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二二年八月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一)虚拟现实(VR)产业发展背景VR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科技企业最受关注的领域,Oculus、索尼、HTC等都推出了新的VR消费级产品,阿里巴巴也宣布成立VR实验室,BAT也已经全面进VR领域。调查显示,VR与游戏、旅游、汽车、家装、演艺、新闻结合的商业模式或内容在用户中受关注的程度较高。根据Digi-Capital的最新报告,2020年全球增强显示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30%。2017年中国VR市场规模为52.8亿元,同比增长52.6%,预计2018年中国VR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5.8亿元,同比增长100.4%;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VR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硬件、中游的软件与应用以及下游的服务。其中,硬件包括上游的零部件和中游的设备,零部件主要包括传感器、光学设备、芯片和显示屏;设备分为两部分,输出设备和交互设备。软件主要指信息处理系统,即运算处理,主要包括采集合成、渲染呈现和物理反馈。应用即内容,开发不同的应用场景,制作多样化的内容,不断支撑VR九大应用。服务,即分发运营,包括平台分发、内容运营和销售渠道等。(二)虚拟现实(VR)人才需求分析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VR设备出货量达到了370万台,预计2018年将达到500万台。VR行业迅猛发展带来了强劲的人才需求,VR属于新兴技术,相关的人才培养尚未成熟,而VR核心技术涉足图形图像、输入算法、交互、光学等诸多尖端领域,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极为严苛,所以技术较强的厂商的核心成员几乎都是海归、博士等。而技术型人才占据了VR行业的半壁江山,高端人才的供不应求是整个行业的现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16年VR行业爆发式的发展让各个行业的人都投身进入VR行业中,很多都是从游戏、动漫、3D仿真等行业转型而来,对于这个新兴产业,很多人都是将原来的经验应用其中,甚至从头开始学习。一方面是专业人才的匮乏,而另一方面是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迅速提升。2017年,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发布的全球范围内VR人才分析报告显示:中国VR人才在全球仅占2%,但对VR人才的需求却有18%;美国VR人才分布达到40%,中国与美国差距将近38%。而据业内人士预测,随着VR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VR人才缺口将至少达到80万。为了加大VR技术人才培养力度,2018年9月14日,教育部正式宣布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中设置“虚拟现实应用技术(610216)”专业,从2019年开始实行。这意味着从2019年开始,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将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专业类型进行招生,这将会为VR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在VR产业链中,硬件环节主要由几家境外大厂商控制,国内厂商主要是代工厂商,对专业人才需求较小,因此在硬件环节的VR岗位需求相对而言很小;服务环节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低,也是我国VR产业竞争较为激烈的产业链环节;软件和应用环节是当前VR产业中对人才专业性要求较高,是VR岗位需求最大的环节、国内VR企业较为聚集的产业链环节,也是职业院校VR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根据从事工作内容的不同,分为多个岗位,且每个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各具特色。表1VR软件与应用岗位对应学历要求岗位角色本科及以上高职中职项目经理√3D交互设计师√√系统架构师√Unity开发工程师√√3D建模工程师√√√3D动画师√√√3D特效师√√UI设计师√√场景美工√√√测试工程师√√根据VR工作岗位技性质的不同,将VR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分为两类:第一类美术设计,包括3D建模人才、3D动画制作人才、UI设计人才、视觉设计人才、交互设计人才等;第二类程序设计,包括Unity开发人才、测试设计人才、算法设计人才等。第一类人才主要以培养场景、角色高低模、相关贴图制作能力,表情、角色、物体等动画制作能力,适合于职业教育;第二类人才主要偏重于对VR软件的交互、算法、开发等高端人才,适合于本科及以上教育。二、建设目标与创新思路基于在VR教育资源积累的经验,与行业协会、知名职业院校、代表企业共同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高水平专业。基于自身VR优质课程资源以及VR行业协会的标准规范与相关职业院校共同进行VR专业课程体系设计、VR资源联合开发,职业院校学生也可在我司进行VR专业实习实践,校企联合培养VR专业人才。同时,VR行业相关企业与高职院校通过师资队伍建设、VR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社会培训与认证以及队伍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共建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专业,为VR行业产业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高职院校的VR应用技术专业成为国内领先的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基地。图1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目标与创新思路三、建设内容(一)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1.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项目交互功能设计与开发、三维模型与动画制作、软硬件平台设备搭建和调试等能力,从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项目设计、开发、调试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人才培养模式VR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以企业用人标准和行业规范指导人才培养规格,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企业项目案例引入教学项目,企业生产条件指导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互相融合,就业岗位对接实习岗位,打造校企一体化“三段式协同育人”模式。