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练习_第1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练习_第2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练习_第3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练习_第4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练习第一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对人和事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第二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例句:赏析: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第三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赏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跳出水面而发出拨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第四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赏析:这是诗的最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赏。第五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第六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第七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①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第八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通感

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色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而“闹”是作用于人的听觉的,“春意闹”使听觉视觉相通,是通感的手法,把盎然的春意表现得更条生动、更真切。第九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②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十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③拟人

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第十一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这一联使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来不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于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第十二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④对比(对照)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第十三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⑤借代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第十四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⑥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但,意义集中含蓄。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章结构来讲,这四联八句,句句对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第十五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⑦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苏轼《行香子》:“清夜无云,月色如银。斟酒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三句排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功名徒劳的强烈感慨,其中包含着浓厚悲观主义情绪。“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三句,再次通过排比表达了诗人对一种宁静淡泊生活的热切向往。第十六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⑧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阿鲁威《元曲小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第十七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⑨反问⑩互文

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子弟近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⑨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切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⑩互文两句互相融合互相阐释,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第十八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十)回环(十一)顶真纪晓岚“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如魏初的《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第十九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用典铺垫抑扬象征想象赋比兴以小见大以少总多

渲染点染烘托(侧面描写)衬托(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化静为动

以动写静白描细节描写工笔写意.托物言志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借景抒情(容情于景)乐景写哀第二十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人所写之梅,实际上正是自己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写照,同时借助梅的形象也抒发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追逐名利以及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思想情感。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点染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去去”是“点”,点明所抒为离别之情;“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染”,对离别之情再用景物加以渲染烘托。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烘托(侧面描写)是中国画的技法,烘云托月,侧面刻画渲染,以使所要表现的人、事、物鲜明突出。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俏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首诗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行为和心理烘托了罗敷的美。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衬托(侧面描写)主要从侧面描写以突出主体,有正衬和反衬之分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到客船。”以“月落”“乌啼”霜满天“点染出一幅妻冷悲凉的秋江夜泊图,衬托出游客悲苦的心境和凄切的乡愁。”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笑”衬“悲”“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怅惘失意,物是人非的悲苦孤寂,力透纸背。反衬“选择相反事物从反面映衬主要事物。“正衬”选择相关事物,从正面来陪衬所要表达的主要事物(主体)。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实虚6.虚实结合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化静为动

圆信和尚: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青山伸头,这也是似人手法,也是将静景化为动景来写。看和尚吃茶的是一座座山,可见庵中更无他人。山会动,恰恰显出了庵中之静寂。8.以动写静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月出惊山鸟,是以动的场面来衬托静;时鸣深涧中,则以鸟鸣之声衬托静。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0.以少总多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抓住几样富有代表性的早春景物来写,早春气息扑面而来,读者所见已满眼都是早春景象。11.化虚为实

刘长卿《新年作》: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诗人孤寂的心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诗人通过终日与岭猿、江柳为伴的具体场景把这种心情表现了出来。

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愁是无形的,可剪可理之物是有形的,无形之愁被化为有形之物来写了。第三十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乐景写哀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开鸟鸣本是令人喜乐之景,但由于战乱不断,家庭离散,诗人见乐景而倍生伤痛之情。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3.白描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写作中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表达了诗人秋日思亲的无限的寒素惆怅。是充满主观色彩的意境。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4.细节描写如唐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后两句就是细节描写,既是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一句。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5.工笔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意细节描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细致的线条,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6.写意国画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意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如《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7.直接抒情:直接抒发爱憎、好恶、息怒、哀乐等主观感受。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告乃翁”直接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8.借景抒情(容情于景)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再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寒江雪”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达情感,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借隐居在山水间的渔翁抒发自己官场失意的苦闷和愤恨,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9.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描写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含蓄蕴藉,哀婉低沉;槛外长江空自流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0.情景相生。这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手法。有借景抒情、景中寓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等到不同的说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上句写天地愁惨之景,下句抒赴死如归之情。写景对抒情起烘托作用,情也悲壮,景也悲壮,可谓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陶渊明《饮酒》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几句诗,虽没有直接抒写感情,但从所写之景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很好的。诗人远离官场,在恬淡的田园生活中自得其乐,这种心情自然地流露在景物描写之中。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1.用典用典包括“用事”和“用诗”两种。“用事”即借用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立场、态度、情绪、愿望等。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借赞扬刘裕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讽刺南宋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力主抗金,恢复中原的决心。“用诗”即引用和化用前人诗句加深意境,促人联想,表达观点。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第四十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2.铺垫在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或高潮到来之前,所作的环境、情绪、气氛的描写。如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为琵琶女的出场和绝妙的弹技作了铺垫。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3.抑扬为了突出强调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使意味隽永,避免文章的显直,往往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来表情达意。例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方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诗选取了召回贾谊,宣室夜对的情节,描绘了孝文帝虚心垂询,凝神倾听的情状,但最后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却表达了对孝文帝的不思治国安民的辛辣讽刺。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4.象征用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特征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比翼鸟”“连理枝”象征忠贞的爱情,诗中“楚山孤”象征作者的离情。“玉壶”象征着高尚纯洁。再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5.想象: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寂寞沙洲冷。”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6.赋

