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考地理二轮专项训练 自然地理选择题(名校版)_第1页
(全)高考地理二轮专项训练 自然地理选择题(名校版)_第2页
(全)高考地理二轮专项训练 自然地理选择题(名校版)_第3页
(全)高考地理二轮专项训练 自然地理选择题(名校版)_第4页
(全)高考地理二轮专项训练 自然地理选择题(名校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二轮专项训练自然地理选择题一、单选题分选系数是表征沉积环境动力条件的重要指标,分选系数越大,水动力环境越复杂。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是长江下游的一级支流。泾县盆地为青弋江流域分界,处于山区峡谷和河谷平原的过渡区,有典型的河流地貌分布,是研究青弋江发育演化的关键河段。下图示意青弋江位置及研究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0.青弋江水位变化更为显著的阶地为()A.T3B.T2C.T1D.T051.对青弋江河流地貌发育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构造运动B.东亚季风C.长江贯通D.土壤土质52.推测青弋江河流发育过程的先后顺序()A.洪积扇形成、辫状河发育、辫状河流下切、青弋江形成、河流阶地形成B.辫状河发育、辫状河流下切、青弋江形成、洪积扇形成、河流阶地形成C.青弋江形成、洪积扇形成、辫状河发育、辫状河流下切、河流阶地形成D.洪积扇形成、辫状河发育、青弋江形成、辫状河流下切、河流阶地形成研究发现,部分南极地区已经被绿藻覆盖,甚至在太空中都能看到成片的绿色。据估计,南极地区的绿藻面积在夏季可达到1.9平方千米,其中62%的绿藻爆发点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上。下图为南极地区绿藻爆发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3.推测影响南极地区绿藻分布的主要因素有()A.光照和土壤B.岩石和地形C.气温和液态水D.风力和液态水54.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关于“不确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①绿藻生长可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②绿藻生长可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③绿藻可使白天气温更高,夜间气温更低④绿藻可以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55.近年来图示南极半岛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可能会导致()A.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分布面积减少B.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多,分布面积增加C.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分布面积增加D.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多、分布面积减少下图表示我国甲、乙两城春分日(图中a点)到夏至日(图中e点)正午太阳高度之差ΔH(ΔH=H甲-H乙)的时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56.根据题意,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甲城纬度高于乙城B.a到b期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步变小C.b到d期间两地昼长同时增大D.c点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都相等57.甲城最可能是()A.北京(40°N)B.杭州(30°16'N)C.三沙(16°50'N)D.海口(20°N)阴阳型日光温室是在传统塑料薄膜日光温室的北侧,借用后墙,增加一个同长度但采光面朝北的塑料薄膜温室,采光面朝南的温室为阳棚,采光面朝北的温室为阴棚。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城郊冬季晴天在阳棚和阴棚内分别检测到的土层深度5cm、10cm、15cm处土壤温度日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8.阳棚的塑料薄膜主要作用是()A.增加太阳辐射量B.提高地面辐射强度C.吸收地面长波辐射D.阻止内外空气热交换59.表示阳棚和阴棚内土层深度10cm处土壤温度的曲线分别是()A.③④B.②⑤C.③⑤D.②④60.若该地阳棚上的塑料薄膜逐渐被黑色尼龙网所取代,则该地将进入的季节与下列诗词描述一致的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C.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驻留。9月17日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曾经在太空拍下地球的美景,下图采用梅花投影法制作的半球俯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1.图中()A.①位于高纬度B.②位于印度洋C.③位于非洲D.④位于③西北方向62.