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实录】正弦定理(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数学-【课堂实录】正弦定理(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数学-【课堂实录】正弦定理(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数学-【课堂实录】正弦定理(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数学-【课堂实录】正弦定理(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正弦定理(2)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正弦定理》是高中课程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教学安排二个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教师带领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构建数学模型,利用观察-猜想-验证-发现正弦定理,并从理论上加以证实,最后进行简单的应用。课本按照从简原则和最近发展区原则,采用“作高法”证明了正弦定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发展学生思维,再引导学生从向量,作外接圆,三角形面积计算等角度找到证明的途径,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相互紧密联系的特点。正弦定理的重要开端;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是典型的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的几何问题的类型;正弦定理作为三角形中的一个定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又十分广泛。因此,正弦定理的地位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它的工具性。二、学生学情分析正弦定理是学生在已经系统学习了平面几何,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正弦定理的发现,探索、证明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恰当引导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注重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发现并探索正弦定理。三、教学目标定位1、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能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度量问题;2、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导,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想能力。3、通过参与、思考、交流,体验正弦定理的发现及探索过程,逐步学生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与发现。教学难点:正弦定理证明及简单应用。四、教学策略“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思维的活动”,新课标也在倡导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基于这种理念的指导,在教法上采用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学法上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观猜想—验证--发现--证明--应用等环节逐步得到深化,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王去察尔汗盐湖,他发现在他所在位置北偏东60°方向有一艘采盐船,当他开车向正东方向走了5千米后,发现采盐船在他的北偏西45°的位置。此时,采盐船离小王多远?引导学生理清题意,研究设计方案,并画出图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实际问题引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兴趣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建立三角形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体会建模、转化思想。3、数学问题实质是什么?已知三角形中两角及其夹边,求其它边.探寻特例提出猜想1、回顾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引导学生寻求联系,发现规律深化学生对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理解.利用c边相同,寻求形式的和谐统一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由特殊三角形入手,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发现过程,从而体验数学的探索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欲,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问题1、发现对于锐角、钝角三角形成立吗?学生思考交流。3、个例验证发现将两个全等的30°、60°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验证.60°60°30°30°4、提出猜想:学生大胆猜想:对于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发现均成立。逻辑推理证明猜想1、多媒体课件验证猜想。(任意改变三角形形状,由计算机算出各边与对角正弦值的比,观察是否相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通过多媒体验证,学生从感性认识猜想的正确性。2、问题2:你能通过严格的推理证明猜想吗?学生合作交流,探索证明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求证明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体会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注重前后知识间的联系,用向量法证明,体验向量的工具性,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3根据各组探究情况,展示多种证明方法。(等面积法、作高法、外接圆法、向量法)通过交流探究,教师展示多种证明方法,1、等面积法有学生独立自主解决,并让学生讲解。2、对于课本给出的作高法,教师利用微课展示。3、外接圆法,利用多媒体探究。4、向量法师生共同探究。定理形成概念深化1、综上得: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1)正弦定理展现了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和谐美和对称美;(2)解三角形:一般地,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的对边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理解正弦定理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解三角形的概念。欣赏表达式的和谐美和对称美,及正弦定理所体现的美学价值。2、问题3: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至少已知几个元素?三个元素即四种类型①三边(余弦定理,后期学习)②三角(无法解三角形)③两角一边(即三角一边,可用正弦定理求解)④两边一角(若对角正弦定理第二课时学习;若夹角余弦定理,后期学习)通过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弦定理的结构特征。定理形成概念深化3、问题4:正弦定理可以解决那类解三角问题?1、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另两边和一角的问题.2、正弦定理也可用于解决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的问题.挖掘正弦定理的应用的条件。范例教学举一反三例1、已知中,a=20,A=30°,C=45°解三角形。变式1:(2015年福建高考)若中,AC=,A=45°,C=75°,则BC=例1直接用正弦定理求解,教师展示规范解题过程。变式1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深化对正弦定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正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例2、解决本课引入中提出的问题。变式2:在河面上需要架设东西走向的桥梁铺设铁轨,在设计时,在河一侧点C在A点北偏东60°,另一侧点B在A点北偏西15°,已知AB=3km,在B、C两处连线架设铁轨需多少米?师生共同分析,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正弦定理求解。能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简单的三角度量问题,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归纳小结问题4: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收获.1、找到了解决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工具—--正弦定理。2、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3、了解了实际生活中简单的三角度量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总结,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课后作业1、至少三种方法证明定理。2、课本P4,第1题,P10,第1题。学生课后完成.进一步对所学知识巩固深化。1.1.2正弦定理(2)教学中,力争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契机,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发挥多媒体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在课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多种方法证明了正弦定理,激发了学生思维,渗透了转化、划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思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过程、再创造过程。

1.1.2正弦定理(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三角形问题等实际问题,掌握正弦定理的几种变形。采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索猜想——总结规律——反馈训练”的教学过程,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铺开例题,设计变式,帮助学生掌握解法,能够类比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1.1.2正弦定理(2)《正弦定理》是一节定理发现探索应用课,教师带领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构建数学模型,利用观察-猜想-验证-发现正弦定理,并从理论上加以证实,最后进行简单的应用。教学中,立足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基本理念,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简单应用等过程,使学生成为正弦定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1.1.2正弦定理(2)1.1.2正弦定理(2)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通过问题串与活动系列,实施开放式教学,随处可见学生思维间碰撞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合理选用教学素材,优化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选用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并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忠实于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在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教材,对于课堂和课外练习一部分取材于课本,而概念的引入却有别于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教学方法合理化,不拘泥于形式。无论是教学环节设计,还是课外作业的安排上,我都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关注人的发展,意到个体间的差异,注意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数学体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