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评选参赛教学设计基本信息作者姓名性别女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所用教科书书名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教年级八年级所教册次、单元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设计主题《辛亥革命》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课共分有三目: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因此我们这节课的线索就是革命的背景——爆发——结果—--评价。2.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3课《辛亥革命》。本学习主题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初中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与方法1、搜集孙中山革命活动相关的资料,了解孙中山的革命生涯,掌握收集史料,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基本方法2、通过分析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及三民主义内容的分析,培学生掌握论从史出,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3、通过资料分析和评价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加强对事物本质的挖掘能力逐步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前搜集孙中山的生平资料及图片,学习孙中山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革命先辈勇于探索,立志奋斗,积极进取的斗争精神。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复习旧知,导入历史白板出示:1、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2、中华民族掀起了哪些救亡图存的运动?设计意图:复习第一单元四次侵华战争及第二单元的几次救国运动,与本节课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形成统一的体系,自然的衔接。步骤二:初识伟人,走进历史出示孙中山巨幅照片。图片中的人物是谁?每当五一、国庆节这样重大节日的时候,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画像遥向面对,为什么?这是在建党之初,毛泽东亲自规定的。江泽民在十五大中这样评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变革,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何以在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享有如此高的地位呢?为什么?这是一位怎样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想知道吗?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教师介绍,了解孙中山的伟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20世纪初的中国,一起走进《辛亥革命》,走进《辛亥革命》纪念馆,分四个展厅介绍,展厅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展厅二:武昌起义展厅三:中华民国的成立展厅四:辛亥革命的结局希望通过参观,重温那段岁月,感悟那段历史!设计意图: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线索,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步骤三、走近伟人,重温历史展厅(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出示孙中山图片并简介孙中山。设计意图:认识了解孙中山,对孙中山的生平有大致了解。2、出示《兴中会秘密宣誓的地方》图片及相关资料。生齐读。指导生找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人物、口号,并强调其性质。设计意图:通过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知道兴中会成立的相关知识。3、为汇集革命力量,孙中山还成立了同盟会。出示《同盟会成立时的情况》图片。了解同盟会成立时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及课本,了解同盟会的相关知识。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白板出示:①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②有以孙中山为首的领导机构。③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机关刊物.设计意图:了解中国同盟会的性质,并知道它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组织基础。5、集体填写表格。名称时间地点纲领性质刊物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设计意图:明确知识点并巩固所学知识。6、认识同盟会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白板出示:同盟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民族民族革命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民权政治革命平均地权民生社会革命结论: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无本质区别,只是是另一种阐释,是进一步的完善和诠释。设计意图:认识中国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并指出它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过渡:在三民主义中提出的革命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他的革命党人曾领导多次武装起义,但都是失败了。后来,他自己这样总结:“我之所向,一往无前,越挫越奋,再激再励”。不气馁,不怕失败,虽屡战屡败,但仍屡败屡战,终于迎来了一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展厅(二)辛亥革命白板出示:观看视频《辛亥革命》,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首义人、主力军、结果等。设计意图:观看视频,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并通过视觉感官激起学生的兴趣,加强记忆的效果。看《辛亥革命形势图》,说明清统治怎么样了?师:清统治岌岌可危,建立新政权的时机已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把这次革命推向一个高潮。设计意图:通过看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展厅(三)中华民国成立白板出示:观看视频《中华民国的成立》,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国早,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介绍南京临时政府。出示:五色旗大总统誓词中华民国国歌说明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府?资产阶级革命政府。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南京临时政府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增加对临时政府性质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历史学习兴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出示材料:1912年3月5日,《时报》上刊载一篇文章中描述民初中国社会说:“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材料说明清朝统治怎么样了?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论从史出”的道理。(2)出示图片,比较其不同。清朝补服中山装这说明了什么观念深入人心了?设计意图:通过清卜服和中山装的对比,使学生很容易地认识到当时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了;同时也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3)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设计意图:明确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胜利果实?设计意图:了解孙中山为巩固这革命的果实所作出的努力。过渡:出示图片这民主共和的观念于剪辫子处,于握手处,于鞠躬处,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理念中、思想中。1912年,孙中山临终前,留下这样一个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中华民国已经成立了,革命结局究竟怎样?展厅(四)辛亥革命的结局出示图片《清宣统皇帝退位诏书》、《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会见各国使节》图片。从中你看出辛亥革命的结局怎样?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清统治结束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并培养了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小小辩论会: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说你的理解。小组讨论后,各抒已见。教师出示答案:成功了:辛亥革命的革命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完成了革命目标,所以说它成功了。失败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它失败了。设计意图:通过辩论会,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结局及性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学会了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并通过辩论发言,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结: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步骤四:回顾伟人,拓展历史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还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1913年47岁

