事中蕴
含的情感,进而了解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讲好民间故事。
4.尝试绘制《牛郎织女》连环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记住主要情节,能够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尝试绘制《牛郎织女》连环画。
二、课时分配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回顾内容,引出下文
1.在牛郎织女(一)这个故事中,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结局又如何呢?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迁移读法,感知内容
1.关注课前导语中的要求,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了解故事
的结局。
2.学生自主默读一一交流阅读体会
【设计说明】运用阅读方法,引领学生自学。
(三)运用方法、复述练习
1.指导点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帮助我们来更好的记住这个故事?学生尝试
提出问题。
预设:
13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2)王母娘娘酒醒后是怎样做的?
3)王母娘娘为什么这样做?
4)为什么披上牛皮可以飞上天,却跨不过去天河?
5)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
6)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2.小组内互相练习讲故事,推选本组代表全班交流。
3.讲故事展示。
(四)拓展升华、深入理解
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请阅读资料袋,
你有什么想法。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
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
暮。
(五)作业:小组合作,制作连环画。
1.研讨绘制的图画及配的文字。
2.分工合作完成
拓展阅读:
这个故事古而有之,在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总在不断地变化。读一
读《迢迢牵牛星》《天上的街市》,感受其变化。
迢迢牵牛星
14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15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讲民间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能抓住要点,进行简要概述。
2.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讲故事讲具体,讲生动。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
人物形象和情感,吸引他人。
3.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色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能抓住要点,进行简要概述。
2.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讲故事讲具体,讲生动。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人物形象和情感,吸引他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诸如此类的民间故事影响着每一代人。
这一单元,我们结识了舍己为人的猎人海力布,并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所感动。
在你们的童年记忆里,还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民间故事呢?
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所想到的民间故事互相交流。
16
如何将这些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呢?
如果你来讲,你会用什么方法去讲?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讲民间故事?
二、进入情境,创意复述
要想将故事讲得具体而生动,不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
《讲民间故事》仅要熟知故事的情节,还要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
本环节以《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练习,指导学生从理清故事脉络入手,进
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进入角色,假设“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牛郎,会如何向
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在复述的时候,将文中的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学
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以牛郎的口吻和情感将故事讲出来。
1、出示《牛郎织女》故事内容,让学生快速理清故事脉络,抓住要点,找
出关键词,在小组内交流,推选最佳代表进行复述,同时将学生写的关键词进行
一一展示。
2、小组代表复述故事之后,进行生生点评。引导学生从语句是否通顺、表
情是否自然、是否抓住重点、是否需要补充、想象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3、在学生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关键词句。
4、全班从各小组中评选出最有表现力的代表,予以鼓励。
5、教师总结,当我们设身处地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经历、遭遇和情感体验
后,对故事进行复述,才能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激发想象,丰富故事情节
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民间故事中有许多情节
留白。本环节可以针对一些留白情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让学生在自由的交际和想象中爱上讲故事。
四、拓展延伸,传承经典
本环节让学生从上课之初写下来的民间故事中挑选一个故事,结合本节课的
学习,自由讲述,在口耳相传中再次将经典的魅力发挥出来。
五、板书设计
讲民间故事
转变人称,创造性复述抓重点有感情
17
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填补细节
习作——缩写故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摘录和删减”、“概括和改写”的内涵。
2.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
要概括;
3.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摘录和删减“、”概括和改写”的内涵;
教学难点:
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
概括。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你知道什么是缩写吗?(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后保留主
要内容,使人读后对原文的内容、故事情节一目了然。)
【设计说明】调动原有认知,明确缩写的大概意思。
(二)缩写指导点
1.抓住要点
