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7章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_第1页
西方经济学第7章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_第2页
西方经济学第7章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_第3页
西方经济学第7章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_第4页
西方经济学第7章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供求相等的均衡不但存在于单个的市场,而且还可以同时存在于所有的市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完全竞争条件下,各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是可以存在的。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状态可以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在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价格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帕累托最优状态

定义:在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上,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的同时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该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用来比较、判断各种不同资源配置状态的优劣。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反之,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1.论证市场经济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以加强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提出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原理,以论证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社会的优越性。人们在追求自己私人的目的时候,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社会目的。每个人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是每个人对自己自身利益的追求自然会或不如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所以,每个人都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达到的目的。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仅仅是以论断的方式把该原理陈述出来了,并没有对它加以证明。斯密之后的西方经济学者纷纷致力于这一论证的工作。1972年西方经济学者亨特指出:“过去150年以来的正统经济学者,几乎毫无疑问地接受了斯密的论断,他们无休止的工作,以便为这一论断建立一个出色的合乎逻辑的体系。”萨缪尔森在著名的教科书中写道:“经济学者几乎用了两个世纪来证明亚当斯密的论断的核心真理……完全竞争、一般均衡的市场经济会显示出资源配置的效率。”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在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下,单个家庭和厂商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最优化行为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据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被证明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2.改善市场经济制度运行提供政策建议。现实中的市场经济运行中,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也就是说,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引导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即市场失灵。第八章市场与政府第一节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第二节外部性第三节不完全信息第四节公共物品第一节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一、市场有效性的条件:两个基本假定:1.市场参与者具有完全的信息。2.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没有影响。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指市场调节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市场不能实现最优配置的的主要原因:

A垄断;(AT&T)

B公共物品;(灯塔)

C外部性;(小造纸厂)

D信息不对称;(二手车市场)

这四种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社会资源的配置会产生扭曲。因此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采取某些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市场扭曲加以矫正,尽可能使市场能够公平、有效地运行。二、市场失灵的定义和表现形式狭义:指完全竞争市场所假定的条件得不到满足下,而导致的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公共物品广义:即使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境界,也仍然存在市场失灵问题。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不公——MarketFailure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1.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某个经济主体(消费者或生产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社会成员带来了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此时,这个经济主体从这项经济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根据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进一步划分:生产的外部经济:如一个企业对其所雇用的工人进行培训,而如果这些工人转到其他单位去工作,该企业不能从其他单位补偿或索取培训费用。养蜂厂在生产蜂蜜的过程中,帮助果树传授花粉,从而提高了果农的产量;消费的外部经济:某个人对自己的房屋和草坪进行保养时,他隔壁的邻居也从中得到了不用支付报酬的好处。某个人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值得信赖的公民,这显然也使得隔壁邻居甚至整个社会都得到好处。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外部不经济:当某个经济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没有为此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这个经济主体为该项经济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项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根据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进一步划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如一个企业可能因为排放污水而污染了河流,因为排放烟尘、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那么工厂附近的社会成员都遭受了损失。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吸烟者的行为危害了被动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吸烟者并没有为此支付任何成本。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2.外部性与资源配置失当各种形式的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一个严重后果: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将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换句话说,即使整个经济是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但由于存在着外部性,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看不见的手”在外部影响面前失去了作用。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外部不经济与资源配置失当:以生产的外部经济为例0D=MRMCPMCS=MCP+MEQ1Q0完全竞争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量钉在MR=MCP,即Q0;而使整个社会利益达到最大的产量应当使整个社会的MR=MCS,即为Q1。因此,生产的外部不经济造成产品生产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效率所要求的Q1。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PQ2.外部性与资源配置失当

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经济主体没有承担其行为造成的对其他主体的损失,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所以,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即供给过量。一般而言,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经济主体不能获得相应的全部回报,私人所得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所以,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即供给不足。由于市场交易不包括个体行为的全部成本和收益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3.纠正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

