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综合楼建设工程-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教学综合楼建设工程-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教学综合楼建设工程-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教学综合楼建设工程-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教学综合楼建设工程-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1-1工程概况1.1项目情况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溶溪镇中心校(建设方)为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拟在校内新建教学综合楼。该工程主要由教学综合楼5F/吊1F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教学综合楼平面面积约175.19㎡,设计零平高程为387.80m;建筑结构采用框架结构、独立基础。该场地按设计高程平场后,将在教学综合楼西侧形成环境边坡,设计基坑底标高为384.60米,基坑边坡最大开挖高度为5.75米,基坑后侧影响范围的环境边坡高度44m,为岩质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1.2设计内容针对临近红线、无放坡开挖条件的基坑边坡的支挡,本次锚拉桩板挡墙进行支挡设计,锚拉桩板挡墙的设计长度31.25m。2设计依据及设计规范2.1设计依据(1)业主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2)周边已发红线(3)我院完成的建筑、结构等相关图纸(4)1:500地形图秀山县溶溪镇中心校教学综合楼建设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重庆市长源地质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2.022.2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D63-200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重庆市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本项目《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本项目《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论证专家意见》3、气象水文工程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昼长夜短。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雨连绵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6℃,极端最低气温--10.5℃(1977年1月29日),极端最高气温41.6℃(2006年8月26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绝对湿度17.6mb。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199.4mm,年最大降雨量1350.3mm(1981年),年最小降雨量是783.2mm(1990年),日最大降雨量178.30mm/h(1971年6月1日),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2/3,大雨暴雨较多。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据区境气温观测资料,海拔1000m,每升高100m,年平均气温递减约0.4℃。历年平均无霜期满315d,年均雾日30.2d,年平均日照时数1188h。年平均风速0.9m/s,历年最大风速24.4m/s,全年主导风向为北东向。拟建场地地形坡度不大,无大规模地表水体和冲沟,雨季地表水主要以面流的形式向南东侧低矮处排泄。4、工程地质条件4.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秀山县溶溪镇中心校内,有公路与之相连,交通方便。地形为斜坡地形,属低山浅丘剥蚀地貌,局部地段高差相对较大,高程在384.37—390.35m,地表坡度0~25°,地表多为红黏土,厚度差异较大,下伏为寒武系下统明心寺组的灰岩地层,现状地形地貌总体上较为简单,由于场地属于半裸露型喀斯特地貌,场地内石芽、溶沟较发育,通过调查,场地溶沟大多呈“V”字型,以致场地内局部基岩面呈锯齿状。4.2地质构造场地地质构造位于平阳盖向斜北西翼扬起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约113°,倾角约17°,次级褶皱较发育。场地未见断层,根据场地内出露基岩进行调查和勘探揭露表明,岩体主要发育两组裂隙:①J1:38°∠83°,裂面较平直,微张,延伸长度2.0~5.0m,裂隙间距0.5~1.5m,半填充,偶含粘泥,碎屑物为主,可见褐色铁锰质氧化膜浸染,结合程度一般,属硬性结构面。②J2:134°∠79°,裂面较平直,微张,延伸长度1.0~3.0m,间距0.4~1.5m,多闭合,局部张开度1~2mm,半填充,填充物含粘泥,碎屑物为主,可见褐色铁锰质氧化膜浸染,结合程度一般,属硬性结构面。以上①、

