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静安区九年级语文学科练习卷
2023.01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2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默写与运用(13分)
1.(1)儿童相见不相识,o(《回乡偶书》)
(2),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明月别枝惊鹊,o(《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老师想让同学们互助学习,可有些同学觉得为别人讲解知识是浪费时间。于是老师引用《虽有嘉肴》中
“,"这两句古训告诉他们,自我学习和教授他人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
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辍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
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
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
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父子佟清
胡质之子威①,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气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
驴单行,拜见父。十余日,告归。咽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日:“大人清白,不审④于何得此绢?”质
口:“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
日:“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裴松之注)
【注释】①威:胡威,魏末西晋时名臣,其父胡质。②志尚:志向,理想。厉操:磨练操守。③荆州:担任荆
州刺史。省,探望。④审:知道。
2.【甲】诗作者是(姓名),【乙】文作者欧阳修是代文学家,晚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解释下列加点词。
(1)父子俱清()
(2)顺辞()
5.【丙】文中胡威的“厉操清白”具体表现在一行“"和一言“"。他认为自己比不上父
亲胡质是因为“
6.以下对三篇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鬓苍苍”“苍颜白发”都体现了人物的艰辛
B.卖炭翁和滁人都代表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C.太守与胡质、胡威父子都是关爱百姓的父母官
D.三篇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期待
7.【甲】诗借卖炭翁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乙】文表现了作者的思
想,两位作者身上都具有《岳阳楼记》中“,”的仁人品格;【丙】文则从另一个
角度呈现了仁人品格的内涵,那就是和。
二、现代文(35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
智春丽
(1)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梯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不久前,在第五届进博会现
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欢迎,成为扮靓“四叶草”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
特影响力。
(2)经过多年沉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历了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非实体形态的演
化,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融合当代科技力
量的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因此,我
们要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
(3)优质文创产品的根基,在于以恰当的创意形式,融合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泉。怀
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回到考古现场,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
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再到三
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彰显中华美学,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文创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精神需求。点亮夜灯认识一幅宋代观星图,玩
局桌游了解江南四大才子生平轶事,印在布包上的文物表情越来越“萌”,沉浸式演出里的人物造型越来越
“真”……从近年来受到欢迎的“爆款”产品看,文创从实物外形模仿向内容创意、互动型产品演化,正是基于
对人们知识探索需求、情感表达需求、文化认同需求的深入挖掘。
(5)文创产品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数字化为当代文化业态发展描绘了极具想象力的图
景。比如,深圳一位动画师团队运用京剧、水等元素创作了一则动画视频,网友直呼隔着屏幕感受到“中国之
美”;有媒体运用智能影像修复技术让李苦禅所绘《盛夏图》“动”了起来,水波浮动,荷花绽放,尽显水墨之
美。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互动影视等技术,可以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
播力。
(6)当陈列在博物馆的先秦编钟、汉代宫灯、唐代乐器、宋代书画,或化身日常用品,或融入漫画、综艺、
数字展览等内容创作时,它们能吸引更多饶有兴致的寻访者深入了解厚重的中华文明史。期待文化创意产品持续
提质升级,让更多人从中华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
(有删改)
8.根据文意,填入第(3)段画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就……B.只有……才……
C.不但……而且……D.既然……就……
9.文章第(1)(2)段,作者首先以第五届进博会上大放异彩的中国文创产品的事例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
①______。接着,作者在第(3)(4)(5)段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怎么做":②,③,④。
最后,作者在第(6)段提出希望,期待文创产品持续提质升级。
10.文章的(3)(4)两段不能互换顺序,请阐述理由。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娇宠”(有删改)
康志刚
(1)其实“娇宠”是一只机器狗,它四肢壮硕有力,洁白的底色衬上黑色斑块。它不但会叫,还会走路,会
唱歌,会打喷嚏。
(2)好玩的东西,弟弟自然不会放过。尽管欣欣不大情愿,可还是做出了高姿态。明年就要上一年级了,她
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3)啪!“娇宠”突然从茶几上掉了下来。
(4)“哎呀,看你——"欣欣发出一声惊叫,跑过去拎起“娇宠”,望着它那条被摔断的腿,哇地大哭起
来,将小脸转向弟弟:“你得赔我,你得赔我!奶奶,呜呜呜——"
(5)是啊,能得到“娇宠”可不那么容易!平时班里谁表现好,张老师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到月底谁得到
的小红花多,就给一次特殊的奖励——把这只名叫“娇宠”的机器狗带回家。但不是让你玩的,而是让你仔细琢
磨、探究,然后给班上的小朋友们讲解它的构造与功能。今天当奶奶将欣欣接回家时,欣欣马上从书包里掏出
“娇宠”,举在手里兴高采烈地向大家展示。
(6)奶奶俯下身一边用手擦着她脸蛋上的泪珠,一边安慰她:“好孩子,别哭,奶奶给你想办法!”
