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详解演示文稿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优选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第一节按微生物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分类实验动物分类定义举例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animal,CV)是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染病病原的动物。如鼠痘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弓形虫等。清洁级动物(Cleananimal,CL)是指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对动物健康危害和对科学研究干扰较大的病原的动物。如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体外寄生虫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pathogenfreeanimal,SPF)是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如绿脓杆菌等。无菌动物(Germfreeanimal,GF)是指在动物体内无可检出一节生命体的动物。无检出。以上根据国标GB14922.1-2001,GB14922.2-2001

大鼠和小鼠无普通级,犬和猴无清洁级及无菌级。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实验动物质量保障体系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第二节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一)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危害1、影响实验结果。如仙台病毒感染引起小鼠肺鳞状化病变;小鼠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2、影响动物生产。如鼠痘、兔出血热病毒、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感染导致动物的大批死亡。3、威胁人类健康。如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感染人致病或致死。4、污染实验材料。如用于疫苗生产的原材料SPF鸡胚污染病毒,接种疫苗导致病原的扩散。5、寄生虫对实验动物的影响。1)掠夺宿主的营养;2)体外寄生虫对动物的骚扰;3)对宿主机体产生机械性损伤;4)对宿主产生毒性作用;5)对宿主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二)监测意义1、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2、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三)监测方法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检测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GB/T14926.1-14926.64)和《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的检测方法》(GB/T18448.1~18448.10)。检测方法归纳起来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以病原学检测为主,血清学检测为辅;但有些病原体也逐渐使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如支原体、泰泽氏病原体、弓形体等。病毒的常规定期检测以血清学为主,而疾病诊断则以病原学检测为主。包括监测项目的选定、采样数量、检测频率、采样方法、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检测方法。1、监测项目

我国经过十多年来对各地实验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情况的调查,结合其他国家的规定和经验,制定了我国啮齿类、兔、犬、猴和鸡的微生物学以及寄生虫学等级标准。目前有关实验动物的标准有28个。颁布年代主要在2001年,最近对标准又进行了部分修订。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GB14925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GB14923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GB14922.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检测GB14922.2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检测

GB14924.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GB14924.2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

GB14924.3实验动物小鼠、大鼠配合饲料

GB14924.4实验动物兔配合饲料

GB14924.5实验动物豚鼠配合饲料

GB14924.7实验动物犬配合饲料GB14924.8实验动物猴配合饲料GB14924.6实验动物地鼠配合饲料

GB/T14927.1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方法GB/T14927.2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皮肤移植法GB/T14926.42~14926.43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1)GB/T14926.1~14926.6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2)GB/T14926.8~14926.17GB/T14926.41GB/T14926.44~14926.49GB/T14926.50~14926.55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3)GB/T14926.18~14926.32实验动物检测方法(4)GB/T14926.56~14926.64GB/T18448.1~18448.10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GB/T14924.9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GB/T14924.10实验动物配合饲料氨基酸的测定GB/T14924.12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测定GB/T14924.11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维生素的测定GB/T17998SPF鸡微生物学监测总则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标准要求检测的项目分为必须检测项目和必要时检测项目。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流行时;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我国的实验动物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标准是我国实验动物质量要求的最低标准,各个地区和生产企业还可以根据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或者提高企业产品制定相关标准,但要求不能低于国家标准要求。与国外标准相比较,我国的标准要求还是偏高,主要表现在条件致病菌检测方面。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SPF级动物监测项目类别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动物种类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猴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猴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猴项目沙门菌、支原体、泰泽病原体等沙门菌、多杀巴氏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等志贺菌、结核杆菌等鼠痘病毒、汉坦病毒、仙台病毒和小鼠肝炎病毒等兔瘟、仙台病毒等B病毒、逆转录病毒等体外寄生虫、弓形体等弓形体、兔脑原虫、球虫等弓形体、溶组织阿米巴等数量(项)161491489765我国实验动物质量要求的最低标准,其它行业、地方标准不能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2、采样数量我国国家标准规定:选择成年动物用于检测。取样数量:每个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生产繁殖单元;以及每个犬、猴生产繁殖群体,根据动物多少,取样数量见表。群体大小(只)取样数量〈100不少于5只100-500不少于10只〉500不少于20只隔离器每个检测2只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3、检测频率普通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清洁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一次。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一般来说,一旦病原体入侵动物群体引起感染,初期分离病原体较容易,随后抗体的检出率上升,2-3个月后可因某些个体抗体水平的降低以及新出生的非感染个体的增加等原因,抗体检出率下降。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4、采样方法可用随机抽样法或哨兵动物法。随机抽样法采样时,宜在动物群中不同方位随机采取成年动物,选择至少4个不同的位置采集样品(例如四角和中央)。哨兵动物法将经过检测符合质量要求的同种系实验动物即哨兵动物放入群内,不时调换位置,饲养一定时间后解剖检查抗体或病原。采样样品从采样点到检测实验室运输途中应保证动物的安全和避免污染。一般来说,无论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检测结果阳性者表示该群动物有该病原体感染的存在。但作为疾病病原体的确定,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如果检测结果阴性,一般来说可作为无此病原体存在的依据。但检测结果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取材数量、感染率的高低、取材频率、取材对象(动物年龄、疾病的早晚期等)、方法学的选择(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方法学的敏感性等,均与检测结果密切相关。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5、检测方法-病毒检测