以阶段性培养为形式,实现层级递进、分段育人,校企协同培养,共同促进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利用VR、AI等技术搭建智慧教学实训环境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生态,让学生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图2校企一体化“三段式协同育人”模式(二)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1.课程体系按照VR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岗位-能力-课程的对应关系,做课程设置。图3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1)岗位-能力-课程对应从企业的用人需求入手,基于虚拟现实相关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以能力为导向来构建,突出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我司可与院校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表2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岗位-能力-课程对应表序号岗位名称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主要核心课程/项目13D交互设计师1.知识体系:具备人机交互知识体系及交互界面设计能力及3D软件基本知识。

2.关键能力:熟悉交互设计工作的流程以及文档输出物,了解3D各种设备的交互习惯。交互视觉设计、镜头语言、信息图表、设计技术、交互设计、信息设计、设计心理学、信息设计方法、信息结构、界面设计2Unity开发工程师1.知识体系:具备软件工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编程语言(C#或js)、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知识体系。

2.关键能力:具备c#或js的编程基础,了解游戏开发流程,掌握3D软件的实现原理和运转机制。Unity3D入门、Unity3DShader入门、OpenCV课程、虚拟现实常用算法、虚拟现实通信技术、虚拟现实空间定位技术、VR头盔开发技术与实战、体感开发技术与实战、zSpace开发技术与实战、数据手套开发技术与实战、4D座椅开发技术与实战33D建模工程师1.知识体系:具备相关软件操作基础,掌握物体模型结构及布线知识。

2.关键能力:场景、角色高低模,相关贴图制作能力。vr/ar角色模型制作、vr/ar动物模型制作、vr/ar怪物模型制作、角色贴图绘制技法、场景贴图绘制技法43D动画师1.知识体系:掌握物体运动规律,熟练动画制作相关软件,以及动作、表情捕捉等。

2.关键能力:表情、角色、物体等动画制作能力。unity动画系统、unity物理系统、unity光照系统、角色动画、四足动物动画、其他动画53D特效师1.知识体系:具备相关软件操作基础,掌握影视特效,游戏特效等知识。

2.关键能力:风火雷电等特效制作能力。unity特效系统、unityui系统、unity动画系统、unity物理系统、unity光照系统、unity美术性能优化6UI设计师1.知识体系:具备良好的色彩及审美能力,掌握相关软件知识。

2.关键能力:出色完成整个界面所有模块效果设计。素描、色彩视觉语言、三维造型基础、界面设计7场景美工1.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美学基础,擅长表现各种场景氛围。

2.关键能力:场景氛围渲染、shader效果、场景搭建优化能力。素描、色彩、视觉语言、三维造型基础、视觉设计、镜头语言、信息图表设计8测试工程师1.知识体系: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网络等知识,以及软件工程方法理论知识。

2.关键能力:熟悉VR项目开发流程,了解VR行业知识,掌握测试需求分析和各类测试设计方法,能够完成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等。软件工程、软件测试、虚拟现实常用算法、虚拟现实通信技术、虚拟现实空间定位技术(2)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结合岗位能力需求,虚拟现实技术应用(VR)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项目实践”完整课程结构,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主要设置基本素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项目实训实践课。专业课程:循序渐进地实现“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的渐进。专业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课为本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课程,实际操作与项目参与为主,理论讲解为辅。专业选修课,根据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程序设计和美术设计两个不同方向,选择不同的课程。整个专业课程将专业相关的交叉课程与创新设计类课程融入营销方向课程、职业认证课程植入专业课程,提高学生职业拓展能力和职业资格技术能力。表3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课程类别课程名称专业基础课程美术基础、虚拟现实概论、高等数学、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hotoshop基础应用专业核心课程3dsmax入门、编辑器基础(unity3D)、虚拟现实技术理论及应用、3D造型设计与建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虚拟现实场景设计与搭建专业选修课程VR美术设计视觉设计、三维造型基础、场景绘制技法、角色动画、unity特效系统、材质编辑、游戏设计与开发、展示空间设计、产品设计、VR美术应用VR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语言/C++程序设计语言/计算图形学、Unity3D入门、OpenCV课程、虚拟现实常用算法、虚拟现实通信技术、虚拟现实空间定位技术专业项目实训实践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实训模拟企业订单生产与运营等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真正企业工作环境,解决真实问题,有效的提高学生“实战”能力。表4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项目实训实践课程课程类别课程名称项目实训实践VR专题系列讲座、专业综合实训、项目订单生产实践(对应专业方向)、VR+跨行业项目综合实训专业考核毕业设计2.