②两组在平面上呈“X”型共轭剪切裂隙。层间裂隙局部较为发育,裂面平直,可见褐色铁锰质氧化膜侵染和少量的泥质充填,裂面结合程度一般,属硬性结构面。4.3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残坡积(Q4dl+el)红黏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下统明心寺组石灰岩地层,基岩与上覆盖层呈不整合接触。现将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①素填土:黄褐色,主要由红黏土与石灰岩块碎石组成,块碎石含量约占2-17%,粒径1-11cm,局部可达16cm以上,该层稍湿,结构稍密,级配较差,系修建学校时人工堆填而成,堆积年限大于5年,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的南东侧靠已建操场处,厚度变化较小。②红黏土:黄褐色、表层为褐灰色,粘性强,质较纯,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韧性强,呈可塑状状,巨块状构造,分布于整个场地。厚度在0.50m(ZY11)~4.80m(ZY10),平均厚度在2.64m左右。~~~~~~~~~~~~~~~~~~不整合~~~~~~~~~~~~~~~~~③寒武系下统明心寺组石灰岩石灰岩:灰~浅灰色,微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次为方解石。根据钻探揭露,裂隙不发育,偶见陡倾裂隙,面较粗糙,呈锈黄色,充填方解石脉。场地内钻孔钻探揭露出强风化岩石,岩体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芯呈柱状,少量长柱状及短柱状,锤击声清脆,具回弹、震手,岩质坚硬,岩体较完整。为场区内主要岩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揭露最大层厚度10.7m(ZY10)。4.4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场地由于平整,地形较平坦,地表均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根据钻探及地表地质测绘,第四系土层与基岩接触面呈凹凸不平状,在原始地形低洼地带,土层较厚,基岩埋藏稍深。基岩面坡角一般为5~34°,局部较陡。根据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定结合场内岩石野外风化的特征,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体结构大部分被破坏,颜色和矿物成分明显变化,岩体被裂隙分割成碎块状,裂面多充填红黏土,该带岩芯多呈碎块状及短柱状,岩质软,场地内均揭露此带,厚度在1.80m(ZY09)~5.10m(ZY14),平均厚度在2.29m左右。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部分破坏,陡倾裂隙和层面裂隙较发育,裂面平直闭合,无充填,局部见铁锰质渲染,呈锈黄色,岩体较完整。钻孔岩芯多呈柱状,少量长柱状和短柱状,场内均揭露到此带,中等化带厚度在7.30~8.50m,平均厚度在8.15m左右,本次勘探未揭穿此带。4.5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场地为低山浅丘剥蚀地貌,总体地势呈一斜坡地形,无较大的季节性冲沟存在。勘察区地下水按其赋存特征及水理性质可分为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1)松散土层孔隙水松散土层孔隙水赋存于上部的土层中,红黏土为相对隔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的补给,沿孔隙或基岩面渗流,具有补给排泄途径短、排泄量小、随补随排的特点,向场地南东侧排泄,久晴时即干枯。(2)岩溶裂隙水①、工程场区地形开阔,但地形较平缓,在暴雨及多雨时节,坡面水多顺地形向四周地势较低处排泄,排泄较通畅,少量下渗至基岩溶裂中,形成地下岩溶裂隙水。②、岩溶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石灰岩的溶裂或溶孔中,钻孔内未发现储水溶洞、暗河、岩溶泉水通道,因此:勘察范围内岩溶水不发育,但局部地段存在溶裂和小溶洞,可能赋存岩溶裂隙水。③、根据勘探施工中水位观测情况,将孔内施工残余水提干,于第二日进行水位观测,水位未见恢复,说明勘探深度内地下水贫乏。④、勘探深度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并向四周排泄,该场地地形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地下水不易汇集。但在多雨时节,地形低洼地段地下水较为丰富,基坑的开挖施工,应避免在雨季进行,并备足一定的抽水设备,抽排基坑内的渗流水。4.6环境水和土体的腐蚀性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场内土层为未污染土,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并结合当地经验判定,环境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4.7地面物探评述为了查明勘察区岩溶发育程度,本次勘察前布置了1条地面物探线(5-5’剖面)。通过地面物探报告可知:(1)WT1-WT1’测线:测线长度80.00m;土层主要为红黏土,基岩为石灰岩,WT1-WT1’测线见物探异常带。该测线62.00~68.00米(深度约5.0米)见高阻异常带(ZY04),推测该异常区域为溶洞或溶蚀槽。由于物探测试数据和结果存在多解性,建议施工前结合其他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物探异常带域采取一定的措施。本次物探工作主要对测区内基岩面、溶洞和基岩破碎带进行了探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但由于测区范围内部分地段接地条件较差,电极之间存在极差,对仪器的信号采集、资料的分析解释均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本报告结合其他地质资料综合使用。