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中考作文专项训练---对话描写
食名家典范
童话的滋味
尤今
原先中了“君子远庖厨”这句老话的毒,不肯让我的两个儿子踏入厨房半步,
结果呢,他们十六岁负笈海外时,吃尽苦头。午夜梦回,想起妈妈做的美味佳肴,
泪水与口水一起飙。
精湛的厨艺能让人拥有一个富足的人生,而热爱美食的人,往往是快乐的
人。所以,女儿出世后,我吸取前两回的教训,“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
她。
老天没有辜负我的苦心。可君十八岁负笈英伦之前,一进厨房,十根手指
便像水里的鱼一样。鱼在水中舞出无限的婀娜,她呢,以食物拼出无数华美的“图
案”。到伦敦不久,她和两位朋友在郊区合租了一所房子。每个星期天早上,
农夫会到附近的空地摆卖新鲜肉类和有机蔬菜,价格比超市的贵上好几倍,但是,
女儿却觉得物有所值。
她在电邮里如此写道:“蔬菜,就好像是刚刚从泥地里拔出来的,拿在手上,
蔬菜的绿,仿佛便流满了手掌。妈妈,您常常说,肉类如果新鲜,叫它一声,它
也会应。现在,买了一公斤五花肉,我叫了一声,它果真就应了……”
读到这里,我“哈哈哈”地笑出声来。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
“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
可君返回新加坡度假的次日,便迫不及待地上超市,买齐东西,大展身手。她
设计的两道菜肴是西式猪肉丸和蒜香西兰花;甜品呢,是烘烤小脆饼。
母女角色互换。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
她烹饪不用量匙,全凭感觉,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如。两道菜肴都很美味,最
大的特色是味道变化多端,不是开门见山的那种平坦、平直、平淡;它迂回曲折
而又峰回路转。我注意到她善用柠檬皮和柠檬汁一一柠檬抢味,有先声夺人的霸
气,把它加入掺了乳酪碎的猪肉丸里,便恰到好处地驱除了味道的滞腻,并且巧
妙地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至于在烘烤得有点焦脆的西兰花上面放入柠檬皮和柠
檬汁,却像是一篇布局严谨的“微型小说”,令人有“意在言外”的惊喜。
味道确实不错,可我嫌工序过于繁杂。然而,她却好整以暇地回应:“妈妈,
工序多才出精品嘛!”
餐后,她说:“等着我的甜品上桌呀!”㉒她把桌上堆着的诸多原料''东
拼西揍”地搅在一块儿,好像没多大工夫,就变出几盘又酥又香又薄又脆的小饼
干。我一块接一块地吃,一连吃了十二块,撑得双眼鼓如金鱼。
可君得意扬扬地说:“每回客人来,我便烤这饼干,大家都赞不绝口呢!我
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唤作'风入口',因为它就像一股香香的风,轻悠悠地
飘进客人的口里!”说这话时,她的眸子溢满了蜜糖般的甜意。
我这个懂得厨艺又热爱烹饪的女儿,在陌生的异乡里,把日子过得像童话一
样快乐。
【心灵鸡汤】语言鲜活,灵动自然,
阅读本文,那鲜活轻灵的语言,如翩翩的舞者伴舞在眼前,令人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一是成语运用典雅而又韵味深厚悠长,让人久久回味,运用时手法多
变却又贴切自然,有贬义褒用的“处心积虑”,语义幽默,风趣之中潜藏妈妈的
教诲。女儿的机智有语意迁移的“投桃报李”,漫画活化出妈妈为女儿厨艺青出
于蓝的欣喜,文中更多的是正用的“大展身手”,“天马行空”成语。二是语言
风格雅俗兼具,和谐自然。静态描写描绘时多用雅词,写人物对话全用口语,特
别是女儿的话语自然真切,将女儿的个性才情展现的静态极妍。
(-)对话描写如何原汁原味
正因为“言为心声”,所以人物的语言常常能表达出人物的思
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为语言描写的主要形式,对话描
写就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法。老舍先生就曾说过:“人物对
话很重要,对话是人物性格的索引。”极言其重要性。
怎样写活人物对话?首要的是,必须立足于生活化。这是因为,
作文是用来反映和服务于生活的,立足于生活而写作,文章才可能
生动活泼,对话描写自然也是这个道理。
1选用口语化的词语
人物对话,是面对面的交流,用语与规范的书面语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一点
应该在对话描写中表现出来。
例①木柱翻过山快步走到王老师的家门口,说道:“王老师,我妈三番
五次地跟我说,叫我请你到我家作客!”