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1)血清学检测:适用于各级各类实验动物的经常性检测和疫情普查。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免疫酶染色试验(IEA)、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病毒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实验等。(2)病原学检测:适用于动物群中有疾病流行,需要检出病毒或确认病毒存在的情况。检测方法有: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颗粒、抗原或核酸的检出,潜在病毒的激活,抗体产生试验等。例如: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在光镜下检查病变组织中的特异性抗原;采用HA方法检查患病动物排泄物或组织悬液中的血凝素抗原;采用电镜技术或免疫电镜技术检查组织或排泄物中的病毒颗粒;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查病毒的蛋白质;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出组织或排泄物中的病毒核酸。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检测方法-细菌检测

最常用的方法是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或进行动物接种。部分病原菌,如:布氏杆菌、支原体等,可采取血清学方法。对于泰泽氏病原体,由于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宜采用血清学检测方法,动物诱导实验进行组织压片、镜检的方法进行检查,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最后做出诊断。检测方法-真菌检测目前主要采用沙氏培养基分离培养。皮肤真菌通常在25℃培养,深部真菌通常在37℃培养。不同的真菌具有一定的菌落特点,结合镜下染色检查可进行种属鉴定,有时,还需借助于生化反应结果和免疫学方法进行最后诊断。检测方法-寄生虫检测(1)体外寄生虫:如肉眼观察法、透明胶纸粘取法、拔毛取样法、皮屑刮取法、黑背景检查法、解剖镜下通体检查法等,主要适用于检查蚤、虱、螨等节肢动物。(2)体内寄生虫:主要检查蠕虫和原虫,可用直接涂片法(粪便、血液、脏器、肠内容物)、饱和盐水漂浮法或沉淀法、透明胶纸肛门周围粘取法、组织或器官剖面压印法、病变组织切片或压片法、尿液的离心法(如检查鼠膀胱线虫)等。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我省近5年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状况动物等级动物种类携带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细菌病毒寄生虫普通级动物兔、豚鼠皮肤真菌B病毒体外寄生虫清洁级动物小鼠、大鼠-小鼠肝炎病毒蠕虫SPF级动物小鼠、大鼠嗜肺巴斯德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泰泽病原体小鼠肝炎病毒、小鼠脑脊髓炎病毒、大鼠冠状病毒蠕虫、鞭毛虫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国外小鼠病毒感染情况病毒种类方法样本数感染状况(%)北美欧洲总数鼠痘病毒血清学2468570.020.000.02汉坦病毒血清学1449460.000.000.00K病毒血清学2253530.000.000.00淋巴细胞脉络丛病毒血清学2414530.010.020.01小鼠腺病毒1和2血清学2303510.020.220.02小鼠巨细胞病毒血清学1465110.040.000.04小鼠肝炎病毒血清学5586731.573.251.59小鼠诺沃克病毒血清学4487632.6424.0332.37小鼠细小病毒NS-1血清学5784641.651.921.65小鼠细小病毒1和2血清学5945391.833.641.86小鼠微小病毒血清学5959030.330.460.33小鼠肺炎病毒血清学4476560.010010.01多瘤病毒血清学2258680.020.200.02呼肠孤病毒血清学4288210.010.050.01乳鼠腹泻病毒血清学4665720.560.350.56仙台病毒血清学4622090.000.000.00小鼠脑脊髓炎病毒血清学4357720.260.270.26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细菌种类方法样本数感染状况(%)北美欧洲总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培养1098020.000.000.00呼吸道相关纤毛状杆菌血清学1587410.010.000.01鼠类柠檬酸杆菌培养823370.000.000.00鼠棒状杆菌培养1098040.000.000.00螺杆菌属PCR9111915.8821.2816.08肝螺杆菌PCR9