③到南极点的距离大约为()A.3330千米B.6660千米C.5550千米D.6800千米63.航天员为期三个月的驻留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会变快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C.南极附近为极夜且其范围先变大后变小D.北京的日出方位为先东北再东南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华莱士溪因见证了1857年大地震而名声大噪,成为地质胜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4.图中“地质构造线”两侧地块的相对移动方向为()A.西南向西北、东北向东南B.西南向东南、东北向西北C.西南向西南、东北向东北D.西南向东北、东北向西南65.与1857年前相比,流域内同等降水条件下,流量变小的河段是()A.甲B.乙C.丙D.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用来分析被观测的目标区域植被覆盖程度的指标值,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科研机构对我国新疆天山和贵州天楼山进行研究,发现天楼山NDVI随坡向变化小,且近年来天楼山NDVI呈明显增加趋势。下图为“天山与天楼山北坡随海拔变化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值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6.形成天山800~1000米处NDV1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是()A.坡度B.光照C.热量D.水分67.与天山相比,天楼山NDVI随坡向变化小主要是因为()A.人类活动少B.水热状况差异小C.地势起伏大D.土壤矿物质少68.推测近年来天楼山NDVI呈明显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A.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生态恢复B.气候变化,降水量增加()C.人口迁移,土地撂荒D.经济发展,开发力度加大环北极地区多年冻主分布广泛,其中54%的面积积为连续多年冻上,46%的面积为不连续以及呈稀疏岛状冻土。多年冻主通常合有较高的土壤有机碳(S0C),下图示意环北极地区多年平均土壤储量和碳储量(即生态系统通过某一生态断面的碳元素的总量)。回答下面小题。69.环北极冻土层中有机碳含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植被凋落物不易被分解B.湿地退化,释放有机碳较多C.冰川大量融化,有机碳释放量大D.土壤呼吸作用强,吸收有机碳多70.北极陆地冻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71.近年来,环北极冻土土壤有机碳分解速度呈加快趋势,将导致()A.苔原面积扩大B.温室效应加剧C.海底可燃冰合成加快D.极端天气发生频率降低2020年6月21日有日环食,厦门某校全程进行了网络直播,最为精彩的食甚在北京时间16:10上演,看到了美丽的“金戒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2.该校学生拍摄的日环食过程图,按照日食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④②③B.③②④①C.②①④③D.③④①②73.在看厦门日环食观测直播当天()A.洛杉矶(34°N,118°W)子夜前能在网上看到厦门的食甚B.摩尔曼斯克(69°N,33°E)的最小太阳高度为4.5°C.厦门(25°N,118°E)和月球中心连线的某处可能发生日全食天象D.澳大利亚珀斯(32°S,116°E)昼短夜长且昼夜长短差距继续扩大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类径流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结构及其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4.该流域壤中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A.T1B.T2C.T3D.T475.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大幅降低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A.Q1增加,Q2增加B.Q2增加,Q3增加C.Q1减少,Q2减少D.Q2减少,Q3减少“日晕”现象是太阳光通过高空薄薄的云层时,受到云层中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较为罕见的大气光学现象,往往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民间有"日晕三更雨"的谚语,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山东烟台市是"日晕"现象多发区,春夏之交出现率最高。2019年4月16日11时,山东烟台市上空出现"日晕"奇观,16日20时烟台市偏北风开始增强,22时天空中飘起了小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6.烟台"日晕"现象发生时未产生降水,所缺乏的降水条件是()A.水汽含量不足B.空气下沉增温C.空气上升冷却D.凝结核缺乏77.导致烟台该日"三更雨"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反气旋78.