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出走日本。

1914年48岁

组成中华革命党,任总理。

1915年49岁

发表《讨袁声明》,发动“护国运动”。

1917年51岁

发动护法运动。被选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护法战争爆发。

1918年52岁

辞去大元帅职,

1919年53岁

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

1920年54岁开始接触苏俄人士。

1921年55岁

就任非常大总统,再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准备北伐。

1922年56岁

以大元帅名义命令北伐。

1923年57岁

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就任陆海军大元帅。1924年58岁

国民党一大召开,提出并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1925年59岁

病逝。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2、出示孙中山《遗嘱》全文:“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对孙中山先生还想了解更多的,请查找资料。设计意图:了解孙中山其他革命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革命先辈勇于探索,立志奋斗,积极进取的斗争精神。3、推荐:网站:血铸中华、中青网电影:《孙中山》书籍:《辛亥风云录》设计意图:推荐资料,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历史底蕴。步骤六:走进习题,识记历史(一)选择:1、[2011•天津]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考虑到这里首先发动了起义,所以活动的主会场定在()

A.武昌

B.南京C.南昌

D.上海

2、[2011•荆门]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秋收起义

3、[2011•泰安]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4、[2011•鸡西]

(二)材料: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指的是什么事件?(2)材料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今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总结:孙中山领导的近代化革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如继续前进,让孙中山魂牵梦萦的共和理想究竟能否实现?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向下节课,走向图书馆,去探索、去发现、去寻找。6.教学评价设计一、评价内容:1、学生学习情感:学生能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阐释自己的奇思妙想,学得愉快,学得轻松,知识的构建水到渠成。2、学生学习习惯:学生有良好的读书、思考、探究等习惯,善于观察,积极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3、学生学习方法:学生会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善于将知识进行前后联系、融会贯通。4、学生学习效果: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产生自信,获得成功体验,基础较好的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展示,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展,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倾向得到矫正,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得以实现。5、学生小组合作效能:包括组长所做工作、小组合作情况、遇到的困难和不足等。6.临场机智:包括学生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临场灵活性,创造性,以及对学习情景的适应性二、评价方法: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使用了以下评价方法:1、教师评价。在课堂上使用加分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加分奖励,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小组合作评价表。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认真填写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教师给予客观评价,评出最佳小组,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3、学生小组内进行互评,评出“最佳表现星”、“最佳进步星”、“最佳合作星”、“最佳写作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初中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效果分析课前: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进行了认真的预习,且还查找了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这样一来,也就保证了课堂的畅快、高效。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在问题提出后,一部分同学能够主动举手回答,这是个好现象。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较高,且在问题提出后,学生间能够较好地实现合作讨论。部分学生看待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观点与角度,而不是人云亦云。需要改进之处: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与视野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宽,需要加强课外阅读与知识积累。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3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一部分,上承太平天国,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起着承上启下作用。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三大历史性巨变之一,民主政治的尝试,促进中国近代化;革命精神浩气长存,反映国人的自强不息的民族气概。因此本课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点。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看,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革命洪流汹涌澎湃,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所以辛亥革命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评测练习(一)选择:1、[2011•天津]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考虑到这里首先发动了起义,所以活动的主会场定在()

A.武昌

B.南京C.南昌

D.上海

2、[2011•荆门]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秋收起义

3、[2011•泰安]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4、[2011•鸡西]

(二)材料: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中,“师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