教学资源聚焦新技术与职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引入教育业内专家、虚拟现实企业专家及项目开发专家,进行“1+N”式的课程资源开发,其中“1”为基础教材,在不改变教育部教学大纲和要点要求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表现形式以项目任务式为主,突出案例及教学互动等方面的创新,“N”为针对该门教材开发的标准教辅材料(教师指导手册学生指导手册、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案例库/习题库)和精品教学资源(精品课程PPT、微课、慕课、动画),逐步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开放共享课程及教学资源库,搭载赛名师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平台,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打造校内外共享的教育教学平台,实现协作学习+碎片式学习+游戏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三)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1.师资队伍组建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一方面深度挖掘,注重内部培养,加大培养力度,提升培养层次,拓宽培养路径,校内计算机、动漫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教师经过培训提升可成为本专业教师。一方面广泛借力,强化外部引进,大力从其他院校、高校以及相关行业企业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弥补自身师资力量不足。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我司可以支持学校通过聘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VR项目开发团队技术人员建立兼职教师指导团队。企业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很强,推荐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为学校兼职教师,能够弥补教师实践性的不足;同时,聘任来自企业界或其他社会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工程师、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校兼职授课,可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与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与学生所学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实结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我司可与学校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训中心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专业服务产业等具体事宜,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参与教学,促进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另外,可为合作院校提供教师专业培训,针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训、专业知识与技能、企业顶岗、拓展训练四个方面的内容开展专业培训服务,以提高教师对于VR应用技术和项目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教学水平。我司还可以作为学校的教师实践基地,为教师到企业实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专业教师通过参与企业实际工作,了解企业运营、行业企业的需求,有力地增强了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积累丰富了教学案例。(四)VR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围绕“新技术+教育”的融合发展,我司与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共商、共建、共享,打造集“理论教学-仿真实训-实践操作(承接合作开发项目)”为一体的VR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同时也作为VR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联合开发和打造一批以新技术(VR/AR、AI)为核心的教学资源,促进教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应用,打造区域乃至全国示范性特色品牌,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将其打造为协同创新引领性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示范性基地。图4VR协同创新中心整体效果图1.VR教学实训依托VR协同创新中心,我司与学校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团队提供现实的操作空间,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实习平台,同时亦可满足其他专业(汽车、畜牧兽医等)的虚拟仿真实训需求,有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注重技能实操的培养,从源头上满足企业需求。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围绕VR智慧课堂和VR智慧实训打造VR智慧教学实训区。智慧课堂(理论教学):构建整合全面感知的物理环境、智能高效的管理平台、多维互动的教学平台、丰富海量的数字资源的开放智慧环境,打造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图5智慧课堂参考效果图VR智慧实训室(仿真实训):VR仿真实训,让学生在全真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训,熟悉实训设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降低实训成本,提高掌握速度及过程安全,从而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和具体化。图6VR智慧实训室参考效果图构建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立体化实训资源体系,线上通过实训资源智慧管理平台,搭载VR专业基础开发工具、模型及专业实训软件(汽车、机械等类别),实现互联网实训资源共享。线下依据实际的实训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指导,按照项目任务式方式配套实训课程设计、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手册、任务工单,实现线上线下实训教学联动。