(7)欣欣的奶奶当过音乐老师,前两年刚退休。此时望着那只断了一条腿的“娇宠”,奶奶不由得皱起眉
头。
(8)“我先给老师打个电话吧!"妈妈打破了沉寂。
(9)欣欣的眼睛却不敢望向妈妈。她将两只小手叠在一起,不停地搓着,搓着,像是清洗粘在上面的泥巴。
妈妈先向张老师说明了情况,并一再表示要赔个新的。张老师赶忙说,不用买,没关系的,你们粘粘就行!
(10)“好吧,如果粘不上咱一定买!”奶奶一直紧绷着的脸也缓和下来。
(11)“娇宠”最后是请大舅家的儿子松松帮忙粘好的。欣欣将“娇宠”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件失而复得的
宝贝,她笑得如同开在春天田野里的花儿一般鲜亮。然而松松却发现,“娇宠”的那条断腿竟是粘过的,而且不
止一次!也就是说,这个作为奖品的机器狗,遭遇过在欣欣家同样的经历。哎,这个张老师!奶奶叹息一声。本
来“娇宠”就是坏的呀,都给她打电话了,为什么不说明呢?
(12)转眼间就到了星期一。欣欣背着书包走进了幼儿园大门。凉爽的风从杨树上吹下来,送来深秋时节杨
树叶子那种甜丝丝的气息。小鸟在枝头蹦跳着欢快地歌唱。她马上就要戴着耳麦和话筒,向全班小朋友讲解这只
机器狗的构造与功能。她既激动又兴奋,而且多少还有几分紧张。
(13)可是一想到张老师,欣欣便心生不安:“娇宠”粘得再好,也是损坏过的呀。
(14)这时,欣欣看到张老师正站在楼梯口微笑着朝她招手呢。今天老师为什么要迎接她呢?她感到疑惑。
她从书包里掏出“娇宠”,高高地举着朝张老师跑去。
(15)“老师,早上好!”当她终于跑到张老师跟前,怯怯地说出这句话时,早被蹲下来的张老师揽到了怀
里。她刚要张嘴对老师说“对不起”,耳边却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小欣欣,老师给你道个歉!是老师粗心,忘
了告诉你,‘娇宠’也被其他小朋友摔坏过……”
(16)欣欣盯着张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张老师又说:“没关系的,欣欣,一会你讲
解时,不要再想这个,‘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
(17)“'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这句话一遍遍地在欣欣耳边萦回。她像听懂了,又好似不是太
懂。但她还是朝张老师点了点头,点得非常庄重与愉快。
(18)张老师站了起来,“娇宠”已经被她抱在了怀里,像抱着一个顽皮可爱的婴儿。
(19)她身后矗立着一棵树,一棵高大茁壮的白杨树……
11.为了机器狗“娇宠”,主人公欣欣经历了情绪的起起落落。请按照时间的先后,完成填空•
(1)因为赢得特殊奖励“娇宠”,。
(2),欣欣惊慌失措。
(3),
(4),
(5)因为“娇宠”毕竟是损坏过的,欣欣心生不安。
(5)因为张老师说“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欣欣如释重负。
12.以下对第(9)段画线句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娇宠”在张老师看来没那么重要
B.是妈妈的诚恳让张老师不好意思要赔偿
C.通过对比更加突出欣欣内心的惊慌不安
D.为后文松松发现“娇宠”的遭遇埋下伏笔
13.第(14)段中,欣欣对张老师来迎接她感到疑惑,请结合第(15)段中张老师的具体言行说说她这么做的原
因。
14.以下对结尾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了张老师怀抱“娇宠”站在白杨树前的形象
B.婴儿的比喻体现了“娇宠”多次受伤,需要呵护
C.高大茁壮的白杨树暗示了老师肩负育人成才的职责
D.结尾点明小说主旨,也引发读者的深思与回味
15.阅读以下语段,如果把它放到小说第(11)段和第(12)段中间,你觉得好不好?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
法。
这时,奶奶忽然想到了另一双眼睛,和欣欣的眼睛一样清纯而敏感。这双眼睛的小主人有一次帮她抬电子
琴,在门口撞断了一条琴腿。她并没有责怪孩子,可是却发现那孩子的目光再不敢和她对视了,总是躲躲闪闪
的。几天后,意识到这一点的她想告诉孩子,电子琴的那条断腿其实早裂开了,可是,那女孩却已转学走了。有
十多年了吧,今天,那双眼睛在她脑海里再次浮现出来,像小星星般一闪一闪地眨动着...
三、综合运用(20分)
本学期,你们班准备改编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组织一场小话剧演出。请你和同学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6.本场演出的宣传海报已经绘制完成,海报上还缺一半推介语,请按照上句的格式,补完下句。
奔赴一场小话剧的邀约,
17.主持人为演出撰写了开场白,表述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接下来就请欣赏我们的汇报演出。祝大家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
②欢迎大家来到“《水浒传》经典片段”的小话剧演出现场。
③本学期通过整本书阅读,同学们对其经典性有了一定的感受,产生了演一演的想法。
④用了两个月时间,从改编到排练,我们一步步走进了人物,走进了小说,完成了这场小话剧的筹备。