146312.4510.2312.37胆汁螺杆菌PCR913862.201.492.17产酸克氏杆菌培养1859370.381.320.38肺炎克雷伯菌培养1866670.100.850.10肺支原体培养、血清、PCR61592455102437770.000.010.00Nt0.16Nt0.000.010.00多杀巴氏杆菌培养1093760.000.000.00嗜肺巴氏杆菌培养10940313.24.0012.90其它种培养1062320.310.000.31任一种沙门氏菌培养1096550.000.0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1070026.0311.566.07念珠状链杆菌培养28420.000.000.00肺炎链球菌培养1098040.000.000.00β溶血链球菌B群培养106910.240.000.24β溶血念链球菌G群培养1097330.000.110.00国外小鼠细菌感染情况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寄生虫种类方法样本数感染状况(%)北美欧洲总数兔脑原虫血清学1450530.000.000.00虱镜检1264820.00Nr0.00螨镜检1309760.110.430.12蠕虫无刺线虫镜检1358600.19鼠管状线虫镜检1286570.011.310.25隐藏管状线虫镜检1286570.11原虫鞭毛虫属湿涂片948903.74Nr0.00内阿米巴属湿涂片948908.08Nr8.08贾第虫属湿涂片1020930.000.000.00六鞭虫属湿涂片948904.45Nr4.45类单鞭滴虫属湿涂片948900.04Nr0.04曲滴虫属湿涂片948900.03Nr0.03螺旋核虫属湿涂片1020930.080.000.08毛滴虫属湿涂片948908.88Nr8.88国外小鼠的寄生虫感染情况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病毒种类方法样本数感染状况(%)北美欧洲总数汉坦病毒血清学232480.011.090.07淋巴细胞脉络丛病毒血清学377090.000.000.00腺病毒1和2血清学350840.060.160.07细小病毒NS-1血清学638082.003.342.05H-1(Toolan’s)血清学794511.372.851.41大鼠病毒血清学4867641.234.051.03大鼠微小病毒血清学475961.392.991.46大鼠细小病毒血清学859011.191.861.21小鼠肺炎病毒血清学799540.061.240.10大鼠冠状病毒血清学827330.280.610.29大鼠呼吸道病毒组织病理39016.36Na6.36大鼠theilovirus血清学359201.431.321.43呼肠孤病毒血清学728860.010.000.01仙台病毒血清学808510.010.510.02国外大鼠病毒感染情况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细菌种类方法样本数感染状况(%)北美欧洲总数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培养82820.000.000.00呼吸道相关纤毛状杆菌血清学260570.274.63048鼠棒状杆菌培养82890.000.000.00螺杆菌属PCR89150.460.310.45肝螺杆菌PCR9146312.4510.2312.37胆汁螺杆菌PCR89150.420.310.42产酸克氏杆菌培养73150.370.000.37肺炎克雷伯菌培养75130.550.000.53肺支原体培养、血清、PCR34338152437340.060.160.29Nt2.57Nt0.060.230.29多杀巴氏杆菌培养82230.000.000.00嗜肺巴氏杆菌培养82414.923.994.81其它种培养73460.450.000.44任一种沙门氏菌培养82350.000.0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736523.5030.6323.61念珠状链杆菌培养7970.000.000.00肺炎链球菌培养82890.000.000.00β溶血链球菌B群培养75033.741.343.67β溶血念链球菌G群培养83140.012.710.35国外大鼠细菌感染情况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寄生虫种类方法样本数感染状况(%)北美欧洲总数兔脑原虫血清学224860.081.550.16虱镜检82020.00Nr0.00螨镜检92410.000.000.00蠕虫无刺线虫镜检92330.00鼠管状线虫镜检92331.103.581.10隐藏管状线虫镜检92330.10原虫鞭毛虫属湿涂片77411.65Nr1.65内阿米巴属湿涂片77413.18Nr3.18贾第虫属湿涂片98100.000.000.00六鞭虫属湿涂片77414.60Nr4.60类单鞭滴虫属湿涂片77410.09Nr0.09曲滴虫属湿涂片77410.17Nr0.17螺旋核虫属湿涂片77410.19Nr0.19毛滴虫属湿涂片77411.58Nr1.58国外大鼠的寄生虫感染情况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实验动物常见的寄生虫