(1)征税和补贴(2)排污权许可证制度(3)企业合并(4)确定产权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1)征税或补贴征税: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向该企业征税,征税的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得该企业的私人的边际成本恰好等于社会的边际成本。例如,对于污染型企业,政府应向污染者征税,征税的数额等于治理污染所需要的费用。补贴:对于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可以采取该企业补贴的方式,使得该企业的私人收益等于社会利益。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2)排污许可证制度含义:政府通过向厂商发放排污许可证,厂商根据排污许可证向特定的地点排放特定数量的污染物。过程:A.政府确定一个全社会最优的排污量(这个水平是环境自净能力可以承受的),并且将排污量分割成若干份。B.将允许排放的污染量(排污权)分配给每个企业;C.创建污染权交易市场。允许企业自由交易排污权,污染少的企业可以将这个权利转卖出去,污染多的企业可从其他企业手中购买排污权。D.检查、监督污染者在许可证范围内排污,对超越许可证范围的排污行为给予制裁。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3)企业合并将外部性经济活动中影响与被影响双方合并为一个企业,那么合并后外部影响就消失了,被“内部化了”。合并后的企业将自己的生产水平确定在MR=MC的水平上。由于此时不存在外部影响,所以合并企业的成本就等于社会的成本与收益。于是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例如,养蜂场和果园的例子,如果养蜂场和果园合并为一个企业,那么,外部影响就被内部化(internalized)了。不过,果园要足够大,免得蜜蜂飞出造成外部影响。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4)明确产权产权:在英语和德语中的涵义都是“财产权”或“依法占有财产的权利”,。这种财产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即财产的最终归属权,也包括具体占有、使用、交易、收益、处置等行为权利。科斯(RonaldCoase)认为,之所以产生外部性问题,是因为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恰当而造成的。只要能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随后产生市场交易,就能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居民钢铁厂例如:钢铁厂向附近的河流排放污水,附近的居民受到损害。如果给予居民使用清洁水源的产权,则钢铁厂要为自己的污染行为受罚。在这种情况下,钢铁厂会同附近的居民商量,将产权从居民那里买过来,然后再让河流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附近的居民也会用出售污染权而得到的收入来治理河水。总之,由于钢铁厂为其外部不经济行为支付了代价,所以钢铁厂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不存在差别。4.科斯定理196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斯在他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对外部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与传统的依靠政府介入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的观点不同,科斯认为,政府通过税收或补贴解决外部性,其实是一种不符合效率的办法。科斯通过对外部损害的分析,得出了后来被施蒂格勒总结成著名的科斯定理。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

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市场交易成本为零,则无论最初的产权是界定给了哪一方,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交易双方会通过交易重新调整最初的产权安排,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按照科斯定理,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性影响不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因此,科斯定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削弱了政府在外部性问题的作用。科斯主张在外部性问题上政府的作用:清晰界定产权通过公正透明的司法,维护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例如,《环境保护法》、《土地法》、《森林法》等法律的确立和执行。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科斯第二定理科斯定理的重要假设:不存在交易成本或者交易费用。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交易费用。如在钢铁厂排放废水污染河流的案例中,居民和钢铁厂之间的谈判是需要费用的。而且,在居民之间也存在组织的费用,如果每一居民都等着别人“出头”去谈和钢铁厂谈判,那么就不会有谈判行为的发生。所以,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产权的初始界定就变得非常重要。科斯第二定理:不同的产权制度和法律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现实生活中想通过界定产权来解决外部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产权无法明晰交易成本过高第二节外部性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三节公共物品与微观经济政策1.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1)私人物品(Privategoods):指同时具备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其数量随着人们对它的消费或使用的增加而不断减少。譬如,市场上供应各种商品,如各种食品、衣服、房子、汽车、火车的座位等等。私人物品的两个特点:排他性:对商品支付市场价格的人才能消费商品,其他没有支付市场价格的人就不能消费该商品。竞争性:一个人使用某种物品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使用。