(物探剖面上的距离为斜距,误差值不含地形剖面线测量误差值)。4.8不良地质现象经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及影响范围内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据地质调查,勘察区外局部见溶洞、漏斗、石芽等;据钻探揭露表明,勘察区内局部孔段揭示有溶孔、溶洞、溶隙,综合判定勘察区内岩溶为微发育。勘察区内据钻探揭露及物探表明,局部孔段溶孔、溶隙较发育,其中ZY14钻孔内存在溶洞。钻孔见洞隙率为7.1%,线岩溶率为1.1%,且分布不连续。参照《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I50/T-043-2016中第8.4.2章节,以岩溶强发育判断条件为依据(钻孔见洞隙率小于10%或线岩溶率小于5%为依据),综合判定勘察区为岩溶微发育。岩溶发育情况一览表表4.8.1孔号岩溶发育孔段(m)溶洞顶板石灰岩厚度(m)岩溶垂直高度(m)充填物情况所处位置ZY145.10~0充填红黏土环境备注通过钻孔揭露,场内岩溶微发育。场地钻探深度内局部地段发育有岩溶,局部钻孔溶洞充填软塑状红黏土,岩溶的发育主要沿裂隙、层面溶蚀发展。根据钻探结果分析,溶洞埋藏较浅,溶洞垂直高度不大,位于拟建场地的环境区域,发生岩溶塌陷可能性较小。4.9岩土设计参数取值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表表4.9岩土体名称素填土红黏土强风化石灰岩中等风化石灰岩重度(kN/m3)天然20.0饱和21.0天然17.6饱和18.0天然24.0饱和25.026.5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39.5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25.6软化系数0.6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MPa)0.150.559.30变形模量(MPa)10653.66弹性模量(MPa)11154.21泊松比0.23抗拉强度(MPa)1.60内摩擦角(°)天然30.0饱和22.0天然10.8饱和7.737.23粘聚力(kpa)天然6.0饱和3.0天然31.9饱和22.32.35岩体理论破裂角(°)63.60中等风化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550土体、强风化岩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61550基底摩擦系数0.250.400.60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50360760备注:1、加“□的数据为经验值。2、岩土体临时坡率值:素填土:h<5m,1:1.5;红黏土:h<5m,1:1.25;岩体h<8m,1:0.75。3、岩土体永久性边坡坡率值:素填土:h<5m,1:1.75;红黏土:h<5m,1:1.5;岩体h<8m,1:1.00。4、结构面抗剪强度取值,裂隙1、2结构面和中风化层面取C=50kPa,φ=18°;强风化层面取C=20kPa,φ=12.0°5挡护设计5.1设计标准挡墙安全等级:Ⅰ级抗震设防烈度:6度(0.05g)挡墙设计荷载:坡面荷载10kpa工作年限:50年5.2挡墙设计5.2.1桩板挡墙(1)材料本次设计范围内桩板挡墙截面尺寸为1.25x1.6,设计桩间中心距为3m。桩板挡墙桩间采用现浇挡土板支护,土层挡土板厚度为50cm,嵌入地面以下深度不小于1m。表5.2-1桩板挡墙设置表挡墙桩身截面(m)设置原因施工要求桩板挡墙1.25*1.6保护在建建筑物,红线受限,无坡率法放坡条件采用人工挖孔,跳2孔开挖。(2)构造要求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0mm,面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0mm。(3)成孔1)挖孔前复核测量基线、水准点及桩位,开挖过程中应不断检查孔的中心及直径,做好施工记录,并随时观察土质变化,对照复核地质报告,出入较大时要与勘察、设计单位联系,当遇到不利土层,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处理措施。2)桩孔的施工容许偏差:①桩径±50mm;②桩位±150mm(沿道路方向)、±50mm(垂直道路中线方向);③垂直度0.5%;④虚土沉渣清除干净,不允许对超挖部分垫土、垫砂,如有扰动或超挖应在清理干净后用C10级混凝土垫平。(4)护壁1)桩护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坍落度为150mm。2)第一节挖深约1.2m,浇钢筋混凝土护垫,其厚度增加100mm,高度宜高出地面150-200mm,以防杂物落入孔内,护壁外如出现空隙应用粗砂、砾砂等填实,必要时浇以水泥浆。3)往下施工时以每节高度1.0m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好每节土后,接着浇灌一节混凝土护壁,特殊地质下挖速度应视壁的安全情况而定。4)为保证桩的垂直度,要求每浇完三节护壁,须校核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次。5)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以上方可拆模,应尽量使用速凝剂,靠近高大建筑物或重荷处应在混凝土中加早强剂。(5)钢筋笼制作及安装1)直径16mm及以上的钢筋应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并应按规范要求错开接头。钢筋必需具备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2)水平钢筋(箍筋)与纵向钢筋交接处应绑接牢固。