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博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博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博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博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博雅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市卧龙区博雅学校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高一语文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②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③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④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摘编自崔雪茹、李明睿《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材料二:①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②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是否也意味着还存在一种道学的儒家化倾向呢?目前尚无人明确这么说,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儒道互补”,而不仅是“以儒补道”。“互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是相互刺激、相互吸收的。无论是偏重于“以儒合道”,还是偏重于“以道合儒”,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以企求“自然”和“名教”的统一。王泽应先生认为,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③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一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途径。如儒家正面求解,通过对仁义道德的正面倡导,来表达自己修齐治平的愿望;道家以反求正,通过知雄守雌、主静贵柔来为人们设立安身立命之道。这正与负是互补的。二是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途径。儒家入世,故心在庙堂之上,一心想参政;道家避世,故钟情于山林,淡化当官心理。这两者形成了对立又相互补充的关系,为中国人提供了进退取守皆可从容对待的精神调节剂。三是文学艺术的途径。儒家强调“文以载道”,重在人的心理、性情的陶冶塑造和社会现实的批判改造,突出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现实效用,充溢着一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精神;道家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主张冲破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和现实世俗的人伦纲常,突出艺术和美的独立,追求忘怀得失、忘已忘物的“天乐”,这是一种超现实、超世俗的审美境界和浪漫情怀,二者恰恰可以相互补充。(摘编自余国瑞《中国文化历程》)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追求发展和倡导复归、讲究务实和倡导求虚、追求阳刚和倡导贵柔,这三类内容是儒道思想的互补机制。B.儒家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但过于理想化,就会出现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可以依靠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C.在时代变迁中,儒道两家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了,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D.道家讲究自然之道,主张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精神境界,道家培养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思想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替代,但可以双向互补的。B.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全都认同的观念,只是对互补的方式是“以儒合道”,还是“以道合儒”,尚无定论,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C.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认为儒道互补是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的,而东晋葛洪则认为儒道互补是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的。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方式的拓展、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的熏陶,儒道互补才有可能实现。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国古代文人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3分)A.“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与“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这些诗句体现了陶渊明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些诗句体现了李白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C.“鬓微霜,又何妨”与“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这写诗句体现了苏轼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与“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些诗句体现了辛弃疾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4.