线虫螨

螨蜱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第三节实验动物主要疫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猴B病毒病和免疫缺陷病狂犬病(同上节,省略)弓形体钩端螺旋体病结核分支杆菌病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

鼠痘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兔出血热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烈性传染病。1981年,WHO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病原

HFRS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的汉坦病毒引起。该病毒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去氧胆酸盐等均可灭活,PH5.0以下,60℃,1h可使其全部杀死,紫外线照射30分钟也能灭活病毒。流行病学

HFRS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动物为主要宿主。人类感染主要是接触带毒动物以及排泄物,吸入型感染。实验大鼠感染主要是与带毒野鼠接触,感染后长期向外排毒,从而危及人类健康。我国20世纪后期多次发生人类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特别是实验人员感染较多,在多个省市均有发生。临床症状及病理

人感染表现高热、出血性肾脏损伤。实验大鼠和野鼠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无病理变化。据报道,在乳小鼠、乳长爪沙鼠的动物模型中,能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广泛充血、出血、渗出、坏死等,其中肾脏最为严重。潜伏期14d。诊断

定期的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是经典检测方法。其他血清学方法还包括免疫酶染色法、ELISA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空斑减少试验等。病原检测也是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常用的诊断方法,鼠肺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测是经典的病原检测方法,近年来,荧光定量PCR技术也常用于大鼠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检测。预防与控制

防止野鼠进入设施;实验大、小鼠群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加强实验室管理,防止饲料、垫料等被野鼠污染。饲养人员和实验人员应加强防护措施,定期体检。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由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感染人。感染后目前还无法治疗。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呈现脑脊髓炎症状。病原LCMV属砂粒病毒科、砂粒病毒属。该病毒对乙醚和去污剂敏感,不耐热,56℃20min即可灭活。0.1%甲醛、紫外线也可将其灭活。流行病学小鼠、大鼠、豚鼠、仓鼠、人都易感。小鼠可持续带毒,而且病毒可存在感染小鼠的所有器官,包括唾液腺,因此,感染小鼠可经唾液、鼻分泌物和尿液向外排毒,并且可通过子宫、乳汁传给子代,据报道普通小鼠抗体阳性率为3%。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小鼠感染LCMV依年龄、感染途径及其他因素的不同,可表现为脑型、内脏型和迟发型三种类型。小鼠带毒后可表现为无症状的带毒者。人感染后可引起流感样症状或脑膜炎。对实验的干扰抑制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能在B、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大量复制);在肿瘤学研究中,常引起移植肿瘤污染。诊断(1)病毒分离与鉴定:可将病鼠的脑、肝等脏器制成匀浆接种于易感成年小鼠脑内,小鼠通常在接种后4~5天发病,病鼠震颤、痉挛,随即死亡。取病死小鼠的脑组织制成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脑细胞中的LCMV抗原。(2)血清学试验:ELISA试验等。预防与控制首先防止野鼠进入动物房。发现小鼠已被感染,应将小鼠全部淘汰,房舍彻底消毒后,重新引种,建立新种群。若为非常珍贵的品系,可筛选无病毒血症及抗体阴性的种鼠。LCMV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因此,通过剖腹产净化鼠群需要注意选择不带LCMV的母鼠方能有效。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猴疱疹病毒1型感染(B病毒)由猴B病毒又称疱疹病毒引起的人和猴共患的一种传染病。猴是B病毒的自然宿主,感染率可达10-60%。人类接触性感染,主要表现脑脊髓炎症状,多数病人发生死亡。病原猴B病毒又称为猴疱疹病毒1型(Ceropithecineherpesvirus1)。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在35种非人灵长类疱疹病毒中,只有B病毒对人有致病性。B病毒对乙醚、脱氧胆酸盐、氯仿等脂溶剂敏感,对热敏感,56℃30min即可灭活。紫外线也可将其灭活。流行病学B病毒可感染猴、兔、豚鼠、小鼠。野生猴B病毒抗体阳性率远高于自繁猴。病毒主要经性交、咬伤或带毒唾液经损伤的皮肤或粘膜直接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物间接传播。B病毒可由感染处经外周神经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潜伏感染。病毒还可长期潜伏于上呼吸道或泌尿生殖器官附近神经节及组织器官,可经唾液、尿液、精液间歇性排毒。随着年龄增长,B病毒的感染率增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猴感染B病毒后,初期在舌表面和口腔粘膜与皮肤交界的唇缘有疱疹,最后形成溃疡表面,有纤维素性坏死痂皮,7-14天自愈。人感染该病毒后症状非常严重,主要呈上行性脊髓炎或脑脊髓炎。诊断血清抗体的检测方法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多用ELISA、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由于猴B病毒对人的危害性较大,病原分离的诊断方法一般不提倡。近年来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应用于猴B病毒感染的病原检测,可以检测到低于10个拷贝的病毒DNA。预防与控制定期检疫,淘汰阳性猴,建立B病毒阴性的隔离区。与猴接触的管理人员或实验人员要重视自身防护工作,一旦抓伤要立即用肥皂水洗净伤口,再用碘酒消毒,并隔离观察3周,出现临床症状,及时对症治疗。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由猴逆转D型病毒(SimianretrovirusD,SRV)、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猴T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SimianTlymphotropic,STLV-1)、泡沫病毒(Simianfoamyvirus,SF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毒病。猴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亚临床携带,免疫抑制、肿瘤的形成。目前,泡沫病毒还未列入检测。病原