3)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6)混凝土浇注1)挖至桩身相应设计标高,应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孔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2)封底混凝土浇灌后,应尽快浇灌桩身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以后浇灌前先抽清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层的表面,然后浇灌桩身混凝土。3)浇灌封底混凝土及桩身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离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m,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大于1m,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取80-100mm。4)每根桩应有一组试块,且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7)施工安全措施1)孔内必须设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井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或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井口支架必须牢固稳定。2)井口出土如用绞盘时,必须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坚韧麻绳或尼龙绳结扣牢固,有安全的制动和吊钩装置,提升时不得碰撞已挖完的孔壁,并随时检查提升设备的可靠性。3)挖孔时应经常检测井内有无有毒气体缺氧现象,超过10m的深孔要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连续通风,风量不宜小于25L/s。4)井口应设置围栏,井下设半边井的安全钢筋网,下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并系好安全带,挖孔暂停施工时,井口应用盖板盖好。5)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走,机动车不得在桩孔附近通行。6)井下施工照明必须采用安全行灯,电压不得高于36V,供电给井下用电设备的线路必须装漏电保护装置。7)井下通讯联络要畅通,施工时保证井口有人,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注意观察,检查井下是否有塌方,涌水和流砂现象以及有毒气体,缺氧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及时处理。8)根据地质条件考虑安全作业区,一般在相邻5m范围内有桩孔正在浇灌混凝土或有桩孔蓄了深水时,不得下井作业,待其相邻桩混凝土强度达5MPa时,再挖该桩孔。(8)质检1)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土试块,做出试压结果。2)桩孔开挖过程中,应按相应规范对桩锚固段刚进入中风化基岩及桩孔开挖至设计标高时分别钻取岩芯并做试验,要求石灰岩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不得小于39.5、25.6MPa。3)对施工完的桩应进行桩身质量和承载力检验鉴定,采取超声检测方法,提出鉴定报告,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9)监测1)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均应对边坡挡墙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参建各单位共同研究解决办法。2)若需开挖桩前土,需待桩身强度达到100%后方可开挖,严禁一次开挖到底,应分级开挖,分级高度1~2m,开挖同时应加强边坡监测。5.3.2锚索材料(1)钢绞线本工程采用的预应力锚索应选用高强度、低松弛钢无粘结绞线,其性能应符合GB/T5224-2003,直径d=15.2mm(7-φ5)、强度等级为1860MPa;钢绞线的基本材料应是碳素钢。钢绞线技术指标见下表。表5.3.2-1钢绞线技术指标表注:1)松弛率≦2.5为70%破断荷载1000h的松弛率;2)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执行ASTMA37—92,低松弛试验按E328方法进行;3)屈服强度——在因外力而伸长1%的情况下测出的最低屈服强度;4)延伸率——标距为610mm时,在荷载的作用下,钢绞线的总延伸率;5)松弛性能——低松弛钢绞线在规定的条件下,试验不少于1000h。钢绞线的中心丝直径都必须大于外层钢丝的直径,偏差值最小为0.1016mm。直径Φ15.2mm低松弛钢绞线按边丝凸缘测得的直径与公称直径的偏差应满足+0.5mm~-0.15mm。对运达工地的每批钢绞线作100%的外观检查,在不同的卷号中抽取样品,在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抽样拉力试验。抽样结果和出厂产品质量证书、标志、说明书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2)套管锚索体套管主要有以下功能:用于锚索体防腐,阻止地层中的有害气体和地下水通过浆体向锚索体渗透。无粘结钢绞线厚壁热轧无缝钢管有隔离效果,将锚索体与周围注浆体隔离,使锚索体能自由伸缩,达到应力和应变全长均匀分布的目的。钢质导向套管的作用是确保外锚段联结索体与反力结构的安装精度,以及该段在结构上不被外力损伤。(3)锚具本工程预应力锚索采用Ⅰ类锚具,其质量必须符合《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标准。