⑤《水浒传》一部奇书。它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结构环环紧扣,语言质朴生动。
A.⑤③②④①B.⑤③④②①C.②⑤③④①D.②④⑤③①
18.演出结束后,还有两个和观众的互动环节:
(1)有奖竞答:观众将左侧的经典情节的序号填入右侧的人物姓名的括号中,凡是全部答对的观众可以参与抽
奖,有机会赢得演出签名海报一张。请拟好答案。
①智取生辰纲A.武松()
②景阳冈打虎B.杨志()
③风雪山神庙C.林冲()
④拳打镇关西D.鲁智深()
(2)演员说角色:每个演出的同学都会和观众交流一下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请从吴用、杨志、林冲、武松这四个
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段人物形象分析:。(80字左右)
四、写作(60分)
19.题目:那时的我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22学年静安区九年级语文学科练习卷
2023.01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2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默写与运用(13分)
1.(1)儿童相见不相识,o(《回乡偶书》)
(2),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明月别枝惊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老师想让同学们互助学习,可有些同学觉得为别人讲解知识是浪费时间。于是老师引用《虽有嘉肴》中
“,"这两句古训告诉他们,自我学习和教授他人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
【答案】①.笑问客从何处来②.沉舟侧畔千帆过③.清风半夜鸣蝉④.(故)学然后知不足
⑤.教然后知困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填空。
作答此题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根据情境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注意答题内容要准
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侧畔、鸣蝉、教”等字容易写错。
(-)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
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
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
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
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父子母清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气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
驴单行,拜见父。十余日,告归。师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目:“大人清白,不审④于何得此绢?”质
日:“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
日:“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
(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七裴松之注)
【注释】①威:胡威,魏末西晋时名臣,其父胡质。②志尚:志向,理想。厉操:磨练操守。③为荆州:担任荆
州刺史。省,探望。④审:知道。
2.【甲】诗作者是(姓名),【乙】文作者欧阳修是代文学家,晚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解释下列加点词。
(1)父子俱清()
(2)颂辞()
5.【丙】文中胡威的“厉操清白”具体表现在一行“"和一言“”o他认为自己比不上父
亲胡质是因为“”。
6.以下对三篇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鬓苍苍”“苍颜白发”都体现了人物的艰辛
B.卖炭翁和滁人都代表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C.太守与胡质、胡威父子都是关爱百姓的父母官
D.三篇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期待
7.【甲】诗借卖炭翁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乙】文表现了作者的思
想,两位作者身上都具有《岳阳楼记》中“,”的仁人品格;【丙】文则从另一个
角度呈现了仁人品格的内涵,那就是和.