请指出材料一所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4分)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析儒道互补的原因。(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窗泰格特(澳大利亚)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文本二:突转式逆向构思法,简而言之,即“蓄势于前,突转于后”,也就是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似乎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涌出一个动人肺腑的高潮来”,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蓄势要蓄足,转折要转陡。以流水作比,蓄势好比提高水位,加大落差,飞流直下,更为有力,激起更大的浪花。这样的突转,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顺逆法也是一种使文章曲折生姿的妙法,它是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澜迭起、起伏变化、曲折生姿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写与顺势相反的趋势。“文似看山不喜平。”创作时应当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表现出情节的顺势逆势,并使之错落相间,相辅相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顺逆法构思中,顺势和逆势的出现,必须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编造荒诞不经的情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顺逆法与突转法有相似之处,更有区别。二者都有逆转出现,但顺逆法是把顺势和逆势错落相间地进行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转式则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蓄势于前,突转于后。(摘编自海珠儿《谈逆向构思法》)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窗”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且意蕴丰富,既可指病房的窗,也可指心灵之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两个病人不同的内心世界。B.靠窗病人死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这一细节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C.靠窗的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却向病友描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这说明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体贴关心他人。D.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冲突,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并揭露人性的弱点。7.依据文本二,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荷花淀》中先写女人们探夫归来遇敌,将紧张的气氛推到极致,然后写伏击获胜,属于典型的突转式逆向构思法。B.《老人与海》中写桑地亚哥老人一次又一次与对手搏斗,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即是用一个又一个顺势为最后逆转蓄势。C.《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织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属“意料之外”,却符合鬼怪志异小说的情境设定,在“情理之中”。D.《氓》中先写女主人公对“氓”的热烈情感,再写婚后的不幸以致决绝分手,形成情节突转,具有极强的感情冲击力。8.请简要分析小说《窗》中不靠窗的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9.小说《窗》“蓄势于前,突转于后”的情节安排产生了怎样的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洪武元年二月癸卯,命平章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参政朱亮祖为副将军,由海道取广东。上谕永忠等曰:“王者之师,顺天应人,以除暴乱。朕昔平定武昌,荆、湘诸郡望风款附。此无他,师出以律,人心悦服故也。今两广之地远在南方,彼此割据,民困久矣。彼闻八闽不守,湖、湘已平,中心震慑。若先遣人宣布威德,以招徕之,必有归款迎降者。如其拒命,然后举兵,扼其险要,绝其声援。闻广东要地,惟在广州。广州既下则循海诸郡可传檄而定海南海北以次招徕,留兵镇守。仍与平章杨璟合兵取广西。肃清南服,在此一举。”壬戌,敕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等帅师会廖永忠征广东。上谕仲亨等曰:“近命平章杨璟等由湖南取广西,廖永忠等由福建取广东。今特命尔等率师由韶州直捣德庆。三方进兵,为掎角之势,举无不克。广东既下,合兵取广西,先声既振,势如破竹,但当抚辑生民,毋纵杀掠。”三月,廖永忠等率舟师自福州航海取广东,元左丞何真降。四月朔,廖永忠等师进次虎头关,元将卢左丞、张元帅各率所部来降,遂入广州。六月壬戌,璟既克永州,遂引兵抵靖江城下,屯于北关,参政张彬屯西关。朱亮祖亦帅师自广东来会,屯于东门象鼻山下。攻城二旬不克,璟因使彦高阴构其总制张荣,荣麾下裴观以书系矢射璟营,期以是夜降。既二鼓,观缒城出,见璟,璟乃给白皮帽百余,俾归为识,约四鼓,从宾贤门入。至期,璟命诸将率众径进,也儿吉尼闻变,仓卒走。初,张彬始攻城,为守者所诟,恚曰:“城破,当悉屠之。”比克城,璟惧其纵杀,下令曰:“杀人者死!”彬乃止,众心遂安。广西悉平。(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平定两广》,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广A州B既C下D则E循F海G诸H郡I可J传K檄L而M定N海O南P海Q北R以S次T招U徕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后,意为“这样以后……”,与《六国论》中“然后得一夕安寝”的“然后”相同。