例②木柱翻过山快步走到王老师的家门口,说道:“王老师,俺娘说了
几次,叫俺请你去吃顿饭!”
生活中,那山里孩子说话自称用“俺”,将“作客”表述为“去吃顿饭”,
这些口语化的用词使对话中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正是例②在描写中的最大优
点。
而例①,用“三番五次”、“作客”等极富书面语特点的词语,显然有悖于
生活真实,是典型的“学生腔”。将以上两例一比较,对话描写中选用词语的方
向已经明了。
2选用口语化的句式
口语化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呢?不妨通过实例来作说明。
例③他风一般地冲了进来,见大家都低头不语,就说:“也不知你们这
到底是为了什么,刚才还看见你们都是谈笑风生的。”
例④他风一般地冲进来,见大家都低头不语,连忙问道:“怎么了,你
们?一一说话呀!”
例③中,人物说话用的是句子较长的陈述句,不大符合见疑急问的生活常情。
而例④中,倒装句“怎么了,你们”和省略句“说话呀”更能表现出生活中
人们说话的特点:在突发事件前的直接、简洁。
从以上分析可知,人物对话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变化性强的句式少用单
一呆板的句式,不必过于讲究语句结构的完整,则更能发挥生活化语言的优势
(二)对话描写取舍方式
写作并非要求我们照搬生活,而是要求写作者“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个“高于生活”,就是强调对生活素材进行精选、剪裁和加工改造。
对话描写也应该做到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因为,如果一味简单地
将生活中的人物语言“实话实录”,必然会将口语的诸多缺点暴露无遗:
琐碎、重复、脱节、不完整等等,文章会变得又臭又长。
使对话描写生活化,绝不等于照抄照搬生活中的原话,而是需要作者
以生活语言为基础,以服务文章中心为目的,经过提炼和加工之后再写入
文章。这是提高文章表达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围绕中心定取舍
选用人物对话,应当经过分析,精选那些与所记叙的中心事件和人物密切相
关的代表性语言。一定要坚决去除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或与情节发展无关的部
分,留下精要、管用的人物语言。
比如,在孩子离家外出求学之前,父母的嘱咐常常是多方面的,比如“多穿
点衣服”呀,“莫跟坏人交朋友”呀,“晚上睡在床里头”呀,“有病要上医院”
呀,”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呀,等等。
如果全都写进文章来,肯定会很琐碎。这个时候,如果文章后面要写父亲或
母亲送衣御寒的事,那么,写离家时不妨突现他们“多穿点衣服”的叮咛;如果
文章后面要写“我”在学校与朋友交往上的问题,那么,写离家时不妨突现父母
的“莫跟坏人交朋友”的叮咛。
一句话,对话描写一定要与文章中心相关,为中心服务。
二、结合叙述定取舍
对话描写和事件叙述是记叙文写作中的“两驾马车”,只有两者紧密结合,
文章才流畅、生动。因此,选取对话描写的内容,一定要把对话之外的叙述因素
考虑进来。
例①星期一那天,爸爸出差到北京去了,我只得跟妈妈说:“妈,爸爸
出差到北京去了,明天您不管多忙,家长会无论如何您也得参加!”