有利于日晕出现的天气条件是()①大气对流运动强烈②微风或无风③足够的水汽④锋面活动强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奥里诺科河(如下图)是南美洲重要的河流,全年水位变化大,流域内大部分地区雨季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甲河段一年有两次沙峰。汛期时河水倒灌进入乙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9.汛期时河水倒灌乙支流现象成因,正确的是()A.汛期乙支流与干流比降增大B.下游水量大,流速快C.下游地势低平,水流不畅,干流顶托D.下游干流泥沙淤积严重80.甲水文站测得奥里诺科河含沙量逐渐变小的时间段是()A.1-3月B.5-7月C.7-9月D.9-11月下图为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在经历了一次天气剧烈变化过程后,L附近形成如下图所示的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1.图中甲、乙两点的风向分别为()A.西北风、西南风B.东北风、西北风C.东北风、东北风D.东南风、西南风82.图中L处锋面()A.低压槽—冷锋系统B.高压脊一冷锋系统C.低压槽—暖锋系统D.高压脊一暖锋系统为研究某地地下构造,黄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开展野外实践活动时,利用开采矿石留下的钻孔,绘制了该地的构造等高线图(指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读该地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小题。83.关于图示区域地形和地质构造组合正确的是()A.山脊背斜B.山谷向斜C.山坡向斜D.山坡背斜84.关于孔位1、2、3、4连线经过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为向斜槽部,地势向西南倾斜B.为背斜脊部,地势向东北倾斜C.为背斜脊部,岩层向东南倾斜D.为向斜槽部,岩层向东南倾斜地质界线是不同地质体之间的界线,即地层、岩体、矿体等的分界面或断层面同地表或某一剖面的交线。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局部地形地质分布图,该区域地层形成后一直处于平稳地上升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5.甲、乙地貌处,地下岩层应()A.甲处向上隆起乙处向下弯曲B.甲处水平延展乙处向下弯曲C.甲处水平延展乙处水平延展D.甲处向上隆起乙处向左倾斜86.下列岩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A.T2B.T3C.J1D.J287.乙处地貌的成因最可能是()A.岩层断裂下陷B.岩层挤压凹陷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其两侧山坡的自然带分布非常特殊,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中左图为横斯山区干热河谷分布图,右图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8.依据图文信息推断右图中乙岸及丙自然带是()A.南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北岸亚寒带针叶林带C.东岸亚寒带针叶林带D.西岸温带落叶阔叶林带89.关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A.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山麓基带是干旱小叶灌丛带B.由于海拔较高,村庄和民居多位于热量充足的河谷地带C.倒置的垂直地带性导致该区域的动、植物种类单一匮乏D.在某些河谷可以看到热带、温带、寒带景观并存的现象以色列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超过一半的国土是沙漠,海水淡化是该国获取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方式。下图示意以色列早期海水淡化装置原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90.装置内淡化出的水滴,最先附着在()A.玻璃盖层外侧B.玻璃盖层内侧C.淡水集水器内D.塑料槽壁上91.多孔介质层(由羊毛黏合而成)的作用主要是()①增强太阳光照强度②阻止水滴降落③吸附海水杂质④扩大蒸发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贵州多发大雾(能见度500m以下),成因多样。下图示意贵州某县1月1日15时—2日22时的能见度、逐时温差、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2.图示时段能见度低的主要原因是()A.准静止锋控制成雾B.地面辐射冷却成雾C.暖湿气团过境成雾D.地形抬升降温成雾93.图示大雾消散的机制是()A.气温上升,水汽蒸发B.地温增大,雾滴蒸发C.气温下降,化成降雨D.风速增大,吹散大雾94.当地此现象多发的季节是()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夏季、冬季D.冬季、春季陆地冰川的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下面图甲示意欧洲东部三次冰期冰川界线的分布位置,图乙为相应时期内我国南部沿海某地的海岸线位置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5.