B.南服,古代王畿以外地区由近及远分为五服,故称南方为“南服”。文中指两广地区。C.麾下,意为将旗之下,可以用于对将帅的敬称,也可以用于指代部下,文中指后者。D.“观缒城出”的“缒”指“绳索”,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夜缒而出”的“缒”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廖永忠、朱亮祖受命经由海路进军去平定两广地区,皇帝诏谕他们要兴王者之师,宣布朝廷的威严恩德,通过争取民心而非动用武力攻取广州。B.皇帝命令赣州卫指挥使陆仲亨等率军与廖永忠会师,协同平章杨璟,兵分三路进攻广东。廖永忠等挥师挺进,一路势如破竹,元将纷纷望风投降。C.杨璟攻下永州后,率军抵达靖江城下,屯兵在北关;参政张彬屯兵在西关;朱亮祖也率军从广东来会合,屯兵在东门象鼻山下。三方合围攻城。D.靖江城久攻不下,杨璟于是派人暗中结交敌军总制张荣,张荣派部下与杨璟约定在当夜四更投降;到了约定时间,杨璟命令诸将率兵直攻而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璟乃给白皮帽百余,俾归为识,约四鼓,从宾贤门入。(2)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14.朱元璋平定两广的总方略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①袖剑飞吟②。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③。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终生布衣,长期流寓江湖。②袖剑飞吟:《唐才子传》载,吕洞宾“醉饮岳阳楼,俯鉴洞庭……别去,留诗云:‘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青蛇”,指宝剑。③一快披襟:《风赋》载:“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官,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用吕洞宾游岳阳楼的故事以自比,表达出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B.“秋水深深”主要是写洞庭湖水的清与深,“万顷波光”则主要是写其大与美。C.这首词下片笔锋斗转,劈头直说,一个否定,一个反诘,将情绪一泻而下。D.末尾三句将人间沧桑变尽和君山岿然不动进行对比,寄寓着词人的理想。16.杜甫也曾登临岳阳楼,写下了律诗《登岳阳楼》。试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词在情感意蕴上的相同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3)苏洵的《六国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方法丰富多样,其中使用了比喻论证来指出赂秦的诸侯国的国君对于祖先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为一个曾向世界贡献了印刷术的东方古国,“读书”始终是我们观照心灵世界的重要窗口。在社会深刻变革、技术①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定位和把握读书生活?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其阅读②;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社会的阅读水平。放眼中外,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文艺复兴,国家的兴盛,都离不开文化的准备、精神的积淀作为支撑,民族的未来孕育着琅琅的书声。“书卷乃第一养心药物。”读书对我们而言,还意味着什么?读书可以克服“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板;可以遏制浮躁之风、涵养社会定力;可以扫除颓靡之气、激发创新活力。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大潮澎湃,也有静水深流。读书就是这么一个在沉潜中蓄势、在浸润中攀升的过程,引领我们走向无尽的远方,驶往光明的彼岸。力学如力耕,会有岁稔时。时代前行,学无止境,读书永远在路上。随着“世界读书日”来临,我国“全民阅读”活动已经走过十七年历程。十七年间,我们迈出了一大步,而建设书香社会依然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白萝卜是冬季的时令蔬菜,也是养生的好食材。萝卜根开胃顺气,萝卜叶补钙。白萝卜性凉,味甘辛,对肺胃有热、疾多的人尤为适用。大雪节气,人们需适当调整日常饮食,保证身体获得充足的钙源,因此①。白菜被誉为“百菜之王”,还有“冬日白菜美如笋”的说法。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苹果和梨,与柑橘类居于同一水平,而且热量还要低得多。除了食用方法多种多样之外,②。中医认为,白菜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清肺消疾、通利肠胃之功效。大白菜含有丰富的水、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有补水滋润、护肤养颜的效果,常吃白菜可以使皮肤光滑滋润,防止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失去光泽。大白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及微量的钿,可抑制人体的亚硝酸胺的生成,吸收,起到防癌的作用。白菜建议竖着切,③,水溶性营养素丢失也会减少。亲爱的朋友们,在时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出现高油脂高热量的饮食习惯的时候,为了让咱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不妨让萝卜白菜成为餐桌的常客,烹调出各色美食。21.下列句子中的“咱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咱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马先生听伊牧师说请温都太太喝茶,心里一动,低声问马威:“咱们的茶叶呢?”B.咱们是小药铺,存不住你这根大人参。C.老师,您辛苦了,我怀念您带咱们走过的分分秒秒。D.“啊,累坏了,给咱们做点饭吃。”客人说得很亲切,很像自家人的口吻。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荀子·修身》中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2)徐霞客在决心游历天下时说“生平只负云小梦,一步能登天下山”,意思是,一生只有一个小梦想,想在极短的时间内登遍天下名山。