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_第1页
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_第2页
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_第3页
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_第4页
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舆论的定义及其要素

第一节舆论的定义第二节舆论的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一、词源学的考察二、众说纷纭的舆论定义三、本课程的舆论定义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一、词源学的考察

輿論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一、词源学的考察1、“舆论”:舆人之论

“舆”: (1)本谓车箱,因即指车。《老子》:“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又转义为轿子。如:肩舆。 (2)众。如:舆论、舆情。《汉书·陆贾传》:“人众车舆,万物殷富足。” (3)中国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左传·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孔颖达疏引服虔曰:“舆,众也,佐皂举众事也。”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舆人”: (1)造车舆的工人。《考工记·舆人》:“舆人为车。” (2)众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 (3)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左传·昭公四年》:“舆人纳之,隶人藏之。”由古代社会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所决定,地位越低者,数量越众。“舆人”逐渐被引申为中下等人、普通百姓、群众;也被引申为“众多的人”之义。往往用“舆人之诵”“舆人之论”指代社会上众多人的议论、评价、呼声。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论”: 可以是“意见”、“看法”、“议论”、“评价”、“观点”、“说法”、“言论”、“态度”;延伸出去,也与“意向”、“愿望”等有关。因为是“论”,所以此类内心的意思应该是表达出来的。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

2、PublicOpinion,公众意见

Public:公众、公开、公共;

Opinion:态度、意见、观点、见解。如果细分,也可以把态度划分出去,是另外一个词Attitude.但前者包含着后者,后者往往体现为前者。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

3、舆论学体系由西方学者构建,“舆论”之义取西方对PublicOpinion的界说。这样,公共舆论、公众舆论、社会舆论等概念,不如“舆论”更简洁而且也包含了公共、公众、社会之义。虽则“舆论”古代的用法不一定有“公”的意思,但是现在我们使用这个概念,既然取自“PublicOpinion”这一西方知识系统,就强调了现代舆论的公共性。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二、众说纷纭的舆论定义1、“言论”说:舆论是公众对社会上有争议问题的大体相同的言论。2、“看法”说: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的大体相近的看法。3、“议论”说:舆论是利害相近的人们对某种事情大体一致的议论。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4、“意见”说(1)储玉坤:舆论是多数人对于某一种事件有效的公共意见。(2)张友渔:舆论是把少数人除外的多数人的意见。(3)康萌:舆论是一定阶级对一定社会问题所发表的意见,或一定阶级意志的反映。(4)美利坚百科全书:舆论是指群众就他们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公开地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言论”和“看法”:字面上似有“公开表达”与否的区别。“议论”和“意见”:字面上似有“相互交流”与否的区别。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谁的意见、看法、议论?1、公众,2、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3、利害相近的人们,4、多数人、少数人除外的多数人、群众、一定阶级关于什么的意见、看法、议论?1、社会上有争议问题,2、某一事态,3、某种事情,4、某一种事件、……、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一定社会问题什么样的意见、看法、议论?1、大体相同的言论,2、大体相近的看法,3、大体一致的议论。4、有效的公共意见、……、公开地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发表的意见或一定阶级意志的反映。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权威辞书的解释《辞海》——舆论:公众的言论。

对人们的行为有支持、约束等影响。有多样性与变动性的特点。 其形成过程一般为:(1)问题的发生;(2)意见的表露;(3)意见的扬弃与综合。 舆论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和时势的晴雨表,可预测社会动向,是调节决策科学化的有力杠杆。 按范围可分为社会舆论、阶级舆论与集团舆论。按性质分,有进步舆论、保守舆论、反动舆论等。 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

Webster’sEncyclopedicUnabridged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

Thecollectiveopinionofmanypeopleonsomeissue,problem,etc.,esp.asaguidetoaction,decision,orthelike.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

伊丽莎白·诺曼-纽尔提到的舆论

Opinionthatonecanexpressinpublicwithoutisolatingoneself.一个人可以在公众场合表达而不会使自己孤立的意见。附:

