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3节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课件_第1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3节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课件_第2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3节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课件_第3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3节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课件_第4页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3节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知识点18:儒学的复兴教材知识萃取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兴起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目的①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②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1]______________、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伦理道德秩序知识点18:儒学的复兴教材知识萃取代表:程朱理学人物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2]______。主要思想宇宙观认为“理”即“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人生观人生的目标是“[3]______________”,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认识论和方法论“[4]__________”,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哲学领域客观唯心主义。影响①“四书”成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②从[5]__________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南宋后期续表知识点18:儒学的复兴教材知识萃取程朱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4)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是理学探究事物本原的主要途径。就是花时间,讲方法,深刻探究万事万物的本质,以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知识点18:儒学的复兴教材知识萃取图解历史程朱理学的内涵知识点18:儒学的复兴教材知识萃取归纳总结程朱理学的特点及对其评价(1)特点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程朱理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程朱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特点。程朱理学吸收借鉴了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知识点18:儒学的复兴教材知识萃取(2)评价积极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消极其宣扬的礼教思想成为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宣扬的等级观念、轻视自然科学和个体自由等观念,阻碍了社会进步。教材素材变式多维变式,夯基础教材素材变式1.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答案1.C由材料可知,李觏认为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在于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弱化,张载认为佛教、道教的价值目标与思想核心与儒学存在对立,可见二者都强调佛教、道教对儒学造成冲击,而张载、李觏都是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的重要代表,可见二者都主张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法家思想与君主权力,排除A项;注重考据是清代乾嘉学派的治学特点,与注重抽象思维的程朱理学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学面临的挑战,而非儒学与佛、道思想的融合,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2.南宋儒生宋伯仁爱梅、种梅、赏梅,长期观察、记录梅花的各种形态,并绘成梅谱。他观察到梅花有的花形很像一把扇子,就会联想到儒家教化天下。他的行为A.体现了“发明本心” B.遵循了“格物致知”C.体现了“明心见性” D.遵循了“致良知”答案2.B南宋时期理学盛行,宋伯仁细致观察、记录梅花的各种形态,并由扇形梅花联想到儒家教化天下,这体现了程朱理学中的“格物致知”思想,B项正确;“发明本心”是南宋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道德修养过程,这与“观察、记录梅花的各种形态”不符,排除A项;“明心见性”是佛教思想,意为摒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这与宋伯仁“儒生”的身份不符,排除C项;“致良知”是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张,本质上是强调知行合一,这与宋伯仁“南宋儒生”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3.“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据此推断,朱熹主张A.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 B.追求财富与道德修养相互统一C.积极缓和地主与佃农之间关系 D.存理灭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3.B根据材料“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可知朱熹认可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但是也认为只有在遵循天理的前提下,追求财富才能顺利,否则就会出现灾祸,这表明朱熹主张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家伦理道德与物质财富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朱熹谈论的对象是全社会,而非地主与佃农,且材料强调的是对社会义利价值观的构建,与土地租佃关系无关,排除C项;根据材料“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可知,朱熹不否定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只是强调遵循天理的重要性以及天理与人欲的统一性,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教材素材变式图解历史程朱理学的内涵教材素材变式4.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当时的宰相向皇帝上奏说:“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朱熹)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由此可知,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A.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B.通过采取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保障蒙古贵族的利益C.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D.适应“西学东渐”的需要,传播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答案4.A材料反映了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而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这一举措主要是从思想层面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并充分发挥儒学在巩固社会秩序和树立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元朝对理学的重视,而非差别对待的民族政策,并且元朝政府的这一举措是接纳并运用汉族文化的体现,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的结果,排除C项;“西学东渐”是从明朝后期开始的,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5.

宋代用于幼儿教育的蒙学教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如以识字教育为主的《三字经》《百家姓》;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小儿语》《续小儿语》;专门为女童编写的《女小儿语》《闺训千字文》等。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主流地位

B.宋代活字印刷技术得到普及C.儒学发展趋向社会化世俗化

D.蒙学开始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教材素材变式答案5.CA项宋代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主流地位✕B项材料仅涉及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提及印刷技术,且宋代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但活字印刷术并未普及✕C项据材料中的蒙学教材的种类和内容可知此时期的蒙学教材贯彻了儒家思想,将儒学的思想原则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社会化、世俗化√D项材料仅涉及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且“开始”在材料中无从得出✕知识点19:文学艺术、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知识萃取1.文学(1)宋词一、文学艺术知识点19:文学艺术、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知识萃取(2)元曲组成包括散曲和杂剧。意义[7]________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等。元杂剧(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是早期的白话小说。2.艺术(1)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2)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知识点19:文学艺术、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知识萃取知识拓展词在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1)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扩大,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增长。(3)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复杂,词这种新的文学体裁便于文人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4)宋代的“崇文”政策为知识分子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提供了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5)大兴科举和士大夫们的引领倡导使吟诗作词蔚然成风。(6)印刷技术的改进和书院的兴起便于词的推广传播。知识点19:文学艺术、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知识萃取归纳总结宋元文化发展的特点(1)高度繁荣: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表现在三大发明、宋词、元曲、绘画成就等。(2)科技领先:宋元时期是中国科技成就的辉煌时期,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3)全面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元文化丰富多彩。(4)市民气息浓厚:城市商业活动的兴盛,使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他们文化水平不高,这就要求文学艺术领域出现满足其文化需求的新作品。知识点19:文学艺术、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知识萃取二、科技1.三大发明知识点19:文学艺术、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知识萃取2.三大科学家科学家朝代成就沈括北宋所著《[9]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郭守敬元朝①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②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王祯元朝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梦溪笔谈知识点19:文学艺术、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知识萃取知识拓展北宋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1)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2)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促进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3)海上贸易发达,造船业得到较大发展,这使得指南针被用于航海。(4)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发展。知识点19:文学艺术、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教材知识萃取三、少数民族文字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元①成吉思汗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②忽必烈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即[10]________字,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八思巴教材素材变式多维变式,夯基础教材素材变式1.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一些著名词作也在社会上广为传唱。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文学的时代变化

B.市民阶层的兴起C.政府政策的推动 D.适应统治的需要答案1.B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词在社会上广为传唱主要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B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客观描述,不是原因,排除;词属于市民文化,主要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有关,与政府政策关系不大,也不是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排除C、D两项。教材素材变式2.据下表可知,当时

A.戏曲艺术达到成熟阶段 B.作曲成为士人谋生手段C.士人借景抒情阐述哲理 D.人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作者作品名句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杏花雨红湿阑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翩,豆花雨绿叶潇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看江上晚来堪画,玩水壶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教材素材变式答案2.D材料中的主题是歌颂爱情及人性,表明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渴望突破理学的束缚,故选D项;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戏曲发展到成熟阶段,但材料主要强调杂剧中表现的思想,排除A项;此时的杂剧成为文人表达内心苦闷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士人借助文学作品反抗专制统治、排解内心苦闷,不是阐述哲理,排除C项。教材素材变式3.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至于技巧器械……岂能尽出于圣人?百工、群有司(众官员)、市井、田野之人莫不预焉。”以上材料反映出沈括A.肯定劳动人民对科技发展的贡献B.提出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C.推动了中国的传统科技向外传播D.认识到儒家思想推动科技的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