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3900字_第1页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3900字_第2页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3900字_第3页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3900字_第4页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39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3900字

第八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课题一《水的组成》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取自《课标》中《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溶液》,教材中属于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本课题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纯净物的基础上提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分散了难点。验证试验既有定性的实验设计又有定量的误差分析,可以为今后乃至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独立判断性明显发展,记忆力逐步发展到以理解记忆为主,但看问题不全面。学生对水并不陌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三)教法分析以“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以及“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四)教学环境分析1多媒体环境教学。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初步认识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二)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识别单质与化合物。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图(二)教学环节2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展示师生共同整理好的有关水的部分资料。[投影]展示下列资料:生物体内都含有水等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水的资料、信息,增强他们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思维;媒体展示,节约时间和空间。】2.验证实验,训练思维[引导学生看课本第46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设计意图:借助于PPT简洁明了的介绍科学史,唤醒学生对空气组成的探究的回忆,使学生意识到二者学习方法的相似,培养学生的学法迁移能力。】资料一:2KMnO4△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H2O22H2O+O2↑资料二:水可燃空气+氧气水电解可燃空气+氧气【设计意图:借助于PPT快速提供信息,为后面的教学难点做好理论分析。(即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演示实验: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配视频辅助实验)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31100℃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向学生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设计意图:此实验虽一再改进,但演示效果欠佳,利用视频,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可信性、可靠性,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突破传统的视觉限制且可重复利用。】3.讲解总结,强化思维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①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②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讲解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通电???氢气+氧气。此反应可表示为:水?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变)【设计意图:媒体展示,规范语言,突出重点。】简介氢气(学生可能已知以下信息):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从网上了解到,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4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4.氢气名称的来源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师生共同探究后得出:1.从电解水的实验可见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2.试管2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向学生演示氢气爆鸣实验和氢气纯度的检验。学生讨论并总结: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较纯。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需重新检验氢气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设计意图:媒体展示,规范语言,省时高效,同时使知识结构完整,为后面的难点分析准备知识。】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氧气和氧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教师写出氢气(H2)氧气(O2)水(H2O),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设问:请给下列物质分类空气食盐水氧气(O2)氮气(N2)红磷(P)硫(S)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五氧化二磷(P2O5)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设计意图:因本节内容还没有涉及到元素的概念,故应引导学生一是通过对水的组成的研究,知道水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那么水就是化合物;二是知道一种符号就代表一种元素;三是知道通过对化学符号种数的判断,就知道它是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4.巩固反思,拓展思维5反思一:水是如何变为氢气和氧气的呢?【设计意图:flash辅助教学,突破传统的视觉限制,更为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下节内容做好铺垫。】反思二:为什么通电一段时间后气体的体积比会小于1︰2,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后来又接近1︰2呢?【设计意图:视频再现,即点即停、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反思三:阅读第48页资料,思考我们今天演示的电解水实验与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的实验相比有什么优点?【设计意图:课堂结构上首尾呼应,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化解难点,提升能力;视频再现,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节约时间和空间。】5.巩固小结:作业:1.第49页3、4两题2.利用家中的材料设计水电解实验【设计意图:巩固小结,突出重点,收敛思维。作业选题方面第一题为书面作业主要是巩固本节课内容;第二题为操作题,主要是发展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程序与评价:教师:教师能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探究未知领域时在心中悄然设疑,由疑问引导学生求知欲望;不失时机的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同时,找出思维漏洞,使他们在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学会评价实验。学生:本节课以合作学习,共同探索、为主线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了课标的三维教学要求。教学设计:本节选取了水作为学习素材,不仅学起来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在学习方法上与空气的学习方式相似,增添了对物质组成的推导,和实验方案的评价使教学内容较为丰满;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解决问题,能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67

第二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1100字沪教版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第一课时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隆化二中马荣芹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水与人类的关系及水的重要性;了解水的组成.能力培养:应用学过的知识对似乎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发表于:2022.12.26来自:字数:3965手机看范文第八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课题一《水的组成》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题取自《课标》中《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溶液》,教材中属于第三单元课题1《水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本课题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在纯净物的基础上提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分散了难点。验证试验既有定性的实验设计又有定量的误差分析,可以为今后乃至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独立判断性明显发展,记忆力逐步发展到以理解记忆为主,但看问题不全面。学生对水并不陌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三)教法分析以“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以及“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四)教学环境分析1多媒体环境教学。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初步认识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二)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识别单质与化合物。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图(二)教学环节2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展示师生共同整理好的有关水的部分资料。[投影]展示下列资料:生物体内都含有水等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水的资料、信息,增强他们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思维;媒体展示,节约时间和空间。】2.验证实验,训练思维[引导学生看课本第46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设计意图:借助于PPT简洁明了的介绍科学史,唤醒学生对空气组成的探究的回忆,使学生意识到二者学习方法的相似,培养学生的学法迁移能力。】资料一:2KMnO4△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H2O22H2O+O2↑资料二:水可燃空气+氧气水电解可燃空气+氧气【设计意图:借助于PPT快速提供信息,为后面的教学难点做好理论分析。(即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演示实验: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配视频辅助实验)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31100℃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向学生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设计意图:此实验虽一再改进,但演示效果欠佳,利用视频,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可信性、可靠性,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突破传统的视觉限制且可重复利用。】3.讲解总结,强化思维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①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②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讲解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通电???氢气+氧气。此反应可表示为:水?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变)【设计意图:媒体展示,规范语言,突出重点。】简介氢气(学生可能已知以下信息):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从网上了解到,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4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4.氢气名称的来源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师生共同探究后得出:1.从电解水的实验可见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2.试管2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向学生演示氢气爆鸣实验和氢气纯度的检验。学生讨论并总结: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较纯。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需重新检验氢气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设计意图:媒体展示,规范语言,省时高效,同时使知识结构完整,为后面的难点分析准备知识。】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氧气和氧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教师写出氢气(H2)氧气(O2)水(H2O),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设问:请给下列物质分类空气食盐水氧气(O2)氮气(N2)红磷(P)硫(S)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五氧化二磷(P2O5)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设计意图:因本节内容还没有涉及到元素的概念,故应引导学生一是通过对水的组成的研究,知道水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那么水就是化合物;二是知道一种符号就代表一种元素;三是知道通过对化学符号种数的判断,就知道它是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4.巩固反思,拓展思维5反思一:水是如何变为氢气和氧气的呢?【设计意图:flash辅助教学,突破传统的视觉限制,更为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下节内容做好铺垫。】反思二:为什么通电一段时间后气体的体积比会小于1︰2,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后来又接近1︰2呢?【设计意图:视频再现,即点即停、便于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