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地理第1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及名人第2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地理学之祖——《禹贡》第3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4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山海经》《山海经》是汉朝形成的,是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组成,《海经》和《大荒经》是后人增补的。《山经》可能成书在战国前后,又称《五藏山经》,《山经》是《山海经》一书中写作时间最早和地理价值最大的部分,有2.1万多字,承袭了自古以来所积累的地理知识。它记述了400多座山,先按南、北、东、中四区,南、北、东、中、西五个走向,每区分若干山系,每个山系又连接许多山岳。记述以山岳为纲,综合记述了水、动植物、矿产、特产、神话传说等。
《海经》和《大荒经》记载大都不准确,包含了很多神话传闻。第6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郦道元与《水经注》
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为了写《水经注》,他阅读有关书籍达400多种,查阅了所有地图,研究了大量文物资料,还亲自到实地考察,核实书上的记载。《水经》原来记载的大小河流有137条,1万多字,经过郦道元注释以后,大小河流增加到1252条,共30多万字,比原著增加20倍。《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它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第7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佛国记》与《大唐西域记》
唐代名僧玄奘(公元602—664年)于公元627年西行求法,用了18年的时间,经历了110多个国家,行程5万余里。回国后按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全面介绍了所经诸邦和国家的面积、都城、气候、地形、水利、物产、交通以及风俗习惯等,是研究西域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在世界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公元399-412年,东晋法显(姓龚,名字不详,法显是法号,约公元337-422年)曾到印度、斯里兰卡等许多地方,西行12年之久,归国后于公元416年写成《佛国记》,记述了西域、印度和南洋诸国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是研究中亚和印度等的古代地理的重要文献。第8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徐霞客游记》徐霞客名弘祖(或作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明朝人。徐霞客出身什宦世家、书香门第,
他22岁就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到生命结束为止。他沿途的游记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对地理、水文、地质、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它为我国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的研究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开创了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自然、系统描述自然的先河。第9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古代的地图学成就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公元前168年左右的三幅地图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地图。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经纬网制图法。第10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在世界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进入明代中叶之后却逐渐落后了。明代中叶以后,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西方的地图法传入我国。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编绘了多部地图,介绍了西方的地圆说,其中最重要的是《坤舆万国全图》。公元1708-1718年,清初在全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地测量,测定了六百三十个经纬点,绘制了著名的《皇舆全览图》。在实际上第一次用测量方法证明了地球为扁椭球形,对解决当时世界上关于地球形状的争论产生重大影响。《皇舆全览图》还第一次记载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第11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2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3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4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5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6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17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第18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州
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第19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0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郡郡是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其中著名的有陇西、颍川、南阳、邯郸、钜鹿、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河东、上党、太原、代郡、雁门、云中、琅琊、汉中、巴郡、蜀郡、长沙、黔中。第21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闽中,共为四十郡。此后历代都有郡,但是区域变小了。直到隋代才取消了郡。唐代州郡迭改,都是行政区域。宋废郡。第22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第23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24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国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等于郡,所以“郡国”连称。4.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第25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历代行政区划——唐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第26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路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最初分全国为十五路,后来分为十八路、二十三路,和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第27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6.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略等于中书省办事处或中书省行署),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域名称,简称为省。第28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历代行政区划——元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第29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7.府依唐代制度,大州称为府,因为这些州都置有都督府或都护府。唐代府隶属于道,宋代府隶属于路,元代的府,有的隶属于路,有的直辖于中央。明清改州为府。第30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历代行政区划——明第31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历代行政区划——清西北达巴尔喀什湖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第32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9.县县是地方基层行政区域。春秋时期称邦畿千里之地为县,设置在边地,带有国防作用。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大国往往以新兼并得的土地置县。第33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0、乡行政区域单位。所辖范围,历代有异:周制以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春秋齐制,郊内以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郊外以五家为轨,六轨为邑,十邑为率,十率为乡。第34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1.里古时民户聚居的地方,是按一定数量居户而聚的住宅单位。同里的人称里人。有门围之,称里门,夜间里门关闭戒严。设各级官吏掌一里之事,谓之里尹或里宰。第35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历代首都【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
『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亳(今河南郑州)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阳)犬丘(今陕西兴平东南)
南郑(今陕西华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雒邑(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滑县东)、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陈』:陈(今河南淮阳)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东定陶)
『吴』:吴(今江苏苏州)
『越』:会稽(今浙江绍兴)第36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
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
『新』(公元8年~公元23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8年—公元23年
『汉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3年—公元24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24年—公元25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5年—公元190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190年—公元195年
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65年—公元313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成(汉)』(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汉(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9年):离石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蒲子(今山西隰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前凉』(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肃武威)
『后赵』(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国(今河北邢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龙城(今辽宁朝阳)、蓟(今北京城西南)、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龙城(今辽宁朝阳)