【答案】2.①.白居易②.宋③.六一居士
3.宾客们懂得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懂得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作为快乐。
4.①.全/都②.正当/将要
5.①.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②.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③.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6.
B
7.①.深切同情②.与民同乐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后天下之乐而乐⑤.清廉⑥.内敛
/低调/持重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
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
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时要注意关键词解释。
句中“从(跟从)”“乐(快乐)”“而(却)”“乐其乐(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为关键词,要准确翻译。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释,要根据语境来作答。
(1)句意是父子都很清廉,俱:都;
(2)句意是正当要辞别时,临:正当,将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结合“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可知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
见他的父亲,结合“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他很疑惑家里哪里来的这匹绢,结合“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
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可知他认为他不如他父亲清廉。
据此可概括作答。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
A.结合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可知“苍颜白发”是形容欧阳修自己的,这体现的是一位慈
祥和蔼的太守形象,选项“体现了人物的艰辛”说法错误;
C.【丙】文中讲的是胡质父子为官清廉的故事,选项“关爱百姓的父母官”并未体现;
D.【甲】文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
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
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乙】文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
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丙】文中讲的是胡质父子为官清廉的故事,选项“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期待”说法错误;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的理解。
【甲】文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
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
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乙】文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
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表明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
两文都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形象,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丙】文中讲的是胡质父子为官清廉的故事,结合“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可知他认为
他不如他父亲清廉,因为他父亲还十分低调、内敛。
【点睛】参考译文:
【甲】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
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
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
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己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
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
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
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乙】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
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
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
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
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
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
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
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丙】胡质的儿子胡威,字伯虎。自小就有志向,严格地坚守清廉。胡质担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洛阳前去
探望父亲。由于家中贫困,没有车马和童仆,自己单身骑驴前往拜见他的父亲。在府中住了十几天,胡威向父亲
告辞。正当要辞别时,胡质赐给他绢一匹,作为旅途上的盘缠。胡威跪下说:“父亲为官廉洁奉公,不知道哪里
来的这匹绢?”胡质回答说:“这是我俸禄的剩余,因此给你做旅途中的盘缠。”胡威这才接受,辞别父亲踏上
回家旅途。胡威这才接受这匹绢,辞别父亲回京。……晋武帝感叹他父亲的清廉,对胡威说:“你与你父亲相
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父亲。”晋武帝说“你凭什么认为不如你父亲?”胡威回答说:“我父
亲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知道,我的清廉行为唯恐别人不知道,因此我远不如我父亲。”
二、现代文(35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
智春丽
(1)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桦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不久前,在第五届进博会现
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欢迎,成为扮靓“四叶草”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
特影响力。
(2)经过多年沉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历了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非实体形态的演