《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几句诗直接叙写刘兰芝出嫁前既学女工又读诗书,是个聪明能干而又有才学的女子,用的就是赋的手法。27.比:包括比喻和比拟,这里先说比喻

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将春风比作剪刀,裁出了美丽的春天。将春天大自然的活力写得十分形象生动。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8.兴

这两句诗是个引子,引出下面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历史剧故事。这两句诗本身暗含着比喻夫妇离别的意思,但这只是一种暗比,跟直接打比方有区别,它起的是渲染悲剧气氛的作用。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9.以小见大

《寒食》:春城何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烛分火是寒食节发生在宫中的生活小事,但是诗人却是借百姓禁火而宫中不禁,写出宫庭的特权,讥讽当权者的腐败,小事写出重大主题。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一首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往往不是单一的,而不同的表现手法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因此在作具体分析时,应该多方面地去想一想,不要漏说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同时分析要尽量具体些,说出道理来。

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在上面已作了乐景写哀的分析,而这种乐景写哀也可以说成是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作这样两种分析应该都是可以的,区别在于“乐景写哀”说得更直接些,而说反衬的,则必须把什么衬什么补说出来。

同时,这两句诗也是触景生情的写法,作者正是见了花开鸟鸣而格外生出忧国伤家之痛。但是,触景生情在诗歌中比比皆是,对这两句仅作这样的分析太一般化,应该把最主要的特点说出来。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此外,还有人认为这两句是拟人手法,是感时伤别让花也溅泪鸟也惊心,是诗人移情入景,将自己的主观感情移到了花鸟身上,从而表现出诗人伤痛之深。这种说法,由于有令人信服的具体分析,因此也是可以的。由此可见,对表现手法的分析关键是两点:1、抓住最有特点的手法来说;2、作具体分析,说出道理来。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注意几种表达手法的异同:①衬托与对比的异同。同:二者都是将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异:①作用不同: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对比是为了比较事物间的不同点。②所举事物间的地位不同:衬托有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分,事物间不是并列关系;对比没有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分,事物间是同等的,并列的。第五十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衬托与烘托的异同。同:二者所举事物之间都有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分,都是为了使主要事物及其特色更加鲜明,突出。当所举事物为多个事物时,衬托与烘托是相同的。异:衬托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次要事物突出主要事物特色,烘托必须用多个次要事物突出主要事物的特色。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烘托与渲染的不同。烘托所举事物有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分,渲染所举事物没有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分,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提问方式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3)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练习题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绝句两首(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了几种景物?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答: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反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物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第六十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全国卷Ⅰ)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答案】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为什么)情景交融(是什么),

是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怎么样)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指出下列诗的表达方式(李贺《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比喻拟人通感夸张用典烘托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练习4.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_____________的环境,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深幽寂静以动写静

第六十四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____________的情怀,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的诗人自然的春光人的青春年华以景传情,情景文融

惜春伤感第六十五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6.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第六十六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7.《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第六十七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比”(比喻)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第六十八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8.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第六十九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

__________________从抒情手法看,李诗____________

,王诗______________。

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第七十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1.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请就这首宋词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第七十一页,共七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12.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