例②星期一那天,爸爸出差到北京去了,我只得跟妈妈说:“妈,明天
家长会您非去不可!”
上述例①中,人物语言冗长,虽然是生活中实话的实录,但文章整体上显得
重复拖沓:事情的原因、变化、条件等内容若已在叙述中交代或显而易见,人物
对话中就不必保留这些内容。而例②则简洁明快,完全符合生活真实,又可保证
文畅意达。“嫩黄瓜作文”认为,这两个例子的比较说明,把对话与叙述交代结
合起来考虑,此详彼不详,甚至是此写彼不写,符合文章“源于生活而又高于
生活”的要求,也是保证对话描写生活化的必要条件。
(三)运用个性化语言描写人物
个性化语言指的是文章的语言。因写作者的个性、才情、兴趣、学识等写出
来的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呈现出来的个人风格和特点,人们称之
为个性。它具体表现为词语的新鲜,句式的鲜活、结构的新奇。角度的巧妙,形
式的别致,文采的突出意蕴的丰富,风格的独特的,总之,个性化让文章脱离“千
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泥潭,突破''陈词滥调”的僵化,还文章的本来面目。
在对话描写中让人物说“自己”的话,保证语言个性化,是写
活人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描写人物对
话要做到“话到人到”,即人物一张口,其性格就立现,其形象
就栩栩如生展现在你面前。
要做到这一点,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物说“自己”的话
一—具有鲜明个性的语言。
1说符合自己职业特点的话
一般而言,工人的话较为直接、爽快,农民的话较为通俗、朴实,商人的话
较为伶俐、圆滑,知识分子的话较为文雅、委婉……这些都表明,人物说话都带
有自己明显的职业习惯、职业特点。
下面的对话描写就具有这方面的优点。
例①我大声问道:“叔叔,爷爷的话刚说完,你干吗这样性急呀?”“军
令如山倒嘛!”叔叔正了正军帽,“怎么,你不要去吗?”
这段描述中,叔叔将“爷爷的话"视为"军令”,是典型的军
人辞令,另外,简短、有力的话语,使一个雷厉风行的军人形象
呼之欲出。带有职业性特色的用词,带有职业性特色的语气语调,
就是典型的个性化语言。这就是例①给予我们的有益启示。
2说符合自己兴趣修养的话
言谈见兴趣,言谈显修养。一定的话题,一定的思考角度,反映在对话中,
就是语言个性化的体现。下面且看一例:
例②我呆呆地站在教室门口,同学们围了上来。张兵说:“你闯祸了,
等着挨罚吧。”丁华说:“不怕,只要你自己不承认,谁知道是你泼的水呢?”
赵洋凑了上来:“我看你还是快去认错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嘛……”李
强打断他的话:“那岂不成了自投罗网了?”黄一光一拍脑袋嚷道:“龙龙,有
办法了!你干脆脱了衣服,背上一捆木棍去找老师。他看你'负棍请罪',就
一定会原谅你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我却哭笑不得。
上述片断中,观其对话,就可窥测出有人爱开玩笑(如黄一光),有人爱咬
文嚼字(如李强),有人常心存侥幸、不敢承担责任(如丁华),有人诚实坦白、
爱说真话(如赵洋)。而人物的学识修养,从成语的使用上,可知黄一光和李强
更胜一筹。“听其言,知其人”,这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
3说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话
具有一定性格特征的人,总具有“这一个”的人物语言。注意从抓人物性格
特征入手,来描写人物语言和对话,能有效解决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众口一
词的问题。
性格抓得准,语言写得鲜明,人物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下面就有
一个成功的范例:
例③母亲急忙拿出了那把伞,递给我:“给你打着,也能挡雨。”我心
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冷冷地吐出几个字:“我不要。”她望着我:“你就这样
淋着上学,会生病的。”“这把破伞,谁要?”“你……”母亲叹了一口气,“你
就将就着点吧,我这时给你买伞也来不及了。”
上述这段话中,母亲关心的是孩子的健康(“会生病的”),孩子关心的是
自己的面子(“这把破伞,谁要?”),对话完全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孩子爱
慕虚荣,母亲爱心似海。
(四)对话描写的几种形式
追求对话描写形式的灵活化、多样化,必须首先明确对话描写