本次设计采用OVM15锚具。(4)锚索配件锚索配件主要指导向帽、隔离支架、止浆装置、防护罩、密封垫圈、密封胶、对中支架和束线环。导向帽是便于锚索推送,其材料可使用一般的金属薄板或相应的钢管制作;隔离支架和对中支架位于索体上,可使用耐久性与耐腐蚀性良好,且对锚索体无腐蚀性的材料,一般宜选用硬质塑料。(5)注浆体本工程注浆体为M30水泥砂浆,预应力锚孔灌浆使用的水、水泥和外加剂应符合《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水泥所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过期、变质水泥不得使用。水泥的运输、储存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有关条款的规定。2)水灰比水灰比一般采用0.38~0.5。3)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CM微膨胀剂等外加剂的质量标准要符合国家或部颁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外加剂的采用必须通过生产性试验及室内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严禁使用对钢绞线有腐蚀性、对水泥及围岩有危害的外加剂,且与水泥有良好的相溶性。造孔(1)钻孔1)预应力锚索钻孔的位置、方向、孔径及孔深,应符合施工图要求。钻孔的孔深、孔径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的倾斜度、方位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误差如下:钻孔的孔位偏差不大于20mm;钻孔入口倾斜度及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1º~+1º;在钻进长度方向上的孔斜偏差不得大于2%;有效孔深不得欠深,超深不得大于40cm;钻孔达到设计孔深时孔内残留物不超过10cm;2)应根据钻孔设计要求和不同的地质条件、孔位选用不同钻机机具和钻孔的方法,并上报监理人批准,钻孔深度、精度应满足施工图的规定,钻头应选用硬质合金钢钻头或金刚石钻头。3)当孔位由于地形条件限制无法按设计图施工时,应会同设计、监理共同拟定新孔位。4)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应位于稳定的基岩中,若孔深已达到预定施工图所示的深度,而仍处于破碎带或断层等软弱岩层时,应会同设计、监理共同协商,对原设计的部位进行固结灌浆改良、改变锚固段位置或继续钻进延长孔深等处理措施。5)对于破碎带或渗水量较大的外围岩,在安装锚索前,应按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规定对锚固孔进行灌浆处理,以免锚固段注浆体流失或强度降低。6)应纪录每一钻孔的尺寸、排渣颜色、钻进速度和岩芯记录等数据。造孔过程中应做好锚固段始末力两处的岩粉采集,若在锚固段发现软弱岩层、出水、落钻等异常情况,施工单位应立即通知监理人,共同研究补救措施,以确保锚固段位于稳定的岩层中。7)钻孔完毕时,应连续不断地用压力风水彻底冲洗钻孔,以确保注浆体与孔壁的粘结强度。钻孔冲洗干净后才准许安装锚索。在安装锚索前,为避免碎屑、杂物进入空口,应将钻孔孔口堵塞保护。8)通过桩身的锚索孔,应按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规定在锚孔部位的桩身内预留孔。9)钻进采用导向仪控制斜度,及时测斜、纠偏。钻孔结束后,应测量孔斜、方位角及孔深,不符合要求的作废孔处理,并全孔灌注M30水泥砂浆回填后重钻。10)钻孔结束后必须经监理人验收,验收合格后在不超过1d~3d的时间内即可以进行穿索、锚固段注浆等工序。若验收后锚固孔闲置时间超过3d,则必须重新验收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2)锚固孔围岩灌浆1)在钻孔过程中若发现有塌孔现象或因地质条件复杂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时,则需要进行孔壁固结灌浆处理或采取套管跟进钻进。2)在强卸荷岩体的造孔过程中塌孔或漏风严重的裂隙必须采取有效堵漏措施。3)锚孔固壁灌浆可根据钻孔岩石情况采用以下灌浆方法:采用自下而上高压泵送浓砂浆的注浆方式进行,注浆管插入孔底并距孔底50cm开始注浆以浆面盖过注浆管口一定距离并能均匀拔出为宜,拔管速度需经生产性试验后自行掌握。采用自下而上分段不待凝纯压式灌浆,锚固段长不宜大于6m~~7m,张拉段长不宜小于8m。灌浆压力0.3MPa~0.5MPa。4)锚孔固壁灌浆要求采用浓砂浆浆液,并掺速凝剂,以迅速封闭锚孔周边裂隙;水灰比初拟为0.35~0.4,水泥强度等级采用42.5级,浆液配比需经生产性试验验证。5)钻孔固壁灌浆必须采用单钻单灌,逐个灌浆,并严格控制灌浆压力,注意观测钻孔周边岩体有无漏浆或抬岩情况,严防产生拉裂及倾倒破坏。如发现严重窜孔,应会同设计和监理采取有效补救措施。6)扫孔作业宜在灌浆前1d~~2d进行,扫孔不得破坏缝内充填好的水泥结石;扫孔工艺程序执行,要达到设计孔位、倾角及孔深要求;扫孔后应用高风压清孔,孔内不得残留废渣、岩芯等。7)浆体所进行的现场检验仪器、仪表都需经过计量部门的计量标定。锚索的制作(1)锚索制作应在有防雨设施的加工厂完成。应按施工图所示各锚固单元的尺寸下料,下料前应检查无粘结钢绞线的表面,没有损伤的才能使用。(2)锚索的钢绞线和各单元承载体应按一定规律编排并绑扎成束,不得使用镀锌铁丝作捆绑材料。内锚段需组装成枣核状,量出内锚段的长度并作出记号,在此范围内穿对中支架;支架应能使钢绞线可靠分离,使每根每根钢绞线之间的净距离≥5mm,且使隔离支架处锚索体的注浆厚度大于10mm。编索时一定要把钢绞线理顺后再进行绑扎,最后在内锚固段端头装上锥形导向帽。隔离支架应选用塑料隔离支架。锚固段每1m设置一道对中支架,张拉段每隔2.0m设置一道对中支架,端头2m区段内加密到1.0m,对中支架应保证其所在位置处锚索体的的注浆厚度大于10mm,对中支架之间扎无锌铅丝一道。