图7项目式实训体系2.VR资源合作开发在满足专业教学实训功能的基础上,协助学校创新教学实训模式,开展校企合作资源开发、共享新模式,打造师生实习实践、研发实战平台。模仿企业项目组模式,承接资源合作开发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获得经验,在任务中掌握技能,同时促进学校教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创建区域乃至全国示范性特色品牌,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1)合作开发团队组建在VR软件资源开发过程中,我司可与学校共同组建合作开发团队(工作室),由我司派遣专业人员,以本专业师生为主,联合多学科专业师生进行VR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共同承担项目或课题。其中,软件工程师可联合本专业程序设计方向以及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师生共同进行源代码开发、VR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工程师可联合本专业美术设计方向以及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师生共同承担VR美术设计方向的工作;其他相关专业产品经理可联合对应专业师生结合实际产品需求开展产品研发。图8合作团队组建(2)合作团队工作机制学校按照实际情况,向我司提出资源开发需求,双方组建合作开发团队,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我司制定相关标准(代码开发标准、产品设计标准等),提供培训指导和经费支持,我司工作人员和学校师生共同承担设计、开发等一系列工作,其中我司对关键环节和流程节点进行把控,校企共同打造一批体现新职教特点、具备校本特色(专业特色、本地特色)的优质资源(VR虚拟仿真软件、配套VR教学资源等),通过持续合作与成果转化新模式,实现共赢发展。图9合作团队工作机制(3)VR资源开发方向校企合作开发的资源一方面可满足本专业的教学实训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为学校其他专业提供创新型资源,满足其他专业教学实训的需要。同时,结合本地行业、企业需求,特别是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行业,开展基于桌面交互的、基于沉浸交互的、基于体感交互的等产品的展示设计。表5合作开发资源举例专业方向教学资源智慧交通类汽车维护与保养VR实训系统、汽车大梁校正VR实训系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VR实训系统等。智能制造类维修电工VR实训系统、维修电工VR智慧课堂等。生命科学类猪虚拟解剖VR实训系统、鸡虚拟解剖VR实训系统、中医针灸VR教学实训系统等。3.科研能力提升依托VR协同创新中心,引入先进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培养更强大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内容生产能力并促进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与各产业应用更好的结合,承接纵向、横向课题以及市场相关需求,服务于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借助企业市场嗅觉敏锐、行业资源丰富的外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学校在智力资源、科研实力上的聚集优势,开发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的VR内容资源,应用于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同时进行VR底层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攻关,引入国内外相关科技企业,开展技术产品化合作,打通产学研创各个环节,将学校的智力成果真正转化成产品和生产力,服务社会,将学校打造成一流的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以及高新企业、初创企业的孵化基地,实现专业的自我造血能力。(五)社会培训与认证1.社会培训校企共建社会培训中心,协助学校搭建“线上+线下”培训平台,构建O2O培训体系,围绕企业岗位需求,面向社会开展相关VR技术培训以及技能鉴定等服务,培养培训VR行业急需的设计与开发应用人才。承接周边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学生的实训、体验以及社会相关岗位技能培训,增加学校自我造血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内涵和品牌竞争力。图10社会培训模式表6VR技术培训主题(供参考)培训类别培训对象培训主题资源合作开发或科研能力培训VR科研团队基础知识课程:Unity3DVR资源开发——桌面式虚拟现实操作平台类VR资源开发——VR沉浸交互:头盔类VR资源开发——VR体感交互:Kinect类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参观交流、短期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从技术开发、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多方面对本地区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和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助力构建推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工具、内容的变革,促进地区教育水平的提升。表7教师培训主题(供参考)培训类别培训对象培训主题信息化/VR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所有教师教师教学理念素养能力提升培训AI智慧课堂教学及应用能力提升培训VR仿真实训教学及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技能认证引入国内外VR职业技能鉴定和认证体系,为学校VR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周边同类院校同类专业学生、社会培训人员提供“报名-培训-考试-发证”等一条龙服务。表8国内外相关认证体系专业方向类型资格证书国内证书体系VR专业职业资格Unity认证开发者、Unity高级游戏开发工程师、UI设计师计算机通用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程序员、多媒体应用技术制作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国际认证体系微软认证体系等图11微软认证体系(六)对外合作与交流1.国内合作加强与国内开设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或建成虚拟现实(VR)协同创新中心的院校的合作,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每年定期举行教育技术合作交流论坛,推动虚拟现实技术(VR)的深度合作、交流互鉴与推广应用。