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中学2022年高二地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秋行。车行很慢,前不见五十米开外路面;车窗外,蓝天白云,大山苍翠,垂直分异显著,山腰间苹果染黄挂满枝,却始终不敢看路下方。”这是一游客发微信的内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该游客乘坐的车辆最有可能行驶在我国(
)A.西南山区 B.太行山区 C.东南丘陵 D.天山山区10.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是(
)A.热量充足 B.降水丰富 C.光照充足 D.气温年较差大参考答案:9.A
10.C【9题详解】据材料内容分析,前不见五十米开外路面,说明地形崎岖;秋季,大山苍翠,垂直分异显著,说明该地位于南方地区,且地势高;山腰间苹果染黄挂满枝,却始终不敢看路下方,说明该地地势高,符合该特征的地区,最可能是我国西南山区,A项正确;不太可能是太行山区、东南丘陵、天山山区,不符合描述的特征,故B、C、D项错误。【10题详解】据上题可知,该地位于西南山区,且“山腰间苹果染黄挂满枝”,说明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C项正确;山区海拔高,热量不足,A项错误;降水丰富,光照不足,不是苹果种植的优势,故B项错误;气温年较差不是苹果种植的优势,故D项错误。2.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其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南疆的长绒棉种植——热量
B.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市场C.河西走廊的棉粮种植——土壤
D.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业——热量参考答案:D主导因素是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南疆的长绒棉种植,热量充足,主导因素是水源,A错误。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是地形,B错误。河西走廊的棉粮种植,主导因素是水源的,C错误。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业,主导因素是热量,D正确。点睛:主导因素是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南疆地区、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主导因素是水源。横断山区的地形起伏大,发展立体农业,主导因素是地形。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主导因素是热量。3.2006年3月27日下午4时45分,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B4.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等,据此回答20~21题。20.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21.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B.专门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各地自然和社会经济优势,取得最大经济效益C.美国有仅次于中国东北的玉米专业化生产区D.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体现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参考答案:B
C5.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的情感,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14.莫言故乡所在地域文化区的传统民居是A.泥瓦房 B.四合院 C.窑洞 D.碉房15.莫言故乡所处的温度带及其农作物熟制为①中温带②暖温带③一年一熟④二年三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适宜在莫言故乡大面积播种的农作物有①小麦
②水稻
③棉花
④甜菜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14.B
15.D
16.C试题分析:【14题详解】华北地区春季多风,冬季寒冷,四合院是传统民居,以北京为典型。四合院能起到避风,保暖的效果。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民居。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藏族人民居住建筑。【15题详解】山东在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16题详解】华北属于旱作农业区,适合种植小麦和棉花。我国的水稻主产区在秦岭淮河以南。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考点:中国自然地理。6.读下图,回答41~42题。41.从成因上看,世界最高山峰与世界最深海沟都位于A.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B.两个大陆板块交界处C.两个大洋板块交界处
D.板块的内部42.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A.全球陆地面积约为海洋面积的30%
B.全球陆地近一半海拔在大陆平均值内
C.海洋平均深度数值远远大于大陆平均海拔数值
D.大陆架的海水深度是全球海水平均深度的1/2参考答案:41.A
42.C
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能力(世界地形)。第41题,世界最高山峰—喜马拉雅山脉是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为消亡边界);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是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而形成的(为消亡边界)。
42.第41题,图中明显表明,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而陆地平均高度约为1千米。7.共同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是A.总星系和太阳系
B.太阳系和地月系
C.银河系和太阳系
D.总星系和地月系参考答案:A8.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3.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4.目前国家已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其主要原因是A.粮食大量过剩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劳动力缺乏
D.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参考答案:53.D
54.B53.②“消纳一切污染”错误;③吸收紫外线,错误。故选D项。54.停止围垦湿地,是为了保护湿地,更好的发挥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9.21世纪,人类会加大对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环境问题包括(
)A.渔业生产和石油开采
B.围海造田和海洋权益C.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
D.油轮泄露和海底矿产枯竭参考答案:C10.丽江地处西南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复杂,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年降水量约为980mm,夏秋多,冬春少,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0.丽江所在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污染严重
B.水土流失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41.防治这一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建设污水处理厂
②保护天然植被,植树造林
③禁止陡坡开荒④退耕还林
⑤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
)A.①
B.②③④⑤
C.⑤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40.B
41.B1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参考答案:D12.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
B.“绿色GDP”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
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参考答案:D13.下图为某大陆与相邻海洋的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8.图中包含的大面积的陆地和海洋是A.南美洲、大西洋
B.澳大利亚大陆、印度洋C.亚洲、太平洋
D.北美洲、太平洋9.甲处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原因是A.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B.受千岛寒流的影响C.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D.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参考答案:8.D
9.C本题主要考查世界陆地和海洋和洋流的分布规律。学生要熟悉世界海陆分布,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8.从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是北美洲西北部和太平洋的东北部,图中包含的大面积的陆地和海洋是北美洲、太平洋,选择D。9.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甲地是北美洲的西海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气温低,