猴SIV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该病毒与人的HIV病毒的遗传同源性较高,在AIDS疾病的病原调查中,推测HIV病毒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的。猴SRV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D型肿瘤病毒属,具有多种血清型SRV/D1,2,3,4,5型。STLV-1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C型肿瘤病毒属。该病毒与人的HTLV-1在生物学和基因学上具有很多相似的特性,它们有90-95%的核酸序列同系,在传染的地理分布和地方性流行病的概况上,两种病毒也有相关性,所以两者的关联性值得探讨和研究。SFV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泡沫病毒亚科,泡沫病毒属。SFV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在感染细胞培养中形成巨大、多核、大量空泡,类似“泡沫”而被命名。泡沫病毒有11个血清型,1-3、9、10可从旧大陆猴和新大陆猴中获得,4、6可从新大陆猴中获得,11可从猩猩中获得。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流行病学

亚洲的猕猴自然感染SIV很少,但是将不同物种上分离的SIV病毒接种到猕猴上,能表现出AIDS的疾病特征。有报道在从事SIV感染恒河猴的模型研究的工作人员中,有3名工作人员意外接触病毒感染。能从实验人员体内成功地检测相应抗体,但不引起病症。亚洲的猕猴属是猴SRV病毒的主要宿主,血清检测显示亚洲猴感染SRV的感染率比其它逆转录病毒要高。可形成地方性感染,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亚临床快速致死,免疫抑制,机会感染以及肿瘤形成,类似AIDS疾病。这种疾病症状正在逐渐转向无症状感染,产生高抗体。猴可通过血、尿、唾液、奶、眼泪排出病毒,感染其它动物。STLV-1感染多种旧大陆灵长类,引起的病症是T-细胞白血病或T-淋巴瘤,与人的T-细胞白血病的症状相似。猴感染STLV-1的年龄较大,自然感染的途径是通过交配和母子垂直传播。目前还没有人类感染的报道。SFV病毒具有较高的感染性,猴群感染率大于80%。SFV病毒能感染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在口腔粘膜细胞、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通过唾液传播到其它动物和人。动物的感染不通过性传播途径,咬伤或者被舔推测是被感染的主要途径。对人的感染已有报道,感染人群主要是与非人灵长类密切接触的人群,包括兽医、动物饲养员、屠宰人员以及动物园管理人员。诊断血清抗体检测方法是常用的猴逆转录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ELISA、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检测方法。目前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也常被用于逆转录病毒的病原诊断中。防治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应做好猴群的检疫隔离工作。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弓形体由刚地弓形体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分布的人兽共患原虫病。弓形体的终末宿主是猫。人和大多数动物通常呈隐性感染。猪、犬、猫等可呈显性感染,隔离饲养的实验动物少见感染。病原弓形体在整个生活史中可出现5个形态阶段: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流行病学本病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和带虫动物,人类、实验动物及其他畜禽对弓形体都有易感性。实验动物中以小鼠、地鼠最敏感,豚鼠、兔也能人工感染。此病主要经口、胎盘、皮肤、粘膜感染。秋冬季和早春易发。生活史弓形体的整个发育过程需两个宿主,小鼠、大鼠、豚鼠、地鼠、犬和猴为中间宿主,猫为终末宿主。