化,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开发出一大批彭显中华美学风格、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融合当代科技力
量的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因此,我
们要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
(3)优质文创产品的根基,在于以恰当的创意形式,融合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泉。怀
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回到考古现场,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
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再到三
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彰显中华美学,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4)文创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精神需求。点亮夜灯认识一幅宋代观星图,玩
局桌游了解江南四大才子生平轶事,印在布包上的文物表情越来越“萌”,沉浸式演出里的人物造型越来越
“真”……从近年来受到欢迎的“爆款”产品看,文创从实物外形模仿向内容创意、互动型产品演化,正是基于
对人们知识探索需求、情感表达需求、文化认同需求的深入挖掘。
(5)文创产品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数字化为当代文化业态发展描绘了极具想象力的图
景。比如,深圳一位动画师团队运用京剧、水等元素创作了一则动画视频,网友直呼隔着屏幕感受到“中国之
美”:有媒体运用智能影像修复技术让李苦禅所绘《盛夏图》“动”了起来,水波浮动,荷花绽放,尽显水墨之
美。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互动影视等技术,可以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
播力。
(6)当陈列在博物馆的先秦编钟、汉代宫灯、唐代乐器、宋代书画,或化身日常用品,或融入漫画、综艺、
数字展览等内容创作时,它们能吸引更多饶有兴致的寻访者深入了解厚重的中华文明史。期待文化创意产品持续
提质升级,让更多人从中华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
(有删改)
8.根据文意,填入第(3)段画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就……B.只有……才……
C.不但……而且……D.既然……就……
9.文章第(1)(2)段,作者首先以第五届进博会上大放异彩的中国文创产品的事例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
©_____o接着,作者在第(3)(4)(5)段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怎么做":②,③,④。
最后,作者在第(6)段提出希望,期待文创产品持续提质升级。
10.文章的(3)(4)两段不能互换顺序,请阐述理由。
【答案】8.B9.①.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华历史文化/我们要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②.优质文创
产品的根基,在于以恰当的创意形式,融合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③.文创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满足人们
高品质、个性化的精神需求。④.文创产品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
10.第(3)段论述的是优质文创产品的根基,第(4)段论述的是文创产品成功的关键,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更进
一步的要求。此外,文章第(2)段中“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融合当代科技力
量的文创产品”这句话揭示了(3)(4)两段的先后顺序。因此,不能调换。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
结合第(3)段前面“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
泉”,后面两个句子应该是条件关系,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取得怎样的效果。
故选Bo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思路。
文章第(1)(2)段,作者首先以第五届进博会上大放异彩的中国文创产品的事例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我们要
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接着,作者在第(3)(4)(5)段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怎么做”:优质文创产品的
根基,在于以恰当的创意形式,融合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文创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
的精神需求;文创产品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最后,作者在第(6)段提出希望,期待文创产品持续提
质升级,让更多人从中华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
据此可概括作答。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顺序。
结合第(2)段“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历了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非实体形态的演化,正在从量
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融合当代科技力量的文创产品”
可知文创产品先有形式的变化,再有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和融合科技力量,而第(3)段“优质文创产品的根基,在
于以恰当的创意形式,融合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论证的是文创产品需要恰当的创意形式,第(4)段“文创产品
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精神需求”论证的是文创产品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在基础上
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顺序不能调换。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娇宠”(有删改)
康志刚
(1)其实“娇宠”是一只机器狗,它四肢壮硕有力,洁白的底色衬上黑色斑块。它不但会叫,还会走路,会
唱歌,会打喷嚏...。
(2)好玩的东西,弟弟自然不会放过。尽管欣欣不大情愿,可还是做出了高姿态。明年就要上一年级了,她
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3)啪!“娇宠”突然从茶几上掉了下来。
(4)“哎呀,看你——"欣欣发出一声惊叫,跑过去拎起“娇宠”,望着它那条被摔断的腿,哇地大哭起
来,将小脸转向弟弟:“你得赔我,你得赔我!奶奶,呜呜呜——"
(5)是啊,能得到“娇宠”可不那么容易!平时班里谁表现好,张老师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到月底谁得到
的小红花多,就给一次特殊的奖励——把这只名叫“娇宠”的机器狗带回家。但不是让你玩的,而是让你仔细琢
磨、探究,然后给班上的小朋友们讲解它的构造与功能。今天当奶奶将欣欣接回家时,欣欣马上从书包里掏出
“娇宠”,举在手里兴高采烈地向大家展示。
(6)奶奶俯下身一边用手擦着她脸蛋上的泪珠,一边安慰她:“好孩子,别哭,奶奶给你想办法!”