图甲所示三次冰期,与图乙中海岸线a、b、c所处时期依次对应的是()A.①③②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96.图乙中的P处在不同时期海岸线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该处()A.抗海浪侵蚀能力强B.位于海拔较高的陡崖处C.位于泥沙淤积严重的河流入海口D.内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97.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是砂岩、页岩、石灰岩。若图乙中海岸线a、b、c发生的时间是按从早到晚依次出现的,则Q处的地质剖面图是()A.AB.BC.CD.D一般情况下,树轮宽度指数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气候越温暖,降水量越少,树轮宽度指数与温度的负相关关系越强;反之,气候越寒冷,降水量越多,树轮宽度指数与温度的负相关关系越弱。树轮宽度指数与降水的正相关关系则是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温度的降低而减弱,随着降水量的减少、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有学者对美国各区域的花旗松、西黄松树轮宽度指数进行了分析,读美国分区域的树轮宽度指数与月温度、月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即正、负相关)图。完成下面小题。98.由材料可推断,美国西南沿海地区树轮宽度指数基本上A.与上一年冬季温度呈正相关;与冬半年降水呈负相关B.与后半段研究周期的温度呈负相关;与夏半年降水呈负相关C.与当年夏季温度呈负相关;与全年降水呈负相关D.与前半段研究周期的温度呈正相关;与全年降水呈正相关99.推测本次研究美国西南沿海地区采用的树种(花旗松和西黄松)的生长习性为A.喜湿B.耐高温C.喜光D.耐涝100.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图(a)中“某地区”最有可能是美国A.西北地区B.东南地区C.东部沿海地区D.中西部沙漠地区区参考答案:50.A51.D52.A【解析】50.结合材料:“分选系数是表征沉积环境动力条件的重要指标,分选系数越大,水动力环境越复杂”,图中分选系数T3>T2>T1>T0,可知T3分选系数最大,水动力环境最复杂,水位变化最为显著,A正确,BCD错误;故选A。5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可知青弋江河流地貌发育过程中,黄山地区地壳隆起,构造运动使得河流落差加大,溯源侵蚀与下蚀增强,河谷延长、加深,A不符合题意;夏季风(东亚季风)势力偏弱,锋面雨带在南方地区停留时间延长,该地区降水增加,河流流量增大,河流侵蚀作用增强,河谷显著加深,河流发育加快,B不符合题意;长江贯通后,长江流域面积扩大,下游干流水量大幅度增加,下切侵蚀能力极大增强,使长江干流河床海拔下降;由于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河床下降,青弋江河床比降增大,水流速度增加,下切侵蚀作用增强,河床加深,发育进程加快,C不符合题意;青弋江河流地貌会影响土壤土质,但地貌发育受土壤土质影响小,D符合题意;故选D。5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青弋江发源于黄山山脉,是长江下游的一级支流。泾县盆地为青弋江流域分界,处于山区峡谷和河谷平原的过渡区”,可知青弋江河流发育过程中,首先在黄山北麓山前地带,由于长期的季节性洪流或泥石流的作用,在出山口地带形成了广阔的洪积扇,BC错误;由于洪积扇地势相对平坦,土质疏松,洪水冲出山口,在洪积扇上漫流形成沟谷河汊;洪水消退后,水量减少,泥沙淤积,水位下降,沉积物出露水面;由于水量变化大,含沙量大,导致沟谷河汊摇摆多变,辫状河发育。此后该区环境可能经历了构造运动,地壳抬升,其他辫状河逐渐萎缩或消亡,其中一条辫状河开始发生显著下切,通过加深和拓宽谷地,逐渐成为稳定的持续性河流而发育成青弋江;地壳间歇性隆起,形成多级河流阶地;所以青弋江河流发育过程的先后顺序是洪积扇形成、辫状河发育、辫状河流下切、青弋江形成、河流阶地形成,A正确,D错误;故选A。【点睛】青弋江发育于约130万年前黄山北麓洪积扇,约90万年前,夏季风势力偏弱,黄山地区发生多次较大幅度隆起,青弋江进入快速育阶段,先后经历了暂时性辨状河发育、辨状河下切、青戈江形成、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等4个阶段。在此期间,长江干流贯穿巫山,将三峡以上的水系直接并入长江水系,长江干流河床发生变化,加速了青弋江的发育。53.C54.A55.C【解析】53.由材料中的“南极地区的绿藻面积在夏季可达到1.9平方千米、其中62%的绿藻爆发点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上”,可推测,绿藻难以从冰块获得水源,必须通过液态水,南极半岛以及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纬度较低,夏半年时,气温可超过0℃,表层冰层会融化,为绿藻生存提供所需的液态水,C正确;光照、岩石、地形、风力等对南极地区绿藻分布没有决定性影响,故排除ABD三项。所以本题选C。54.