(3)鲁迅曾谆谆告诫年轻人:“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B2.A3.D4.①举例论证,如在证明讲究务实是儒家一大特点时,列举了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或举《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②对比论证,如“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这三组对比中,展现了儒家与道家的差异性和互补性。③引用论证,如“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引用了儒家和道家代表的相关语句。5.①儒道两家思想理念虽相对独立,但各具特色。②儒道两家思想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虚实互补,能满足各自发展的需要。③儒道两家的思想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美好的需求。【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就会出现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说法有误,过度推断。根据原文“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可知,选项所讲的将“未然”变“已然”。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全部认同”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可知,普遍是大多数的意思,还有一部分不是,而全都则表示全都是的意思,与普遍还是有区别的。C.说法有误,张冠李戴。原文是说“儒道互补既通过以改造了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和援道入儒的方式来进行,也通过以改造了的儒家思想解释道家经典和援儒入道的方式来进行。前者如王弼、何晏等正统玄学,后者如东晋葛洪的学说。”D.“只有……才……”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有专家认为,儒道互补途径大致有三”,而没有说只能靠这三者。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D.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释: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词人将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顿与历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自他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解释:但青山如何能将这浩浩汤汤的江水挡住?江水终究还是会向东流去。词人举头眺望,视线虽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眼前之景暗喻词人百折不回的意志,气势豪迈又不失沉着。这些诗句并不能体现辛弃疾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举例论证:根据“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可知,列举了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事例,证明讲究务实是儒家一大特点。对比论证,“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三组对比,展现了儒家与道家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引用论证,引用了儒家和道家代表的相关语句,如“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可知,儒道两家思想理念虽相对独立,但各具特色。根据“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可知,儒道两家思想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虚实互补,能满足各自发展的需要。根据“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可知,儒道两家的思想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美好的需求。其他的角度,如共同传承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的完整人生观,一种人生走向,一种政治选择,一种文化理念等等。6.D7.B8.①激动:“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破天荒地没有打断母亲的话茬”“听得很认真”,反映出父亲想要了解孩子一切的迫切心情,对孩子的归来显得相当期待与兴奋;②不安:不停地“照镜子”“梳理头发”“坐不住”,父亲的“不知所措”,反映出父亲对与子女沟通交流的陌生,以及不知子女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忐忑不安;③高兴、满意:对小儿子感到“顺眼而亲切”,对女儿做的菜饶有兴趣,指示大儿子“关了手机”,这些都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给他带来的亲情表示满意与珍惜,“最后的指示”更是表现出普通父亲在年老后对亲情和天伦之乐的渴盼。9.①“父亲”是军人,作者却选择了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来组织材料,这样的选材不落俗套,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文本通过父亲叱咤风云无视孩子和家庭聚会拘谨亲和的对比,展现父亲身份转变后期盼融入家庭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富。③“普通人”的角度使“我们该如何做好父亲角色”的主题思考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传统文化内涵。④“父亲”本来就是“普通人”,这样的角色定位更具有普适性,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更能引发共鸣。⑤文章笔墨着力于展现“父亲”这一身份特点,选材更集中,故事情节的表达更加舒缓、自然。