(3)钢绞线锚固端剥离承载体端5cmPE套管。按顺序安装承压垫板和限位板,使用YGJ挤压机逐根挤压,安装挤压套,按《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的规范检验挤压套的安装质量。用防水胶带缠裹裸露的钢绞线。(4)锚索捆扎完毕,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绞线和承载体锈蚀,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锚索发生弯曲、扭转和损伤。(5)锚索锚孔口向内20cm处需设置定位止浆环,止浆环可采用充浆膨胀式止浆环、充气膨胀式止浆环或速凝锚固剂加土工布制作。所选用的止浆环必须能承受大于0.5MPa的注浆压力,且不漏浆。止浆环处钢绞线与止浆环之间必须用环氧树脂砂浆或锚固剂粘结并密封好。止浆环的材料、型式应通过试验确定,或采购定型产品,但须经监理人批准。(6)内锚固段各单元由专门制作的锚板和钢绞线构成压力锚固结构,限位板与承载体用长螺栓固定。导向帽用铆钉铆接在下单元的承压垫板上。穿注浆管、回浆排气管,注浆管下口应确保距孔底不小于100mm。注浆管的端部用薄塑料带封堵,在压力作用下冲破,这样,可以防止穿索时堵管。(7)用几种不同的颜色胶带在钢绞线张拉端标识相应的锚固单元(该颜色标识在本工作段是固定的且明确记录在记录表上)。认真检查锚索全段的PE套管,不得有损伤、裸露钢绞线,若有发现,及时用防水胶带包缠,确保防腐可靠。填写编制纪录,复检工作程序,办理合格证。(8)每根锚索的编号与孔号、注浆号等其他的结构、材料编号应保持一致。锚索的安装(1)一般要求1)安装锚索前应对钻孔重新进行检查,对塌孔、掉块应进行清理或处理。2)锚索安装前应对锚索体进行详细检查,检查止浆袋位置,排气管位置及畅通情况,并核对锚索编号与钻孔孔号,对损坏的配件应进行修复和更换。3)推送锚索时用力要均匀一致,应防止在推送过程中损伤锚索配件和防护层。4)推送锚索时不得使锚索体转动、并不断检查排气管和注浆管,应确保将锚索体推送止预定深度后排气管和注浆管通畅,否则应拔出锚索体排除故障后重新安放。5)当推送锚索困难时,应将锚索抽出,对抽出的锚索应仔细检查并对配件安放的有效性、防护层的损坏程度、孔的清洁度及排气管和注浆管状况进行观察,当发现锚索体配件移动、脱落或锚索体上黏附的粉尘和泥土较多时,应加强配件的固定措施并对其他钻孔的清洁程度进行检查,必要时应对钻孔重新进行清洗。6)锚索入孔时索体的弯曲半径必须大于5m。7)锚索入孔后锚固段要及时进行注浆,应在2d内完成,以免孔内吊块、塌孔、缩孔而影响灌浆质量;张拉作业应控制在15d内进行,以避免钢绞线锈蚀。(2)外锚头施工1)锚具、垫板应与锚索体同轴安装,锚垫板与套管的同轴度误差应在-1°~+1°,锚索体与套管—锚孔的累计同轴偏差应不超过-5º~~+5º。锚索外锚墩混凝土浇筑在条件允许时可与锚索锚固段灌浆同时进行。2)锚垫板与锚孔轴线应保持垂直,其误差不得大于0.5º。3)应确保锚垫板与锚垫墩接触面无任何间隙。4)切割锚头多余的锚索体宜采用冷切割的方法,锚具外保留的长度不应小于25cm,或其他补偿张拉方式时应考虑保留张拉长度。5)外锚墩(或梁、柱)的体形尺寸、混凝土标号、插筋、承压钢筋(或螺旋筋)和基岩面钢筋配置均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混凝土配比按室内试验结果推荐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比进行。锚索灌浆(1)无粘结式锚索灌浆分锚固段、张拉段灌浆和外锚段灌浆两部分,锚固段、张拉段灌浆在锚索入孔后即可进行,外锚段灌浆则在锚索张拉锁定及验收后的3d~5d进行,或在封锚前1d进行;锚索锚固段、张拉段可一次性灌浆,采用孔底返流法灌浆工艺,进浆管和回浆管均具有屏浆装置。(2)锚固段、张拉段灌浆采用M30水泥砂浆,其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40MPa,与围岩的黏结强度不应低于1MPa,浆液配比按室内试验结果推荐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比进行。(3)锚固段和张拉段灌浆长度应符合施工图要求,止浆装置位置准确,不论锚索孔的方向如何,注浆均采用排气法注浆;注浆管插至孔底,浆液由孔底注入,空气由止浆环处的排气管排出。(4)为给锚索张拉提供依据,锚固段注浆时对每根锚索的灌浆浆液均取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并要求在进行张拉时水泥浆结石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85%。(5)灌注前,应对注浆体进行流动性试验,浆液在粘度计流出的时间以不超过6秒为宜;还应进行泌水测定,在量筒中注入500cm3浆液,3h后泌水量不得超过2%。(6)锚固段和张拉段灌浆压力均为0.3MPa~0.5MPa,排气管回浓浆后即以0.5MPa的压力屏浆,屏浆时间30min以上。(7)对需要进行补偿张拉的锚索,当补偿张拉锁定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外锚段注浆,待7d后作外锚段封锚。(8)锚索锚固段、张拉段灌浆必须现场做灌浆记录并验收;进浆和回浆的采样必须在监理的监督下进行。(9)灌浆结束标准:1)灌浆量大于理论吸浆量2)回浆比重不小于进浆比重,且稳压30min,孔内不再吸浆;锚索的张拉(1)张拉的程序、条件1)预应力锚索的张拉作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机具标定—分级理论计算—外锚墩混凝土强度检查—张拉机具安装—预紧—分级张拉—锁定—签证。2)当锚固段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锚墩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0MPa后,才能对预应力锚索进行张拉。3)一批次的锚索张拉,必须先张拉监测锚索(施工前首先在设计确定的断面上,安装不少于3根监测锚索,安装压力测力计,为全坡面的锚索施工提供依据,并为施工过程量测应力、绘制应力变化图、边坡变形、安全预报等提供数据)。