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核舟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语文-核舟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语文-核舟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语文-核舟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语文-核舟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舟记》教学设计导入:有这样一件稀世珍宝——明代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课题出示活动任务简介作者知文意一读,读通文章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学生把握字音、节奏。师生配合读课文。二读,读懂文意为了更好的欣赏这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们要先疏通文意。请同学们根据文中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有疑问之处可交流解决,或先做标记。生自主学习,师随时点拨。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有没有疑问?如有疑问请同学们提出来。牛刀小试——生解释重点字词句识核舟理解了文意,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核舟的主题是什么?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说奇巧1、既然说“奇巧”,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奇巧?请大家自读2—5段,结合文中内容简要说明。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生自主思考,后交流,代表发言。总结:体积上:小奇巧构思上:巧雕刻的人、物、字的数量上:多2、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探主题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条理清晰的展现了这一工艺品的精美,那作者仅仅就是为了向我们介绍核舟吗?赏艺术除了核舟这种传统艺术之外,我国还有很多传统的民间艺术,比如剪纸、刺绣、皮影、川剧变脸等等等等。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领略一下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结束语同学们,美不美?愿同学们能用你善感的心灵发现美、欣赏美,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让我们的生命、我们的世界,就这样,一直美下去!板书核舟记奇巧赞高超技艺灵怪颂卓越成就学生经过初一和初二上期的文言文学习,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我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学习文言文篇目时有畏难情绪,思维不够活跃。这是一篇具有浓厚文学色彩得的小品文,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但由于我的引导不够,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涨。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发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由于时间关系,朗读的还很不够。《核舟记》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句。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能力目标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提高赏析文章句段的能力。德育目标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1.能在熟读课文的情况下掌握重点字词的释义,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探究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雕刻者的“奇巧”。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器皿()罔不()贻()有奇()黍()箬篷()糁()峨冠()髯()髻(

)衣褶()诎()楫()椎髻()壬戌()虞山()篆章()矫(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有奇巧人()2.罔不因势象形()()()3.尝贻余核舟一()()()4.盖大苏泛赤壁云()5.高可二黍许()()()6.启窗而观()7.箬篷覆之()()()8.雕栏相望焉()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0.石青糁之()()11.中峨冠而多髯者()()()12.如有所语()13.其两膝相比者()()14.佛印绝类弥勒()15.矫首昂视()16.神情与苏、黄不属()17.珠可历历数也()18.居右者椎髻仰面()19.其人视端容寂()()20.若听茶声然()21.其船背稍夷()22.钩画了了,其色墨()()23.长曾不盈寸()()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四、翻译下列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5.苏、黄共阅一手卷。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是一篇文言说明文,作者通过对核舟的整体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描述,包括注明方位、数目、大小等,使读者弄清了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细笔勾画,形象具体可触。读完之后,不仅使人“奇巧人王叔远”的高超的技艺感到钦佩,同时也对作者能够通过简洁的文章让读者感到寸核中的几多情态、几多奇趣,不禁令人称奇道绝,叹为观止。这课书的教学我觉得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教学思路、环节较清晰(一)读书环节;学习文言文熟读课文是基本功。因为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语言感性材料,这些语言感性材料只有通过诵读,逐步积累文言字、词、句、段、篇等语言材料,培养文言语感,才能很好的落实。朗读文言文,应读准音,生字字音要通过书上的注释,查阅工具书读准。读多音字,应先弄清读什么音时是什么意思,确定了词义,才能读准字音;也可以结合句意,确定读音。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和“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的“奇”字,在前一句中“有奇”的意思是“有零”,所以读音应是“jī”;在后一句中“奇字”的意思是“生僻的字”,所以读音是“qí”。通假字的读音要念借字字音,例如“为字共三十有四”中的“有”是通假字,它通“又”,所以读作“yòu”。要畅通朗读课文,还应读好停顿,特别是句中的停顿,它是用来显示句子的层次的,单从字面上是不易掌握的,必须理解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句中的停顿。一上课,就让同学们在舒缓的音乐的陪伴下听范读,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了语文的学习氛围中。然后,老师和学生配合朗读课文,让学生进行评价,纠正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和句子的节奏。同时,学生们在课前的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达到了熟悉课文的目的,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二)理解文意环节;读完课文之后,进入目标的重难点:疏通文意,掌握一些重难点字词句的释义。我让学生根据文中注释,再结合参考书疏通文意,有疑难之处可小组交流解决,如再不能解决就做上标记有待提问。学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小组的合作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疏通了文意,这期间老师就可以及时与学生交流,听听学生们的看法。然后我又出示一些重点字词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巩固知识。(三)拓展环节:在拓展环节我出示了一些我国部分精彩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图片,让学生在震撼于雕刻者高超技艺的同时,又惊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精湛,让人叹为观止。二、不足之处:(一)由于课文本身的限制和教学环节的设置,多媒体的运用上稍显欠缺。毕竟语文的教学随机性还是很大的,并且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