面向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建设和运营虚拟现实专业学会,宣传、普及虚拟现实专业知识,介绍虚拟现实科研动态和优秀研究成果,提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测试推广、信息交流、创新孵化等服务,组织虚拟现实学术研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开展各类研讨会、成果展等。推动构建规模化创新、投资、孵化和经营为一体的虚拟现实生态系统,优化产业发展环境。2.国际交流进一步加大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及其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力度,每年安排3名左右骨干教师出访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内化于专业教学中,逐年推进核心课程的双语教学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借力我司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扩大与东亚、中亚、东南亚、东欧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VR教育技术成果(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在海外的应用,推进“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输出。3.创新活动运作(1)技能大赛依靠我司增值服务部门的统一协调规划,院校可在区域内举办竞赛活动,突出互动学习、竞争能力提升的运作理念,有利于推动教学实训的质量效果,推动专业建设与专业实践的进一步创新和改革,保持院校在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上的竞争力。通过VR技能大赛,也可加强学校与其他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和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学院的实训硬件和软件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2)互动体验我司可与学校合作举办VR互动体验活动,设置专门的体验日体验专区等,现场体验包括VR眼镜、VR游戏、VR多屏体验机等多种产品,一方面让在校师生以及外邀来宾能更直观的感受各种VR产品的差异化,另一方面增强学校VR专业校园文化氛围,也提高学校技术品牌的专业性、前瞻性与知名度。四、预期成效(一)预期综合效益经过3年建设,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将有较大提高。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500人左右,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突出,在当地乃至全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1)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得到深化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双方利用各自优势,相互促进,构建校企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校企合作效机制得到深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保障。(2)建设一批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岗位-能力-课程”相对的课程体系,建设开放共享课程3-5门及教学资源库1个,校企共同开发一批体现新职教特点、具备校本特色的优质资源;打造校内外共享的教育教学平台,促进学生移动化、个性化学习方式养成。(3)打造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围绕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校企共建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成20-30名由资深学者、行业专家、技术骨干等组成的兼职教师库。(4)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依托虚拟现实相关行业企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按照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双重功能需求,建成校内实训体系。与我司等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3-5个,提供实习岗位300个。(5)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构建起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综合社会服务运行机制,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完善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每年培训不少于500人次,每年技能鉴定不少于200人次,每年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不少于1个。(6)开创合作交流新局面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输出;加强与国内中、高职院校交流合作,增强辐射引领作用。(二)标志性成果经过五年建设,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一览表如下:表9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量化指标一览表(建议)建设任务量化指标单位数量及等级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名5行业领军人物名2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名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5行业兼职教师名30专业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大赛技能竞赛获奖项3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套1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套3(1个省级)共享课程门5教学改革项目项2(1个省级)省级精品课程门1院级精品课程门3教学资源库门1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对口率;就业满意度%95;70;90学生技能竞赛省级以上获奖(国家级)项3(1个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