(2)张拉准备1)张拉机具的校验:张拉前必须把张拉机具、测力装置及所需附属机具准备齐全,并都进行过严格的率定的校验。对率定和校验过的机具要妥善保管,以免影响精度。机具率定或校验合格证书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2)张拉设备在张拉前必须与相应级别的锚索测力计配套标定,并将标定合格证书报监理工程师,同时绘制压力表读数—张拉力—测力计读数曲线,以指导现场张拉作业。3)千斤顶的选用必须与锚索级别相配套,输出力应满足超张拉的要求,一般宜大于设计张拉力的1.5倍,但不宜超过设计张拉力的2倍。4)现场张拉用的压力表精度不得低于1.5级,并用精度不低于0.4级压力表标定,工作时最大压力值应不超过表盘量程的75%,最小压力值不应小于压力表量程的25%。5)张拉设备的标定间隔期不应超过6个月,经拆卸检修的张拉设备或经受强烈撞击的压力表,都必须重新标定。发现或怀疑存在问题的张拉设备、或与测力计联合标定时读数(到设计荷载时的读数)相差超过2%的张拉设备,即使距上一次标定时间未满6个月,也必须重新标定。(3)张拉1)一般情况下,锚索的张拉均采用超张拉持荷稳压、超载安装施工方法,超载系数暂定为1.15,由岩锚试验成果验证调整。2)补偿张拉:根据代表性锚索的应力变化情况确定代表区域锚索是否需要进行补偿张拉。一般地,监测锚索荷载损失变化幅值,满足规定指标即预应力损失小于设计张拉力的10%的区域,原则上不进行补偿张拉;反之则需进行补偿张拉。需要补偿的锚索位置根据设计要求及监理指示进行。3)对于有补偿张拉要求的锚索,应在张拉锁定后3d~7d进行,补偿张拉的拉力为超张拉力。4)锚索张拉建议采用整体张拉,当千斤顶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采用分组分束张拉。5)张拉过程:分为单股预紧和整束分级张拉两个阶段。单股预紧应进行两次以上,预紧实际伸长值应大于预紧理论值,且两次预紧值之差应在10%之内,以使锚索各股钢绞线受力均匀,再进行整束张拉。整束张拉共分四个量级进行,即张拉荷载分别按设计张拉力的50%~115%逐级依次进行,并且应控制最大张拉力不得超过预应力钢材强度标准值的70%。采用非同时张拉方式进行;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是从最大变形量的单元锚索(最大自由长度)起,按顺序先后张拉,在到达最小变形量的单元锚索(最小自由长度)后,再同时张拉全部的单元锚索(整体张拉);其操作的关键是预先调整锚索的各锚索单元伸长量差值,计算的方法应科学有效且结合试验的有关成果(试验锚索的“非同时张拉方式管理图”)校验,确定准确的伸长提前量。整束分级张拉:初始应力—25%P—50%P—70%P—100%P—115%P(其中P为锚索施加预应力)稳压锁定;除最后一次超张拉要求静载持荷20min外,其余每级加载后的稳压时间为5min;前三次张拉(20%P、50%P、70%P)加荷速率不大于100KN/min,后两次张拉(100%P、115%P)加荷速率不大于50KN/min。预分两次逐级张拉,第一次张拉值为总张拉值的70%,两次张拉间隔时间不应小于3-5天,预应力锚索张拉锁定后锚头应涂防腐剂,。6)张拉各级加载稳定前后,均应量测钢绞线的伸长值,若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相差超过10%或小于5%,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后才能重新张拉。7)加荷、卸荷速率应平稳。张拉时,升荷速率不大于10%P/min或100MPa/min;卸荷速率不大于20%P/min或200MPa/min。8)松弛损失一般锁定张拉力(不包括所定损失)的3%~4%,在补偿张拉前,应注意检查测力计的读数,若索力超过10%的锁定荷载或地区经验值,应立即进行补偿张拉,若未超过10%的锁定荷载或地区经验值,无需进行补偿张拉。若通过测力计发现异常张拉力时要查明原因进行处理。9)在全部锚索施工结束后,因已经施加了设计计算的抗滑力,控制了边坡的变形,也由于开挖作业和支护的共同作用,锚索的索力也相应发生变化,应进行全坡面的锚索二次张拉,即按照设计的控制张拉力,用同样的张拉方法,逐个张拉,确保锁定荷载满足设计要求。二次张拉结束后,截去多余的钢绞线,使其外露30cm,安装防护罩,注入油脂,拧上堵头。封锚。10)张拉时的安全:预应力张拉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应防止以下情况:夹片脱出或飞出、断丝与滑丝、千斤顶必须有固定设施,以防锚索张拉时锚固段突然失效时千斤顶坠落。认真填写张拉纪录,主要内容如下:张拉中逐级荷载的张拉力、伸长量、同步情况、应力应变关系、稳压时间、反复张拉次数、测力记录、补偿张拉、锁定张拉力、每次张拉的时间、孔号、记录人员、故障排除措施等。张拉后的成果整理,如绘制实测的应力应变曲线,预应力损失及补偿张拉等。张拉记录成果应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每次进行监测束张拉,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在场时进行。上述锚索施工全部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必需的验收资料。按照锚索验收试验的要求,封锚前,按锚索总量的5%随机抽取,进行1.2倍的索力校验;全部合格后方可封锚;若有一索不合格(索力超过10%的锁定荷载或地区经验值)即可扩检,若仍有不合格,则应作100%的验收校验。直到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达到验收合格。封孔灌浆(1)封孔灌浆在锚索张拉锁定后以及补偿张拉工作结束后进行,封孔灌浆前应由监理工程师测量外露钢绞线长度、检测回缩值,检查确认锚索应力以达到稳定的设计锁定值。锚索注浆孔封孔7d后,还应对孔口段的离析沉缩部分,进行补封注浆。(2)封孔灌浆材料与锚固段灌浆的材料相同,灌浆要求同第5节。对钢绞线露口处应用防水胶带缠绕至锚具工作夹片处。(3)为保证所有空隙都被浆液回填密实,在浆液初凝前必须进行不少于2次补灌,当浆液凝固到不能从孔中流出来之前,应保持不小于0.5MPa的压力进行屏浆。