伊丽莎白·诺曼-纽尔“沉默的螺旋”(TheSpiralofSilence)假说探讨的是舆论形成过程的社会心理机制问题,由以下三个命题构成——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第一,人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环境适应行为,对自然环境如此,对社会环境也是如此。由于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所以总是寻求与群体和周围环境的和谐,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同时,人们又具备监测环境的“准统计感觉功能”,为了防止受到以孤立为方式的社会制裁,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际首先要对周围的“意见气候”(opinionclimate)进行观察,当感觉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觉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一方时,许多人在人际接触中便会屈服于压力而保持“沉默”。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第二、舆论的形成会经历一个优势意见大声疾呼和弱势意见不断沉寂下去的社会传播过程。也就是说,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人转向附和或沉默,如此循环,便会形成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诺曼认为,社会上许多流行现象、舆论乃至时尚的形成,其背后都存在着这种“沉默的螺旋”机制。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第三,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作用于“意见气候”,在舆论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诺曼认为,人们判断周围意见分布状况(即意见气候)的主要信息源有两个,一是所在的群体,二是大众传播媒介。在超出人们直接感知范围的议题上,传播媒介的影响尤其强大。诺曼认为,在电视高度普及的现代信息社会,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现实认识产生影响,主要通过媒介传播的一致性、累积性和普在性的特性。具体来说就是:(1)多数传播媒介报道内容的雷同、一致,容易产生“共鸣效应”;(2)同类信息的传播在时间上持续累积,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3)媒介传播的信息无所不在,人们无法避免受其影响,无法通过其他渠道验证其真伪,受众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道屏障都会失去抵御作用。因此,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信息社会中形成“意见气候”的主导因素。

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中国当代学者较细致的界定1、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有一定数量规模)、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陈力丹)【下划线为陈老师所列8要素。其中有些可视为特征而非要素。】大众传媒的言论、意识形态、公众、个人的感觉都不等同于舆论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三、本课程的舆论定义初步的定义: 公众就社会公共议题公开表达的意见。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更为细致的定义:

公众就其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具有影响力的大体一致的倾向性意见。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一节舆论的定义

问题:(1)公众VS媒体VS其他机构、组织(主体)(2)公共事务VS公众人物的私人事务(客体)(3)语言表达VS非语言表达(方式)(4)表达的意见VS未表达的意见(本体)(5)绝对的一致VS相对一致(特征)(6)明确意见VS倾向性意见(特征)(7)公众VS人民VS群众VS群体(主体)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第二节舆论的要素舆论的八大要素1、舆论的主体---公众,即自在的对于外部社会有一定的共同知觉,或者对具体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有相近看法的人群。具有自主意识这是视为舆论主体的必要条件,否则,公众意见也许并不是真正来自公众。由法定社会组织成员形成的执行某种社会职能的群体,仅是对公众的模拟,称为“模拟公众”。

公众VS媒体VS其他机构、组织 公众VS人民VS群众VS群体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当代舆论的中心始终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因为那里人群密集,集中着最大数量、较高质量的公众。由相近或相同的认知而关联,具有社会参与的自主性,这是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的两个主要标志。可见——公众的概念(thepublic),相对于一个国家、政体,一个利益共同体。“公众”也是“人民”,但不是泛泛而论的宣传用语,而是有切实的内涵和相对清晰的边界。一般来说,“公众”与“公民”比较一致,但范围小于等于后者。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2、舆论的客体---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问题宏观的如社会的变动,微观的如社会活动家的活动,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流行的现象和观念,社会热点问题等,舆论客体不同程度地具有争议性。在事物变化过程中被舆论主体所关注的事件和问题,通常以公共事务为主。 私人事务、无关较大社会范围的、仅存在于小范围的家庭事务、小型族群事务等,往往与舆论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但在现代舆论(即所谓“公共舆论”)中这种类型并不占主体。与此同时,信息化社会,个人的私人事务成为公共事务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公共事务VS公众人物的私人事务

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3、舆论的本体---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信念,这里指人们在接触外界之前,头脑里已经存在的关于现实的图像、信条、价值观。信念在舆论本身的各种存在形式中处于核心位置,也是在得到外界信息刺激后,进行逻辑推论的大前提。

意见成为联系主体和客体的纽带,可以是言语、文字,也可以是行为。无论是何种状态,均为传播符号。 应为公开表达的意见。否则无法产生影响力,也无法在与他人的意见交流中形成大体一致的倾向性意见。不同的舆论,表达的公开程度各有不同。 语言表达VS非语言表达 表达的意见VS未表达的意见 绝对一致VS相对一致 精确表述的意见VS倾向性意见

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4、舆论的数量即舆论的一致性程度。运筹学计算结果,临界点是黄金分割比例的0.618。临界点的一半是0.382,按百分数计,如果在一定范围内,有38.2%(三分之一多)的人持某种意见,这种意见便在这一范围内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但尚不能影响全局),而若有

61.8%的人持某种意见,则这种意见在这一范围内将成为主导性舆论。舆论的数量起点:在于一定范围内持某种意见的人数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这种意见可称“舆论”。舆论学(第1章)舆论的定义及要素5、舆论的强烈程度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用行为舆论表达,强度程度大,一种是言语表情和内在态度表现,其强度程度需要通过舆论调查来测量其量级。6、舆论的持续性(存在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