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常常包括“引语”和“提示语”两部分。
所谓“引语”,就是指引用的人物原话,书面上写在引号之内
的内容。
所谓的“提示语”,则在引号外交代了说话者及其情态,其标
点符号使用多有变化。
二者的位置不同,就决定了对话描写的形式的不同。下面,就
来说说对话描写常用的几种基本形式。
01引语在后,提示语在前,这时用冒号
例①我气得哭了起来。他们见状,愣了一下,徐明明边退边说:“哇,
掉‘金豆豆’了。形势不妙,我们溜吧!”于是一哄而散。我却得意地抬起头来:
“哼,这群胆大包天的调皮分子,其实也有胆小如鼠的时候。”
例①中两处对话描写语句均采用“提(提示语)前引(引语)
后”的形式,有强调提示语内容之意。以例中原文而言,分别强
调了话语是徐明明“边退边说”和“我”“得意”地说的。
02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这时用句号
例②我急忙丢下书包,向内屋跑去。”是锋儿回来了吧?我昨天晚上梦
见你,你今天就回来了!"我一进内屋,母亲正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妈……”
我不知说什么才好。“那双棉鞋合脚吗?脚没冻着吧?“没等我坐下,母亲就急
切地问。
“引前提后”式对话描写有强调人物语言之意,多用于人物接
话很快的对话中,也可用于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描写中。例②中,
母亲的前一段话是在"我”还没有见到她本人时她就开始说了,
后一段话将话语前置,通过强调其话语突出表现她对“我”的关
心。
03提示语出现在两次分段陈述的引语之间,这时用逗号
例③“班长,我一个人扫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的。”周玲委屈地嘟嚷
道,“她们任才擦一块黑板……”“怎么,不服从我分配?”我向她投去轻视的
目光,“到底你是班长,还是我是班长?任务该谁分派呀?哼!”
上面“提中间、话两边”的形式,常用来表明人物在说话中有
了停顿后,听话者这才注意起说话人的相关情况(如说话时的动
作、神态、音量等),然后又接着听其言。
有时也说明说话中间有了较长的停顿,或叙述者有意用这种形式强调人物的
前半部分话语。比如例③中就有强调周玲嫌任务过重(“这么大块地方"、“来
不及的“)和“我”批评她不听分配(“怎么,不服从我分配?”)之意。
04省略提示语,只有引语
依据上下文完全清楚哪句话是哪个人说的,或者不必要点明话语的叙述者而
只知大略即可,这时常运用省略提示语的作法。
例④老爸拿出一个奇怪的仪器,弟弟惊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
“我知道,我知道!”我抢着说,“是‘追踪器'!”“真的呀?爸,快点显示,
快点!”“别慌。”爸爸拿起电话,“喂,老张啊,你在哪里?""我……我……”
“别急,慢慢说吧。喂,听见了吗?”
上述这些话中,有些话语没有直接点明说话者,但读者根据上
下文理解完全清楚话出自何人之口:“真的呀?爸,快点显示,
快点!”是弟弟在说,“爸”一词即已暗示;“我……我……”
是老张在回话,因为上文中“老张啊”即已明示。这样安排,使
行文简洁明快。
以上就是对话描写的四种基本形式,为了追求对话描写形式的
灵活化,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选用(一般是综合运用)
不同的方法
(五)融合它法写好对话描写
写活人物对话,除了精选符合表达者的身份、性格和心理活动的话语内容之
外,最重要的就是借助“融合”的方法,即要结合其它类型的描写。下面,就融
合的有关内容和方法问题谈一谈。
1融合表情神态描写
每个人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并不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说话的表情神态也
不相同。“嫩黄瓜作文”认为,若能一方面写人物的语言,一方面写出人物说话
时的表情神态,两相结合,一个鲜活的形象往往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读了《孔乙己》,谁也不会忘记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时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的模样,从而深切感受到他内心的羞耻和争辩的可笑。
下面是一位同学运用这种写法后的描写片断:
例①“奶奶奶奶,你跟我说说你小时候的事儿嘛!”亚辉瞪大眼睛,哀
求道。“唉!”奶奶的眼神突然变得凄然,嘴唇抽动了几下,“那时候日子苦啊!”