(2)纯公共物品定义: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国防、法律制度、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等。两个特征:A.非排他性:不能把不支付商品市场价格的人排除某种物品的消费之外。或者说,一个人不管是否付费,都会得益于这种物品。非排他性存在的原因:①在于在技术上不可能实现。比如,国防这种公共物品,一个范围之内,要排除任何一个在该国居住的人享受国防保护的利益是十分困难的。②或排除的成本太高。有些公共物品虽然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性原则,但是事实排他性的代价极高,远远超出排他后带来的好处。第三节公共物品与微观经济政策B.非竞争性:一个人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种物品的消费数量,或者说同一单位物品可以被很多人同时消费。以反导弹系统为例:反导弹系统会降低外来侵略的可能性,反导弹系统在保护你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不会减少其他人获得的保护程度。即使你不存在,其他人获得的保护程度也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反导弹系统同时保护了很多人。天气预报、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公共保健措施。都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0。第三节公共物品与微观经济政策准公共物品:只具备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中的一个特征的物品。整个社会的物品可以划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苹果衣服房子车子俱乐部物品网络有线电视非拥挤性的收费道路收费的高速公路、桥梁展览馆公共资源公共产权资源(公海的鱼虾、公共草地、公共的湖泊等)纯公共物品国防路灯消防社会治安市场的经济秩序排他性非竞争性是否具有排他性竞争性非排他性私人物品、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划分是否具有竞争性2.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边际成本为零要求价格为零,否则资源无法实现社会最优配置;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这使得大多数厂商们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非排他性意味着不能把不付费的人排除在这种物品的消费之外。每个人不需要支付该物品的相关费用就可以享用该物品。所以,对于公共物品,如果依赖市场来提供,就会出现供应严重不足。第三节公共物品与微观经济政策案例:在某个小区内有3000户居民,该小区的路灯年久失修,需要彻底更换路灯设备,路灯更换给每户居民带来的照明价值是100元,更换整套路灯设备需要1500*50=75000元(假设每盏灯的成本是1500块,共有50盏灯)。那么,如果每户居民愿意出资25块钱,该小区的路灯设备就可以更换。每户居民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因为每户居民的收益是100块,而成本是25块。但是,在3000户居民里,总有些居民认为即使自己不出钱,其他的居民也会出钱更换路灯。而且路灯这种物品不具有排他性,很多居民都会想到,更换新路灯以后,他不用付费也能享受灯光的好处。第三节公共物品与微观经济政策结果:如果有足够多的居民或者所有居民都不愿意出钱,那么,就没有厂商愿意为该小区更换路灯,从而,该小区的路灯更换就无法得到实现。搭便车或免费搭车(FreeRide):指人们不愿意主动为公共物品付费,总想着让别人生产以后自己免费享用的经济现象。这种人,称为免费搭车者。第三节公共物品与微观经济政策如果把以上案例中社区的范围扩大,如果在一个城市里,更换路灯设备,那么涉及的居民更多,搭便车的人更多,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的可能性更小。结论:搭便车现象的存在,导致市场机制引导公共物品配置上失灵,不能达到帕累托有效的供给水平。3.西方国家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规则在存在免费搭车者的时候,政府要决定供给多少数量公共物品是困难的。那么,政府怎样确定哪些公共物品应该提供,以及究竟应该提供多少数量的公共物品?在西方国家中,通常采用投票的办法以及成本收益分析的办法来决定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投票规则:P147第三节公共物品与微观经济政策第四节不完全信息与微观经济政策1.几个概念:(1)完全信息:市场中的每一个供求双方掌握了与自己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例如,消费者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偏好函数、了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有什么样质量的以何种价格出售的商品;生产者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生产函数,了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存在有什么样质量的以何种价格出售的生产要素等等。从而市场上每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都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完全信息,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如确定最优购买量或最优生产量,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完全信息的假设跟现实情况是完全不符的。市场的信息的获得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市场通讯系统的局限和市场参加者施放市场噪声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严重地阻碍市场信息交流和有效的传播。市场参与者只能获得不完全的信息。(2)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不能充分了解市场交易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定义:交易双方对交易对象的信息了解和掌握存在差异,不一样多,一方掌握多一些信息,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在商品买卖交易中,卖者往往比买者更清楚商品的质量。谚语“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在购买医疗保险的交易中,买保险的人比保险公司更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上市公司的经理比公司的一般股民更清楚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一个特例。(3)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information)第四节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理论阐述也常被称之为信息经济学。200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Akerlof,1940-),迈克尔·史宾斯(Spence,1943-)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42-)因“对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做出的拓荒性贡献”而共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