(任选其中三点回答即可)【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是因为小儿子一身戎装勾起了父亲的回忆”说法错误,父亲对孩子的亲热,既有“军旅情绪”这个原因,同时也是父亲拉近与孩子距离的表现。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表现出父亲性格上的简单粗暴”说法错误,当兵时的口头禅体现出的更多是父亲作为军人的刚毅果决,不能简单理解为性格上的简单粗暴。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激动:“孩子们答应了,母亲兴高采烈地到菜市场去了一趟。父亲也显得有几分激动和不安,背着手在几个房间里踱来踱去,也不时地来到厨房门口和正在择莱的母亲说上两句,父亲说:咱那几个孙子、孙女都长大些了吧”“这些话题都是父亲不屑挂齿的,母亲在历数孙子外孙女的时候,话题是喋喋不休的,眉宇间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父亲破天荒地没有打断母亲的话茬,他不住地点头,似在听下级汇报什么大事,他听得很认真,其间不住地点头”,“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破天荒地没有打断母亲的话茬”“听得很认真”,反映出父亲想要了解孩子一切的迫切心情,对孩子的归来显得相当期待与兴奋。不安:“临近傍晚,父亲显得很不安,他不停地照镜子,同时不停地梳理头发”“当母亲乐颠颠去开门时,父亲再也坐不住了,他站了起来,向门口走了两步,神情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然而还是不由自主地站在了门口,摆出一副恭迎的样子”,不停地“照镜子”“梳理头发”“坐不住”,父亲的“不知所措”,反映出父亲对与子女沟通交流的陌生,以及不知子女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忐忑不安。高兴、满意:“小儿子一身戎装地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突然觉得他顺眼而亲切,竟伸出手在儿子的肩膀上拍了一下”“饭是女儿做的,晚餐时,父亲破天荒地没有把饭吃得那么快,而是和儿女一道饶有兴趣地把饭吃下去”“在这期间,大儿子的手机响了两次,父亲就指示说:在家里你把那玩意儿关了。大儿子就关了手机”,对小儿子感到“顺眼而亲切”,对女儿做的菜饶有兴趣,指示大儿子“关了手机”,这些都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给他带来的亲情表示满意与珍惜;“父亲最后指示:星期日,都过来聚一聚,把孩子们都带来呀”,“最后的指示”更是表现出普通父亲在年老后对亲情和天伦之乐的渴盼。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选材等写作技巧的能力。父亲是一名军官,作者在创作时却没有着力描写其作为军人果敢刚毅的一面,而是选择了其离休后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来写,这样的选材不落俗套,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写了父亲退休前的叱咤风云、无视孩子,如“父亲打过无数次仗,先是和日本人打,又和国民党打,后来在朝鲜战场又和美国人打,一路拼杀过来的父亲,不仅没有战死于沙场,反而在战争中壮大了起来”“当连长时他说:冲上去,把小日本拼掉,拼不掉小日本,老子就毙了你们。当团长时说:一营长,限你半小时之内,把高地给我拿下来,拿不下高地老子毙了你。师长时父亲仍说:老子毙了你。军长时父亲仍说:老子毙了你”,这些表现父亲的军人本色;“孩子们管不住自己的天性,仍疯仍闹,父亲就吼:都住嘴,再吵再哭,老子就毙了你们”“三个孩子一直到长大成人,心里仍惧怕着父亲,离父亲远。父亲不在乎这些,那时他哪有工夫和一群孩子们说长论短”,写他无视孩子们。但如今退休在家,父亲渴望和孩子们聚会,当听说孩子们答应来家里时,“父亲也显得有几分激动和不安,背着手在几个房间里踱来踱去,也不时地来到厨房门口和正在择莱的母亲说上两句,父亲说:咱那几个孙子、孙女都长大些了吧”“临近傍晚,父亲显得很不安,他不停地照镜子,同时不停地梳理头发”“当母亲乐颠颠去开门时,父亲再也坐不住了,他站了起来,向门口走了两步,神情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然而还是不由自主地站在了门口,摆出一副恭迎的样子”,父亲的拘谨与他当年的叱咤风云形成对比,父亲当年对孩子的漠视与如今渴望和孩子们相聚也形成对比,展现父亲身份转变后期盼融入家庭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富。选择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写,能体现主题——我们该如何做好父亲的角色?从这个角度写更具现实意义和传统文化内涵。“父亲”虽然是个叱咤风云的军人,但也是一个“普通人”,应当有“普通人”的角色和情感,文章从他“父亲”的角色出发来写他退休后的转变,这样的角色定位更具有普适性,贴近读者的日常生活,更能引发共鸣。文章并非展现军人风采,而是着眼于“父亲”这一身份特点,写他退休后如何慢慢适应并回归家庭,这样使选材更集中,故事情节的表达更加舒缓、自然。10.DNR11.D12.A13.(1)这没有别的原因,是军队根据法律出兵,人民心悦诚服。(2)杨璟就给他一百多顶白皮帽,让他回城后作为辨认的标志,约定四更,从宾贤门进入。14.①攻心为上②因利乘便【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广州攻占以后,那么沿海诸郡就能够只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海南海北,按照次序招安。“广州既下”中,“广州”是主语,“既下”是谓语,句子结构完整,应在“下”后停顿;“则循海诸郡可传檄而定”中,“循海诸郡”是主语,“可传檄而定”是谓语,句子结构完整,应在“定”后停顿;“海南海北”作“以次招徕”的主语,其后停顿,表强调。DNR后停顿。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句意:这样之后我们再发兵讨伐。/这样以后能睡上一夜安稳觉。D.指“绳索”错误。都是动词,“用绳子拴着人从上往下送”的意思。句意:裴观用绳子系着从城上下到城下出城。/在夜里用绳子拴着从城上下来出城。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而非动用武力攻取广州”错误,由原文“如其拒命,然后举兵,扼其险要,绝其声援”可知,先争取民心,如果他们抗命,之后发动军队。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无他”,没有别的原因;“出以律”,状语后置,根据法律出兵;“悦服”,心悦诚服。(2)“乃”,于是,就;“白皮帽百余”,一百多顶白皮帽;“俾”,让,使;“识”,标志。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若先遣人宣布威德,以招徕之,必有归款迎降者”可知,攻心为上;②由原文“如其拒命,然后举兵,扼其险要,绝其声援”可知,因利乘便。15.A16.①都呈现出一个满怀豪情的形象。戴词写登楼“袖剑飞吟”“一快披襟”;杜诗因“闻”而“上”,所见亦为吴楚、乾坤这等宏大气象,两者皆眼中有壮景,心中有壮怀。