(7)欣欣的奶奶当过音乐老师,前两年刚退休。此时望着那只断了一条腿的“娇宠”,奶奶不由得皱起眉
头。
(8)“我先给老师打个电话吧!"妈妈打破了沉寂。
(9)欣欣的眼睛却不敢望向妈妈。她将两只小手叠在一起,不停地搓着,搓着,像是清洗粘在上面的泥巴。
妈妈先向张老师说明了情况,并一再表示要赔个新的。张老师赶忙说,不用买,没关系的,你们粘粘就行!
(10)“好吧,如果粘不上咱一定买!”奶奶一直紧绷着的脸也缓和下来。
(11)“娇宠”最后是请大舅家的儿子松松帮忙粘好的。欣欣将“娇宠”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件失而复得的
宝贝,她笑得如同开在春天田野里的花儿一般鲜亮。然而松松却发现,“娇宠”的那条断腿竟是粘过的,而且不
止一次!也就是说,这个作为奖品的机器狗,遭遇过在欣欣家同样的经历。哎,这个张老师!奶奶叹息一声。本
来“娇宠”就是坏的呀,都给她打电话了,为什么不说明呢?
(12)转眼间就到了星期一。欣欣背着书包走进了幼儿园大门。凉爽的风从杨树上吹下来,送来深秋时节杨
树叶子那种甜丝丝的气息。小鸟在枝头蹦跳着欢快地歌唱。她马上就要戴着耳麦和话筒,向全班小朋友讲解这只
机器狗的构造与功能。她既激动又兴奋,而且多少还有几分紧张。
(13)可是一想到张老师,欣欣便心生不安:“娇宠”粘得再好,也是损坏过的呀。
(14)这时,欣欣看到张老师正站在楼梯口微笑着朝她招手呢。今天老师为什么要迎接她呢?她感到疑惑。
她从书包里掏出“娇宠”,高高地举着朝张老师跑去。
(15)“老师,早上好!”当她终于跑到张老师跟前,怯怯地说出这句话时,早被蹲下来的张老师揽到了怀
里。她刚要张嘴对老师说“对不起”,耳边却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小欣欣,老师给你道个歉!是老师粗心,忘
了告诉你,‘娇宠’也被其他小朋友摔坏过……”
(16)欣欣盯着张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张老师又说:“没关系的,欣欣,一会你讲
解时,不要再想这个,‘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
(17)“'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这句话一遍遍地在欣欣耳边萦回。她像听懂了,又好似不是太
懂。但她还是朝张老师点了点头,点得非常庄重与愉快。
(18)张老师站了起来,“娇宠”已经被她抱在了怀里,像抱着一个顽皮可爱的婴儿。
(19)她身后矗立着一棵树,一棵高大茁壮的白杨树……
11.为了机器狗“娇宠”,主人公欣欣经历了情绪的起起落落。请按照时间的先后,完成填空。
(1)因为赢得特殊奖励“娇宠”,o
(2),欣欣惊慌失措。
(3),«
(4),o
(5)因为“娇宠”毕竟是损坏过的,欣欣心生不安。
(5)因为张老师说“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欣欣如释重负。
12.以下对第(9)段画线句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娇宠”在张老师看来没那么重要
B.是妈妈的诚恳让张老师不好意思要赔偿
C.通过对比更加突出欣欣内心的惊慌不安
D.为后文松松发现“娇宠”的遭遇埋下伏笔
13.第(14)段中,欣欣对张老师来迎接她感到疑惑,请结合第(15)段中张老师的具体言行说说她这么做的原
因。
14.以下对结尾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了张老师怀抱“娇宠”站在白杨树前的形象
B.婴儿比喻体现了“娇宠”多次受伤,需要呵护
C.高大茁壮的白杨树暗示了老师肩负育人成才的职责
D.结尾点明小说主旨,也引发读者的深思与回味
15.阅读以下语段,如果把它放到小说第(11)段和第(12)段中间,你觉得好不好?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
法。
这时,奶奶忽然想到了另一双眼睛,和砍欣的眼睛一样清纯而敏感。这双眼睛的小主人有一次帮她抬电子