绿藻会吸收二氧化碳,使当地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从而会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使气温降低;而绿藻的反射率比冰雪地面低,会让地表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气温升高,因此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①④符合题意;前面分析可知,绿藻生长不会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绿藻不一定会使白天气温更高,但不会导致夜间气温更低,而且这些均不是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不确定的原因,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55.随着气温持续升高,岛上的冰层融水增多,多地会出现绿藻爆发,数量增多,但随着气温升高,许多地点的冰雪将融化殆尽,最终绿藻无法取得液态水,则许多分散的绿藻爆发点消失,数量减少,据此排除BD两项;南极半岛地区气温持续升高让南极冰川边缘的夏季温度超过0℃,提供绿藻有利的生存环境,成片出现绿藻,则总面积会扩大,C正确,A错误。故选C。【点睛】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56.C57.C【分析】56.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地纬线正中间的纬线时△H为0°,当太阳直射点在两地纬线之间移动离其中一点的纬度最近时,△H绝对值最大,当太阳直射点在两地纬线之外移动时△H不变,读图可知,a到b期间△H为3°10′,d到e期间△H为-3°10′,说明太阳直射点有同时在两地以南的时候,也有同时在两地以北的时候,由此可以判断,甲、乙两城均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根据图中△H的变化,△H为0°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地正中间,一年内甲乙两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大多数时间为正值,说明甲地纬度更低,A错误。由材料可知,a到b期间是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的前半段时间,由图中信息可知,a到b期间△H不变,说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在甲、乙两城所在纬线以南,且向两城所在纬线逐渐靠近,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步变大,B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白昼就在变长。b到d期间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故甲、乙两城昼长同时增大,C正确。c点时△H为0°,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地纬线正中间的纬线,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但纬度更低的甲城要比纬度更高的乙城昼长要短,D错误。故选C。57.根据上题分析,甲城位于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A、B错误。读图可知,△H为0°时,大约位于春分日到夏至日中间偏向夏至的时间,且△H为正值的时间长于为负值的时间,不可能是海口,D错误。故选C。【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º-|φ±δ|(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φ、δ永远取正值;“±”取法:同减异加,即φ、δ在同半球时两者相减,在不同半球时两者相加)。58.D59.B60.B【分析】58.温室大棚的塑料薄膜并不会增加太阳辐射量,也不能提高地面辐射强度或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其主要作用在于阻止室内(暖)外(冷)空气以对流或湍流的方式进行热交换,起到保温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59.晴天阳棚接收太阳辐射较多,故阳棚内的地温始终远远高于阴棚内的地温。冬季,距离地表越近,土壤温度越低,土壤温度日变化越大,即不同土壤深度的地温变化幅度均表现为5cm>10cm>15cm。因此图中①②③分别为阳棚内土层深度15cm、10cm、5cm的温度曲线,图中④⑤⑥分别为阴棚内土层深度15cm、10cm、5cm的温度曲线。B正确,ACD错误,故选B。60.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因此覆盖黑色尼龙网的季节为炎热的夏季。A、B、C、D四项分别描述的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这种形式的温室,其阴棚正好利用了传统日光温室布置中为保证后边日光温室采光必须留出的空地,使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阴棚的保温性差一些,适合生产食用菌等作物。而且,阴棚使得后墙不再直接面对风雪侵害,减少了阳棚后墙的热量散失,有利于提高阳棚温度。在温度要求一样的前提下,建筑上可减小减少阳棚后墙的厚度,降低温室建设的工程造价。61.C62.B63.C【分析】本题以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任务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经纬网、地图、地球公转及其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61.