②都表达了对洞庭湖深邃、壮美景象的赞美。戴词言其“秋水深深。万顷波光”;杜甫描绘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者所写境界都开阔壮大,气象雄浑。③都抒发了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戴词中词人面对大好河山“变尽”,悲从中来,以不变的君山寄意;杜诗中诗人因“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衰老多病的躯体中始终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忱之心。【解析】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能力。A.“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错,首句豪气喷薄而出,如挟风雷,带有雄杰之气,与全篇基调保持一致。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①都呈现出一个满怀豪情的形象。戴词描写词人形象:“袖剑飞吟”带着宝剑,昂首高吟,用吕洞宾的典故,写得豪迈飘逸;“一快披襟”写词人迎着西风,披开衣襟,十分畅快。杜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因“闻”而“上”,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两者皆眼中有壮景,心中有壮怀。②都表达了对洞庭湖深邃、壮美景象的赞美。戴词“秋水深深。万顷波光”描写词人纵目远眺,意气豪迈,境界壮阔,描绘出一派碧波万顷的洞庭秋色;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人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乾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两者所写境界都开阔壮大,气象雄浑。③都抒发了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戴词“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欺凌的“偌大”中国。词人由湖光山色联想到国家民族,进而感物伤怀。杜诗中诗人因“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17.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举以予人如弃草芥18.①日新月异②息息相关③任重道远19.放眼中外,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文艺复兴,国家的兴盛,都离不开文化的准备、精神的积淀,琅琅的书声孕育着民族的未来。20.①使用设问,引人注意,引发我们对读书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强调了读书的意义和价值。②使用排比,三个“可以……”依次从个人的本领、社会的风气和国家的创新活力角度,层层深入,内容丰富,增强了情感,阐释出了读书的意义和价值。【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社会深刻变革、技术”可知,需填写一个“技术发展快速”的成语,可填“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不同;形容发展迅速,变化很快。第二空,后文提示“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社会的阅读水平”,结合第二空前面的内容,应该填写与“有所关联”相关的动词性成语,可填“息息相关”。息息相关:一呼一吸相互关联,形容关系十分密切。第三空,前文提示是在“我们迈出了一大步”,且“而”表示转折,应该填写与“需要长久努力”相关的成语,可填“任重道远”。任重道远:担子沉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长期艰苦奋斗。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都离不开文化的准备、精神的积淀”与“都(以)文化的准备、精神的积淀作为支撑”句式杂糅,可改为“都离不开文化的准备、精神的积淀”;第二处,主客颠倒,该句强调的是“读书对于国家兴盛、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可改为“琅琅的书声孕育着民族的未来”。故句子可改为:放眼中外,无论是贞观之治还是文艺复兴,国家的兴盛,都离不开文化的准备、精神的积淀,琅琅的书声孕育着民族的未来。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句中,“读书对我们而言,还意味着什么?”提出了问题,而后文“读书可以克服……”这是对前面这一问句的回答。由此可知,句子运用了设问手法。一问一答,以问句引发读者思考,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引发我们对读书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而问后紧跟着回答,则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强调了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在回答句“读书可以克服‘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板;可以遏制浮躁之风、涵养社会定力;可以扫除颓靡之气、激发创新活力”中,根据连续三次出现的“可以……”可知,作者运用了排比手法。而在这三个“可以……”中,作者分别说“克服‘本领恐慌’、补齐能力短板”“遏制浮躁之风、涵养社会定力”“扫除颓靡之气、激发创新活力”,从个人的本领、社会的风气和国家的创新活力这三个角度,依次对于“读书对我们而言,还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了逐层深入的回答。这一手法,也极大丰富了文章内容,通过强烈的语势增强了对读书的赞扬肯定之情感,阐释出了读书的意义和价值。21.A22.①萝卜叶是最佳补钙食物之一(或“宜多吃萝卜叶”);②白菜还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③菜内的水分会损失减少【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的“咱们”包括说话人及听话人。A.“咱们”与画线处相同,包括说话人及听话人;B.“咱们”用作单数,指称说话人自己;C、D两项的“咱们”不包括听话人,指说话人及其伴随一方。故选A。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因此”是结论,前文说萝卜是“养生的好食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