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选择C。14.读右图,回答21—22题。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B.③只出现在白天C.地面热量的来源主要是来自④ D.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来自③22.在中国东北地区人们常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参考答案:D D
15.读图回答5-6题。
5.甲省人口增速较快的原因主要是A.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基数大
C.人口迁入量大
D.就业压力大6.影响图中甲省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参考答案:C
B甲省为广东省,其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因而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从而导致该省人口增速较快。乙为宁夏,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接近河流特别是黄河的城市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由此可以判断影响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淡水资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16.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经济及发展条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部分城镇出现人口持续减少的问题(称为人口收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8.我国出现人口收缩现象最明显城市是(
)A.钢铁工业城市 B.季节性强的旅游城市C.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 D.资源枯竭型城市9.近年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劳动力回流”、“逃离北上广”等新人口迁移现象,对这种新迁移现象影响最小的是(
)A.大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B.大城市房价和房租高,生活成本上升C.大城市高收入群体追求更舒适的生活D.乡镇基础设施改善,就业机会增多参考答案:8.D
9.C【8题详解】随着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城市发展失去了动力,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引发人口外流,是城市人口持续减少;而钢铁工业城市、季节性强的旅游城市和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不会出现人口持续减少状况。所以D符合题意。【9题详解】近年来,随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素质较低,农民工在大城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上大城市房价和房租高,生活成本上升,大城市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减弱;随着农村乡镇基础设施改善,就业机会增多,是导致我国东南沿海出现“劳动力回流”、“逃离北上广”的原因;而大城市高收入群体追求更舒适的生活,不是导致人口由城市回流到农村的原因。所以C符合题意。【点睛】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开采而兴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逐渐枯竭,资源型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单一、污染严重、性技术革命的冲击、产品产量下降,导致事业人口增加,人口外流;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和核工业布局、拓展交通和完善交通运输网、发展科技、消除和治理污染等。17.图5为北非五国正在建设的“绿色坝工程”。读图完成9~10题。9.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10.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循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参考答案:B
A18.《人民日报》2006年7月27日报道:2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珠三角面向内地的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据此回答48~49题。48.新一轮转移的产业绝大部分属于A.劳动密集型 B.知识密集型 C.资源密集型 D.动力指向型49.这样转移的结果是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就业压力B.增加了生产成本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D.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双赢参考答案:A
D19.火星表面是一个空气稀薄且干燥、寒冷的沙漠世界,太阳风可能是导致火星大气稀薄的“罪魁祸首”,据此回答下题。地球上的大气没有被太阳风“剥夺”,主要是因为地球()A.与太阳距离更远
B.公转速度较慢C.表面温度较低
D.体积和质量更大参考答案:D20.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气候干旱是形成荒漠化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持续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剧荒漠化的进程。根据图中荒漠化的分布可知,荒漠化分布地区主要有两种气候类型,一是深居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二是长年受副高控制热带沙漠气候。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雨林系统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地上的植被②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③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④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模拟雨林结构,建立起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影响这种种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光照⑤“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是指亚寒带针叶林⑥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⑦亚马孙雨林自身蒸发和蒸腾作用产生的降水量占该地区降水量的50%⑧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的森林是热带雨林A.①②③④⑦⑧
B.①③④⑥⑦⑧
B.C.①③④⑦⑧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C22.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2题.32.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33.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P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参考答案:D
B23.图5为3月1日至5月25日长江中下游平均降水量历年变化。据图文完成18~21题。18.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出长江中下游地区
A.水旱灾害总是周期性发生
B.近十年来洪涝灾害最为频繁
C.2010年遭遇了60年一遇的洪灾
D.2011年遭遇了60年一遇的旱灾
19.2010年和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期降水量出现巨大差异,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进退异常
B.冬季风活动异常C.台风影响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0.2010年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与1954年相比,降水量相差不多,但洪水水位和最大洪峰流量高于1954年,灾情严重。主要原因是
A.水位高是由于河床变浅、湖泊面积减小
B.水位高是由于河床加深、流域面积增大
C.洪峰量大是由于受强热带低压控制
D.洪峰量大是由于受三峡工程的影响
21.2011年5月,鄱阳湖、洞庭湖等“水乡泽国”呈现出渔船搁滩、湖底跑车的罕见景象。当地政府考虑到灾害的关联性,紧急部署预防
A.地质灾害
B.洪涝灾害
C.鼠害
D.低温冻害参考答案:DAAC24.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39.一个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与耕作制度的关系如下表,图示地区的耕作制度为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两到三熟40.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坡度小于2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种植业;坡度20~25度的坡地若要发展种植业,必须修水平梯田;坡度25~30度的坡地适合发展林果业。该地区适合发展的是A.林果业
B.种植业
C.修水平梯田
D.上述农业活动均不适合参考答案:39.D