琴,在门口撞断了一条琴腿。她并没有责怪孩子,可是却发现那孩子的目光再不敢和她对视了,总是躲躲闪闪
的。几天后,意识到这一点的她想告诉孩子,电子琴的那条断腿其实早裂开了,可是,那女孩却已转学走了。有
十多年了吧,今天,那双眼睛在她脑海里再次浮现出来,像小星星般一闪一闪地眨动着……
【答案】11.①.欣欣兴高采烈②.因为“娇宠”被弟弟摔坏③.因为松松粘好了“娇宠”④.欣
欣欢喜珍惜⑤.因为要向全班介绍“娇宠”的结构和功能⑥.欣欣兴奋紧张/激动紧张12.D
13.张老师来迎接欣欣是因为她当日在电话里忘记说明“娇宠”本来就是坏的/她意识到这件事给欣欣造成的心理
压力,特地来迎接是为了抚慰欣欣。所以她“蹲下来”,把欣欣“揽到怀里”,又亲切地叫她“小欣欣”,并以道
歉的方式告诉欣欣不是她的错14.B
15.示例:好。这段文字写了奶奶当年做老师时,因为没有及时告诉学生琴腿早已裂开,给学生的心灵造成影响的
往事。放到小说第(11)段和第⑫段中间,是以插叙的方式呈现与欣欣相似的故事,并通过两者的比较,更好地揭示小
说主旨:孩子的心灵往往是纯洁和敏感的,需要老师细致的呵护与引导。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故事情节。
根据题干提示“因为赢得特殊奖励‘娇宠'",找到第⑤段“是啊,能得到‘娇宠’可不那么容易!平时班里谁
表现好,张老师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到月底谁得到的小红花多,就给一次特殊的奖励——把这只名叫‘娇宠’
的机器狗带回家”,根据第⑤段“今天当奶奶将欣欣接回家时,欣欣马上从书包里掏出‘娇宠’,举在手里兴高
采烈地向大家展示”,可概括①处的心情为:欣欣兴高采烈;
根据题干提示“欣欣惊慌失措”,找到第④段“'哎呀,看你——'欣欣发出一声惊叫,跑过去拎起‘娇宠',
望着它那条被摔断的腿,哇地大哭起来来,将小脸转向弟弟:'你得赔我,你得赔我!奶奶,呜呜呜——'”,
据此可概括原②处原因为:因为“娇宠”被弟弟摔坏;
根据第⑪段“‘娇宠'最后是请大舅家的儿子松松帮忙粘好的。欣欣将‘娇宠’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件失而复得
的宝贝,她笑得如同开在春天田野里的花儿一般鲜亮”,可概括③处原因为:因为松松粘好了“娇宠”;④处的
心情为:欣欣欢喜珍惜;
根据题干提示“因为‘娇宠'毕竟是损坏过,欣欣心生不安”,找到第⑬段“可是一想到张老师,欣欣便心生
不安:‘娇宠’粘得再好,也是损坏过的呀",根据第⑫段“她马上就要戴着耳麦和话筒,向全班小朋友讲解这
只机器狗的构造与功能。她既激动又兴奋,而且多少还有几分紧张”,可概括⑤处原因为:因为要向全班介绍
“娇宠”的结构和功能;⑥处的心情为:欣欣兴奋紧张/激动紧张。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句子。
D.结合第⑪段“然而松松却发现,‘娇宠’的那条断腿竟是粘过的,而且不止一次!也就是说,这个作为奖品的
机器狗,遭遇过在欣欣家同样的经历”,可知第⑨段画线句“你们粘粘就行”,为第⑪段松松发现“娇宠”的遭
遇埋下伏笔;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⑪段“哎,这个张老师!奶奶叹息一声。本来‘娇宠’就是坏的呀,都给她打电话了,为什么不说明
呢?",可知张老师来迎接欣欣是因为她当日在电话里忘记说明“娇宠”本来就是坏的;
结合第⑬段“可是一想到张老师,欣欣便心生不安:‘娇宠’粘得再好,也是损坏过的呀。”,可知张老师意识
到这件事给欣欣造成的心理压力,特地来迎接是为了抚慰欣欣;
所以她“蹲下来”,把欣欣“揽到怀里”,又亲切地叫她“小欣欣”,并以道歉的方式告诉欣欣不是她的错。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B.结合第⑤段“是啊,能得到‘娇宠'可不那么容易!平时班里谁表现好,张老师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到月底
谁得到的小红花多,就给一次特殊的奖励——把这只名叫‘娇宠'的机器狗带回家。但不是让你玩的,而是让你
