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测试题汇编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测试题汇编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测试题汇编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测试题汇编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测试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桃花源记》测试题汇编

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

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

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选择题

L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何陋之有

C.花之君子

D.能以径寸之木

2.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

的出现自然铺垫。

B.“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

相比,差异巨大。

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

的情节形成照应。

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

多曲致,富有波澜。

3.下面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尽)

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D.处处志之(记号)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真无马邪

D.闻之,欣然规往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精练、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语句盛新图定为成高,活跃

在现代汉语中,如“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B.“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髻”用借代手法,用

“黄发”代指青年,“垂髯”代指孩子。

C.文章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

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无缝。

D.文章讲述了一个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

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借此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

活的向往。

6.下列各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指代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B.选文前两段写了渔人的行踪: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寻找桃花源。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

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7.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

C.便舍船屋舍俨然

D.渔人甚异之水陆草木之花

二、字词解释

8.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来此绝境

(2)寻病终

(3)屋舍俨然

(4)仿佛若有光

9.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

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加点词语的

古今义。

词语古义今义

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

妻子①

绝境②③

连词,表示在任何条

无论④

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括号里给下面句中加粗字注音,并将它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便要还家()

②诣太守,说如此()

1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桑竹之属()

(2)具答之()

(3)乃不知有汉()

(4)处处志之()

12.释词。

①屋舍俨然②便要还家

13.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

①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1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

①:②: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忽逢桃花林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土地平旷设酒杀鸡作食

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欣然规往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6.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开朗:阡陌:

交通:俨然:怡然:

妻子:邑人:绝境:

外人:间隔:无论:

不足:未果:问津:

垂看:

三、句段翻译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8.翻译下面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1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O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四、简答题

23.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24.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

“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

意呢?

25.《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

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2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27.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今天,请描述你理想中的“桃源”

景象。

28.用原文语句作答。

①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②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29.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

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30.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3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

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2.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

上的表达作用。

3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3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35.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36.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

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7.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

“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

意呢?

38.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9.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40.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41.“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各”

“皆”有什么作用?

42.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

喻什么?

43.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44.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

4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46.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

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47.用原文回答。

(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语。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

花源记》中的语句。

(7)《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48.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49.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

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50.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

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A

5.B

6.C

7.A

二、字词解释

8.(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3)整齐的样子(4)隐隐约

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

9.①妻子儿女②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③没有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

的境地④不要说,更不必说

10.①ydo邀请②yi拜见

11.(1)类(2)详细(3)竟然(4)作标记

12.①整齐的样子。②通“邀”,邀请。

13.①古义: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

总称。

②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14.世外桃源、豁然开朗、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怡然自乐、鸡犬相

闻、落英缤纷等等。

15.顺着、沿着、遇到、花瓣、走尽、开阔、摆、邀请、告诉、顺着、

从前、计划、不久、渡口。

16.繁多的样子开阔明亮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整齐的样子愉快的样子

妻子儿女乡邻与世隔绝的地方

桃花源以外的人隔断不用说,更不必说

不值得没有实现访求,探求

指小孩

三、句段翻译

17.(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18.(他们)说自己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

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19.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久晋两朝就

更不用说了。

20.①(祖先)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②(渔人)救沿着旧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

21.①老人和小孩,都显得安闲快乐(心满意足)。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所魏朝和晋朝了。

22.⑴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因而跟

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用说

魏、晋两朝了。

四、简答题

23.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24.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

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25.“晋太元中”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使故事真实可信;”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点明来到桃花源的原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点

明距今(晋太元中)时代久远,在这里的生活安静平和,引出后文渔

人对外面世界的描述,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与外面的世界形成对比。

26.“如此”是指代词,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

陵郡

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①发

现桃源村的经过;②村中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27.我理想中的“桃源”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自然

环境

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每一个公民都能分享到社

会文明成果的美好社会。

28.①忽逢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

人甚异之。②避泰时乱。

29.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

30.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

31.渔人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从秦至晋这段历史上发生的事。

32.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表现中心主旨;

在结构上总结下文,又照应前文避秦时乱。

33.沿途所见,洞中所见,村人的招待等。

34.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35.(1)忽逢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