①大致位于50°S,属于中纬度地区(30°~60°),A错误;由图可知,②位于非洲和南美洲之间,属于大西洋,B错误;读图中经纬线,③大致位于(30°S,20°E),或通过轮廓和马达加斯加岛可判断其位于非洲,C正确;④大致位于(0°,110°E),③大致位于(30°S,20°E),所以④位于③的东北方向,D错误。62.③大致位于30°S,与南极点相距60°左右,经线上相差1°约为111km,60×111=6660km,所以B正确,ACD错误。63.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至9月17日三个月中,地球大致在7月初通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6-9月份速度先变慢再变快,A错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达到最大,所以6.17-9.17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后变小,B错误;南极附近极夜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开始,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范围达到最大,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结束,所以6.17-9.17南极附近极夜范围先变大再变小,C正确;北京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夏半年(3.21-9.23)东北升西北落,冬半年(9.23-次年3.21)东南升西南落,所以6.17-9.17期间,北京的日出方位一直是东北,D错误。【点睛】同一经线算距离:1°=111km;同一纬度算距离:1°=111km×cos纬度。64.A65.C【分析】64.根据图示的方向以及指向标可以看出:在其地质构造线的西南侧整体向西北发生位移,东北向东南发生位移,A正确,BCD错误,故选A。65.流域内同等降水条件下,乙、丁河段没有发生变化。乙原为华菜士溪的一条支流,地震后其径流进入华菜士溪故道,华菜士溪的丙河段支流减少,流域面积减小,因此流量减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运动对地表的影响的有关知识。由于地震,导致位移,从而改变了河流的流向,流量发生变化。66.D67.B68.A【解析】66.读图可知天山北坡800-1000米处NDVI数值先增大,后减小。天山北坡,处于西风迎风坡。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先增多后减少。北坡降水变化与NDV数值变化一致。D正确,ABC错误,故选D。67.天楼山位于贵州,纬度低,海拔低,光热水条件较好,不同坡向水热状况差异小于天山,NDVI值差异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68.天楼山近年来NDVI值增加,说明该地植被覆盖率提高。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该地实行生态退耕,有利于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提高;气候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人口迁移土地撂荒,植被覆盖率不会明显提高;该地生态环境脆弱,加大开发会加剧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降低,NDVI值减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有关知识。由于有阿拉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天山北坡是迎风坡,降水比南坡丰富,这是一个高频考点。69.A70.D71.B【解析】69.环北极地区所处纬度高,终年气温低,植被凋落物和地下死根不易分解,使得冻土层中的有机碳可以储存较长时间,故A选项正确。环北极地区多年冻土分布广泛,相对而言湿地面积少,故B选项错误。结合题意,并未涉及环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知识,故C选项错误。该地多年冻士广泛,土壤呼吸作用弱,故D选项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70.冬季气温低,地表积雪厚,冻土层稳定,土壤呼吸作用弱,冻士土壤有机碳含量最稳定,D正确,ABC错误,故选D。71.有机碳分解速度加快,会加剧北极地区变暖,海平面上升,苔原面积萎缩,故A选项错误;有机碳分解速度加快,会加剧北极地区变暖,温室效应加剧,故B选项正确;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加快,难以合成可燃冰,故C选项错误;温室气体从河湖中进入到大气中,北极地区持续变暖,极端风暴天气也会不断加剧,故D选项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环北极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知识。全球变暖对北极的影响之一:释放苔原封存的碳:北极的永久冻土层中封存着全球14%的碳,全球变暖有可能造成这些碳逸出。在过去1万年中,矮生的苔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碳,并在死后将碳作为有机物质存储在地下,永久冻土层的低温可以防止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因此储存在其中的碳也就无法释放回大气中。