弓形虫在终末宿主的肠上皮细胞内完成有性生殖随粪便排出卵囊,在体外完成孢子化过程成为侵袭性卵囊,中间宿主动物吞食侵袭性卵囊后,在其体内进行无性生殖,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同动物受侵害的部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大、小鼠感染后无临床症状,但组织切片上可见灶性脑炎,幼龄鼠可出现角弓反射,排便、排尿紊乱。豚鼠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局灶性坏死。猫急性感染后症状是昏睡、厌食、发热、呼吸困难、黄疸和淋巴结病。慢性病例出现昏迷、贫血、流产、呼吸困难、下痢和神经紊乱。诊断通过病变脏器涂片检查虫体,动物接种进行病原学诊断。也可采用血清学诊断,如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防治防止实验动物的饲料、饮水被猫粪污染;避免与野鼠接触。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其病原体是多种钩端螺旋体,而最常见的是波摩那型钩端螺旋体。病原钩端螺旋体个体非常纤细,长6~20μm,宽0.1~0.2μm,具有细密而规则的螺旋。流行病学各种家畜和野生的哺乳动物以及人等均可感染,鼠类最易感。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传染源,病原体在肾小管中生长繁殖,从尿液排出后,污染周围的水源、土壤,经过损伤的皮肤、粘膜及消化道而感染。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气候温暖、潮湿多雨、鼠类繁多的地区发病较多。实验动物的感染通常是与带菌野鼠接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人感染钩端螺旋体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贫血、黄疸、出血、血红蛋白尿以及粘膜和皮肤坏死。许多动物均可感染本菌,多发生于幼龄动物,且大多呈一过性临床反应。诊断病原检查、血清学诊断包括炭粉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微囊凝集试验。防治首先杜绝传染源。要消灭实验动物场周围的鼠类,减少接触鼠类和污染水的机会。其次,污染的场地及水源,可用漂白粉或2%氢氧化钠液消毒。另外,在本病常发地区,应注射钩端螺旋体多价菌苗进行免疫。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结核病结核病是由分支杆菌(Mycobacterumsp.)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实验动物中猴、犬、豚鼠、兔和猫等均可感染,以猴发病率最高。病原猴感染的分支杆菌主要有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牛型结核分支杆菌(M.bovis),以及非结核性分支杆菌(atypicalmycobacteria),最常见的是结核分支杆菌。结核分支杆菌属分支杆菌属,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细长带有弯曲,两端钝圆,长1~4μm,宽0.3~0.6μm,单个或并行相聚排列,有时呈分支状。无鞭毛、无芽胞,菌体内有明显的颗粒。流行病学结核病人及结核病患畜为本病的传染源,尤其开放性结核患者,能通过多种途径向外界散播病原。猕猴可以经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结核病患猴可通过痰液、粪、尿等排出大量结核杆菌,被这种排泄物污染的尘埃就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猕猴一旦感染结核病,很快发展成进行性疾病,很少像人一样出现慢性抑制性症状。新大陆猴比旧大陆猴对结核病有抵抗。笼养猴一般看不到临床症状,严重患病猴可见咳嗽、消瘦,呼吸困难,听诊有啰音,体温升高不明显,X线透视可见明显的结核阴影,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和肝肿大。有的皮肤产生结核性结节,有渗出物流出。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在感染猴的肺、淋巴结、脾、肝等器官都能形成弥散性的黄白色干酪样病灶。诊断主要通过结核菌素试验,X线透视,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和细菌学检验、病理诊断等。防治