『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肃榆中东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苑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
『后凉』(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凉』(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广武(今甘肃兰州永登)、乐都(今青海乐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姑臧(今甘肃武威)
『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北)、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
『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肃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
『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宁夏固原)、统万(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龙城(今辽宁朝阳)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长子(今山西长治长子西南)
『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
『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历代首都第37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493年—公元534年
『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1年—公元60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605年—公元619年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西京长安(陕西西安)公元618年-公元904年
东都洛阳(河南洛阳)公元657年-公元736年(与西京并重时期)
公元904年-公元907年【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
『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07年—公元909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09年—公元913年
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13年—公元923年
『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
『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36年—公元937年
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37年—公元946年『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开封(今河南开封)
[十国]
前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后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楚:潭州长沙府(今湖南长沙)
南汉:广州兴王府(今广东广州)
闽:福州长乐府(今福建福州)
吴越:杭州西府(今浙江杭州)
吴:扬州江都府(今江苏扬州)
南唐:西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东都江都府(今江苏扬州)
南平(荆南):荆州江陵府
(今湖北江陵)
北汉:太原(今山西太原)历代首都第38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历代首都【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京(今江苏南京)公元1129年—公元1138年
临安(今浙江杭州)公元1138年—公元1276年
【少数民族政权】
『辽』(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公元918年—公元1007年
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大理』(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大理(今云南大理)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兴庆府(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东南)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公元1115年—公元1153年
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城西南)公元1153年—公元1214年
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公元1214年—公元1234年
『西辽』(公元1132年~公元1218年)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即唐代碎叶城)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大都(元冬都,今北京)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上都(元夏都,今内蒙锡林浩特南)公元1263年--公元1368年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南京
(今江苏南京)公元1368年—公元1420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清】(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
兴京(今辽宁新宾西)公元1616年--公元1621年
辽阳(今辽宁辽阳)公元1621年--公元1625年
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25年--公元1644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第39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十三朝古都?十三朝古都有两种说法:一指洛阳,。洛阳的十三朝:夏、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一指西安,西安的十三朝: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第40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古代都城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第41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阴”和“阳”。一般而言:山以南为阳,以北为阴,水以北为阳,以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第42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如华阴在华山之北,江阴在长江之南。阳:山南水北,阳光易照到之处。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水之北,淮阳在淮河之北,济阳在济水之北。
第43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与我国古代风水理论有直接联系。风水上认为北有山而南临水的土地最适宜建立居民聚落。第44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北有山而南临水的地方,既是山之阳,也是水之阳,所以叫“阳地”。我国古代大多数居民聚落,正是建立在这样的“阳地”上面。考我国地名,叫"某阳"者到处都有,而称"某阴"者颇不易寻,就是这个道理。第45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咸阳渭水穿南,九嵕zōng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昭陵第46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古籍中地理名词解释
第47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山五岳三山:指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或指东海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第48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山之一----安徽黄山第49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山之二----江西庐山第50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三山之三----浙江雁荡山第51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五岳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第52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3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特殊称谓中国:指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第54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江:指长江。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河:指黄河。例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殽:指殽山。例如:有二陵焉。(《殽之战》)函:指函谷关。例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岱:指泰山。例如: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望岳》)第55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江南(左东、右西):江南现指长江广大地区。江左即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江右为“江西”,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第56页,讲稿共74页,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河西走廊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I助力金融行业变革与未来发展趋势
-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动损伤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体育学院《汉字书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玉环市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3月联考化学试题(文理)试卷含解析
- 辽宁师范大学《食品微生物分析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市职业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 长沙保安员证复习资料-判断题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语国家文化概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小学教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银行员工以案促改心得体会三篇
- 小学生诗词大会宣讲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药学毕业论文5000字药学论文的5000字集合16篇
- 小学语文整本阅读指导课《城南旧事》教学案例
- (机械创新设计论文)
- GB/T 39802-2021城镇供热保温材料技术条件
- GB/T 2792-2014胶粘带剥离强度的试验方法
- GB/T 215-2003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
- GB/T 17492-2012工业用金属丝编织网技术要求和检验
- GB/T 17207-2012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第18-1部分:空白详细规范表面安装固体(MnO2)电解质铝固定电容器评定水平EZ
- GB/T 16886.7-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7部分:环氧乙烷灭菌残留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