但气候变暖使较高的灌木入侵苔原,这些灌木将使积雪“困”在土壤上,并将土壤隔绝开来,而这将导致分解过程的加速,72.A73.C【解析】72.日环食过程应包括:初亏(图①)、偏食(图④)、环食始、食甚(图②)、环食终、偏食(图③)复圆。A正确,BCD错误,故选A。73.食甚指日食或月食过程中,太阳被月亮遮盖最多或月亮被地球阴影遮盖最多的时刻,厦门经度为118°E,地方时差=经度差÷15/H,相差12小时,应在午夜后才能看到,故A错误。H=90°-│a(+/-)β│,a为当地理纬度,β为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摩尔曼斯克最小太阳高度为27°,故B错误。厦门发生食甚时,某地发生日全食是与厦门太阳高度角最接近的地点,H=90°-│a(+/-)β│,得出β为22.5°,故C正确。澳大利亚珀斯位于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正准备南移,昼短夜长且昼夜长短差距缩小。故D错误。综上所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日环食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有关知识。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74.C75.D【分析】74.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代表“地表径流”的是Q1。由图可知,从图最左段至T1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至最大,T1-T2之间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T2时刻地表径流为0,T2时刻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T3时刻是壤中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T4时刻是浅层地下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C正确,ABD错误。故选C。75.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大幅降低后,径流流速变快,植被截留、下渗减少,Q1增加,Q2减少;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量向土中入渗,除补充土壤含水量外,逐步向下层渗透,如能达到地下水面,则成为地下径流,植被覆盖率降低后,下渗减少,Q3减少。因此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76.C77.A78.B【分析】76.根据材料"日晕,现象是太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大气光学现象。可知,高空中有冰晶,即意味着有大量水汽凝结,说明空气中水汽较充足,但凝结量不够,不足以降落下来,故烟台"日晕,现象发生时未产生降水,所缺乏的降水条件是还需要低空水汽进一步上升冷却,云层增厚,达到足量水汽凝结,在重力作用下才能降落到地面。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77.根据材料,位于山东半岛的烟台在春季4月16日11时出现"日晕,20时偏北风开始增强,气温将下降,22时开始下雨,根据冷锋天气过境时的特征,再结合高空大量冰晶漂浮产生"日晕,判断其为冷锋天气,A项正确,B项错误。准静止锋天气特征为连绵阴雨,C项错误。反气旋过境一般形成晴朗少雨的天气状况,D项错误。故选A。78.“日晕”,作为一种比较罕见的天文现象,它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是比较苛刻的。第一个条件是天空得有适量的高云。因为云是产生几日同辉现象的物质载体,云太少,“日晕”形成不了;云太多,光直接被云吸收掉,日光射不到地面上来;云太低,云的主要含量是水滴而不是冰晶,形成的将是彩虹而不是“日晕”。第二个条件是空气中必须有足够的水汽。冰晶水汽在冰核上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固态水成物,通常情况下,六棱体的冰晶存在才能产生光的折射。第三个条件是风得比较小,大气层也得比较稳定,否则的话,有规则的冰晶就会被打乱,形成不了有规律的光的折射现象。结合选项可知,②③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日晕"现象的相关知识。"日晕形成必有冰晶状云,常常是冷暖气流相遇而形成,而后云层增厚,发展成雨云,因此日晕常是风雨将至的前兆。79.C80.D【分析】79.奥里诺科河下游地势低平,水流不畅,干流对支流具有顶托作用,使得汛期时河水倒灌乙支流,C正确;汛期乙支流与干流比降增大,则乙支流河水更易汇入干流,不会发生倒灌,A错;下游流速快有利于干流水体下泄,不易发生河水倒灌乙支流,B错;汛期时干流水量较大,泥沙搬运能力强,下游干流泥沙淤积并不严重,而河水倒灌乙支流,使得乙支流流速减慢,支流的泥沙淤积更为严重,D错。故选C。80.流域内大部分地区雨季在4-9月,10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所以4-9月主要为雨季,奥里诺科河处于汛期,河流含沙量较大;雨季刚过,支流退水形成二次沙峰(其时间持续不是很长),第二次沙峰退去后,奥里诺科河含沙量逐渐变小,时间最可能为9-11月,BC错,D正确;1-3月距离雨季末期时间间隔较远,随着干流的排水,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水位差应不断增大,且乙水文站的水位高于甲水文站的水位,落差增大,其含沙量不会“逐渐变小”,A错;故选D。