仔细琢磨、探究,然后给班上的小朋友们讲解它的构造与功能”,可知婴儿的比喻体现了张老师对“娇宠”的珍
视,所以“婴儿的比喻体现了‘娇宠’多次受伤,需要呵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内容谈原因,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示例:不好。结合第⑬段“可是一想到张老师,欣欣便心生不安:‘娇宠’粘得再好,也是损坏过的呀"、第⑯
段“没关系的,欣欣,一会你讲解时,不要再想这个,‘娇宠’还是原来的‘娇宠'!"、第⑰段“但她还是朝
张老师点了点头,点得非常庄重与愉快”,可以看出小说主要通过欣欣的一系列内心活动以及张老师的所言所行
来体现主旨:孩子的心灵往往是纯洁和敏感的,需要老师细致的呵护与引导。
从这段文字“这时,奶奶忽然想到了另一双眼睛”,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与小说讲述的欣欣与“娇宠”的故事并没
有直接的联系,放到小说第⑪段和第⑫段中间会使原本简洁的叙述变得复杂。
三、综合运用(20分)
本学期,你们班准备改编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组织一场小话剧演出。请你和同学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6.本场演出的宣传海报已经绘制完成,海报上还缺一半推介语,请按照上句的格式,补完下句。
奔赴一场小话剧的邀约,
17.主持人为演出撰写了开场白,表述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接下来就请欣赏我们的汇报演出。祝大家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
②欢迎大家来到“《水浒传》经典片段”的小话剧演出现场。
③本学期通过整本书阅读,同学们对其经典性有了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幕墙钢架采购合同范本
-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10 《吃饭有讲究》第1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法治一年级上册
- 离职补偿合同范本
- 环卫项目合同范本
- 7 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 第3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白杨教学设计
- 2023-2024学年泰山版信息技术(2018)第六册《第一单元 装扮美好生活 4 漂亮花瓶巧设计》教学设计
- Module 4 Unit 2 Children's Day(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牛津上海版(试用本)英语三年级下册
- 2025年企业法务顾问聘用协议范本
- DB37-T4824-2025 乡镇(街道)应急物资配备指南
- 《康复评定技术》课件-第五章 运动控制
- 【理特咨询】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生物医药大健康行业应用进展报告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6第1课时Startup
- 平抛运动的经典例题
- 录井作业现场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 2025年度商会工作计划
-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 施工现场5S管理规范
-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