40.C本题组考查太阳高度的应用。(1)由当地纬度和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以求出冬至日当地的太阳高度,进而对照图表判断该地熟制。(2)图中比例尺为l:10000,根据任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和等高距,可求出此地的坡度大小,然后根据资料判断农业的发展39.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30°-23.5°=36.5°,据此结合表格可知,该地的熟制为一年两到三熟,选D。40.图中比例尺为l:10000,根据任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和等高距,可求出此地的坡度大约=(360-200)÷(4×10000÷100)=0.4,根据已知正切值可知该地坡度介于20-25°之间,据此,选C。25.下图是我国自然地理分界线上某地的气候资料示意图,判断16~17题。16、该地气候类型属于下列哪两种的过渡类型()A.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与青藏高原气候17、该地最可能位于()A.横断山
B.秦岭
C.冈底斯山
D.贺兰山参考答案:C
D26.太阳直射点由春分→夏至,北半球
(
)A、白昼越来越短,夏至时最短
B、白昼越来越长,夏至时最长C、白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长
D、白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短参考答案:B二、判断题(共10分)27.南亚季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
。
(
)参考答案:B28.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三大类岩石之间都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参考答案:B29.(判断题)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参考答案:错误30.(判断题)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
)参考答案:正确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三、综合题(共38分)3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图中M地和N地7月份气温的差异,并说明原因。(2)从甲、乙两地降水与蒸发关系,指出甲、乙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差异:M地7月气温低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源头,海拔高,导致气温低。(或N地位于河流中游,海拔低,气温高。)(2)类型:甲地为商品谷物农业,乙地为大牧场放牧业。原因: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利于种植业发展;乙地降水量小,蒸发量大,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气候干旱,草场广阔,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M地和N地纬度大致相同,而M地地处美国西部高原山地地区,位于河流源头,海拔高,气温低(低于20℃);而N地位于美国中部平原,海拔低,气温高(高于24℃)。(2)根据右图中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图分析,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利于种植业的发展,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乙地海拔高,蒸发量大于蒸发量,气候较为干旱,草场广阔,利于畜牧业的发展,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位于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水经孔雀河排出,灌溉着沿岸地区万顷良田。流域内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主要种植辣椒、番茄、棉花等。为适应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近几年博斯腾湖流域新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1)分析博斯腾湖流域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2)为实现博斯腾湖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对于博斯腾湖流域是否应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存在争议,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灌溉水源有限;土壤贫瘠,沙漠广布,荒漠化、盐碱化严重;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短缺;距离消费市场远等。(2)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独特的沙漠气候优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发展高产、优质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土地荒漠化、盐碱化。(3)赞成。理由:修建水利工程能够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河道调蓄能力,满足人们供水、防洪、灌溉、发电等需求;改善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状况等。解析:(1)博斯腾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可以从降水、土壤、劳动力、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表述如下: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灌溉水源有限;土壤贫瘠,沙漠广布,荒漠化、盐碱化严重;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短缺;距离消费市场远等。(2)博斯腾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从灌溉技术的进步、特色农业的发展、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表述如下: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独特的沙漠气候优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发展高产、优质的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土地荒漠化、盐碱化。(3)博斯腾位于干旱半干旱区,要想实现经济、生态等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可以从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方面分析其原因,具体表述如下:修建水利工程能够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河道调蓄能力,满足人们供水、防洪、灌溉、发电等需求;改善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状况等。33.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处景观为________,其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对其应如何欣赏?(2)B处景观为________,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有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3)B处景观的形态和颜色随季节发生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节)流水飞溅似银链;__________月似地毯;__________(季节)一片金黄;__________(季节)光亮如镜,这种景色随季节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参考答案:(1)石林石灰岩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经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在特定的位置观赏。(2)梯田山地海拔高印度洋和元江的水汽带来丰沛的降水修渠引水灌溉(3)初春三四夏末初秋冬天水稻
解析:本题从云南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切入,考查旅游资源的欣赏和形成原因。第(1)题,A处景观为石林,其形成与其特殊的岩石和气候条件有关。第(2)(3)题,由图可知B处景观为梯田,其形成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其景观特点随着一年四季水稻生产过程的改变而变化。
34.【易错易混】下图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M、图N分别为上图中M、N地的气温曲线一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脓毒血症个案护理模板
- 英语通识阅读教程 文学篇 课件 Unit 4 Imagination and Future
- 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的护理
-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2025年小升初全真模拟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5年初三下学期考前最后一次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计算方法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5G知识介绍课件模板
- 昆明城市学院《工程力学A(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二区高三英语试题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试卷含解析
- 良好班风建设课件
- 医疗机构风险评估报告
- 《Wps 2019简介》教学设计
- 初二英语-现在完成时课件
- 2022年工程机械设备租赁服务方案(含应急处理方案、保障措施)
- 水泥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
- 加工工艺改善表
- 10月份企业网上银行电子回单
- 羽毛球英语版介绍PPT
- 2023年DCA考试试题题库
- 丰华医院放射治疗室安全管理制度
- 抗肿瘤药物分类及不良反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