【点睛】该题需要留意甲河段一年有两次沙峰的形成原因:在汛期,因干流河道坡度小,导致流经奥里诺科平原的支流有回水,河流流速变慢,泥沙随即淤积下来。汛后,干流水位降低,干支流比降增大,淤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奥里诺科河,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81.B82.C【解析】8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高空,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结合等压线分布情况和经纬线可知,甲点风向为东北风,乙点风向为西北风,故B项正确。82.读图处等压线向高压弯曲,所以L线附近应为低压槽,该图所示区域为北半球,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辐合,故锋面应向东南方向移动,根据图示等温线的分布,该区域内北部气温高南部气温低,L锋面由温度高的区域向温度低的区域移动,应为暖锋系统,C正确,ABD错误。故选C。83.C84.D【分析】83.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图示区域地形为一个东南高西北低的山坡;根据1-2-3-4四个钻探点岩层顶面标高与坡面倾斜方向相反的,可以判定该岩层在此区域是向下弯曲的,判断为向斜构造。选C正确。84.由上题判断该坡面地层是向斜构造,图示1-2-3-4连线岩层顶面标高是最低的,可以判定为向斜槽部;并且岩层顶标高从1到4是逐渐升高的,1-2-3-4四个钻探点岩层顶面标高与坡面倾斜方向相反的结合指向标,可以判定1-2-3-4连线经过地区岩层是向东南倾斜的;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势是向西北倾斜的。选D正确。【点睛】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向斜外形上一般向下凹的弯曲。岩层愈往中央,愈为年轻。85.C86.D87.D【分析】85.图示等高线显示,甲是山、乙是谷,但不能说明甲处岩层是隆起乙处岩层向下弯曲,A、D错;"该区域地层形成后一直处于平稳地上升状态",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几乎平行,说明整个区域的地下岩层应该呈水平延展状态,C正确、B错。故选C。86.正常情况下,水平岩层的位置越高,形成时间越晚;读图可知,相比T岩层,J2岩层的地质界线海拔最高,说明该岩层形成时间最晚。故选D。87.读图可知,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地形;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降水丰富,山谷地貌最有可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正确;由图示地质界线,看不出明显的断裂线,乙不是断裂下陷形成的,A错误;由岩层和地质界线分布可知,整个区域的地下岩层应该呈水平延展状态,乙处岩层不是挤压成的凹陷,B错误;该地在东南沿海,不是干旱区,不是风力侵蚀形成的,C错误。故选D。【点睛】水平岩层-----高程由下至上,岩层由老至新,即正常地层层序;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一般是弯曲的,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其弯曲程度、方向呈为“V”字形。88.C89.D【分析】88.依据右图中纬度和海拔信息分析,该段位于横断山区,金沙江为南北向,两岸为东、西岸,AB错误;该地紧邻南亚,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较大,河流东岸为迎风坡,西岸为背风坡,河流西岸受焚风效应的影响,热量条件更好,森林、草甸等植被分布的海拔上限较高,河流东岸为迎风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差,森林、草甸等植被分布的海拔上限相对较低,所以右图中乙岸为东岸。丙自然带位于高寒灌丛草甸带下部,根据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在高寒灌丛草甸带下部的是亚寒带针叶林带,C正确,D错误。故选C。89.该地临近印度洋,谷地降水少主要是受地形影响,不是深居内陆导致海洋水汽难以到达,A错误;村庄和民居多位于河谷地带是为了临近水源,利于生活和生产,而不是考虑热量条件,B错误;倒置的垂直地带性导致该区域的垂直分异明显,自然带种类多,动、植物种类多样,C错误;该地纬度较低,山地相对高差大,垂直差异明显,在某些河谷可以看到热带、温带、寒带景观并存的现象,D正确。故选D。【点睛】注意金沙江谷底干热河谷的形成原因:夏季高大山脉对西南季风阻挡作用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且下沉气流增温效应明显,形成干热河谷;冬季高大山脉对北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强,使得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同时,谷地地区热量不易散失,局部山谷风环流也会盛行下沉气流,使得河谷气温较高。90.B91.D【分析】90.海水淡化装置采用玻璃盖可以使室内温度明显高于室外,使室内的海水快速蒸发,在顶部的玻璃盖层遇冷凝结附着在玻璃盖层内侧,B对。玻璃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