上面例子中,“瞪大眼睛”与“奶奶奶奶”的急促呼喊结合,写出了一个天
真孩子的热切希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眼神和嘴唇写出了人物的表情神态变
化,将其作为提示语置于话语之间,极生动地表现了奶奶回忆往事的痛苦心情,
为文章增色不少。
2融合体态动作描写
生活中各人说话时体态动作都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既展示人物的语言,
又展示人物说话时的细小动作,二者搭配使用,能使读者听其言,想其行,会其
,思'O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这样的话:“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
'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自然地“放”,随口地
“说”,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有机结合,一个以苦为乐的高大形象顿时矗立在我们
面前。
有位同学经过细致观察后作出了形象的描绘:
例②“石磊,好久不见啦。你到哪里去了?”我对迎面而来的那个人
说道。他抬起头:“噢,原来是你呀!”连忙伸出右手,半途中又缩了回去,两
只大手兴奋地搓着。
此例中,石磊的惊喜、兴奋与拘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伸出”、“缩”、
“搓”一连串动作极具个性,语言、动作描写两相结合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3融合音量色彩描写
在描写语言时,如果能描绘出表达者说话时的语气语调,音量的轻重、高低、
急缓等,语言表达的形象感会更强。这是因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等也从一
个侧面折射出他的个性和心理。用之得当,文自生辉。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这样写道:“他低声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
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以“低声”突出了父亲的惊慌、担忧,又渲染
了对话时的紧张气氛,增添了可信可感度。
看下面一例:
例③“谁呀谁呀?"门里头有人大声嚷嚷。“是我,请开门!”张老师
说。打开门来,他的眼睛还在盯着书本,口里嘟哝着:“没见人家烦着吗?”“有
什么烦的呀?”张老师笑着问。“噢……是您!”那声音变得慌乱起来,“张老
师……我这题……对不起啊!”
这段描写中,作者细写了人物的音量色彩变化,“大声”、“嘟哝”、“慌
乱”等词将人物从不耐烦到尴尬的心理变化过程刻画得活灵活现。读者完全想
象得到当时的情形,耳边似乎还能听到人物的声音。
中考经典
龙女的故事
大干世界,多姿多彩;人间生活,关爱灿烂。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文笔简洁,点扣题眼。)
一个严冬的早晨。在一个偏僻的小巷里,却有许多人围在一起看着什么,忽然一个中年
男子挤进了人群,("挤"写出人多,同时也突出"他"想看个究竟的急切心情。)他发现冰冷的
地上竟蜷着一个哇哇直叫的女婴。这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他顾不得一些人的议论,毅然决
然地把女婴拖了回家。("蜷"字用得准确形象。"顾不得"写出心情急切,"毅然决然"描绘出态
度果断之势。)
这位中年男子便是本地的一位菜农。他家的经济并不富裕,一家人靠卖菜为生。他的妻
子见丈夫抱着婴儿回来时,先是吃了一惊,当她听完丈夫的叙说后,便同意收养这可怜的孩
子0夫妻俩商量了一下,给孩子取名为"龙女"。从此,龙女幸福地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可好
景不长,好的名字并没给她带来幸福的命运,就在龙女口岁那年,一次她在放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