(1)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主要内容。
(2)把最能表现中心的内容选出来,进行缩写。
(3)对环境、外貌等内容的描写可以直接删掉,人物的对话也不必做详尽的
叙述,可以用概括性的语句一笔带过。)
2.保留原意
(1)缩写后是否与原文的主要内容相符。
(2)故事情节是否完整、连贯。
18
(3)所用词句能否准确表情达意。
3.“三不变”
(1)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留主舍次。
(2)原文的体裁不变。
(3)人称不变。原文是第几人称,缩写时也要用第几人称,不可随意改动。
(三)改写、概括
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的
具体描写改得更加具体。
语文园地
一、教学目标
1.交流把故事分享得更有新鲜感的方法。
2.体会意思相同的俗语与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学会仿照例子,把故事情节说得更具体。
4.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积累描写节日的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
1.积累意思相同的俗语与成语飞
2.积累描写节日的古诗,感受节日的欢快场面,激发对民风民俗的了解。
教学难点:能生动、具体地讲述故事。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激趣谈话,导入讲述主题
过渡:刚刚的游戏让我们体验到分享故事的乐趣,也让我们初步了解了把故
事讲得更有新鲜感的方法。今天,我们也来练习讲述本单元课文中的故事吧,把
它讲得生动有趣、吸引人。
2.以《猎人海力布》为例,教导讲述方法
明确:可以换一种人称讲述,如使用第一人称讲,即用海力布的口吻来讲,
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如插叙宝石的来历及对
19
别人讲听到的话会变成石头的原因;还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如续写海力布变
成石头后还会发生哪些事。
示例:猎人海力布变成石头之后,村民们搬到了一个遥远、偏僻的山村里,
但他们并没有忘记海力布的恩情,在他们中间世世代代流传着海力布的故事,并
且时时刻刻告诫自己的子孙,要学习海力布不贪心、舍己为人的精神。
海力布变成石头后,被强烈的风刮到了河里,也许是跟村民们有缘吧,竟然
顺着小河而下,落在了村民们居住的山村里。原来上天被海力布的精神感动,把
海力布封为天神,而他的灵魂一一石头,依旧守护着村民。
每当村子里有什么异常情况,石头上都会有暗示,有时是简单的文字,有时
是形象的图案。村民们看了就知道如何渡过难关。他们对石头上的文字和图案深
信不疑,因为他们知道那是海力布在提醒他们,是海力布在默默地保护着他们。
3.学生练习讲述其他课文,教师总结。
小结发言的同学都能把故事讲述得既完整又有趣,大家不妨回去后把这些
故事分享给自己的家人,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听故事的乐趣。
【设计说明】通过明确方法,讲故事,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怎样分享故事才
更有趣,更吸引人。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给出的十个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
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设计说明】左右两边的词语意思相同,但左边的词语大多是俗语,直白易
懂,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口语性较强右边的词语都是成语,简短精辟,书面语
意味浓。这样的词语还有:鸡蛋碰石头(以卵击石)、赶鸭子上架(强人所
难)、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等。
3.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二题中给出的例子,给学生讲解仿写要求。
一只狼看见小羊在河边饮水,想找借口把他吃掉。狼指责小羊把水弄脏了,
20
小羊说自己在下游,不可能弄脏上游的水。狼又说小羊去年骂过他,小羊说那时
自己还没有生下来。狼恼羞成怒地说:“即使你辩解得再好,我也不会放过
你。”于是,他就把小羊吃了。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殖儿,说
“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
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
儿流到您那儿去的。”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也还是个坏家伙!我听
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
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呀!"狼不想再争辩了,龊着牙,逼近小羊,
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
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吃掉了小羊。
明确与第一段话相比,第二段话更具体,更生动。第二段话运用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在保证原文情节完整的基础上,适当补充
了一些细节,把狼的恶毒和小羊的无辜刻画得活灵活现,读起来更有意思。
4.指名学生朗读所写内容(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教师简单点评。
点评要点:(1)情节是否完整;(2)内容是否具体;(3)语句是否通
(三)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古诗,播放朗诵音频。
过渡: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
的明珠。它以精练的语言、明快的韵律、丰富的内容、悠远的意境深深地吸引着
我们。这些古诗或描写自然美景,或反映民风民俗,而今天我们则要学习一首记
录传统文化的古诗《乞巧》。
2、学生齐声朗诵,教师指名学生诵读。
诵读示例: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林杰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
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21
写作背景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
其他女性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
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4、教师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并进行简要的赏析。
♦重点词语: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30-2025数据安全技术机密计算通用框架
- 借用林地协议合同范本
- 包装纸盒合同范本
- 北京车辆过户合同范本
- 军事拓展协议合同范本
- 企业价值咨询合同范本
- 动产个人抵押合同范本
- 人工劳务外包合同范本
- 企业绿化合同范本
- 农业机械改装项目合同范例
- 4.7 数学建模活动:生长规律的描述教学设计
- 手术风险及医疗意外险告知流程
- 余杭区住宅房屋装修备案申请表
- 住宅建筑工程施工重点与难点应对措施方案
- 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 饮料与健康课件 (共16张PPT)
- 数量金融的概况和历史课件
- 护士职业素养课件
- 专业医院lovo常用文件产品介绍customer presentation
- 叉车日常使用状况点检记录表(日常检查记录)
- ME基础知识培训PPT学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