(4)外锚头的防护锚索在补封注浆结束后,切去多余钢绞线,外露不小于25cm,用钢质保护罩保护锚具和外露的钢绞线,用密封胶密封锚板、垫板、密封垫圈、保护罩之间的所有缝隙,然后从保护罩的注油口注入黄油或黄油与石蜡的混合料,用堵头封口。保护罩上应有注油口、排气口、装、卸工艺孔。用C30混凝土浇筑保护罩和构造物槽口,捣实、密封。用C30混凝土按图纸要求对锚头(保护罩等)进行保护,封头底部需包住锚垫板。用C30混凝土浇筑保护罩和构造物槽口,捣实、密封。对需要进行长期监测锚索的外锚头(安装测力计的锚索),用特制金属帽保护,用C30混凝土浇筑保护罩和构造物槽口,捣实、密封。在安装混凝土支撑面锚垫板时,锚具下安装特制的螺纹垫板与金属帽用螺纹连接。(5)锚索的后期保养及补偿张拉在锚索张拉、注浆强度达到85%以前,其30m范围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如需进行爆破作业,则需对作业面进行地震波控制,如布设两排预裂孔和药量控制。张拉后,在爆破作业后,观察测力计,应力损失超过10%时,立即对锚索进行补偿张拉。锚索监测(1)锚索监测应结合各部位的重要性和实际条件,对预应力锚索的工作状态和锚固效果进行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原位监测:施工期监测和运行期监测相结合。(2)监测锚索的数量为总锚索量的5%,在每个锚索的工作锚和锚垫板之间安装测力计,以便张拉期及长期观测。测力计由专门厂家供货,测力计性能应满足超张拉力作用观测范围的要求;测力计应经过千斤顶——油压表——测力计的系统标定后方可使用;锚索监测设计祥见相关施工图纸和文件。(3)锚索的监测中标的施工单位或专业的监测单位完成,或有标段承包商向业主、设计单位提供合作单位的资质,经过考察,许可后才能实施监测仪器、仪表的埋设;锚索施工单位必须配合监测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监测锚索的安装、张拉和测读,并为监测工作提供一切方便。监测单位按照监测设计的要求,提供监测数据、处理数据应科学、严谨,且提供边坡位移报告和险情预报。(4)同一部位的锚索应先张拉监测锚索,以便观测其他锚索张拉时的相互影响和围岩稳定情况,并指导锚索施工。(5)测力计应与张拉千斤顶、压力油表、油泵进行系统标定。质量控制与检查(1)质量控制1)锚索施工质量控制标准见下表:2)预应力锚索施工必须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工序的检查与验收。3)施工中上道工序不合格或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的预应力锚索阶段产品,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表5.3.2-2锚索施工质量控制标准项次项目质量标准1锚索孔①钻孔直径≥锚束直径40mm以上,且不得小于图纸规定孔径;②方位角≦1º,开孔孔位偏差≦20cm;③一般部位孔斜≦孔深的3%,特殊部位(水平孔)孔斜≦孔深的1%;④造孔超深偏差≦40cm;2地质缺陷处理处理及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3编索穿索①钢绞线材质满足设计要求,有出厂材质证明及抽样检查的材质报告,外观检查无缺损、锈蚀;锚固单元安装符合图纸要求;②穿入孔中的锚索平顺不扭,进浆、排气管畅通,止浆袋承受压力≧0.5MPa,锚索结构无损坏,外露段保护良好。③穿索前,应对锚索孔清孔,要求无杂物、岩屑和积水;4内锚段灌浆①灌浆材料、配合比、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②灌浆压力0.3MPa~0.5MPa,闭浆时间30min,且进浆、排浆量一致③灌浆量大于理论注浆量,回浆量比重不小于进浆比重;5外锚墩混凝土浇筑①基础面无松动块石,岩石清洗干净;锚垫板外平面与孔口管及孔中心线垂直角误差<0.5º,钢筋、模板的规格尺寸、②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③混凝土振捣密实,试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6张拉①张拉程序符合规定;②每级张拉力与理论计算伸长值应符合规范要求和地区经验值;③张拉升荷速率每分钟不超过设计张拉力的1/10;7外锚段灌浆①灌浆材料、配合比、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②灌浆压力0.3MPa~0.5MPa,闭浆时间30min,且进浆、排浆量一致③灌浆量大于理论注浆量,回浆量比重不小于进浆比重;④对在张拉段灌浆管不通的情况下,采取有效处理,满足要求;8外锚头保护符合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保护罩、垫板、黄油、石蜡、密封等安装合理。具备多次张拉的条件。防腐处理不留后患。4)发生质量事故或问题,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事故报告和处理措施,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5)预应力锚固施工前,必须依据现场生产性试验成果,制定出各工序的安排操作规程。张拉操作人员未经考核合格不得上岗,严禁违章操作。(2)质量检查1)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以自检为主的三项检查制度。施工中必须做好各工序的施工记录,及时整理、分析记录数据,并作为验收依据。2)现场质量检查按下列规定进行:锚墩(梁、柱)混凝土、水泥灌将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钢绞线抽样标准:在使用前按来料盘数的10%随机抽样检查,质量达到《钢绞线技术指标表》的要求。锚夹具抽样标准:每批外观检查10%,硬度检查5%,同一批次锚具应进行1组(3索)静载试验,试验方法见《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