对结核菌素检测阳性的实验动物立即捕杀淘汰,并对同群饲养动物进行隔离检疫;或对实验动物接种卡介苗,一般无治疗价值。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鼠痘鼠痘是由鼠痘病毒(MousePoxVirus)感染实验小鼠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本病多呈暴发性流行,致死率较高,危害极大。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痘疹,四肢、尾和头部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为特征,故又称为传染性脱脚病。病原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正痘病毒属。鼠痘病毒对干燥、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潮湿环境下60℃10分钟即可灭活。氧化剂、次氯酸盐和氯化锰能灭活病毒。0.2%甲醛可破坏病毒的传染性。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鼠和隐性带毒鼠,经皮肤病灶和粪尿向外排毒,污染周围环境。病毒可经皮肤伤口侵入机体,也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被感染的动物于10天左右皮肤损伤部位出现特征性病变。康复小鼠可通过粪便长期排毒,成为主要传染源。近年来,由于肿瘤的接种移植,可将鼠痘病毒直接接种给实验小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临床上分为三种病型。急性致死型:多见于初次发生此病的鼠群,常于4~12小时死亡。病理变化可见肝坏死严重,脾、肠也可见到坏死灶。亚急性型~慢性经过型:可见典型的缺脚畸形症状,病理变化可见脾脏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皮肤炎性水肿、坏死。无症状耐过型:动物外观健康无病变,但在小鼠体内有病毒增殖,成为带毒动物。诊断鼠痘可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血清学检验、病毒分离或在组织中检查病毒抗原等方法进行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认特征性坏死病变,发现嗜酸性包涵体及电镜下见到痘病毒即可做出诊断。防治对鼠痘没有治疗办法。一旦鼠群被污染,容易发生持续性感染、隐性感染,很难清除,所以将鼠群全部淘汰,污染的饲养室、器具及感染鼠接触过的实验用具等均需用甲醛、次氯酸钠等灭菌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

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对实验的干扰:

对与免疫有关实验研究的影响,可严重影响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引起小鼠自发性自体免疫疾病;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对移植免疫的影响可加速同种异系,甚至同系小鼠间皮肤移植的排斥;

对致瘤作用研究的干扰,被感染后的组织易被误诊为浸润性肺癌;能抑制某些化学药致瘤作用。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小鼠肝炎病毒由小鼠肝炎病毒(MouseHepatitisVirus,MHV)引起实验小鼠的一种传染性较高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肝炎、脑炎和肠炎。病原小鼠肝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该毒株对酸稳定,不同毒株对热的稳定性不同,其中低毒力毒株和对热稳定的毒株是实验鼠群最严重的污染物。流行病学MHV自然感染只发生于小鼠,通常呈隐性或亚临床感染,但具高度传染性。MHV的自然传染是经口和呼吸道途径,感染的小鼠经粪便、鼻咽渗出液、甚至尿液向环境中排出病毒,直接接触感染小鼠或污染的粪便和垫料等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不同品系的小鼠对MHV的易感性不同,BALB/c及ICR小鼠较易感。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临床上通常分急性型和神经型。急性型,小鼠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被毛粗乱、营养不良、腹泻、脱水和消瘦等症状。神经型,发病鼠两后肢松弛性麻痹,结膜炎,全身抽搐,转圈运动,2~4天内死亡。剖检以肝脏病变为主,肝脏表面散在出血点和灰黄色坏死点,也可伴有黄疸,带血的腹腔渗出液和肠道的出血。嗜神经毒株感染时,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主要为脱髓鞘性脑脊髓炎。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电镜检查和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ELISA和IFA方法为常用方法。预防在未感染鼠群,应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严禁病毒侵入,所有引进的动物必须来自无MHV的鼠群,鼠群一旦感染,必须淘汰整个鼠群。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对实验研究的干扰:1、引起小鼠致死性肝炎、脑炎和肠炎2、改变机体的各种免疫应答参数(产生高水平的IL-6、IFN-gamma和低水平的IL-2和IL-l0)。3、是许多酶系统发生改变,增高某些肝酶活性(异柠檬酸脱氢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肝谷-草转氨酶)而抑制另一些肝脏的酶(P-450,NADAH,肝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4、裸鼠感染可严重影响肿瘤免疫学的研究。本文档共39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1点19分仙台病毒小鼠仙台病毒(MouseSendaiVirus)感染是最难控制的病毒感染之一,感染可分为两种类型,急性型多见于断乳小鼠,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多数情况下呈隐性感染型,可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干扰。病原

仙台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