2.信息不对称理论根据三位经济学家的研究,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会市场的运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时,仅仅通过价格的调整有时无法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也就是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市场机制会失灵。逆向选择:市场成交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道德风险:市场交易以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所产生的问题。第四节信息不对称(1)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旧车市场旧车分为两类:好车(质量好一些的车)与坏车(车有一些毛病但不太明显)。信息分布:买车的人知道较少关于车的信息,卖车的人知道较多关于车的信息。由于买者不知道二手市场上车质量的好坏,因为只凭借车的外观是无法判断车的真实质量,他只愿意按照平均质量车的价格来购买二手车,所以,好车与坏车可以按照相同的价格出售。由于好车与坏车的价格一致,会出现:一方面,好车由于得不到正常的回报,就会退出二手车市场。另外一方面,人们在购买了好车以后,会把好车留下来继续使用,而如果购买了坏车,则会把坏车卖掉。因此,二手市场上的坏车越来越多,整个市场的二手车的平均质量会降低这又会导致买者进一步降低出价由此导致好车的所有者愿意卖车的意愿进一步降低,………最终市场出现的全是有问题的坏车。第四节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市场失灵

在旧车市场上,好车被坏车排挤到市场之外,最终市场上留下的只有坏车,出现了“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也就是说,质量好的车被低质量的车逐出市场,市场选择了低质量的汽车。这违背了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选择法则。平常人们说选择,都是选择好的,而这里选择的却是差的,所以把这种现象叫做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在存在逆向选择的情形下,好车的所有者因为价格太低而不愿意卖出自己的车,需要好车并且愿意支付高价格的消费者也买不到自己合意的车子,这里想要买好车的消费者和想要出售好车的车主的效用都受到了损害。市场不能产生互利性的交易,这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低效率。第四节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的解决办法①信号显示信号显示是指为了解决逆向选择问题,信息优势方通过某种方式向劣势方发出市场信号,以表明自己的物品或自身属于优良或较好等级的行为。承诺声誉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第四节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的解决办法

②信号甄别信号甄别是指在进行市场交易之前,信息劣势方首先以某种方式使得信息优势方不得不发出表明自身特征、品质、类型等的信号,以供信息劣势方辨别、解读,从而改变自己在市场交易中所处信息劣势地位的行为。保险市场,保险公司作为信息劣势方,可以设计两类保单,差别保险合同,分别适用于高低两类投保人。信贷市场,银行是信息劣势方,对于不同风险程度的企业进行信贷配给,利率高低有别。劳动市场,雇主作为信息劣势方,制定不同工资和贡献的劳动合同,供雇员选择。智断亲子案

所罗门,公元前960-930年以色列国王。两个女人为争夺一个婴儿,均宣称自己是孩子的母亲。双方争执不下,很难处断。于是所罗门国王下令将婴儿劈成两半,一人一半,以平息纷争。其中有一个女人同意了,另一个女人却为小婴儿求情,并恳请国王息怒收回成命,她愿意放弃小孩并接受处罚。但所罗门国王听后却宣布,宁愿自己接受处罚也保全婴儿性命的女人才是孩子真正的母亲。于是,假称婴儿母亲的女人受到严厉的惩罚。所罗门国王未必懂得信号甄别的原理,但他实际上就是运用了信号甄别的原理解决了这个案子。他的智慧于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